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是一本由程民生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5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读后感(一):宋代市民文化

谈此书时,我想想说说另外一本书。

从许曼和刘云军的《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可窥见一斑,在探寻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与自主性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本书立足于“宋代福建女性”这样一个大小适中的切入口,关注其在地方社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图书馆联合会表示赞扬:“作者极具挑战性而又鼓舞人心的研究,为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史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通过跨越阶层、家庭内外的全方位、多角度考察,作者将女性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与性别网络中,探索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关注其在性别建构中的自身能动性。由此,作者挑战了人们关于中古中国女性与性别角色的既定认知,并指出,以往研究中被认为属于晚期帝制中国明清女性的自主性与机动性,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史料运用方面,作者善于利用诸如地方志、法律文书、福建地区墓葬考古报告等新旧材料,并重新审视精英士大夫的文本,从中解读出了不少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事实。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基于当时整个社会的认知状态和上层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对于女性尚是自由的,何况男性民众。有宋一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壮大,市民文化进入蓬勃发展和日渐繁荣时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跻身于社会的文化系统之中。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各类文化式样的世俗化、大众化,而且使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雅而俗化的趋势,同时打破了文化娱乐活动的贵族化倾向,丰富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读后感(二):Mission Impossible——定性容易定量难

之前读某网文,主角穿越到古代发行报纸,某战乱之后的大城市首发即1000份。据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第二部分,以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报纸之一《大公报》为例,1949年的全国发行量约6万份。相比较民国时期约4亿的总人口,识字率20%左右来计算,网文作者真是高估了古代的人口数量和识字率。

忍不住的“关怀”

8.3

杨奎松 / 2013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小报”始于宋代,小报的发行量现在很难找到明确的记载,但小报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和民众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当代清史学者曾经对于清朝中国识字率给出了一个较为粗略宽泛的范围——5%-30%。那么对于比清朝早了几百年,但却重文轻武的宋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过去的相关研究,往往多是从科举角度入手,着重于精英群体及士子们的研究,来证明宋代文化的普及,以及民众受教育的提高。即便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各阶层识字率的问题,但因为材料的缺乏,无法深入研究,只能得出一个推测的结果。程民生先生的《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跳出科举精英视角,从各社会阶层不同职业、性别、群体等角度,试图勾勒宋代社会的文字普及和启蒙概况,对宋代识字率及知识体系做出粗略的估计。

和程先生的代表作《宋代物价研究》一样,本书利用来源于正史、方志、诗词、笔记、墓志铭、话本等等的大量丰富史料,证明宋代民众的识字和文化水平。不同于物价研究,物价虽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浮动较大,但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某时某地的价格可以推及其他。识字及文化水平的史料,大多只能证明个体,而难以推及至群体。

尽管如此,宋代存学、市学的设立,以及民间蒙学的普及,外加白话文小说的兴盛,印刷业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对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受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宋代所兴起的市民文化,更是为普通民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大量的穷书生、商人对钱财的管理、刻版工人的增加、佣书风气的泛滥、女子教育的理念、对少数民族的劝化等等,都可以看出宋代社会相较前代在经济文化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宋代人的文化水平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的,识字率的水平也基本是在持续增长。

定性或可从诸多史料中得以一窥,定量则难。一是宋代人口数量本身就是一个不精确的数字,古代多以户计以男丁计,很难做到当代人口普查的精确程度。二来仍是受史料所限,或者说想以古代史料完成现代统计学上的数据,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故而,程先生根据各种粗略估计,得出宋代民众识字率8%的结论,而两浙、江西、福建、成都等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则高达10-20%。不得不说,虽然无法完成现代统计学意义上的科学计算,但这一粗略估计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这书的封面看似教科书,其实书中很多印自宋代及以后的笔记,各种小故事穿插其中,读来绝对不会有教科书式的枯燥,也不会感受到数字的无趣,反而可见宋人之生活万象,比《宋代物价研究》更加生动易读。

《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读后感(三):瞒不住了,宋代民众告诉你他们的真实文化水平

有人认为,宋朝美则美矣,然则毫无灵魂。其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固然毋庸置疑,但于行军打仗却是外行,尤其在与金人的战争中,只知一味求和,乃致山河破碎,异族崛起。

然而在另一群人眼中,宋朝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它富足、安宁、美若诗画,宛如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般热闹繁华。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这个在知乎上被一票网友玩坏了的问题,一众答案中,宋朝以领先优势高居榜首。

有人说过“中国的宋朝就好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文学、书画、还是茶道、瓷器,都呈现出爆裂式发展。”

同时,在文学艺术上,宋朝也是才者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张择端、范宽……不胜枚举,就连宋徽宗赵佶都是不折不扣被国事耽搁了的艺术家。

“文治昌盛、武功不竞”,这是后世学人对于宋朝历史特点的一个形容。陈寅恪曾言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代文化影响之深选。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太祖在立朝之初便颁布法令,严禁后世子孙戕害文人,这在古代是极为罕见的。整个宋朝将重文之风推到了极致,文人在社会上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在宋代政坛上,文人备受推崇,一时间,“满门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关于以上说法,程民生教授在其所著《宋代民众文化水平研究》有着恰如其分的诠释。全书引用大量历史文献,除了绪论与总论部分,书中分为四大章,十七个小节,囊括宋代社会各阶层群体,全面反映了读书尚文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两宋民众的真实文化水平。

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对宋朝文化文明作出如下评价:“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也有力地印证了宋代整体国民文化水平的昌盛。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绪论部分强调,穷书生现象是宋代民间呈现的十分普遍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书生达到了不识包子馒头的“极贫”状态,这就与当今社会对于精英教育的认知,尤其在“财富越来越集中于金字塔顶端”这个现代理论上形成了强烈的悖论。

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代封建式文化教育,我们或许很难想象,鼎盛时期突破1亿人口的两宋几乎是个全民读书的时代。

延伸来讲就是,宋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由中唐时期逐渐演化而来,吸收了先前各朝代文化之精髓,加之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故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于汉唐及明清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衔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其一大特点在于内省、精致,不仅承载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的重任,还拥有古往今来的兼容并包精神及创新思想理念,尤其注重理性与平等,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享受国家财政供养的两宋宗室为例,这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天然拥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条件,成年后又没有科举及生计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了出人头地的功利追求,加之有充沛的剩余时间得以沉浸于文化的海洋,因此造就了一批才艺与文化突出者,比如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

其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于书法及绘画上成就极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

今人对于赵孟頫的了解除了其所创“赵体”书法,大概率尚停留在其妻管道升在得知其欲纳妾时所作的一首缠绵悱恻的小词。(与卓文君在获悉司马相如欲纳新人时所作“白头吟”以及苏蕙在知悉窦滔移情赵阳台时所织“璇玑图”如出一辙)

词曰:“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事实上,赵孟頫虽贵为天潢贵胄,却生于宋元之交的动荡年代,可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为抒发胸中的苦闷,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已任,数十年来不断精益求精,终成长为一代书画大师。

除了宗室阶层,书中还以大量史料与数据对宦官、伎术官、胥吏、军人、僧道、医者、民间教师、佣书、巫祝卜相、商贾、匠人、艺人、江湖士人等阶层的整体与个体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作出详细剖析。

北宋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绘者,画院待诏张择端是享受朝廷供奉的伎术官;以谦虚低调著称的名将曹彬藏书颇丰,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异乡的“面涅将军”狄青敏而好学,更遑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名将岳飞以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硬核猛男辛弃疾;程朱理学曾在中国封建时代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高僧佛印文采机智碾压好友苏轼,“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的典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工艺精湛的雕版印刷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贵族女子朱淑真、李清照并列“大宋四大才女”之列;名妓琴操、李师师的才情惊艳了一个时代;海南黎族棉纺织家黄道婆“衣被天下”……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起到转折作用的一个朝代,精神文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的精神力量体现在宋代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至今怀念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