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摘抄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摘抄

《你好,焦虑分子!》是一本由[法] 阿兰·布拉克尼耶(Alain Braconnier)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一):正面焦虑

焦虑的成因、不同分类的焦虑类型以及补全

外向型,内省型、不安全感、想象力、父母意识、缺失爱的孩子、道德型、审判性

焦虑在人类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只有真正从浅层上升为真正意识时,焦虑才会消失。焦虑的人往往更有想象力,焦虑有些是对外的,对别人要求严格;内向型特别是内省型的焦虑,是对自己的,有完美主义,总试图牺牲自己,讨好别人。成长过程缺爱的人,会更容易有焦虑症不安全感。父母是焦虑症的,孩子也容易得焦虑症。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二):你好,焦虑分子

你好,焦虑分子 焦虑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是首先被区分的,因为生理正常状态的焦虑是本身就会存在的,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状态就好。 其次是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区别,这本书给出的定义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焦虑指向未来,抑郁指向过去,但是同时也指出,极度焦虑状态可以导致抑郁的出现或是状态的加重。 这就说明焦虑和抑郁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也是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 但是对于焦虑来说,其实是普通人难以重视的存在,因为一般的烦躁或是忧心忡忡只是一个短暂的状态而不是持续状态,或是因为某种情况暂时的通过转移注意力而暂时缓解了或是掩藏了焦虑状态,而后在某中压力的积累下再次引发焦虑而出现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很烦躁。(这其中也包括自我逃避类型) 这本书的对于焦虑的状态改善提供了两个方法, 1. 精神分析疗法 2.认知——行为疗法(就奇怪了,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反而都在不断的促进这个理论的成熟,后续的各种疗法里面其实都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也一样。) 在执行上,认知——行为疗法实际上更简单更容易操作一些,毕竟精神分析是需要专业人士辅助指导。 作为心理科普书籍来说这本书是很不错,充分的达到了科普的目的,语言翻译流畅,推荐。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三):焦虑是把双刃剑

面对未来,悲观是你的底牌?

要做的事情太多,却永远都不知所措?

不断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面对最恰当的答案也无法平静下来,由此产生的疑惑犹如酷刑般的折磨……

总是难以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反反复复纠缠同一个问题,负面想法一触即发。内心的平静是永远的奢侈品……

上面这几句话写在《你好,焦虑分子》一书的封面上,一经看到就觉得好像说的就是自己。

我平常就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让我紧张半天,比如去见一群新的朋友,或者在别人面前说错一句话都会思来想去的想半天等等~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内心的平静对我来说,好像真的是个难得的奢侈品。

我觉得我的焦虑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也为我的焦虑而焦虑,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这个死循环好像有解了,因为此书的第三部分提到了焦虑的好处,此前我从没想过焦虑还有好处。

文中指出,焦虑在人格中为很多功能所用,它是我们的意图和渴望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引导着想法和行为,通常会令我们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并让我们幸免于令人不快的后果。

我之前一直担心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看来焦虑跟众多情绪一样是为了保护我们而生,知道这一点之后,心里安心了很多,平静下来再去思考焦虑的意义,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会让我们有一种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不安的不舒服的感觉,也能促使我们做出行动来应对我们所担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该一味的否定焦虑,讨厌自己的焦虑,我们只是应该调整焦虑的强度。

在这本书中将焦虑分为了好的焦虑和坏的焦虑。好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好的焦虑让人随机应变。焦虑的本义不仅仅是引导主题对危险有所察觉,更在于让主体努力去应对和抵御这些危险。

好的焦虑是短暂的。焦虑的正常运转不会令疑虑和不安全感持续,而是会让它尽快消失。

好的焦虑能催生好奇心、创造力、知觉和智慧。适度的焦虑会让我们对社会敞开胸怀,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精神能量和焦虑压力会转化为智力活动、艺术活动等,很多艺术家都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书中举了歌德的例子,焦虑赋予了歌德对知识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使他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不菲的成就。

好的焦虑还是具有共情能力的反应。一个能在情感上做出反应的人,也比较会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

好的焦虑还能促成幽默的特质。 焦虑会促使人发现逆境中的乐趣,以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到尴尬处境或者挫折的伤害。

坏的焦虑相信大家能很轻易的分辨出来,那些打扰我们平静的,干扰我们正常生活的等都是坏的焦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焦虑都是不好的情绪,但在这本书中看到的内容再次提醒了我看事情要带有辩证性,大多事物都是具备双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只看事物的一面会让我们变得偏颇,也会让我们陷入不切实际的恐慌中去,就比如我之前对焦虑本身的焦虑那样。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四):应对焦虑

在《你好,焦虑分子》中读到弗洛伊德的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时,都要经历一次“出生创伤”——“婴儿出生时必须要经过阴道,阴道的挤压让婴儿产生窒息感,这种感觉和人极度焦虑时的窒息感是完全一致的,这会让婴儿从出生那天起就带着‘自发性焦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带着焦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其实,人的大多数情绪,都是因对人有保护作用而存在的,比如悲伤、焦虑、恐惧等等负面情绪,都是在向大脑发出信号:有危险。正是因为有负面情绪的存在,人类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世代延续。因此,当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面对,而非逃避。 阿兰·布拉克尼耶还在书中提到,按照行为方式的不同,焦虑性格可分为创造型、自省型和好胜型。 创造型焦虑性格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悲观,他们通过绘画、音乐、写作等人为地制造出一个世界,找到精神的慰藉,缓解焦虑(所谓“文章憎命达”,这或许正是为什么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有过不幸的经历)。 自省型焦虑者喜欢反思,他们不断地权衡利弊,总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和确定性,通过掌控生活来对抗焦虑。 好胜型焦虑者好强上进并且享受竞争,他们通过打败对手来消减焦虑。

既然人人都有焦虑,那该如何有效应对呢?文中给出了两种方式——关注问题、积极行动;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焦虑。

那么到底何为积极心态呢?

个人看来,面对焦虑,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焦虑是人的大脑发出的信号,这信号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而非摧毁我们的,因此没有必要害怕焦虑。

其次可以深入地问一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焦虑?

很多时候焦虑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比如为公众演讲而焦虑,追根溯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觉得自己会忘词、会讲不好;为身材而焦虑,是因为觉得身材不好的自己就是不值得被爱的……

而找到不合理信念之后,下一步就是转变这种信念并且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比如仔细打磨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无愧于心;告诉自己值得爱的不仅仅是身材,然后合理饮食、锻炼,顺其自然……

书中还强调了父母的爱与陪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一影响从怀孕时就开始了,当母亲感到压力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时,“会分泌出糖皮质激素有关,激素分泌越多,胎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强,也就越容易焦虑”。孩子出生后,焦虑程度继续受到父母的影响,当他们获得足够的爱与陪伴,建立自信,并对世界有足够的信心,焦虑感便会相对减少。

最后,关于糖皮质激素是什么东东。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管理、综合和对比心理学》月刊(2007年)上发表研究报告说,精神压力之所以会导致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等皮肤疾病或使原有皮肤病病情加重,其原因与一种被称为糖皮质激素的荷尔蒙的分泌有关。 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他们把体表无毛的老鼠放进小型笼子中,一边进行不间断光照,一边连续48小时开着收音机,结果老鼠渐渐急躁起来,显示出精神压力。检测表明,这些老鼠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其中一些老鼠出现皮肤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在给出现皮肤问题的老鼠注射糖皮质激素抑制剂后,它们的皮肤状况有所改善。”(信息来源:寻医问药网)

(似乎突然明白了压力大会引起长痘的真相……)

你好,焦虑分子!

6.5

[法] 阿兰·布拉克尼耶(Alain Braconnier) / 2016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