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治乱兴亡的读后感大全

治乱兴亡的读后感大全

《治乱兴亡》是一本由张金龙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页数:7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治乱兴亡》读后感(一):平浅杂凑,体量臃肿

基本同意埴轮的评价,全书分量可以减到一半以下。张教授的研究给人一种杂凑感,事无巨细都详细地堆材料(但也并非穷尽的),有时甚至照抄长达一两页的史书,但却限于事件的叙述而罕见精深或整体性的分析,更像是一种业余的讲史……只能说对某一专题事件感兴趣的话,通过读这本书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印象,免些搜检之劳吧

《治乱兴亡》读后感(二):很有趣的题目,写成了很无趣的书

南朝(包含东晋)无论是宫廷斗争还是上下游的暗地角力与公开内战都极其频繁,可谓是南方五朝历史的一大特色,当年读《通鉴》,便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题目,围绕着南朝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细加分析演绎,参考《中国历代战争史》相关章节,本该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然而本书无论是材料安排还是写作思路都很成问题,搞成了一本繁冗琐碎的资料编,索然寡味。个人觉得张先生写作欠妥之处有以下几点:

1.材料裁剪失当,本书至少有一半的篇幅可以从正文中剔除,或删省或化约后归于脚注,人物背景资料大段大段移录正史原文,不仅淹没了精华,也不必要的膨胀了篇幅(对于这本700页的大书,值得细读处恐不及半帙);

2.写作思路有问题,应该围绕政治军事斗争来统领材料,而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往禁卫军权上扯,不加分析在具体事件上与禁卫军权是否有关系或关系紧要否,让整本书看着像披着南朝政治史外皮的《禁卫武官制度》;

3.写作范围应囊括东晋一朝,王敦两次举兵、苏峻叛乱、桓温北伐、孙恩卢循、桓玄建楚、桓刘决战、两刘内斗等都是极好的题材,不应舍弃;

4.对军事斗争的分析过少,不知道是非作者所长还是其他原因,让政治斗争刚刚引向军事斗争的高潮处便戛然而止、草草收场,让读者很不过瘾。

整体看来,本书更像一本南朝政争资料彙编,适合研究者写论文时翻检,比找原始文献省力不少,对一般读者而言,还不如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更清晰扼要,读本书之前,首先你要对南朝史料较为熟稔方好,作者的写作总体看可谓“传统”,或许正如张先生在后记所谓的“纯粹学术研究”吧

《治乱兴亡》读后感(三):小评《治乱兴亡》

终于磨磨蹭蹭地读完了这本大部头了,不知道究竟是我个人入冬变拖拉的原因,还是张著确实难读的原因,可能两者都有吧,反正50万字读了这么长时间也是够慢了。

本来是准备在读氏著经典《北魏政治史》系列以前,拿这本书试试水的,顺路补补我南史不足之处,而且正好去年双十一半价剁入,书柜里没读的书,能解决一本是一本。没想到这本书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构,怎么说呢?即便主料再好,也显得有点主次不分明了。

我在短评里面把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分为四部分的,它们分别是:主干论述、史料引文、人物履历、辨析按语。按照我以前的阅读经验,一本上乘易读的学术专著,尤其是史学专著,主干论述肯定是大头的,史料引文能够恰当地插入主干论述里面,与主干论述相互呼应可以了,间或再来一点图表式的说明,也是锦上添花的。

然而,本书却没有平衡好主干论述与史料引文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大量未经妥善安置的人物履历、辨析按语与史料引文一道在主干论述之间插入,虽然四者之间并非全然无关,但史料引文的量实在是有点过度了,完全可以少引用一些原文,多一些转化成主干论述的叙事的,而人物履历也大可转化为更为清楚可观的图表形式,或者与辨析按语一道归置在章节末尾,或另用一种格式来排版。换言之,有很多办法避免这种有点“喧宾夺主”的成书样貌的,虽然确实需要更大量的整理功夫。

抛开篇章布局上的问题,全书的主干论述还算可以,毕竟根据后记是张先生在其八九十年代成稿基础上润色而来,虽然整体性不强,但是还是有很多关于南朝军政事件的精妙论述的,这是本书的优点所在,可惜没有一个更好的篇章结构来把这些观点彻底烘托出来。

对于准备读本书的豆友而言,我建议最好是有一定魏晋南北朝史基础且史料阅读无障碍的朋友选读此书,读起来不断穿梭于史料与论述之间,人物履历可以自行整理一番,再行品味。而在前述两方面稍欠火候的豆友,可以略读史料、履历、按语三部分,把主干论述读明白了就OK。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