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锦集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锦集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史密斯(Daniel Smith)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一):不知道在说什么

感觉作者过于自恋了,讲了一个焦虑的故事而已。首先不谈书根本不值标价的35元,看完全书仍然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事儿就够让人抓狂的了。

一些人给长评不太清楚是什么目的,想充分说明自己其实也有焦虑症?那应该有更合适的书。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二):与其说是讲焦虑与驯服之,不如说是一本回忆录

对于焦虑来说,作者似乎夸大了他自己和他母亲,他家族的焦虑程度---仅仅为了有可以写的东西。

那些极其细致的细节描写,已经超过了繁复的程度,到了絮叨而令人不悦了。实际上作者所面临的焦虑不过是某种病态而已,片面而不具普遍性。对于过程的重视,反衬出他对如何克服之的漠视。更别提里面的一些情节明显带有吸引眼球的设计。

与其说是一本社科心理学方面的作品,不如说是一本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

对于如何克服焦虑无甚帮助,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还有一些价值而已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三):珍惜 感恩 力量

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感受是珍惜且感恩。

并不是焦虑症患者,但是通过作者的描述,能够感受身受一个不一样的、困兽的世界。一些状态的绝望,能让人学会正视焦虑症,了解到在这些“患者”的精神世界里,他们的挣扎与无可奈何。

而另一方面,我也从作者的描述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我记得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一名精神病患者问医生“为什么是我”,医生回答“可能因为你比较坚强”。在焦虑性的思维里,有时候世界会变成一个充满危险的境地,生活失去原有的意义,作者说甚至有时候死亡成为一种解脱。但作者却用这条路创造自我,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医生。

当作者被焦虑情绪侵扰是,他说对于你看不见的人,你又如何爱他。是的,焦虑症是一种病,但它确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焦虑症患者被焦虑困扰看不到生活的本真,而生活在正常世界的我们也会被各种神经症,执念困扰,看不到事情的本真,和焦虑症的条件反射思维一下,我们又如何保证自己没有被条件反射的恶性思维困扰呢。探索自我是一生的课题,想成为医生的人,一般都是病人。但意识到自己是病着的,也好。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四):翻译很差。很差。

从标题,英文的标题是monkey mind,译者偏偏要翻成住在心里的猴子,我和我的小伙伴商量下来一致认为猿心/心猿会是更加简洁有力的翻译——事实上如果译者有心思去查一查维基就行。

Mind monkey or monkey mind, from Chinese xinyuan and Sino-Japanese shin'en 心猿 [lit. "heart-/mind-monkey"], is a Buddhist term meaning "unsettled; restless; capricious; whimsical; fanciful; inconstant; confused; indecisive; uncontrollable".

标题翻成这样,就不指望内容了,从内容上说,整本书的语序和句子都十分生硬和难懂。我屡次怀疑译者是不是把文本往百度/谷歌翻译里面一扔然后润色一番就交了稿了。我感觉译者完全没有调整语序。

我不评论书的内容好坏,因为这翻译根本没法看。

我真的希望,翻译和校对还有什么编辑blablabla能够更有责任心一点,毕竟翻译这件事是在向国人传递其他的文化,会有很多很多人看到你的翻译,而不是仅仅翻一本书就拿钱跑路的事情。

我也不是很懂翻译到底怎么想的。

强烈不推荐购买。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读后感(五):驱走焦虑的魅影

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你是否觉得焦虑不安,脑海中呈现多种念头,而这些念头多是不会发生的,但却困扰着你内心的节奏。所以,焦虑如果过度的话,那就无疑成为心理疾病的范畴。不仅仅因为它的临床表现会发生在大部分人身上,更是因为如人们常说的,它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普遍且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这种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应对它。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焦虑体验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自始至终贯穿着个性化的忧愁和困惑,唯其痛苦而神秘的特点的确是一样的。焦虑迫使一个人去思考,但那种思考却通常玷污了思考的名字:唯我、自我解剖、无休止、恶意。所以,找寻精辟的解说,驱走焦虑的魅影,这就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需要。《住在我心里的猴子》就是这样一本书,着力于对于焦虑的解析,来自于一个备受焦虑困扰的作者。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这本书,作者其实是向我们讲述其与焦虑共舞是怎样的情景,如何用幽默拔除这种情绪尖利的毒牙,他经历了最极端的焦虑,并描述了由此引发的荒谬的自我毁灭和令人痛不欲生的内在感受,以此唤起我们的情感。他将焦虑视为恐惧背后的一位意志薄弱的矮胖巫师,在他的努力下,以真诚与智慧驯服了这位折磨了成千上万人的情绪魔鬼。是一种自身的经历,更是解脱的方法,这就是该书带来的心理体验。你会觉得有你自己的影子在作者身上重现,也必然会觉得作者的描述场景中有着在你的生命中昨日重现的部分,如此熟悉以至于融为一体。

这本书的扉页上,有着编辑的推荐语,这些推荐语也成为该书吸引人的理由。“如果你盼望能有个人,把你的感受,或者是你所爱的人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么终于,在这里,你找到了安慰与认同。”不难看出,你所爱的人和你本身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源自真实,增添的乃是该书本身的厚重感。而由于焦虑本身属于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因为感觉相同才能够身受,作者尝试的是将焦虑比喻成为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猴子”,时而抓耳挠腮,时而静若处子;时而跳跃翻腾,时而神经兮兮。但是,这只“猴子”由于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容易被人发觉,人们就可以透过作者的笔触和感受看到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猴子”。

作者的经历中,焦虑曾一度让他为一块三明治而崩溃,这块三明治配番茄酱还是烧烤酱的抉择就如同生死抉择一样可怕。焦虑使他撕扯自己的指甲外皮直到出血,使他汗流浃背到求助于吸汗贴,还使他不得不向他的精神治疗师母亲供认他羞于启齿的性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焦虑折磨着他,威胁着他的理智,摧毁他的亲密关系。但是,最终作者走出了焦虑的折磨,说到底,焦虑本身只是像一只“猴子”一样的魅影罢了。尽管过于集中的焦虑会让一个人深陷痛苦的牢笼中,但如果方式与方法得当的话同样可以走出这样的牢笼,驱赶走这样的魅影。作者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他从心理治疗师那里获得了重生。

其实,恰如作者所言,典型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我很焦虑;这种焦虑使我无法集中精力;因为我无法集中精力,我将在工作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我会犯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会被炒鱿鱼;因为我会被炒鱿鱼,我将付不起房租;因为付不起房租,我将被迫在芬威公园后面的小巷道里通过卖淫来赚钱;因为我在芬威公园后面的小巷道里卖淫,我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因为我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将患上艾滋病;因为我会患上艾滋病,我将耻辱而孤独地死去。而这一连串的事件却都是不会发生的,都是意念之中的魅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