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维新史》读后感1000字

《日本维新史》读后感1000字

《日本维新史》是一本由(加) 赫伯特·诺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维新史》精选点评:

●比老版的有些增加内容

●明治维新来自武士阶层,农民基本没参与。日本当时因为有中国给顶着西方的压力所以得以喘息才有了明治维新这样的机会。这书真太难看了,作者脑子是糊的。尤其是看了事实改变之后这种书再看这本,简直看不下去。

●1940年的老书了。作者似乎认为,因为日本是后发工业化国家,面临着国内市场狭小的困难,以及有可能沦为西方殖民地的风险,所以(1)下级武士阶层领导的新政府,必须采取专制独裁的方式,强力推进维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奢侈;(2)日本在沦为西方殖民地和主动向外扩张之间,没有第三条折衷之道路可选。

●分析所谓明治维新奇迹背后的客观规律和缘由

●日本强国史,可以说中国玩的都是明治政府玩剩下的,但是有一点民主化,东亚社会是无法自生的,一定要靠外力,日本的民主,说到底还是战后美国人赋予的

●理论先行。“封建”概念没有经过解释就在全书肆意出现,论证的合理性首先就令人存疑。

●不是编年史,更接近于对明治维新或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原因、动力和性质的分析,分析经济与阶级尤为娴熟。成书得比较早,引文资料都在战前,难得的是作者在当时的研究条件下就得出了许多鞭辟入里的精彩观点,近百年后看仍属洞见。另外,唯一的一本中文参考文献是郭沫若。

●读懂明治维新,才能了解日本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如何从封建国家迅速过渡到现代国家? 知名日本史学家赫伯特•诺曼代表作,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 精选六幅明治时期版画作品,直观展现明治时期的社会风貌!

●通俗易懂,是很經典,也很好的一本書。

●非常好看,毫不枯燥。

《日本维新史》读后感(一):不是“维新史”,而是对明治维新局限性的长篇分析

首先,强烈批评“日本维新史”这个题目-是谁翻译的!?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维新史”!在此书中读不到新选组,坂本龙马,戊辰战争……想了解幕末维新史实的朋友最好绕道而行!

事实上,诺曼写的是一篇长论文,他想回答的问题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有何独特之处?更具体地说,为什么明治维新从西方角度看不是一场彻底的变革?在不长的篇幅里,诺曼采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框架,加入了英法革命的比较视角,引用了详细的数据,给出了一份还算圆满的一家之言。其中一些主要论点很有说服力:一,日本“富国强兵”的根本动机是战略性的,是为了避免像大清国一样成为半殖民地而开展的。因此,日本不得不快速地实现现代化,而”快速”的后果是国家干预经济,形成了财阀垄断的局面。其后果是日本无法像西方一样“自然地”形成私人企业家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二,这场维新引发的快速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通过对农民施以重税完成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这样的剥削导致了农民激进化。日后日本的政治发展,包括左右极端势力的出现和对外扩张,都与农民的困境与不满息息相关。三,明治维新在政治发展上是个残次品,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没能扎下根。诺曼对这一失败的解释是,日本自由主义运动的主导权阴差阳错地落在了农村地主阶级手里。而领导阶级的局限,注定了日本自由主义是撕裂而孱弱的。

诺曼毕竟是外交家出身,他写历史的目的是分析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背后逻辑,并非只是陈述历史故事。明治维新的成就与局限性其实与我国历史的某些阶段类似,而诺曼的分析很值得借鉴,或许可以引导我们对自身的历史进行一些反思。

《日本维新史》读后感(二):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殖民半殖民国家

—最主要的侵略国,英国和法国,当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物资丰饶的中国。1840年之后一直都在忙于“镇抚”中国。

—地理位置。因为有中国大陆和海洋这些天然屏障,使得日本在西方列强蚕食中国的时候有时间喘息,进行一系列变革。

—民族性。幕强好学,体现在当时的浪人和下级武士,冒着生命危险学习西方文化思潮科学技术,在艰苦环境中苦练外语。

—明治政府的格局——重视工业化重视国民教育。

“1887年,明治天皇视察了青森县的一所小学,十名学生用英语做了演讲和作文。他走时,学生们用英语为他唱了一首歌。天皇给了学生每人五元钱,让他们购买《韦氏英语词典》。”

这是当年作为日本象征的明治天皇的日常,而反观同时代的清王朝,甚至连紫禁城都不会迈出。

除此之外,明治天皇还积极发展国内现代化基础建设。例如,向英国借资金修铁路,向法国寻求技术建造横须贺铁厂。

—对外贸易。与西方国家通商是导致日本封建结构倾塌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也是促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制度的催化剂。

—速度。日本跳过了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和对应政治时代的维多利亚自由主义阶段,一举从封建制度跨入资本主义制度。

反观当时的国内:

—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作为大国高高在上的态度让国人无法苏醒。

—对外来事物的极端排斥。同时期的清朝和幕府作为顽固不化的封建统治阶层对带有西方色彩的新知识表现出极端的偏见,他们都坚定反对任何改变社会等级的举措,因为这些举措会侵犯到统治阶级的特权。在中国,他们是士大夫,在日本,他们是拥有军权的将军和大名等武士阶层。

《日本维新史》读后感(三):给你一台时光机,看看150年前的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大多数像我这样年龄的八零后来说,接触日本文化,大多是从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开始的,再后来是《名侦探柯南》、《银魂》等等。读到赫伯特·诺曼先生的《Japan’s Emergence as a modern state》这本书,我才对之前动画片里看到的很多情节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动画片一休里头,那个叼着牙签的武士新佑卫门叔叔总是趾高气昂,而富有的桔梗店老板却卑躬屈膝。再比如有一集的故事:一位农妇贫困至极,无法糊口,只好狠心把新生的婴儿丢弃在寺庙。这些武士地位崇高、商人地位卑贱、农民生活困苦等等情境,在诺曼先生的著作里,都有详细的解读。

不过,诺曼先生的这本书并不仅仅是肤浅地来讲述这些历史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维新时以及维新之后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等多方因素的变化,让人对明治维新这一重要时期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诺曼的书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读一本讲明治维新的书?

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进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日本从暗黑背景下的受辱小国,一跃成为侵略他国的强悍之邦,不得不让人想探究其中原因,而明治维新就是能解开这一疑惑的金钥匙。历经明治维新,政治上,日本从松散的封建藩邦林立到集权统一;文化上,日本由尚中国转而崇西方;经济上,日本从封建封闭的自给自足到资本主义大工业;军事上,日本则是由被欺辱的小岛国奋而崛起为强悍的侵略者。了解明治维新这段历史,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沿革。

另外一个理由是,明治维新是我们得以理解日本当代诸多现象的源头。日本武士道精神为何传承至今?就连孩子们看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都隐约把江户那种鲁莽的武士道精神夸赞为可爱、可敬。为何日本大家族盛行?一个大家族的姻亲都能引来全国瞩目。为何日本的官僚体系那么独立?政府部门说罢工就罢工……这些日本独有的现象,大多源于明治维新时期。

明治维新这段历史如此重要,毫无疑问,需要我们去仔细品读。那我们为什么要读诺曼先生写的这本维新史呢?

我们先从作者赫伯特·诺曼先生说起。赫伯特·诺曼先生1909年出生于加拿大传教士家庭,虽然是加拿大裔,但他的出生地却在日本的长野,并在那里度过少年时期。所以,称日本是诺曼的第二故乡一点也不为过。之后,诺曼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研习东亚史,最后获得哈佛的博士学位。毕业后,诺曼成为外交官,在从政的生涯里,他仍对学术潜精研思,先后发表过《日本的士兵和农民:征兵的起源》和《安藤昌益:日本封建主义解剖》。他本人和所著作品深受日本学术界、知识界的爱戴和赞赏。

20世纪五十年代,因为被美国当局指控为共产党间谍,诺曼不堪恶意的调查骚扰,选择自杀离世。诸多日本史学家例如丸山真男等,都公开发表悼念诺曼先生的文章,高度评价他在文化、历史上的高素养,欣赏他公正、理解和热爱东方人文主义的包容、开放态度,并称赞诺曼先生不仅仅是东洋史学家,更是位卓越的世界史学家。

赫伯特·诺曼先生所著的作品从他个人经历中受益匪浅。他的学术底蕴深厚,以这本《日本维新史》为例,他不仅借鉴了日本本土前沿史学家的观点,也结合了东方其他国家的学者看法,多次引用中国、朝鲜等国学者的作品,也不排斥西方学者对日本历史的独特见解。

他的文风夹叙夹议,公正、详实,又不失温度。这也许和他的少年时期经历有关。20世纪三十年代,在全球经历大萧条时,诺曼先生在日本长野农村生活,亲眼所见日本农民的悲惨困苦,所以在作品中,他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来讲述农民的现实处境,在整个国家经历翻天覆地变革时,农民的困境却没有多大改观。

从内容来说,《日本维新史》既有从纵向角度探讨日本的阶层、政治、文化传统、经济等领域在维新前后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从横向同其他地区的革命和斗争作比较,例如用英国的圈地运动同维新时期土地改革作对比,维新前后的日本政局同中国当时清廷的统治相比较等等。

在诺曼的笔下,事件和过程详实到有具体参考数据,所以整个明治维新仿佛被他用一条线,把纵向、横向的各个片段连接起来,延展出一副明朗的立体画卷。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幕府一词源自汉语,原来指出征时期将军的府邸,但日本引用后,就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机构。幕府是权力掌控人——征夷大将军的府邸,将军所辖的国家,分封了许多在当地有实权的诸侯,叫做“大名”,大名所管理的辖区是“藩”。根据和大将军的关系亲近与否,大名又被分成两类,与德川家亲近的是“谱代大名”,而战败后归顺德川家族的大名,则被称为“外样大名”,管理着“外藩”。恰恰是外藩中的下级武士,成长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

在沿承了近八百年的幕府统治后,日本的政局越来越黑暗。天皇常年被幽禁于宫廷,征夷大将军也不理朝政,如“参勤交代”、“监察制”等等各种制衡制度让外藩不堪德川幕府的欺压。因为担心外藩有异心,幕府加紧搜刮外藩,导致外样大名的财政非常紧张。而各藩中,同全国的政权一样,大名很少参与政务,往往交由家臣去管理藩内事务,职位高的家臣会把具体事务推给下级武士,所以下级武士在各藩有着实质的权力。受到现实的抑制,这些武士别无他法,便开始将目光放到海外。

于此同时,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技术、经济上的进步,也加紧了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步伐。1808年,英国首次试探日本的防御工事,后来又强占鹿儿岛中的一个岛屿。再后来,美国的黑船来袭,日本被迫开放海禁,成为一个即将被列强盘削的弱者。但就在此时,外藩中的下级武士,联合了开明的大名,并且拉拢被阶层制度和高昂地税重压的农民群体,成为革新的领导人,拉起“尊王攘夷”的起义大旗。同时,因为阶层制度和海禁受到重重限制的商人,也叫町人,迫切想找到一个能够推翻压迫统治者的新政权。于是,町人和下级武士联合起来,成为坚固的倒幕势力联盟,一方出钱,一方出力。

1863年,德川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引发美英荷法炮轰下关。1865年,“尊王攘夷”口号下的各藩联合起来,不再提攘夷,转而武装倒幕,攻击德川幕府的防卫兵士。此时,武士领导的人民起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将幕府逼进绝路。1868年,德川庆喜交出幕府中心江户地区,基本平定本土的战争。到了1869年,盘踞在北海道的幕府残余势力被消灭,日本全境统一。1877年,西乡隆盛领导的西南叛乱,成为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明治维新革命的尾声。萨摩军队失败,由此,天皇掌控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明治维新结束。

武士、商人、农民,这支复杂的队伍推翻了摇摇欲坠的德川幕府,成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领导者的新政权。

时势造英雄,这个时期的很多武士青史留名:大久保利通、大村益次郎、广泽真臣、木户孝允、伊藤博文、西乡隆盛、井上馨、井上胜、高杉晋作等等。他们中有的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将倒幕战役一场接一场拿下;有的人接受西式观点,为新政权打造出部门规划清晰的政府架构;有的人在维新时期组建了招募的军队“奇兵队”,打破了只有武士可以参战的惯例,成为现代征兵制的先驱;有的人效仿西方法律法典,奠定出新政权的法治走向;有的人主张大兴工业,为资产大国打下基础;有的人学习技术,铺就通畅的铁路网络,为新政权打通经济命脉……这就不奇怪,至今还有那么多歌颂武士精神和武士道的文艺作品。

倒幕战争胜利,以明治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新政权成立后,各个阶层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的大名通过政府的买断政策,获得相当数量资产,投资到金融行业,成为资本家。很多富有的町人和大高利贷商通过赞助倒幕势力,有一小部分进入政权体系,有一大部分利用财力投资银行业及其他实业,也成为资本家的一部分。而在维新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武士,极少部分能够进入政府,成为官僚阶级,大多数进入到其他辅助部门,从事军人、警察、教师、邮递员等工作,脱离了统治阶层。最尴尬的是农民阶级,在维新前是最受压迫的贫苦底层人群,在革命后,也丝毫没有减轻身上的税费重压。在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工业化进程中,农民赖以生计的小手工业又受到大工业生产替代,生活更加艰辛。

这场由武士和町人联合领导多方势力参与进行的革命,最终使日本由弱国的困境走出来。但并不意味着,就会顺理成章地有“从此日本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童话结局。根据诺曼的分析,日本农民的贫困十分严重,工业布局缺乏平衡,重工业经营上国家干预过多资本家受阻,政治中的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军国主义盛行等等,都是维新留下的后患。

总的来说,赫伯特·诺曼先生的《Japan’s Emergence as a modern state》这本书,通过明治维新背景、维新时期各阶层之间关系、早期的工业化、土地改革、政党与政治这几大版块内容,对明治维新进行了深入探究,阐释十分清晰。不过,因为这本书是根据诺曼先生的博士论文改编的,所以学术氛围过浓,需要对维新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准确领会。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如果是沿着时间轴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讲出来,再去分析这场大革命背后的阶层关系、矛盾冲突和之后的影响,估计读者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早在1962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诺曼先生这本书的中文译本。2008年再版的中文译本中,姚曾廙先生的翻译版本学术用语过多,文风让年轻读者有疏离感。但对此次出版的《日本维新史》来说,我的翻译技巧仍不娴熟,受益于先前翻译者颇多,在此表达诚挚的感谢。在详细查阅资料后,我更正了先前翻译版本的日文人名错译部分,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流畅、愉快的阅读体验。

人,活在当下,也总是在憧憬未来,但在向往将来的时候,难免会从过去的经历延伸出对未来的期许。一个人的过往,从来不是片段,同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也不会是断章。若要让滚滚向未来前行的车轮少经历颠簸,就必须不时地低头、回头看看脚下的路是否崎岖。看看别人如何从沟壑里翻身出来,对自己也是一种增长阅历的过程。对于写历史的书,我想我们应该怀有一种正视而不回避,尊重而不谄媚的心态去阅读。赫伯特·诺曼先生的《日本维新史》,是一本有着公正、包容心态所写的书,正是值得我们需要抱有同样心态去品读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