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100字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100字

《人间生死书》是一本由[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大卫·凯思乐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一):大部分人都是“病入膏肓”的

这本生命哲学类的书,跟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好像恍然顿悟了,又好像什么也没看。说是“生死书”,更多讨论的是关于爱、关系、时间、愤怒、耐心、幸福等等关乎我们每个人日常的人生课题。两位生死学大师将临终者们的感悟与生命的意义相结合,给每位正在“寻找”着的人递了一把解开“枷锁”的钥匙,特别是疫情期间造成迷茫与焦虑的人,不妨随便打开一课来读,没有沉重,只有释放和洒脱。最喜欢关于“真实”的这一篇:其实人就像一块馅饼,一块分给父母,一块分给爱人,一块分给子女,一块分给工作。等到生命完结的时候,有些人都没能为自己留下一块——他们甚至不知道想要哪一块。但我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这就是留给我自己的。 说说缺点:没有《最好的告别》来的更加深刻。人真的就在濒死或重病中就理解了生命与生活吗?内心的平静无法靠一场重病就达到了吧,更无法靠一本书就获得。自己不去寻找光,黑暗永远如影随形。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二):疗愈自己-Teil II

人是有力量的,力量是内心深处的表达、是坚持、是真诚、是慈悲的外在表现。力量来自独一无二的知识架构,来自先天固有的理解能力,来自“洞悉自我,洞悉世界”,我们需坚持自我,收回属于自己的力量。放弃控制他人控制局势,提升自我价值,记住自己的财富,记住自己有多么宝贵,才能达到思想丰饶,摆脱思想贫乏的窘况。不要过于关注他人的看法,这是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满足自我。然后再带着善意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人帮助,信赖他人,加强自我信任。将精神集中于自我,同时要知足,常怀感恩之心,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舒展和柔软。

愧疚心理会让人有时无力拒绝他人、取悦他人,有时我们试图维护自己独立性时也会产生内疚感,此时要面对真实的自我,看到自我中好的部分,提醒自己善良才是人格中的主流,宽恕他人,原谅自己,用爱将愧疚感升华为平和。

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拥抱并接受改变,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惧未来,活在当下。我们常怀恐惧,不是设计过去、便是联系未来,如何战胜恐惧?选择爱,学着爱自己,用爱充满自己,驱走恐惧。不要让恐惧成为你生命中永恒的一部分,让它滚蛋,或者至少带着对它的藐视去生活。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三):关于此书个人看法

启示:一本书,先读个一两章,感觉不对胃口了,没意思了,或者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合的时候,就不要继续往下读了。

也许是我的期望太高?但是必须说全书关于那些主题的内容都很好,都是很现实的人生问题,但读感不太好。 (1)全书通过那些临终或者已故的人、重病的人的故事和感悟来展开,从小见大展开讲述那些道理。但是这正是让我觉得无聊的地方。这些人真的就在濒死或重病中就理解了那些大道理了吗?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吧。这些人的故事是对我们有启发的,这些启发就足够了,展开深层次的叙述就感觉很累赘。所以总体感觉就是,道理就那几个,有最核心的,但是为什么要反反复复来来去去讲其他的东西呢,读着有点累和无聊。 (2)将两个作者内容书写分开,这就导致了很多重合和重复的地方,不集中,很散乱,好像没有核心又有核心的感觉,来来回回,重复感略重。为什么不能集中一些呢? (3)不喜欢中译书名。英文是Life Lessons,这就是人生启示的意思,简简单单多好,为什么要叫人间生死书?非要突出死亡吗?个人觉得若要触及死亡的看法,那就需要更加深入的角度和高度,但是全书又没有高度…

但是,这本书我还是做了笔记的,关于那些关键的启示的句子,还是可以反复思考的。其次,这本书关于有些到底讲的还是比较透彻的,比如“爱”那一章节等。

如果要和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作比较,我可能更喜欢《人生的智慧》,虽然都是讲述人生的哲学。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四):摘录

1. 真实:你就是你,不关乎生老病死,所作所为。生命自在天成,无需刻意为之。其实人就像一块馅饼:一块分给父母,一块分给爱人;一块分给子女,一块分给工作。切勿忘了留一块给自己。

2. 爱:真爱还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强求不得。这种爱不会生活在妄图找到完美配偶或最佳朋友的虚幻之梦中。只要我们能找到生活的完整性,现实中的真爱就会伴随我们左右,充盈我们身心,记住这点我们才能拥有真爱。

3. 失去:我所遇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生命中一闪而过的流星,美丽却短暂。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所有礼物都只是暂时的,在与周围这一切道别的时候,我们终会发现我们的内心是真正属于自己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受伤,每个人都会失落,失落会使我们分开或彼此心灵相通。

4. 耐心:指的是平静地去承受苦难,请一定保持对生活份信任之情——学着去忍耐。当我们坦然面对一切时,上天就会主动帮助我们梦想成真。

5.屈服:保持事物的自然本色是我们赋予自己的一种美好。回望过去的生活,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和最伟大的人机遇都不是来自努力地挽回败局,它们似乎是一种幸运的巧合,就好像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刚好赶上了。

6.宽恕:学学会宽恕自己,宽恕可以让我们保持平静,心中有爱。为了宽恕,我们唯一要做的工作便是尝试再度敞开自己的心扉。

7.幸福:当你觉得自己足够满足时,便会停止向周围索取,你会将多出的部分拿出来贡献给周围需要的人,无论是时间或自我,还是金钱或幸福。

“万物自有其道,生活中的每一场暴风雨都会使你的人格完美起来,记住你为生活所定下的步调并不是最适当的,冥冥之中还有一股力量,你只需要放松,让生命舒展开来即可。”

《人间生死书》读后感(五):疗愈我的一本书-Teil 1

三十而立的年纪遇到这本书,从前的我一定是读不下去的,如今却觉得这本书每一句都像是对我说的,每行字都敲在我的心上。

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的复杂难测,却又劝我接受一切,接受美好完美,也要接受遗憾痛苦,面对真实的世界和自我。你我皆凡人,我们身上或许会有神性的光辉,也会有阴暗的消极面,正如这生活,我们既普通又特别,因为世界上唯有一个独特的我,我对他人而言是何存在并不重要,如何活出自己、不枉人生来一遭才是自我永恒的课题。

那么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人都想获得爱,来自他人的世界的宇宙的,越多越好,但获得的爱越多就越幸福吗?无条件的爱太过稀有,可遇不可求,但显出爱给予爱确实简单得多的事,给予爱从爱自己开始吧。关爱滋养自己的灵魂,善待自己,爱自己让自己获得最真实可靠源源不断的快乐吧。

我们在关系中经历生活、学习发现自我、客服恐惧、汲取力量、寻求真爱,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关系如同一张大网将每个人网罗其中,我们在其中窥见真实。但是希冀在他人身上实现一定目标是必然会落空的,只因“完整和圆满皆来自人的内心”,“完满的真正答案在于结束这种无谓的寻找,并尝试去进行自我完善”。唯一可行的寻找完满的方式是让自己趋于完满,缺少爱就爱自己,缺少自信就努力让自己变得自信,相信这个世界上珍惜宝贵且独一无二的自己正接受的苦难皆是老天赋予我们的考验,多想问题背后的经验教训,创造属于自己的命运。在关系中关注自我,尊重自己和他人,挥手告别过去的伤痛,也不要对未来过多幻想,任关系自由开始或结束,重要的是自己“通过关系,在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中,我们渐渐看穿自己的灵魂,抚平曾经的伤痕”。

人生无法重来,没有失去就没有成长。失去难免让人失落,“徘徊在失去边缘也是一种失去”,其痛苦可以与失落的痛苦程度相匹敌。如何应对呢?记住一切皆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是keeper,唯有自己的内心是属于自己不会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保护和关爱自己,“学着超然,学着拒绝,彼此互救,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的同时忘记自己的伤痛,或者学会自给自足,不需要别人施以援手”。失去是回归完整并重新聚合的必经之路,感受并承认失落感,体验经历痛苦,牢记痛苦后是新生,别怕失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