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4/7读后感精选

24/7读后感精选

《24/7》是一本由[美]乔纳森·克拉里著作,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4/7》读后感(一):only work in the dream

睡眠中的资本反抗者

【安德烈·布烈东(André Breton,1924-)讲述过一个法国诗人的故事,这位诗人在睡前都会在自己的门上贴纸条:“请保持安静——诗人正在工作”。这则趣闻概括了对于创造的传统看法——创造工作之所以赋有创造力,是因为它是超出公众控制的——甚至超出了作者的意识控制之外。这段缺席的时光可以持续数天、 数月、数年——甚至是一生。只有在缺席的末尾,作者将要想把一件作品公之于众了(或者某件作品在作者死后被人在文件堆中发现了),这件作品才被认为是赋有创造力的,正是因为它看起来就像从虚无中生出一般。】

21世纪,资本批判的接力棒交到了艺术家手里,德波说:never to work,而我想,在克拉克的意义上,真正的艺术家,only work in the dream~

《24/7》读后感(二):视觉的记忆

在阅读完这本《24/7》时,沈语冰教授翻译的克拉里的《知觉的悬置》刚刚出版,一直将克拉里作为视觉研究前线的笔者对于《24/7》的期待并没有那么的高,觉得它似乎又会是一个对“资本主义”絮叨的“怨妇”形象(或许和中信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有关,显得像是一本快书)。但是读完后发现,克拉里的思路极为简练,中心命题并没有扩散到过多的“抽象概念群”(**主义泛滥的写法),牢牢锁定“睡眠”这个点。

英文版的封面似乎更加应和其作为资本主义对抗宣言的意思

《24/7》读后感(三):抵御资本主义,从睡觉开始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在听播客时被书中“睡眠成为抵御资本主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观点所吸引,读完后确实深有体会。

随着人们的各种需求(吃喝玩乐的需求,对性、对社交的需求等)在当下被越来越多地商品化,消费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逃不开的魔咒。

在我们清醒时,我们好像不是在生产就是在消费。尤其是近年来,资本主义凭借着电子设备这一媒介,更加全方位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下班后的工作微信、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消费的淘宝、支付宝等等。因为有网络媒介的助力,资本对人们剩余价值的剥削变得更容易了。这是一件网上快乐冲浪时不会想到,但一反思起来就会觉得无奈且悲哀的事情。

而睡眠,作为一个无法被外部控制和工具化的状态,它因此避开且挫败了全球消费社会的要求。毕竟,我们的睡眠是不能被交易,无法被商品化的。在人类进入睡眠的期间,资本也不能再去诱导或强迫人类进行生产与消费。

因此,尽管睡眠的存在对人类来说太过平常与理所应当(以至于我们在年轻时<更有生产力>反而更不重视它),但它确实是迄今为止抵御资本主义的最坚固的堡垒。

所以说,要想成为抵抗资本主义的斗士,就要先从今天的好好睡觉做起✊

《24/7》读后感(四):只是睡眠的话,毫无用处

睡眠无法形成抵抗,因为人们还要被闹钟叫醒。叫醒后怅然若失的感觉,是人们追寻醒时梦幻的必要条件。

醒-睡中的睡成为目的,睡-醒的转化被闹钟打断,形成了人们睡不着会不安,醒了就立即起床的习性,使得假期的自然醒变成懒觉赖床,安眠药成为促成睡眠的工具,冥想成为瑜伽垫上可以被众人看到的商品。

在醒睡的微妙渐进的转化中,一个人得到了梦幻或叫做神启,然后打开自己房屋的门,向外面失忆的人们贩卖梦想,散播神示。

梦是唯一商品,它千变万化到可描述的让人忘却睡意的样子。夜晚追剧、酒吧足球、游戏综艺的人们,把睡梦提到可见的醒时消费。睡梦难以说起,梦的商品可以与人聊天,排解孤独。

只有长期的自然入睡自然醒,把握两者渐进转换中所发生的,才有可能使一个人成为述梦人,如果他愿意的话。否则,怎么睡,多是只能成为体系运转不可缺少的部份,而不是作者认为的是体系没有覆盖到的部分。

然后,这本书同样是梦的商品,它把长存的人类状况,描绘成近期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近期的事例,似乎意在唤起这个世代的读者此刻的失忆。这不会是对抗,最多是对它所称体系的厌倦情绪。如果被读者认为是某种对抗工具,那也是梦的商品。

5000字足够,封面很丑。

《24/7》读后感(五):在世界终结之时,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乔纳森·克拉里的《24/7》是一本很有趣,却也会让你思考很多的书。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人说,资本主义正以狂暴的姿态,掠夺和侵占着整个社会。在资本主义的席卷下,人被异化,资源被浪费,展露在眼前的,似乎就是终结。

然而在这本书里,克拉里却不这样认为。他从资本主义无法掠夺的睡眠开始谈起,指出了在这个大环境之下,连睡眠也无法幸免地被资本主义所侵蚀的背后,资本主义本身也将面临终结一途。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是它深刻地分析了几种日常会碰到的普通现象。前面提及的睡眠是一种,类似于永久照明之类的探讨,更是抽丝剥茧地将资本主义掠夺的本性剖析地一览无遗。甚至对于电视这个物品的出现,克拉里也作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电视的产生,将无数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了同质化,它所产生的效果,就如工厂水流线上产生的同质物品,而人正是被这样的种种行为所改造,变化,同样变化的还有我们所在的世界。

资本主义到底好不好,并不是作者想要定论的,作者只是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的分析,让读者看到种种过度掠夺产生的,或者是即将导向的结果。读完此书,我不禁反思,如果我们的世界继续这样掠夺下去,那么就像24小时都处于白昼,一周7天都在工作的人一样,我们或许能创造出更丰盛的财富,但是能留给我们的,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也不见得是那么必要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