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读后感1000字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读后感1000字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是一本由朱迪斯·M.本内特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读后感(一):一本优秀的欧洲中世纪史入门书

作为一本入门欧洲中世纪史的教材型读物,本书从中世纪欧洲的各种要素出发,融合了许多趣味性的历史故事作为“补丁”,并努力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一本教材应该有明确的框架、流畅的文字、适当的补充,本书在中世纪王权与教权发展变化、中世纪社会变迁中封建制因素的发展、中世纪欧洲与近东各文明再到近代早期欧洲形成这样的框架下,再补充相关中世纪的小故事加深读者印象。中世纪并不是刻板印象中黑暗蒙昧的时代,而是大门打开前房中的一束微光,充满着种种进步因素并过渡到近代的承前启后的时代,孕育着现代欧洲的诞生。百年战争与英法现代民族意识的产生,胡斯战争与16世纪的教改风云,教会学校与修道院促进古典文化的复兴,奥卡姆的剃刀原则与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通过这本书,不仅中世纪欧洲的方方面面得以一览,更可以联系近代欧洲的形成,这便是一本优秀历史学教材的魅力。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读后感(二):政教合一是否也分人治与法治?

关于第三章中提到的伊斯兰文明的一些杂想。

伍麦耶(及阿伊莎)与阿里(及法蒂玛)之争,可谓妻女之争,门徒对后代、显宗对密宗、理性对神秘。

这么说来,原教旨主义的是与非,也是要看和谁比。依法不依人,依照成文法的法治,而非依照血统、个人、神秘主义的专制。二者都可以带有迷信,但是成文的、固定的、甚至僵化的迷信,和随意的、神秘的、依附于个人权力的迷信相比,优劣如何评判?

我们读到的著作,多有比较何者更好的。比如,个人的理性统筹与集体的理性制约,何者更好?鲜有讨论何者更坏的而需要避免的。比如上面说的,条规化的迷信与人格化的迷信。

经过历史筛选之后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及经典文本,往往体现了多种因素的平衡,理性和迷信、底层和上层、动员和秩序、个人和集体、现世和彼岸。

当这些平衡与后来的观念现实无法完美契合的时候,因为担心平衡被打破而拒绝修改教义的叫做保守主义,恪守平衡的精神原则而又成功修改了具体教义的叫与时俱进,为了修改教义而不惜打破平衡的叫激进主义。

所以,激进主义可以有多种形式,分列两个极端。比如,激进的理性主义和激进的迷信与狂热,底层/动员的激进主义和顶层/秩序的激进主义等。和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传承下来的传统相比,这些激进主义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把平衡奉为至高原则,所以它们即使立场上属于两极,但精神气质是相通的,所以有时会一致行动甚至合流。

回到那个妻女之争或显密之争。基督教与之相比则复杂一些。

在基督教的光谱上,东正教显然是最像法蒂玛系(什叶派)的,基于人治的政教合一。在这种状态下,本质上说,教义本身的变与不变其实不是核心问题,因为体系对灵活应变的需求可以由人治和神秘主义来提供的。

伍麦耶系(逊尼派)则似乎同时对应天主教和新教。

首先,其理性主义成份和早期天主教是同样的方向。早期天主教大量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学说。所以其中蕴藏了自我批判和变革的种子。

其次,其原教旨主义、本真主义,和新教的思路又是一致的,只是新教要多一些从早期天主教传承下来的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元素,即,不单是为了“依法不依人”而回到经典,而且,对经典是可以作个人化的“象征”解读的,这就比伍麦耶系更多了一些灵活度和多元化。天主教和新教之争,与其说是关于那些教义的,不如说是关于权力分配的,即对圣经进行阅读和理解的权力,是由教会垄断,还是分散给平信徒。这个矛盾随着识字率的上升和印刷术的普及而成了个现实问题。

所以,伍麦耶系似可含糊地对应于天主教-新教这整条线。它是否可称为基于法治的政教合一?

把它和拜占庭帝国做个对比。查士丁尼法典虽然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丰富,但它首先强调的是皇权无限。“罗马法原先具有浓重的群众自治的特色,但一经查士丁尼之手,就带上了拜占庭国家专制的特点”(P68)。所以,虽然形式上更丰富了,但根本的权力分配却是削弱了rule of law而滑向rule by law,远离法治而拥抱法家。

伍麦耶帝国则温和得多。所以,在其扩张时,许多基督徒(被正统打成异端的,尤其是基督一性论者)宁可接受这个实行宗教宽容的伊斯兰教政权,也不愿受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P80)。

以上有许多是基于目前有限的知识所做的猜测。伍麦耶帝国的神权和法治及其演变,应该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待进一步学习。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读后感(三):两本中世纪史大学教材的翻译错误

沃伦·霍利斯特、朱迪斯·本内特的《欧洲中世纪史》和蒂尔尼、佩因特的《西欧中世纪史》可谓是中文界最流行的中世纪史大学教材,原书不断更新再版,但这两本书的翻译都不如人意。两本书都有很多翻译问题,这里只列举自己注意到的小部分。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2021年出版

(第11版的翻译要比第10版好,如没有第10版“查理曼大帝”这种致命错误。)

P5 宗教大会 Council 大公会议(本书最大吐槽点!)

P12 安提俄克 Antioch 安条克

P27 匈奴 Huns 匈人 (2021年出版的书还有把Huns翻译成匈奴)

P73 俄罗斯 Rus 罗斯 (本书的“俄罗斯”都应译为“罗斯”,中世纪“罗斯”和近现代“俄罗斯”分不清楚,翻译上一直混淆,在当下更应该搞清楚)

P11 米特拉斯 Mithras 密特拉

P27 恶意破坏行为 Vandalism 汪达尔主义

P69 普罗科皮乌斯 Procopius 普罗科匹厄斯/普罗柯比

P82 伍麦耶 Umayyad 伍麦叶/倭马亚

P86 智慧之屋 House of Wisdom 智慧宫

P99 《君士坦丁御赐文》 Donation of Constantine 《君士坦丁赠礼》

P149 奥里亚克的格伯特 Gerbert 热贝尔

切尔维斯特二世 Pole Sylvester II 西尔维斯特二世

P159 曼济特特 Manzikert 曼齐克特/曼齐刻尔特

P163 三地轮耕制 three-field system 三圃制

P195 行邪术的西门 Simon the Magician 西蒙·马格斯

P205 克鲁尼 Cluny 克吕尼

P207 阿西希 Assisi 阿西西

P229 二神论 dualistic 二元论

P267 医护骑士团Hospitalers 医院骑士团

P322洛色林 Roscelin 罗瑟林

P397 里班多大海战 Battle of Lepanto 勒班陀海战

《西欧中世纪史》(第6版)2011年出版

本书还有其它错误,如把天主教的翻译成“牧师”;把“王室”翻译成“皇室”(王皇不分)

P67 匈奴 Huns 匈人

P68 泽诺 Zeno 芝诺

P75 贝尼温陀 Beneventum 贝内文托

P78 《字源》 《词源》

P100 “查理·马特继承了王位”明显错误

P137 阿昆 Alcuin 阿尔昆

埃因哈特 Einhard 艾因哈德

P138 斯特拉勃 Strabo 斯特拉波

P142 维金人 维京人

P155 “柏拉图式的理想”应为“柏拉图式的理念”

P235 西缅 Symeon 西蒙一世

P236 提奥多拉女皇 Theodora 狄奥多拉女皇

P238 俄罗斯 Rus 罗斯(本书的绝大部分“俄罗斯”都应译为“罗斯”,中世纪“罗斯”和近现代“俄罗斯”分不清楚,翻译上一直混淆,在当下更应该搞清楚)

P240 科尔多巴 科尔多瓦

P299 夏特尔 沙特尔

圣安塞姆 圣安瑟伦

P301 埃罗伊兹 Heloise 爱洛伊丝

P300 罗色林纽斯 罗瑟林

P315 若弗勒 Geoffrey 若弗鲁瓦

P331 同时用“弗里德里希”和“腓特烈”两个译法,应统一

P338 倒数第十一行“败于” 语法错误

P345 “12世纪圣奥古斯丁”明显错误

P351 阿西斯 Assisi 阿西西

P357 梅蒙奈德 Maimonides 迈蒙尼德

P373 第二行 “安茹的查理在西西里建立起霍亨施陶芬王朝的势力”明显错误

P396 伽伦 Galen 盖伦

P397 格兰西 Gratian 格兰提安 (前后翻译不一致)

P411 萨顿《学院人文主义与欧洲统一》 萨瑟恩《经院人文主义与欧洲统一》

P418 费泽莱大教堂 Vezelay 韦泽莱大教堂

P448 司科脱 Scotus 司各脱

P449 阿克里 Acre 阿卡

P470 锡耶纳的卡特琳 Catherine of Siena 锡耶纳的凯瑟琳

P480 克勒西 Crecy 克雷西

P483 “二表兄兰开斯特的亨利”,这里应为“堂兄/弟”,这是父系亲戚

P517 沃特·泰勒 Wat Tyler 瓦特·泰勒

P521 苏德伯里 Sudbury 萨德伯里

P533 维永 Villon 维庸

P561 托兰特 Trent 特兰特

P565 鲁莽的腓力 大胆的查理

P571 “根特的约翰晚年时与一个已有几个孩子的女人结婚”(不知是否原文错误)

根特的约翰晚年时与一个已经为他生了几个孩子的女人结婚

P571 约克伯爵 约克公爵(上一段还写人家是公爵)

P575 拜齐德 Bayazid 巴耶塞特一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