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世纪欧洲读后感摘抄

中世纪欧洲读后感摘抄

《中世纪欧洲》是一本由[英] 克里斯·威克姆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世纪欧洲》读后感(一):可靠的欧洲中世纪导引

在【Notae】北方骑士团:被需要和被抛弃(北方骑士团的兴衰)书评 这篇书评里,我简单回顾了读过的一些欧洲中世纪史著作,尤其是那些基础的、重要的和具有开创性的。我很乐意把克里斯·威克姆(Chris Wickham)的《欧洲中世纪》(Medieval Europe)加入到那个群星璀璨的书单中。

第一次接触威克姆,是一本以米兰、比萨和罗马为案例讲解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著作(《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 Sleepwalking into a New World: The Emergence of Italian City Communes in the Twelfth Century)。在书中,威克姆描绘了这样的景象:

这一倾向与《欧洲中世纪》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威克姆在序言里强调本书要“展现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如其所述,“历史并非目的论的:历史的发展并非‘去往’,而是‘来自’”,也就是说,理清历史变迁的过程、罗马帝国消亡后欧洲建构的过程,是建立在怎样的“过去”之上,是如何发生、成长、转变的。

另外,威克姆还写作了“企鹅欧洲史”系列中《罗马帝国的遗产 : 400-1000》一部,也就是从罗马帝国衰亡到中世纪早期的部分。可惜我只读了企鹅欧洲史的第一册《古典欧洲的诞生 : 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中世纪欧洲》读后感(二):中世纪欧洲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世纪的欧洲一直被认为是“黑暗的中世纪”,因为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最为混乱的时期,也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停滞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欧洲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从五世纪古罗马帝国衰落,教廷势力位居欧洲之首,欧洲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开始了,这样的黑暗延续了整整十个世纪,直到文艺复兴,盘踞在欧洲上空的永夜才结束。这期间,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然而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不一样的中世纪,打破人们对中世纪刻板印象。 本书牛津大学中世纪史大家克里斯•威克姆的集大成之作。本书虽然没有像过往的中世纪通史著作大多致力于以清晰的框架梳理欧洲在500—1500年间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件,但本书也将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和变革时刻进行联系,构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线索。本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展现欧洲中世纪的变化和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他们有多么重要。同时作者在书中摈弃了目的论的历史书写方式,并不强调历史的“结果”,没有专注于其他许多研究者关心的“民族国家”起源问题,而是聚焦于中世纪本身,力图摘掉后人的滤镜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从与众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中世纪这段历史,打破对中世纪概念的刻板印象。 本书的重点内容在于中世纪中期的政治,对这个时期内的政治权力运作和政治结构进行相应的探讨。本书对于经济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在于中世纪的政治共同体将自身的凝聚性和成功建立在对土地的控制之上。同时在对中世纪文化框架的讨论方面,则主要聚焦于对于名誉、性别和宗教的态度。从中我们能够发现中世纪的早期与晚期的极大不同,窥探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挖掘中世纪背后的秘密。 从书中我们可以中世纪晚期比早期的经济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基础,农业专业化越来越普及。同时,欧洲大部分地区也在基督教化,人们的识字率不断上升,对于社会结构和身份认同也在不断同化,更加倾向于构成一个共同体,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在不断建立与完善。 想要从短短四百页的书中分析1000年的历史是很局限的,但作者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概括与升华,提炼出了新的中世纪史着眼点。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笔法尽可能深而广地描绘了中世纪的全貌,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欧洲进行了一次全面研究,对于我们学习欧洲的历史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帮助。

《中世纪欧洲》读后感(三):欧洲中世纪晚期的女性地位变迁

-

《中世纪欧洲》,克里斯·威克姆,出品:后浪汗青堂。

-

作者是牛津大学中世纪史家,该书知识含量丰富且有见地。该书的“中世纪”大致限定在5~15世纪千年间,11世纪是重要节点,明确标志了中世纪欧洲西部历史的一种断裂。作者认为,10世纪之前,欧洲国家都是罗马世界的延续,而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11世纪之后,这种延续几乎在各地都绝迹了。

-

该书的核心,就是围绕这种延续和断绝展开阐述。它整体上应该归为一部政*治类、经济类兼具社会文化类的通史作品,特别强调塑造中世纪面貌的各种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及其力量博弈,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与东部的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等国的君主、教会,以及相关联的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包括民间兴起的世俗群体,是作品的主要研究对象。

-

这篇笔记不想面面俱到作介绍,以下简述我感兴趣的“性别”部分。

-

作者从锡耶纳的加大利纳、玛格丽·肯普两位女性讲起,她们是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女子,都以苦修和巡演布道的方式获得了圣徒式的赞誉。在中世纪早期,女性是被隔绝在家庭里的、依附父权、夫权的被遮蔽物体,而到了13、14世纪,她们的行为不是由丈夫或父亲,也不是由告解神父代为传达或控制,她们要求着一种许多人认为她们没有资格获得的公共身份。

-

还有我们熟悉的贞德,作者认为,贞德的故事包括她作为一个女人却身着异装成为战士的合法性问题。作者从这几位杰出女性的经历引出了中世纪晚期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呈现女性主角的特质,或者说,能够行使多大权*力的问题。中世纪晚期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模糊性的增加,父系制度将女性排除在继承者之外,却给予了作为丧夫母亲的女性更大的权*威,由此拓展了女性接受教育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

-

作者接着展开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实践活动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女性权*力拥有者由从前的王室贵*族下移至社会其他阶*层,与之相伴随的,是平信徒识字率的稳步上升、法语文学文化的流行、城镇的繁荣和城镇居民共同体的构建等现象,市民和农民被广泛地吸引到政*治讨论中,越来越多社会群体之文化预设和文化实践成为可能。

-

延伸阅读:

《欧洲的创生》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

《中世纪历史与文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