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锦集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锦集

《每周健身4小时》是一本由蒂莫西·费里斯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一):小扁豆是什么豆类?

书中数次提到的小扁豆,不知道是什么豆类。查了一下,感觉跟国内的小扁豆似乎不一样,有没有知道小扁豆的英文或者拉丁文?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二):这本书就是个大忽悠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idqiu(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40403/

简单看了看,这本书简直就是个大忽悠。

大家别浪费时间看这本书了。看到前面开头就受不了作者吹牛了:

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比如说在踏步机上气喘吁吁豁出老命踩一小时只消耗了107卡路里,而窝在沙发了看一小时消耗100卡路里?!

不但没常识,数学还不好,比如说书中举例体重100kg 的人移动100米消耗23.9卡路里,跑完一个全程的马拉松才消耗2600卡路里??一个全程的马拉松越是42km,按照前面的数据明明是 23.9*(42*1000/100)=10038卡路里。

书中说,28天增重15kg,还减掉4%的体脂,我本来是不信的,可一想,万一作者有什么独门妙计呢也说不定,现在看来这个独门妙计大概率是数学不好。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三):减肥:干货就该这么给

“我有个绝佳的减肥方法,这种方法是,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必须跟一个光着身子的胖子一起吃”

减肥是很多胖子和大部分女生的梦想,同时也是他们的梦魇,节食、饿、反弹各种障碍。虽然我们常常听到“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至理名言,但是如何管住嘴?怎么迈开腿效率最高?怎么能坚持?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着减肥健身的我们。

很幸运我遇到了这本书《每周健身四小时》,没有热血、没有激励、没有鸡汤,有的只纯纯的干货,而且是硬干货,包括有科学依据的小知识、有作者本人亲自实践的方法、有多人实验的数据、有各种仪器测试以后的结果对比,这些给我一种靠谱的感觉,所以全程很信服。

其实遇到这本书很机缘巧合,我是因为一本国内还没有译本的书(《巨人的工具》)而无限崇拜作者,于是找到作者的其他书籍来看,发现了这个各种领域的斜杠大神写过两本书,并且都很畅销,《每周工作四小时》和《每周健身四小时》。

说一些作者的经历,你应该会很好奇他怎么做到的,以及莫名对他有一种靠谱的相信:他是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舞者,掌握汉语、汉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六门语言,曾获得中国散打全美冠军,保持着一些探戈舞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营一家跨国企业,旅居世界各地。是不是很想了解他的经历?

这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指了一条明路,从20%多的体脂降到9%,并且不节食,诱不诱人?这还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作者还将教大家很多东西,比如:慢碳水化合物饮食法、增加肌肉、完美睡眠、扭转生病、跑的更远、变得更壮、活的更好,各个部分都有详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亲身事例,这样一本堪称健康健身百宝箱的书让我感觉400多页有点少,看的不过瘾。

而这本说最妙的地方有两个:

一是作者对待问题的思维方法很值得借鉴。遇到问题或者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先是查找详尽的科学依据,并反复练习,不断实践和修正,所以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学不会的东西。

二是这本书完全不是理论派,而是彻彻底底的实践派,不需要去记里面的东西,但要去做里面的方法。

一本极其实用的健康健身书籍,特别感谢黑天鹅图书给予的这样一个试读的机会。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四):每周健身4小时,一本重塑健身认知的好书

首先说说我的健身历程。

我是从去年七月份,在家附近的健身房办了一张健身卡。到现在为止有一年。我每周都会三次,雷打不动。说起健身的初衷,源于16年年初,我大学毕业第二年的一次同学聚会。每个老同学见到我,都说胖的走在大街上,都会认不出来。我当时觉得特别的羞愧,不过是事实,15年一整年,我体重就飙升了20斤,摸着肚子上套的“游泳圈”,我痛定思痛,踏上了我的减肥健身之路。

刚进健身房,跟所有一开始健身的健身小白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健身器材一天练了个遍,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展,接着再跑上一个小时的跑步机,踩上半个小时的动感单车,一套下来,心满意足,特别充实。心想,这么练下去,不出三个月,一枚肌肉型男小鲜肉就横空出世了。不曾想到,事与愿违。我的体重没有减下去,却已伤痕累累:手腕挫伤,膝盖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接连的伤病,使我认识到,凡是都须讲究方法,健身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思考做每个动作,每项运动给我们能带来何种改变。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此时此刻,我特别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健身计划,来把我这只迷途羔羊引上正途。在这里,非常感谢黑天鹅图书,给我的这个试读机会。当我拜读完这本厚厚的《每周健身4小时》,我只想说,哇哦,我的整个健身观被作者颠覆了,推倒重来,注入新的活力。

一开始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用2.5%的努力,达到95%的健身效果”纯属标题党的一贯伎俩,读完整本书后我突然觉着这是一个相当靠谱的作者,说出的一句相当靠谱的一句话。

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观点,例如:多吃绿色蔬菜,少摄入饱和脂肪,多运动,多消耗,摄入W-3脂肪酸,这些都对我有启迪作用。

本书在第一部分,对于如何使用本书做了一个方向的指引,第二、三部分对于健身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对详尽的阐述,我建议按照作者的建议,第二三部分,一定要读,俗话说,楼盖的结不结实,要看地基打的牢不牢固。健身基础知识就好比打地基,挖的越深,盖的越高。还有,如果你想减肥,就看第四部分,如果你想健身,就看第五部分。不必循规蹈矩,只需“按图索骥”。

对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第五部分“增加肌肉”。首先感谢作者,让我认识了这个健身利器——壶铃。我在健身房进行重量训练,不是哑铃,就是杠铃,我头一次对这个健身器材产生莫大的兴趣。壶铃几乎可以锻炼到我们全身的肌肉。每天10~20分钟有规律的练习,几周就能看到明显的减脂塑身的效果。看完,我就跃跃欲试的在网上买了一个壶铃,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我的肌肉比之前更加紧致了。这么好的健身东东,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每周健身4小时》,这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文中还有很多健身方法、健身利器,寥寥的几百几千字很难概括,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一本你不看就后悔的健身好书。

《每周健身4小时》读后感(五):探寻健身运动的最少有效量

一一读蒂莫西·费里斯《每周健身4小时》

健身运动给我带来不少好处,但这几年生活压力增大,有兴趣去做的事情也更多,安排时间越不容易,这就需要强化时间管理,提高运动效率。——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本书,可谓非常对路。 此书进入内容正题的第一章,就讨论健身运动的“最小有效量”,即运用最低限度的时间、条件,达到自己健身运动的目标。“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增加肩膀处肌肉群的力量,那就每隔7天举22.5千克的重物连续80秒,这就是增加肌肉力量的最少有效量。这个运动量就足以刺激某些前列腺素、转录因子,完成所有复杂的生物反应。”“你是个100千克的大胖子,而且你刚刚吃了半块奥利奥?没关系,就你的体重来说,爬27级台阶就能消耗掉那半块饼干带来的热量。” 著者说:“所有超过‘最少有效量’的努力,都是浪费。”当然他不是光说不练,他是获得过全美冠军、保持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健将,而他的使用的方法,全部基于科学仪器的测试、实验方法、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譬如:测定人体与脂肪的比例,相当重要,这个数据能够断定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并据此预测运动效果、选取运动策略。著者使用体脂测量仪器多达十几种,这个我们无法仿效,但是他也教读者一些不用仪器的体脂比率判断法,相当直观、有效。 著者的立论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所描述的健身运动法、摄取营养法、优化睡眠法、心智模式更新法,其内在逻辑都保持自洽,可检验、可重现。同时,又不采取唯科学主义,考虑到人不过是意志动物,特别着意把人的意志弱点塑造为优势。 7日周期食谱法,安排每周六为“去你的减脂日”——这一日可以随意饮食自己钟爱的食品。这是一个符合情理的实例,生物欲望的压抑-释放关系,不可长久地绷紧,适时要平衡一次。这样健身目标成功率、稳定性更有保障。 笔者健身运动十多年,还读过一批相关读物,不能不说,这本书写得/译得比较可读、有激情。此书著者的阅读量、知识面相当大,文风机智、幽默,还引用不少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奥卡姆)、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达尔文)、艺术家(如毕加索、米开朗基罗、歌德)的思想理念。书中某些属于原创的法则,例如“原宿时间”,指向健身运动中更新心智模式的一种顿悟,由“有了也不错”到“必须拥有才叫好”的转变,颇有哲学深意。“一个人改变自己内心的最佳捷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改变自己的外在。”“我真的非常享受每一个改变自己身体的时刻和契机,哪怕最终失败,我也觉得非常高兴。”——这样的金句不少,大有现象学、实用主义的意蕴,著者明确地鼓励读者:要运用自己的批判思维去阅读、并且付诸实践检验、提出积极的质疑。 著者为试验最低睡眠时间,竟能连续5天不睡觉。他讲到健身中食物-运动-药物的“合理分割”,主张使用一定比例的药物。这些方法似乎不符合我们中庸、“顺乎自然”的传统。我已经着手准备实施此书的某些方法,看看著者描述是否经得起考验,再分享我的结果,或者疑问。 最后,此书阅读技术问题值得说说。 一切有效阅读,都是目的明确的阅读。——这是阅读术的重要原则之一。读者可以用跳读、挑读,锁定目标内容,忽略不符合目的、与目的关联很小的内容。但是,“你没有读过全书,怎么知道那些内容与你的目的无关、是可以忽略不读的呢?”这个矛盾需要通过社会系统工程来解决。在成熟的学习型社会,作者、编辑、出版各方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发行尽量适合运用阅读技巧的读物,以提高全社会的阅读效率。例如这本书,开篇第一章是“如何使用本书”,给读者足够详尽的导航,从阅读目的、要点、写作特色、读法等多个角度,给出指引意见,甚至告诉你书中哪一部分内容、相对哪一类读者可以跳过去不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