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精选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精选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是一本由曹虎 / 王赛 / 乔林 / 【美】艾拉·考夫曼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一):还是科特勒的思想撑起了台面。。。

作者在书中46页提到,“与美国营销者协会不同的是,我们更强调数字营销不是一种渠道或技术,它首先需要营销战略思维的升级,同时拥抱技术······获得上帝视角······”,流露出一种试图建构数字营销战略体系的雄心。这种雄心在书中多出得到印证。可惜的是,在罗列了一大堆现象之后,作者试图用一个未经论证的框架托起数字营销的蓝图,而这种框架明显不具严谨性,难有说服力。

全书的内容框架还是十分清晰的,可以参考作者自己画的思维导图,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二):数字营销的“孙子兵法”

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企业的互联网使用达95.6%。此外,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实现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长,分别达45.3%和45.6%。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企业日益重视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等新概念、新理论、新科技层出不穷,流行互联网焦虑症让很多企业家寝食难安。特别是在营销领域,营销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在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与数字时代、智能时代格格不入,原有的营销战略体系亟需重构、迭代、升级。

面对如此重大的变革,应该如何调整营销策略,如何制定营销规划,如何重新定义营销系统,是摆在各CEO、CMO以及营销总监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管理学中的很多研究成果和方法概念,都是在其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都是在工业革命革命的大背景下研究提高生产效率而产生的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是针对二战之后美国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经理人责任意识缺位、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的背景提出的概念。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期,既是工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更是管理理论突破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革命也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条件。可以说,信息时代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重新洗牌,成功者将实现弯道超车。在理论与实践的摸索阶段,很多人提出了各种“营销革命”的论断和理念,但事实证明这些仅仅只是名词上的创新,而并非转型升级的真知灼见。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三):数字营销标准范式,想在数字时代浪潮中分一杯羹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这本书就是我们营销从业人员在数字时代的“孙子兵法”!是数字营销标准范式!更是数字时代的营销工具书!

说实话,中国进入互联网要比国外晚不少,但是发展却是在全球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迅速和跃进。很多国内企业在传统营销领域的基础方法还没有补足的情况下,就猝不及防的被时代推入互联网营销或者说数字营销的大概念里面。这些公司的不安和无知,理所当然的把传统时代就很片面的“广告、推广=市场营销”的观念带入了数字营销的领域。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促使了市场上很多服务型公司打着“大数据”、“数字营销”的旗号,号称可以帮助企业在新的数字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然而,这些服务公司绝大多数(至少在中国)所做的数字营销服务不过是为了迎合企业主对于营销片面的观念,安抚其面对新事物的不安。在数字时代,这些服务公司的数字营销方案就是把传统线下的广告搬到了互联网上,但是仍然是老套的“广告即营销”,可谓换汤不换药。这也造成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奉为圣旨的“流量为王”的观念。但是这是片面的,正如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的4R理论一样,现在很多说数字营销的公司不过是解决了企业如何“reach”到其客户这一环,即尽可能地让消费者知道其品牌产品。但是对于企业的核心客户的识别(recognize),与客户建立长久的互惠关系(relationship),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去不断地、深度地获取回报(return)却鲜有提及。这就造成了企业在营销投入中投入过多资源在promotion这一环。正如沃纳梅克所说“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却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从传统电视广告、平媒等媒体上投放广告所带来的营销困惑,在现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样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场景:新的广告投放的地点——互联网。

这本书的理论也许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它的价值在于在这个新的时代,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一个新的时代通过营销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形成闭环的理论工具。对于我们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更大!正如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所说:“市场变化永远比市场营销更快!”理论永远只是我们用来解释过去,并试图预测未来的工具而已。但是在此书之前,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工具辅助我们决策。我很庆幸,也很感激我在对未来营销的探索之路上有这样的一本好书、一个好工具相伴!

《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读后感(四):读大部头专业书,初级阶段应该做到哪些?

这本书虽然实操性不强,但是在书的开头也给打了预防针,就是战略视角。不过对于执行者来说,建立系统性知识总是好的,不然,很难有改变的驱动力。要提醒一点,就是看自己工作的那部分就好了。然后,你就会悲哀的发现,自己原来工作内容就是这么点儿的,以后别那么不知天高地厚了哈哈!

我总爱说,书越读越薄。因为,书看了几遍,就知道信息分类,出了框架,就好记多了。如果一个人能说善辩,框架带出去,也能牛逼一下。

这时候,是很有成就感的,因为,这本书似乎认识你了,知识好像慢慢进了脑袋。但是,这还不够,记笔记也不够,总结和分享,似乎还是不够。我判断不够的标准,就是觉得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本书哪里好?我没啥说服力。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了原因,没深度读书,没有感情波澜,是很难说服自己,更别说别人了。

首先,不要被大块头的书吓到,它的代名词是“专业”,而专业书有专业的读法。以读《数据时代的营销战略为例》:

我不得不承认,越专业越系统化的书,你就越感觉到敬畏。而且,好书值得多翻几遍,也许第一遍,只是让你了解某种事物的存在,但是印象肯定很模糊。

通读完大部头书,我有两大收获:

1、知道书是能够读薄的,所以,值得读,因为你有框架了

2、不是喊喊口号,而是你真正用很笨的方法读了一本书,你才愿意去思考,如何有效去读

虽然会被很多人说,简单、应该能做的更好,而自己也会很自责,为何总是处在新手期?现在才意识到,如何没有老老实实做完基础的步骤,你是无法体会,要去进一步的需求,更不知道怎么做。

为了说服让自己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做导图,并建立分类检索。最后却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内容不多,从CEO视角来看,自己原来做得太少。这也是一种觉悟吧。

读专业书,要各种想办法去完成初级阶段,下一步就是自己的思考输出,可不是纯粹模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