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摘抄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摘抄

《解读中国经济》是一本由林毅夫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读中国经济》精选点评:

●浅显易懂,中国经济发展之编年史简装版。

●这本书犹豫是四星还是五星,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此人不过如此,因为写历史毕竟没有历史学家专业。 但他的核心思想,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还是比较能自洽的,对计划经济的分析也很精彩,让人大开眼界。正如作者所言,经济学是一个解释学科,经济学家难免有瞎子摸象的感觉,因此不同的经济学家观点不同,而且也都貌似有道理。总的来说,林属于比较保守的经济学家,讲求使用,从“稳”的角度,倒也不错。看了这本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有了一些概念。同时,也感慨,父辈和爷爷辈的巨大牺牲,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国家是不可能这么快的建立工业基础的。(当然林最认可的发展方式,还是亚洲四小龙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当然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比较优势以及国企的发展和农民的水深火热。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又走上了时代的焦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点是在哪里啊,是农村还是其他哪里?

●继续标记祈福。

●2到5章我觉得非常精彩,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扩展出来更广泛的要素禀赋解读很新鲜。之后对于问题的解决我觉得有些草率。不过他让我明白我们各种diss的经济体制也有其合理的解释。

●对中国过往的经济分析精彩到位,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能自洽。 主张回归到斯密的研究方法,对现象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分析、观点和解决办法。

●许多理论看似正确,逻辑自洽,但是经验能否验证它。才是关键。林老师的第一本书。加油。

●深化国企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改革、建设“一带一路”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都有目的。

●很久没有完整的看一本书了 看完之后真的被林教授缜密的经济学逻辑折服。最爱的就是内生增长模型和企业的禀赋效应。有一点不懂的就是从生产剩余到禀赋curve的移动是否过于理想化。要开始看varian的现代观点了,希望有帮助

●很具学术性,非经生也能看得下去,虽然不易读但着实是精彩。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一):前八讲

分析专业、深入,可以部分事例和逻辑偏陈旧,以上个世纪的论调为主,可能跟前八讲主要在记录过去的发展历程有关!作者的视角偏向西方,假设了西方大国在经济上是友好合作平等的态度,预置了世界持久和平稳定的前提,得出的结论偏自省,尤其是对赶超战略、国企、国家补贴抱有偏见,评论不够客观立体!对美西方补贴企业,贸易保护,技术封锁视而不见!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二):中国经济发展

其实是几年前上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课的阅读书目,当时没时间读今天看完了。相比吴敬琏那一本更加通俗,但是很精彩,尤其是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解放后前三十年的赶超战略,和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反思总结这三部分。林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的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自生能力-小步快跑”逻辑的确简明清晰、解释力强,和改革开放前赶超战略的对比让人初步理解了建国后到现在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出现原因和后果。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三):读解读中国经济有感

2021年,中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人均人均GDP达到80976元(12551美元),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指日可待,经济腾飞的同时,我们的话语权却没有同步提升,一些非蠢即坏的“公知”仍在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潜移默化的诋毁我们,消解我们发展的成就和正当性,西方媒体和政客们更是对我们不停的抹黑,带着一副自视甚高、盛气凌人的态度动辄“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跟我们说话,在这种危、机并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要循序渐进的拿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在世界上发出我们的声音,万不可被那套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形成的经济学理论束缚住了手脚,更不能犯张维迎之流的唯西方论的教条主义错误。当今之义,应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边发展边改革,同时建构好自己的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的成就,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四):关于《解读中国经济》的几点疑问

1.不太认可林教授的“技术曲线理论”。原因如下:模型假定社会中不同天赋的人分部情况在任何地方都一样,等于在否定教育的意义,而只强调了与生俱来的智慧。科举制度注定对科学发展没有好处,但读书人不等于聪明人,社会中的优秀人才有很多并不想要做官,或者科举不中,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什么没有转而学习数学和实验方法,反倒放浪形骸吟诗作赋呢? 2.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挫折感这两种心态相互交融所推动的过程。 3.“如果人们普遍积累的意愿都很高……”这不是说反了吗,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埋在荒岛上的黄金能有什么投资收益?还是说,储蓄用于投资,而消费就是挥霍,比如,举办一场奢侈宴会? 4.第十三章就略过吧,无异于缘木求鱼。 4.中国学术界缺乏思想市场是目前的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决不能依赖西方思想进口,更不能去故纸堆找答案。 5.深化国企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改革、建设“一带一路”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都有目的。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五):并不难读的一本经济读本

9/10 其中一分是因为读这本书时找到了毕业论文所要构建模型的灵感2333 林教授关于59-61的农业困难时期提出三种解释:

1 自然灾害(春夏季发生的旱涝灾害影响到了一半全国可耕地)

2 人祸(59年夏季,公社食堂已废除,公社形式上存在)

3公社规模太大导致激励下降(58年夏季农业的大丰收时,合作社中已有不满情绪)

我认为三种主要因素共同影响,进而导致当时农业的困难。何种因素是主因,要根据当年8月初的会议及其影响来看。 个人阅读时搭配的材料:

0.《中国经济专题 北大 林毅夫授课》 b站网课 1.温铁军教授《十次危机》、网课《经济危机及其应对政策的国际比较》 2.北大国发院简报第五期,林毅夫教授与stiglitz教授的对话 3.张夏准教授 《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以及《富国的伪善》(两本择一即可) 4.stiglitz的论文《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与竞争性价格体系》(前置知识 akerlof的柠檬市场)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