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精选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精选

《喧哗与骚动》是一本由[美]威廉·福克纳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一):读《喧哗与骚动》

我读的李继宏版本,没想到有人给的分数这么低。书中将不同时间段的文字标示出来以及齐全的注解、说明都给了我阅读福克纳这部作品以极大的帮助,原来意识流小说是这样子。

第一章是小本的视角,这一章我读得特别难受。因为小本属于智障,只有三岁的智商,他甚至都不会说话。因此通篇几乎是记录别人的对话以及一些不明不白的叙述,读的时候我就像内心被困住了一样,无法说话,谁也理会不了我的意图。我简直觉得这部书就是满纸荒唐言。

往后读便慢慢开朗起来。第二章的视角是小本的大哥昆汀。昆汀在这一天跳河自杀了,真可惜啊。第三章的视角是小本的二哥杰森。杰森做过太多坏事了,读小说、故事是会有情绪在流动的,我读到杰森的狡猾、蛮横时,我很生气。该死的杰森!

读这部小说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我很喜欢小说通过不同视觉来叙述这种形式,想到以前读过的《我的名字叫做红》和《伪装为独白的爱情》也是如此。我真想说,快丢开那些轻松无营养的书,来读读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吧。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二):。。。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问鼎诺贝尔之作。非常难读的一本书,一本色盲没法看的书。故事主要讲20世纪初没落的旧地主康普逊一家,四个章节虽只写了四天发生的事,但串起了康普逊一家30年的过往。第一节是最为难懂,作者以四弟小本,一个智障的第一人称视角,以意识流的写法,将十四条故事线通过智障混乱的思维交叉叠加。新译本中译者以十四种颜色加以区分,实在是非常大的考验。第二节大哥昆汀自杀那天的经历,昆汀非常脆弱敏感,也是意识流写法,作者为再现一个濒临崩溃之前的思想,经常三四页没有一个标点,过往的事、刺激他的人在脑海中乱飞,营造一种压迫感。第三节是三弟杰森,这是个十足的混蛋,满嘴脏话,心肠恶毒,作者在这一节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写作能力,将一个小人的言行举止刻画的生动可信。第四节是家中黑女佣的视角,通过她对康普逊一家喧哗而骚动的半个世纪作一个冷冷的旁观。豆瓣对李继宏这个新译本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一半一星一半五星,骂的人说翻的什么玩意,这么难读。其实我觉得还好,我能理解译者,他是想用中文模仿作者意识流写作的神韵,其他两个译本我翻过,读起来顺点,故事流畅点,但这老地主一家神经病的特质,新版这么译也没毛病。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三):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

小说名取自《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作品,与现实主义小说比,意识流作品更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外在的客观环境,侧重于描写意识过程而不是肢体行动。碎片化的叙事模式、内心独白以及多重视角,让整个故事没有连贯的情节。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视角分别是四子小本、长兄昆汀、三子杰森、女佣狄尔希。作者从这三代人三十几年的生活中摘出4天来描写,通过不断跳跃的意识及回忆来陈述背景,大量的内心独白塑造人物性格。

第一部分最为晦涩,因为主角是个只有3岁智商的成人,思维跳跃又不成熟,对很多事物不理解也不像成人般思考。在这一部分,如果没有作者的批注,很可能就止步于此。不过也恰恰通过3岁视角,阅读开始对人物性格有了更中立的了解。

阅读意识流作品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它完全突破了时间,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思维与固有的时间概念。跟着作者,代入到不同人的意识,单纯的小本,矛盾忧郁的昆汀,自私偏执的杰森…体验不同性格的思考方式。作者完美诠释了想要了解一个人,一定要进入他的内心。这可能就是意识流独特的魅力,在众多大脑里穿梭,在不同的思想里遨游。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四):家的没落,人的悲歌

第一次接触意识流作品,阅读体验还是挺流畅的,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被福克纳的写法惊艳。

书名是喧哗与骚动,写的是不同视角下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小本是单纯,昆汀是欲望,杰森是疯狂,同样是写大厦将倾,与红楼梦不同,喧哗与骚动主要是通过事件去表现人物性格的弱点,与百年孤独又不同,福克纳能把日常繁琐的生活写的活色生香。

看杰森部分的时候我歇了好几次,因为情绪过于愤怒,后来我把自己代入他的故事,我也不确定我会做何选择发现我们对人实在很难保持中立立场,比如一个人在经历苦难之后仍然坚守心中的善良,我们会不自觉肃然起敬,如果像杰森一样面目可憎,我们又会鄙视甚至谩骂

还有康普逊太太,一个披着基督徒外衣的男权的奴隶,她对康普逊家族的没落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满脑子都是腐朽与奴性,对权尤其是男权低眉顺眼,家族有一个这样的领头人,没落在所难免。

最喜欢的是狄尔希和小卡,也很喜欢昆汀,如果我的弟弟是小本,我真的做不到小卡那样包容和善良,小卡和昆汀都是烈性的女性形象,敢于争取,爱憎分明,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女孩。狄尔希是忠诚和可靠的代名词,是很经典的女仆形象,忠心耿耿对主人直到生命尽头,又能明辨是非。希望小卡和昆汀可以生活的很好。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五):为李继宏老师说几句

本书的结构艺术性远大于它的故事艺术性。一个家庭里残缺不全的兄弟姐妹仨相互扯皮纠葛的故事,没有人性价值观的宏大主题,就仅仅是家庭关系的故事,有爱、有性、有恨。

之前读了些伍尔夫,对意识流还算熟悉,但福克纳这本更胜一筹,意识爆发的时候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分镜、蒙太奇有些电影里才有的艺术画面被置于文字中,阅读的过程有点奇妙,读者需要代入到“我”这个第一视角里试图通过当下引发的情绪回忆起故人往事,尤其是第一部分智障的本的意识,本的意识看似杂乱但却有迹可循,某个词某种感受某种味道都能让本魂穿到过去关于某人的画面中,然后意识如同瀑布一般倾泄出来,有主干有支流。而且正是福克纳给本加入了智障的缺陷,所以他的这段意识流有四两拨千斤的澎湃之势。细微的一次扇翅膀,引起了一场大风暴。

建议对李继宏有偏见的去听下梁文道的八分播客(对已经形成偏见的同学肯定很难),最近有一期李继宏做客,聊了豆瓣关于他的一星运动,一开口就知道是个文人雅士,听他讲到做翻译需要做的时代、背景、作者调查等工作就明白这绝不是三教九流的角色,而是真正的学者。第一次接触李继宏是读「瓦尔登湖」,文字里引出我的共鸣与梭罗的精神世界惺惺相惜,似乎我置身于瓦尔登湖那片树林里,感受到梭罗眼见手触的一切虫子、树木、飞鸟。缩短读者与作者思想的距离,这应该就是翻译工作者的魅力。

有段「玛格丽特与大师」的摘抄很适合这些一星运动者——“不要盲从现有的秩序,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还有不要道听途说,要自己去发现探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