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文学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文学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文学简史》是一本由郑振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7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一):文学有史

在大学时期,古代文学史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大学里的四年时光一晃就会过去了,不要总是挑选一些你认为很有意思但却是毫无营养的书来看。时光太过短暂又太过珍贵,泱泱华夏上下几千年留下的作品又似天上繁星不可数量。多花点时间在这些书上,你们不会在还没离开学校时,就开始遗憾。”

因为想要学习和了解除了专业书之外的更多的中国文学史的知识,我约了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刚收到这本书时,着实是被它的厚度惊住。书一共有701页,虽然封面上标有精美插图版的字样,可在粗略翻看时,整页整页的还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插图大概只占了极小、极小的部分。毕竟,这是一本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史的书。从文字的起源到

辉煌灿烂的中世纪文学,再到“活”着的近代文学,郑振铎先生用他毕生的精力编写着这本书,整理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着这个民族的传奇。

《中国文学简史》中把中国的文学史简单的分为了三个部分:古代文学,中世文学和近代文学。这种划分方法我是第一次看到,以往的学习历程里,我们习惯地把文学史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而书中所出现的中世纪文学是学习欧洲文学时时常出现的名词。对于这个分法,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古代文学,中国西晋以前的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是纯然未受有若干外来文学的影响,是只为诗歌和散文的时代。中世文学始于晋的南渡,止于明正德的时代。也是从这个时期,印度文学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他便是学习佛法,思想上深受佛家思想影响,潜移默化中,也形成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近代文学是从明世宗嘉靖元年开始,“五四运动”之前结束的。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在这之前并没有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文学史,没有一部可以让读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史的书籍。仅有的那些也几乎没有几部不是肢体残废,或患贫血症之类的。确实是这样的,我国从古至今优秀的文人太多,出类拔萃的作品又数不胜数,若中国文学没有史的话,绝对是一种遗憾。庆幸的是,作者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让文学史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文学史。

因为书中所讲述的历史太过漫长,内容太过复杂,所以我并没有完全读完。可在我阅读过的那些章节中,给我的感觉就是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清楚。原本应该艰涩枯燥的文学知识也因为郑振铎先生巧妙的编写,显得通俗易懂,能够吸引读者一直往下读下去。在每一章的开始,还有作者列出的本章的主干,即将本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这里更凸显了作者的用心之处。

如果想要学习中国文学史的话,一定要看《中国文学简史》。它会带着你,走过黄河流域再到长江,慢慢领略其中的风景。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二):关于文学

你觉得什么是文学?

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表现形式;还是一门艺术. 我觉得文学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有人说:既然看不见也摸不到,那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呢? 因为,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的表达得体。对交流的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条长河,贯穿其中的文学,便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无形,但是,却意义非凡。 前阶段偶然读了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深感受益颇多。起初看起来,好像是对于新手入门的,然而,细细的品下去,却发觉,他所讲解的,并不是像那种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的书。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是大体分为三部分,古代文学,中世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然后,每一部分在细分,也许根据朝代,也许根据种类。 文学是传播历史的一种形式,也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它可以流传,也会被摧毁。像史书一样流传千古,让世人传颂文景之治的伟大,传播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反而,一旦遇到不近人意的统治者,也许是焚书坑儒,又或者是文字狱和八股文。 虽然被称为一种形式,但是,不得不承认。历史的长河之中,文学和他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也不可替代的。 emmm那么,郑振铎先生是谁呢?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本简介来源于百度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出版本书,原名《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简史》的原名)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网络评价 一位神奇的大佬,才华横溢的那种。本书是很值得去细细品味,慢慢回味的。它并不是一味的枯燥。从历史时期的时间线来分类文学,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也相应的,会学习到文学的知识。 有些人觉得文学是枯燥的,无味的,是令人心烦的。然而,当你真正读懂它的时候,你会被它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你会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带有一些特别的故事的,他们也许是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也可能是令人怆然泪下的悲情故事。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还有那不曾被忘却的事实。 文学,单单就这个词而言,枯燥乏味,一个很文学性的词语,让人有一种很高深,很难懂的感觉。古代文献?优秀诗词?古诗词鉴赏?大体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文学了吧。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那么,你真的很适合去读郑振铎先生的这本书,因为你绝对会爱上这本书的,这本书很巧妙的把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在讲解文学的时候,还有普及相应的历史知识。让人受益匪浅,并不会让你感觉到无味与枯燥。而且,再版这本书,不论是插图还是内容都很让人喜欢。 最后的最后,真的强烈安利这本书。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三):好书,读之。

《中国文学简史》,是郑振铎于1932年出版的,原书名《插图版中国文学史》。全书分为三篇: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自古代文学鸟瞰至明末阮大铖与李玉,共六十四章。讲述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 作者是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考古学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早已耳闻作者大名,忆及某本中文系教科书便是出自他之笔,可惜忘记了书名。 这本书很厚,拿在手中足以感受到知识之重。我正好刚在中文专业就读,有幸拾起这本书,实在高兴。可惜时间有限,我未能字字读完,只得选择了部分感兴趣的章节先读,虽是如此,我仍能感受到作者的诚意。所言甚详,收获颇丰。 每章的题目之后皆有本章的关键词大纲,这给读者省去了不少麻烦,也帮得提炼文章核心,甚好。每章的最后还加有参考书目,且不是简单的书目列举,还添入了作者的解释,使得读者更能理解和选择。除此之外,文章内配有大量的插图,有趣而不晦涩,丰富而不单调,这不仅对于专业学生亦或外行读者均能起到良好的辅助吸收作用。 附上作者郑振铎的部分自序: 我写作这部《中国文学史》,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也不是什么“一家之言”。老实说,那些式样的著作,如今还谈不上。因为如今还不曾有过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文学史,足以指示读者们以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的过程和整个的真实的面目呢。 中国文学自来无史,有之当自最近二三十年始。然这二三十年间所刊布的不下数十部的中国文学史,几乎没有几部不是肢体残废,或患着贫血症的。易言之,即除了一二部外,所叙述的几乎都有些缺憾。本来,文学史只是叙述些代表的作家与作品,不能必责其“求全求备”。但假如一部英国文学史而遗落了莎士比亚与狄更斯,一部意大利文学史而遗落了但丁与鲍卡契奥,那是可以原谅的小事吗?许多中国文学史却正都是患着这个不可原谅的绝大缺憾。唐、五代的许多“变文”,金、元的几部“诸宫调”,宋、明的无数短篇平话,明、清的许多重要的宝卷、弹词,有哪一部“中国文学史”曾经涉笔记载过?不必说是那些新发现的与未被人注意着的文体了,即为元、明文学的主干的戏曲与小说,以及散曲的令套,他们又何尝曾注意及之呢?即偶然叙及之的,也只是以一二章节的篇页,草草了之。每每都是大张旗鼓地去讲河汾诸老,前后七子,以及什么桐城、阳湖。难道中国文学史的园地,便永远被一班喊着“主上圣明,臣罪当诛”的奴性的士大夫们占领着了吗?难道几篇无灵魂的随意写作的诗与散文,不妨涂抹了文学史上的好几十页的白纸,而那许多曾经打动了无量数平民的内心,使之歌,使之泣,使之称心的笑乐的真实的名著,反不得与之争数十百行的篇页吗?这是使我发愿要写一部比较的足以表现出中国文学整个真实的面目与进展的历史的重要原因。 这愿发了十余年,积稿也已不少。今年方得整理就绪,刊行于世,总算是可以自慰的事。但这部中国文学史也并不会是最完备的一部。真实的伟大的名著,还时时在被发现,将来尽有需要改写与增添的可能与必要。唯对于要进一步而写什么“一家言”的名著的诸君,这或将是一部在不被据弃之列的“爝火”吧。 最后,推荐给未读此书的朋友:好书,读之。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四):断纸余墨 ,寻香拾遗

说起中国文学,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诗宋词。而唐宋时代的文学大概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从刚开始牙牙学语就开始背诵诗词,虽不解其意,但因为其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故成为幼学的首选。这大概也就是为何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异常闪亮的原因之一吧。

初拿到《中国文学简史》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被其厚度所惊到了。七百多页真的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看完,若是本小说之类七百多页说不定很快就能读完,然而文学史一听类似于教科书般的书籍,真的很难在手机诱惑这么大情况下读完啊。然而翻开书籍后,不得不为作者点个赞。整本书脉络清晰,总结到位,很轻易可以从书中获得重要的信息,和清晰的重点,你不会说就是感觉将中国出现的文学按时间的发展过了一遍,完全没有一个概念那种感觉。读这本书远比想想中要轻松,作者相当于已经给你理好了一个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带你慢慢地一点点深入。

书中将中国文学史分了三个大时期,一是:古代文学,二是:中世纪文学,三是近代文学。

古代文学时期是指从文字起源到西晋末年;中世纪文学是始于晋的南渡终于明正德时代;近代文学则指从明世宗嘉靖年间至“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而三大时期中,中世纪文学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一段,也是中国文学发展最繁盛的一段时期。书中这样来形容这段时期的:

而这段时期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繁盛的一篇,就如一篇美文中最精彩的那个段落。而唐诗、宋词、元曲就是这个时期中产生的耀世的明珠。相对于唐的盛名,元的霸气,宋似乎要低调许多,然而我却对宋朝越来越喜爱。若说唐是个打扮精美的靓丽女子,那元就是个性格洒脱的御姐,而宋就是气质温婉的文艺女子。宋给我的感觉就是低调、朴素、有内含。虽然在政治上宋与唐相比确实差很多,但就生活气息、生活方式、与文学上来讲宋绝不输唐。

据说宋是当时世界上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人民生活好自然而然文学的发展也就顺势而长。而宋词一开始只是民间文学,只是百姓茶余饭后和歌而唱的小词,难登大雅之堂。亦有“坐读史,卧读小说,如厕读词”一说,可见词在当时地位。然而宋人生活贪娱,喜宴宾客,每宴宾客呢自然就少不了歌舞。词曲传唱,文人诗客闲暇之余也喜欢写词了,又因能和歌而唱故词的传播也就越光,如同流行歌曲般流行于当时。而宋代更是涌现了许许多多诗人、词人,柳永、李清照及苏轼、辛弃疾哪个不是诗才惊天,佳作传千年。他们铸就了文学,文学也成就了他们。

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不是考古,而是文学,从文学作品中你往往就能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现状,也能了解历史兴衰与朝代更替对文学的影响,更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悟古人智慧,邂逅古人情怀。而现今,中国传统文学被抛得太远,文言作品被说晦涩难懂,少有人深入学习,唐诗宋词更是仅仅只为应付考试。古人千年智慧被弃至一旁,未免觉得可惜。古有云:“断纸余墨,人争宝之”。而今央央中华五千年的断纸余墨摆在眼前,却无几人宝之。五千年的历史太过厚重,五千年的积累太过繁多,我们虽难以于文史海中一一识遍,却也能断纸余墨,寻香拾遗。

��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五):文学那些事儿

我相信学中文的同学对本书的作者郑振铎先生一定非常了解,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课文《海燕》就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

文学史历来就有诸多的版本,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版本,两版书比较起来看真是相得益彰。袁行霈版本的对一些名家的知名作品讲解的更为细致,而郑振铎版本的则是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更为全面。

可能有些人拿到书后会感叹怎么书这么厚,但是文学史就是这样,毕竟它当中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重要文学作品,因此这700多页其实也不算厚。而且书中也仅仅是把作家写过的书名罗列了出来,要是把那些作品再加上,那远远不只是这700页。

这本书从甲骨文开始写起,到明清文学结束,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或是叫得出名字的古代名家都在这本书里。比如我自己知道的几个比较生僻的作家,这本书里都有,比如由南朝入北朝的文学家庾信,他的诗风分为前后两期的变化,前期多是宫廷诗词,后期则多是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文学史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我想应该是从《诗经》开始吧,诗三百,思无邪,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写劳动和爱情的诗歌为大众所熟知,我最喜欢的有《蒹葭》《桃夭》等等,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枚举了。

《诗经》之后当是《楚辞》了,我们因为屈原所了解楚辞,也了解了宋玉,《离骚》《橘颂》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依旧耳熟能详。在这之后便是《古诗十九首》了。

汉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汉赋了,以司马相如、杨雄等人为首,《凤囚凰》是比较有名的作品,我相信大家还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了解,“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不仅仅是古人的爱情观,时至今日也不过时。司马迁的《史记》也同样闻名于世,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为给李陵求情而受宫刑,可他却忍辱负重写下了这部惊世之作。

汉代之后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建安文学了,而建安文学里以曹操、曹丕、曹植最为突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佳句就出自曹操之手,曹丕的《燕歌行》开七言诗之风气,他的《典论.论文》更是文学批评史上的名作。曹植是三曹里文学水平最高的,他的诗“辞采华茂,骨气奇高”,《洛神赋》更是神来之笔。建安七子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之后便到了左思风力,正始之音,这里就不多说了,隋朝时间虽短,但也有杨广和杨素这样的诗人。再之后就是故诗的黄金时代唐朝,王杨卢骆初唐四杰,李白、杜甫自不必说,上官仪、上官婉儿、小李杜等等,唐代有我们太多耳熟能详的诗人。

到了宋代就是词的天下了,苏轼、陆游、李清照、柳永、辛弃疾、黄庭坚等等词人都大放异彩。

元代的杂剧,散曲也有很高成就,到了明清就要数小说成就最高了,而小说成就最高的则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即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不是完全版的红楼梦,却也并不能打消我们对这本书的喜爱。

你要说明清就没有诗词了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写的好的,为我们所熟知的寥寥无几,乾隆皇帝也酷爱诗词呀,他一生写了几万首诗,可是没有一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代我最喜欢的词人是纳兰性德,王国维先生曾今评价他的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就是说把纳兰性德的词放在北宋这样一个明星词人遍地的时代也依旧是好词。

如果你不是中文专业的,想要理清中国文学史的时间和逻辑线索,那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如果你是中文专业的,以前学过文学史,那这本书依旧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