绿林网

刚刚读后感锦集

刚刚读后感锦集

《刚刚》是一本由刘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刚刚》读后感(一):刚刚,我合上了最后一页。

刚刚我看完最后一行,合上了书页。刚刚我闭上眼睛,大海在夜色中放缓了波浪的起伏,一阵晚风吹过空旷无人的街道。这本书分为三章,通过叙事的口吻把一个个片段呈现在眼前,像万花筒一般转来转去。刚刚还是一个忧伤的仙人在云里吐气,转眼间一条宽宽的马路上汽车飞驰着,高楼大厦矗立着,人群汹涌着。一切看上去那么的不和谐,却又合适的刚刚好。全书都在用刚刚进行开头,仿佛在讲述着什么,闭上眼睛一幕幕画面全部浮现在眼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着不同的事情发生。刚刚在同一个地点,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是却不是同一个人。刚刚同样的想法,却做着不同的事情。这个世界中没有一成不变,连树叶都没有一模一样的,更何况万物呢。

第二篇章通过短句进行描写,同样也是刚刚开头,陌生却是新鲜的。一句不到十个字,但是都包括了基本的句子结构。一个人刚刚在做什么事情,一个人变成了什么样子,猝不及防。谁都无法预知未来,但是又渴求未来,所以才有了三生石下的缘分和一运二命三风水。几节下来,时间飞逝,过去的就过去吧,不管是否笑话就让他随风去吧。刚刚一切就是发生了,无法逆转,好的坏的,都要接受。

第三章对老虎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主体的视角由人物变为了动物,通过对动物的心理活动、肢体语言进行描写,仿佛看到了人生百态。刚刚,虎眺望到每一个都是语言的肉身载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一只语言伸向存在触角,没一个人都正在尝试使用语言说出自己存在的感受,每一个人都在丰富着整体的语言。

《刚刚》读后感(二):每个人都是自己文字的神明

拿到书大概是一年前,这么久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书只是一点一点的在看,刚刚,看完了。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刚刚”,一个简单的汉语叠词,意思是仅仅是很短的时间以前。时间一直是非常有魅力的存在,时间短的是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有心动,也可以有心碎,喜怒哀乐皆在一瞬;时间长的叫历史,王侯将相,平民布衣,都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闪光。而刚刚,介于两者之间,没有一瞬那么短,也无法超越历史那么长,刚刚,刚好让故事得以发生,时间还不长,记忆仍旧鲜活。

这本书介绍说是一本长篇小说,分为三个章节:“刹那之诗”、“短句跳跃”和“虎”。看完之后,最喜欢的是第三个章节,但总体觉得跟我心中的长篇小说印象不符合,优秀的长篇小说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而这本书内容虽然丰富,却有些过于杂乱,以“刚刚”这个词为每句的开始串联起全篇,有些过于凸显主题之嫌,除了满足了小说的情节复杂之外,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乏善可陈。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可以概括可以具体,但不能没有,“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但这本书似乎在杂取种种,微观细碎的故事情节固然能够给人很大的联想空间,但少则得,多则惑。

悦纳万物,铺天盖地的细节只会将人淹没,一瞬间的惊讶,但无法在人心中留有一丝痕迹,对于如此有想象力的作者,只是觉得可惜。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碎之言。除却以上提到的遗憾以外,对于作者的文字还是很喜欢的,有不同的意象,有丰富的情节,有带有哲理的句子,有精妙的巧思,都是独特的存在,看完如此丰富多彩的存在,对于作者的广博程度是佩服的。

每个作者都是自己文字的神明,就如文中所说的“他喊了一声花开,宇宙间所有的花都开始不由自主地绽放,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弥漫整个银河系”,你说有光,便有了光,言毕事现。

虽说把自己对万物的感受语言化是人的本能,但这种本能也是需要练习的。作者也说,任何命名,本质上是对一种意义的锁定,但我想大概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要在不确定中去寻找一份安定和已知,所以需要定义。

用小说的普遍视角来看此书是有种种不足,但希望学习用文字来表达感受的人或者汲取灵感的文字工作者来看书就有不一样的感受了。千人千面,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刚刚》读后感(三):《刚刚》——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

《刚刚》——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 2022年第1本书 作者:刘按 刚刚送走了2021年,接着迎来了2022年。就用《刚刚》开启新的篇章吧。翻开封面,勒口上写着一句话:“刚刚,你翻开了这本书。”成功吸引我再翻开一页。 全文186段,三个篇章。第一章,每个段落都是以“刚刚”开头。一个个片断像一幅幅照片闪过脑海。没有前因后果,就是这样一幅定格的画面。可是,透过画面,似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也有可能脑补出一个小故事。有家庭伦理片,有警匪片,有仙侠片,有大型历史故事,有虚构题材…… 第二章,每个句子都以“刚刚”开头。零碎的片断之间没有联系,节奏似乎更快了,像是坐在飞驰的汽车里,透过车窗看外面的摄影展。太快了,难免会有些焦虑,幸好到了第三章《虎》,虽然每段还是以“刚刚”开始,但是第三章只有一个主人公——一只打太极的“虎”。 这是一只懂哲学的虎,因此跟着虎的视角,看看人情冷暖,思考百味人生。比如,虎是如何看待默读的呢?他认为默读其实就是默读朗读。因为默读其实是读给自己听,也算是另外一种朗读。这也是一只诚实的虎,不屑于修饰。比如,关于游泳,虎就觉得说“扑腾”比说“游泳”更好。因为,在他看来,游泳不过是在优雅地扑腾。所以,干脆叫扑腾好了。它还是一只不挑剔,有节制……的虎。 《刚刚》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长篇小说”。我却觉得像是站在高楼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着街边的风景,我看着他。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他勃然大怒、他伤心欲绝、他开怀大笑…… 刚刚,我读完了《刚刚》。 刚刚,你读完了《刚刚》读后感。

《刚刚》读后感(四):句子作为世界观:猜想刘按的师承

句子作为世界观:猜想刘按的师承 ——刘按的《刚刚》和《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 赵卡 这篇小文主要捏着刘按小说的句子不放说事,由此想爬梳出一个人的师承线索。 为什么叫“小说”而不是“大说”?卡洛斯·富恩特斯宣称“小说是体裁之最……”继承了塞万提斯和拉伯雷开创的胡说八道文学传统,举凡《圣经》《山海经》,蒲松龄、帕维奇、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刘按的小说集《刚刚》和《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又坏了当下“温柔敦厚”的诗教式伦理风气。我知道绝大部分人都会问一个愚蠢的问题——这,也叫小说?在文学礼教的浸淫下,人们对小说的先入为主的偏见所造成的一个难堪结果是,只要他们不理解的事物(比如刘按小说的离经叛道性),他们就无法忍受;但这不叫小说叫什么,难道叫诗?嗯哪,叫诗也没错,诗人臧棣说过一句话,“对诗歌来说,好的句子源于它想为词语找到经验的边界的冲动。” 自孙甘露之后,我们很难看到这种在句子上有规模感和陈列感的小说了。记得最早是在刘按的一个公号上读到几篇“刚刚”,就被这种写作震惊了,本来还以为他只会写那么几篇,谁知搞出了一整本,一个朋友问我《刚刚》写了些什么,我一时无法回答他,就随口说了句,“连绵不绝的一瞥,或连绵不绝的一闪而过的念头。”构成刘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句子,句子又增殖成段落,有时段落独立成篇,有时几个段落构成篇。就像瓦雷里写诗只循一己规则那样,刘按写小说也是“深陷于个性之中”(在阿多诺的诗学观念里,将获得普遍性归因为个性),这种个性既是“野蛮”的也是“无邪”的——“野蛮”是因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性文本如禽兽发情,“无邪”则如布罗茨基对诗人身份的界定(“对语言的依赖”程度太甚)。 作为小说,刘按却在《刚刚》里有意取消了故事和情节,但主角犹在,它只有一个,不是“他”也不是“她”更不是“虎”,就是作为时间形象的“刚刚”,一个副词的形式,一个口语词,一种连贯的叠字音和音调,没有时间顺序,没有来由的事件和场景,他将幻觉、道听途说和仿佛亲历的事件西一榔头东一棒子放置(揭示)在一个维度之上,这个维度就是时间的局部化,也叫“一瞬”或“一念”——属于刘按的个人化标识性风格。 如果将《刚刚》视作一种语言(文字)游戏也不是不能的,这是一种极度放纵、极具荒诞风格的语言装置艺术,作者仗着一股吊儿郎当的劲儿,奢华而不断地旁逸斜出连绵的比喻;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刚刚》的语感太舒服了,且句法结构太过新奇,还略带着甜腻和轻薄的嗓音(也叫“女人气”),不免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作者分明像一个淫荡的话痨——乔伊斯和马尔克斯是两个有时也拖泥带水的话痨,《尤利西斯》有着令人应接不暇的语言密度,《族长的秋天》则一逗到底。 有123个短故事的《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属于另外一种类型的小说,书名耍着炫耀亦粗鲁的花招,给人的印象,这是一本无所顾忌地写着玩的一本书。这种类型的小说,就怕遇上人不停地追问“写作的道德”,其实对刘按这样一个小说家来说,他有太大的才华,也有太大的野心,“写作的道德”这种小儿科问题根本就是无聊而不当的问题。在这本书里,仿佛有人专门负责做梦,脑洞里塞进了众多的人物和器物,结构紧致但线索纷杂,天马行空,信口开河,一朵超现实主义的大奇葩凭借它在句法上的形式工艺,秀出了作者的小说考古学观念——小说无从追根溯源。 不得不说,有些篇章着实太过漂亮了,像《金钱豹》《边境杀手》《火车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类的我喜欢得不行,但像《毕达哥拉斯2号》和《语境三定律》之类的又让人寓于目而却于步,茫然呀,看个小说都要暴露自己在知识上的无知,实在不划算。 说了半天,刘按到底有没有师承,我也没法确定了,反正他和读者已经发生了关系,说这说那的都有,但要说他的小说没有谨严的组织与结构,我第一个就会跳出来不认同。毛姆说过一句话,用在刘按身上此时我觉得恰如其分,“我等待的批评家是这样一个人,他能解释为什么我缺陷这么多,却还拥有这么多的读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