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的读后感大全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的读后感大全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是一本由[美]马修·托马斯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60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9-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读后感(一):we are not ourselves

一本书写了一个家庭几十年的故事,从艾琳的父母写到艾琳的儿子。 爱 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艾琳一直都在追求她理想中的生活而变得冷酷。但其实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怀着爱,有些人藏在心里,有些人还在学着如何向他人表达,只是人们都在竭尽所能地爱着。 埃德和艾琳之间的爱,由埃德的老年痴呆症确诊开始,艾琳放在心里的那份爱当另一方开始需要完全依赖他的时候才真正体现出来了。而埃德的一生前面描写的笔触很少,患上躁郁症的他也显得惹人讨厌,但是,从艾琳和康奈尔的回忆中,我却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固执的懂很多的科学家,他的温柔和信念感大概是最初他们相爱的理由吧,也是康奈尔至今也在怀念父亲的原因之一。 家族 书的名字是we are not ourselves,我们不是我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的父母所构成的存在。艾琳和埃德的生活观念有很多都有些他们父母的影子,而康奈尔的生活中也不断开始有着父亲的痕迹和回忆。父母作为和我们生活时间最长的人群,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他们是争吵还是和睦,称职还是失职,他们作为陪伴我们最久的人来说,我都觉得至少作为子女,到了人生某个阶段回想起他们的时候,都能够面带微笑的,毕竟人这么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一两个陪伴自己几十年的人,是一种幸福的事。

家族的观念一直很深入地留存在人类的意识里,我之前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家族延续的观念,人们似乎是到了那个时候就会选择去生一个孩子,也许是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淡了,或者是父母要求生下一个孩子,所以我总是认为生孩子并不是一个自愿性的,也不是一个父母和孩子都同意的事情。但其实最后康奈尔的选择让我明白,孩子的诞生会给予我们更多去爱的选择,让我们去爱,用一个生命的诞生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似乎才是人类的血脉延续百年的原因所在。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读后感(二):惨不忍睹的翻译

这翻译是在逗我玩吗?第一段能错上好几个硬伤?

人们下班后总是会聚集在多尔蒂酒吧里和艾琳·图穆蒂的父亲聊天,而不会去找神父告解。尽管艾琳才刚上小学四年级,却经常大摇大摆地出入酒吧。下午四点半左右,父亲在完成了配送工作之后便会把她从踢踏舞教室里接出来,然后带着她到酒吧里去。踢踏舞课程六点钟才会结束,不过她并不介意早点离开那间地下室。赫尔利先生总是会对她大喊大叫,提醒她把握好节奏或是将两臂平举在体侧。赫尔利先生说,艾琳的身材实在是太瘦长了,无法完成如此紧凑的舞蹈动作,看起来好似警察经过时为了掩饰什么而试图假装站好似的。她想要学的其实是吉巴特舞或林迪舞之类能够任她恣意甩动好动的四肢的舞步,但母亲还是给她报了这种爱尔兰舞蹈班。

“Instead of going to the priest, the men who gathered at Doherty’s Bar after work went to Eileen Tumulty’s father. Eileen was there to see it for herself, even though she was only in the fourth grade. When her father finished his delivery route, around four thirty, he picked her up at step dancing and walked her over to the bar. Practice went until six, but Eileen never minded leaving the rectory basement early. Mr. Hurley was always yelling at her to get the timing right or to keep her arms flush at her sides. Eileen was too lanky for the compact movements of a dance that evolved, according to Mr. Hurley, to disguise itself as standing still when the police passed by. She wanted to learn the jitterbug or Lindy Hop, anything she could throw her restless limbs into with abandon, but her mother signed her up for Irish dancing instead.

1. Men肯定是指”男人们“,不会指人们。第一句话就彻底错了,聚集在酒吧的男人们没有去找神父,而是去找了图穆蒂的父亲。这描写的是一个特殊事件。

2. Eileen was there to see it for herself, ——艾琳就在那里亲眼看到了这一切。哪里来的大摇大摆出没酒吧?何况下面一句就说了,是她父亲接她过去的。

3. Rectory basement, rectory没翻译,教区长住所。显然这个赫尔利先生是某个神职人员。

4. 看起来好似警察经过时为了掩饰什么而试图假装站好似的—— evolved, according to Mr. Hurley, to disguise itself as standing still when the police passed by.无法跳那种好像就是为了在警察路过时装着不动的舞蹈。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读后感(三):那不该是你的生活

作者以记录片般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普通姑娘一生的故事。从主角艾琳儿时随父母从爱尔兰(一直觉得是很会写的民族)移民到美国开始,写到酒精笼罩下惯常模式破裂的父母婚姻,写到她一直坚持着还不错的学业得以渐渐突破了出场设定的阶级框架(美国梦世界梦),嫁给一个身份匹配的知识分子男性(从来都是大学讲师),有一个健康而平庸的孩子,过上了越来越得体的生活(不断更新着物质条件匹配),经历着人生各个阶段理所应当经历的一切烦恼和家庭关系中无比寻常却又难以调和的各种矛盾。如果不是丈夫爱德在正当年的时候患上了奥兹海墨,这会是一个普通的私家奋斗史。在近年来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浪潮下,女性视角叙事的家庭题材的长篇巨作也可能会受欢迎,当然,普通中产的人生框架就在那里了,即使有的是亮点也许并不值得一提。

奥本海墨症,在文艺作品中也常常作为话题出现。但接近总是会有抗拒。如果不是冲着安妮海瑟薇和杰克吉伦哈尔的颜值混合着高浓度荷尔蒙的身体,这种真爱坚守的神圣处理即使能发生在年轻的冲动,显然也是刻意剪辑了人生中尚可展现的一段(美好憧憬),反倒是奥兹海墨患者分享会的路人甲的老头让故事有点逼真“如果再能选择,我不会选择坚持(守护患病的另一半)”,男主在犹疑摇摆过后(剧本让他)必须坚守,至于未来。相比之下,依然爱丽丝就诚实了不少,因为高程度复原了奥兹海墨患者,尤其是高知人士慢慢被疾病吞噬而变的不堪,但结尾那个不太看好的小女儿也带来了亲情的意外升华,朱利安摩尔好像是借着角色拿了影后,我也不记得有没有为她贡献过纸巾。

大概是本人也不喜欢过分煽情,不论是朱军倪萍式的,还是严歌苓式的,共情和感慨会有,然而扭过脸来,阳光之下,隔岸观火的严肃型教化不再怎样也合成不了维生素D。然而书中对这方面处理的相当克制,从头至尾的叙事相当平稳,没有什么需要推敲的复杂内心活动,没有什么环境描写或隐喻,那些艰难,苦难,幸福,悲伤,少年,青春期,中年,老年,普世的情愫烦恼,私心欲望,一切的人间日常都明明白白。最为惊叹的是在医院确诊了爱德的奥兹海墨,夫妻两人同时获知了消息的瞬间,没有意料中狂风暴雨山崩地裂式的描写,艾琳只是为丈夫整理了一下衣领,爱德说,不用再复查了。(此时想到了王安忆的新书“一个字 千把刀”)。

书中另一种可贵之处是它并没有完全给我们一个强烈的因果的导向。比如,爱德被确诊后状态每况愈下,在大学讲师的工作危在旦夕。留给事业所剩时日不多,熬过去,可怜的男人就就可以在笔头跑偏后拉回一个闭环。艾琳拼命想维持家庭的船不要搁浅,偏偏就差一年,爱德因为被举报和投诉无法坚持到退休就被迫下岗。艾琳的崩溃和谩骂如此真实,和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的规律一样真实。你的拼命努力只是大概率会引领成功,你积攒的善举只是更更有希望收获好运气,但是谁也保不准成为那些随机散落在外的野值点。艾琳破口大骂着,一面是你们辜负了他对事业的衷心,辜负了他的家人为此的牺牲,你们不配。一面又只能再打起精神像是洗劫一空后白手起家的决心去面对以后。在作者同样平静的叙述中她继续亲自照顾老伴,继续努力工作,撑到退休,指望不上的就不要再去怨恨,抓住能抓得住的人生继续匍匐。她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但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女性,精神力量强大的像是个斗士。

书中的真实表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坦白艾琳在照顾老伴时时常需要创造条件独处和调整自己,比如无法抑制的欲望,比如儿子在几次尝试后拒绝了继续照顾父亲的工作,比如那些换房子换工作的琐碎争吵,比如儿子青春期遭遇的歧视欺凌,那些普通人的寻常遭遇,它们会映照出一个人的百般狼狈甚至丑陋相,但并不足作为道德评判的标准一一我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

艾琳对隐瞒自己没有毕业之实的儿子说,要继续学业,别的不应该是你的生活。她也会觉得自己也不该有那样的生活和命运,但她的的确确的接受了它,接受了身边的他们,并且靠一己之力打完了人生的比赛,以一种疲惫狼狈却又坚韧的姿态,没有张望围栏上的酒精广告一一那足以毁掉了父母的婚姻和她的年少。她不离不弃的坚持亲自照顾老伴已经是奇迹。对他们来说,用爱这个词有点轻飘飘的,那种关系很奇妙,只有他们自己能懂,就像是母亲在病床上无意识呻吟时仍然会喊出父亲的名字那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