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炒作机器读后感精选

炒作机器读后感精选

《炒作机器》是一本由锡南·阿拉尔(Sinan Aral)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炒作机器》读后感(一):听《炒作机器》

听书听得多了,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书名,这个书名显然又是来骗流量的。其实这本书是来讲社交网络的。 书中的第一个观点,我印象比较深刻,首先作者把抖音也定义为“社交网络”,这个定义让我感觉很意外。我原以为也就只有像Twitter、Facebook这种的才算是社交网络,不太理解为什么抖音也算?听到他后面的解释,我理解了。 作者认为,在最初,人类社会中,人、信息和渠道,这三者是不分离的。比如,在文字发明之前(但是已经有语言了),人类传递信息是必须口头传递的,在那个年代,信息和人是无法分离的(也就无所谓渠道了),或者说,信息就是靠人的这张嘴来传递的。 然后,随着人们发明了文字和造纸,人们可以把信息和思想写在纸上,再通过出版社,让信息以纸质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这个时候,人和信息就实现了分离,而这种分离,孕育了“渠道”这个角色的诞生,同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但同时,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失真的情况,信息和思想被误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再看现在的抖音,我们现在在抖音上接受到某一个信息(短视频)的同时,也会意识到,这其实是某一个up主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和这个up主之间的绑定关系,其实是非常紧密而不可分割的,似乎我们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个“人和信息”不可分割的时代了。 这让我最近想到一个事情,我想起了之前在抖音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曾仕强的视频,里面讲了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就把这个视频收藏了,我想把这个视频的内容转发给别人,我就很想把这个视频给下载下来,但是发现在抖音上很难把这个视频下载下来,抖音的设计,应该就是希望大家用抖音来传播,抖音是希望把人、信息和渠道(它自己就是渠道)紧紧绑定在一起,而我想把视频下载下来的这种意图,应该就是在试图把信息从人和渠道剥离开,进行独立的传播。还挺有意思的。

《炒作机器》读后感(二):这十几年社交媒体及其研究的详尽回顾

炒作机器,即社交媒体。这本书探讨了社交媒体相关的议题。主要是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涉及的话题有假新闻、机器人、算法/推荐系统、水军营销、社交媒体上的社会影响、意见极化、大数据伦理和监管等。

可以算是社交媒体相关的计算社会科学和数据科学研究领域的标准阅读书目。也算是对近十几年社交媒体的实践做了详尽的回顾。

虽然书名很耸人听闻但是证据正反都有,而且作者也说有些问题很难研究,现有证据很少。此外现有研究充斥着相关性,自然实验可能会带来与相关研究相反的结论。总得来说,读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结论,学习一下所述研究的做法、理解何为重要的社会媒体研究问题还是很有收获的。

作者算是最有发言权来谈这些问题的人:计算社会科学发起人之一。团队多次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研究讲述假新闻的传播、社交网站的社会影响相关研究,得到广泛的报道。也与业界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推特脸书还是微信。书里面介绍的经典研究很多都是由他和他的朋友同事做的。

这本好在很好在案例很多且新。毕竟原书也就2020年出版,很多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比如书中开头就讲俄乌冲突(虽然不是今年的这个)及社交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此外,无论是业界的案例还是学术研究都讲得很多,书末有50页的参考文献。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所引研究的品位很高。佐证论述的证据以高水平期刊以及随机化的自然实验为首选。他在书中也说明了为什么自然实验可以推断因果但是一般研究方法不行。

不足在于有点难读。有些概念因为翻译有点难以理解(经过解释可以明白在说很常见的东西,比如馈送算法),有些概念可能对大众来说很陌生需要消化(比如同配系数)。此外虽然书是有结构的,但是读起来感觉是在读一个一个案例,整体不太统合非常松散。

《炒作机器》读后感(三):他宣判了社交网络三宗罪

作者锡南·阿拉法身兼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多重身份,作为最早的社交网络研究者之一,他把社交网络称之为“炒作机器”,并为这部精妙的机器判定了三宗罪:

第一宗罪是控制力强,社交网络通过对用户数据的追踪、记录和分析,对用户行为实现精准的预判和引导,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精神控制,而这一切都是在用户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好些被蚊子叮咬了一口一样,感到狂痒为时已晚。

第二宗罪是散布谣言,社交媒体已然成为了一种现实扭曲机器,事实上,在实现生活中,本来就是“真理还在穿鞋子时,谣言已经满天飞”,而社交媒体则放大、加速了谣言的扩散,甚至为了引人注目,可能故意为谣言散布大开方便之门。

第三宗罪是过度社交,也可以理解为诱导用户沉迷网络,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用户发布内容,转发、评论其他人的内容,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粘在上面,这可比当下热炒的元宇宙要有吸引力多。

这本书推翻了我们过往的认知,作者认为技术非但不是中性的,更是我们自身欲望的抽象。从作者对社交网络的系统性批判来看,社交网络今天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收到如此多人的欢迎,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就是针对人性的特点、确切的说是弱点而设计的,社交网络看准了人人都有的分享欲(也可以理解为炫耀欲),人人都追求的社会认可(转评赞),人人对新鲜信息的渴望(八卦心态),最终让用户成为自愿的数字奴隶:免费的上传内容、浏览内容。

社交网络某种程度上还扮演着致命武器的角色,在美国大选中,在俄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事件中,某一方通过在社交网络上散步不实信息,影响用户的判断,从而引导人群出现集体行为改变,最终推动现实改变。锡南·阿拉法的洞察,堪称深刻:“我们正在目睹一个人类进化的新纪元,在这个新纪元中,大规模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社会化将改变我们互动、沟通以及感知周围的世界、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方式。”

但是,看完本书之后,你会卸载掉手机上的ins、Twitter、FB 、WeChat吗?

这才是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