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言津逮读后感锦集

文言津逮读后感锦集

《文言津逮》是一本由张中行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言津逮》读后感(一):北京出版社2013版《文言津逮》55页

55页第二段:

三是典故的来源来偏僻、太曲折,也就难于唾手可得,如清代目录学家黄丕烈别号“廿止醒人”,如果他自己不解释,谁能想到是用陶渊明《止酒》诗中恰好有二十个“止”字呢?

按:来偏僻,当为:太偏僻。想是拼音录入致误。2002年版同此误,在58页。《张中行作品集》第一卷307页不误。

北京出版社2002版《文言津逮》

《文言津逮》读后感(二):北京出版社2013版《文言津逮》37页

《浩然斋雅谈》卷上:“东坡《赤壁赋》多用《史记》语,如杯盘狼藉,归而谋诸归,皆《滑稽传》。”

按:归而谋诸归,第二个“归”,是妇之误。2002年版同此误,在40页。《张中行作品集》第一卷295页不误。

又“归而谋诸妇”,见尤孟传,大概是——尤孟曰:请归与妇计之——计,就是谋。

47页:

(27)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李白《与韩荆州书》)

这些都是随意组织引用:例(27),《后汉书·光武帝纪》作“推赤心置人腹中”。

按:查《汉语大词典》【推心置腹】谓以至诚待人。语本《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蕭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亦作“ 推心致腹 ”。 宋 王禹偁 《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萬之師,如臂使指,億兆之衆,推心致腹。”

53页:

近年来,今人在整理古籍、注释(或选注)古籍方面做的工作不少,成就相当大。学习文言,可以多利用这方面的材料(这里不能具体介绍)。参照注解读古籍,就当时说可以省查寻之劳,就长远说可以积累熟悉古典的资本,可谓一箭双雕。没有今人注解的古籍,也要尽先读有昔人注解的(初学自然会感到困难,因为还是用文言注的),乘笨重的车子总比步行省力。

按:此段张先生用了“尽先”一次,我以前没见到过这个词,以为是“尽量先”而掉了“量”字,查2002年大家小书《文言津逮》55页,《张中行作品集》第一卷《文言津逮》305页,都是“尽先”,然后我去查《汉语大词典》【盡2先】首先。 柳青 《狠透铁》:“他预备尽先吸收贫农和下中农,其次再吸收比较进步的上中农。”——还是不是编辑,要不又要造孽了。

读文言典籍,要养成勤翻辞书的习惯,这有如渔夫,常在河滨混,对于鱼的出没情况就会不经意而知之。

《文言津逮》读后感(三):作为我读史前的开胃菜

我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如何系统的学习文言文上看到有知友强烈推荐这本书,印象深刻。对于还算比较喜欢历史的我,之前的历史知识总是看别人加工过的文章,但这总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决定开始自研史书。自己读史最大的障碍就是艰涩的文言了。但我心里也自然做了准备。准备凭借我这高中文言的水品来搏一搏。然而毕竟内心没有底,想来《文言津逮》一书为初学文言者准备。所以在我读史之前。先学习一下前辈的成果。

《文言津逮》作为初学文言的一本小书。只有区区十篇文章。但这十篇文章也并不是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两三下就能读完的。不说这十篇文章里不论从宏观角度解答了学习文言中绝大多数的疑问,还是从微观成面上的各种音、义情况的分类取舍;仅是作者的举例就够你——够我忙活好一阵子了。不得不佩服张中行先生的学识积累。对于很多举例的语句书籍,我是听也没听说过。只有一些很常见的在课本上学过。也是我孤陋寡闻。可这本来就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啊不是吗。所以可能在作者认为很基础的一些东西,对于我而言还是略吃力。需要查阅搜索很多注释。还好我找到了一个神器——快快查汉语字典。真是帮了我大忙。极大地提高了我查阅注释的速度,(广告时间)这款APP收录几乎所有的字、词。我所要查阅的少有上面没有的。简直太棒了,强烈推荐。

说怎么评价这书写的怎么怎么样我怕还没这个资本。还是把这十篇文章主题简单归纳总结一下。也算是自己最后再复习巩固一遍

文义之间第一。 此篇作者就字义列举了古今相异或易产生歧义误解的十种情况。此篇算是比较基础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第五种情况“反义”让我纠结了好一阵。不止以前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这“其能乱四方”是“治”四方;“花落知多少”是不知,而文中又没有更多解释。这完全把我搞懵逼了。

读音小议第二。 此篇主讲读音。古今不仅字义有别,字音的区别更复杂。但是咱学这个只为看看史书之类,不搞研究,也不讲课,不要读给人家听。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否则今后弄出笑话来就不好了。所以读音方面不必要求严苛,但还是知道为妙,要做到心中有数。关于读音还搞清楚了一个模凌两可很久的东西。就是关于平仄。现在才算是清楚,平分为阴平、阳平。仄有三个,上声、去声和入声。关于这个现在已经消失的入声又查阅一番才清楚,其实在很多方言中还是存在的。

名物种种第三。 作者认为古文之所以艰涩难懂很要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名物”古今相异。说白了就是对事物过去的叫法不同。这些几乎都是特定叫法。就好像英语中的固定搭配。理解行不通。只有靠积累。一句话中一个名词搞不通,就理解不了。对于此作者认为“学历史真是熟悉名物的良好途径”,所以首先要熟悉通史方面的知识。看来在我以后读史的过程中是少不了要碰到这方面的问题了。再有作者建议初学者要用新注,以及介绍些政书,辞书之类,但感觉和我的距离比较遥远。

典故探源第四。 此篇讲用典。相比于前几篇这一篇篇幅大了不少,可见古文用典情况有多复杂。明用暗用的。难解误解的。情况很多。但对于我而言,以不变应万变,查阅搜索。慢慢积累,别无他法。

费解一般第五。 此篇亦讲十例关于文言中令人费解的情况。包括误字、通假、行文过简、故作艰深等等。费解的情况可能各式各样,难以一言而尽,好在数量未必很多,有些坎坷也是相当正常的嘛。

择善而从第六。 此篇讲文字、断句、解释有歧义的一些情况。也分成很多种情况。讲有多种解释怎么选取,选取哪一种较好。但是在作者列举的好几个例子中我的看法恰与作者相反,不知为何。

舍粗取精第七。 文言浩如烟海。选什么书读很重要。初学当然是先难后易。先名篇名著,后面有了基础,学起艰深的自然事半功倍。作者说明的舍取问题远不如此,即使在同一篇文章也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冷暖自知第八。 我觉的本书的精华部分就是这第八篇。或者说这第八篇对于我而言是最收益的。此篇虽然没有讲字义解释方面的。但是却使我最受益。作者告诉我们。“学文言,想提高,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眼光”。要有评价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是文言方面。就是看任何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评价,就说明不能透彻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评价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三步走,感性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评价,理性的评价。要有理性的评价还要有三点,自信、虚心、全面。这一篇不止是教我怎样学文言。更像是叫我怎么做人。这一篇还要常常拿出来读。

循序渐进第九。 第九篇对于我也是相当的受益。学文言文先易后难,但是怎么个先易后难呢?即由浅而深、由少而多、由慢而快、由借力到自力。具体到读什么,怎样读,作者讲的异常详细。其中一些观点,深以为然,比如先散体后辞赋;先选本后全集;先今注后古注;先一般后专门;要“懂”重“熟”;”精“”博“配合;古汉语的理性知识为辅,晚学一些为好。

行文借鉴第十。 学以致用,学文言写文言,这对现在的我是比较遥远的事,但文言对于写文章的益处肯定是很多的。比如很有一些与现代文相通的地方不妨借鉴,比如,简练,修辞,造境等等。以后读了多了,借鉴怕就自然而然了吧。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很大的,尤其是八九两篇,日后第十篇也会很有用。这后三篇主讲方法道理,的确深入浅出,不过前七篇的举例我仍略感艰涩。虽然如此,但重要的是,我算是清楚在我以后读史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那些类的问题如何解决,心中有了大概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