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现代精神之花读后感精选

现代精神之花读后感精选

《现代精神之花》是一本由徐前进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精神之花》读后感(一):我想快点把前言部分读过,最后再来补充写全面的评价

因为老王的关系,我特别想再深入的了解东北的城市。恰逢看到这本书的编辑在朋友圈推送他的近期新工作。赶在新书出品打折的时候,我入手了。

谈一谈我的感受吧。二十几页的序让我觉得读起来非常的舒服,对后面续着的文字充满憧憬。但是当看到”前言“部分的时候,我恨不得快点将他读过去,似是抽象似是具体,真的像是书的副标题。老天,希望后面的文字不那么令我失去阅读的耐心。

《现代精神之花》读后感(二):相当特别的作品

真是一本相当之特别的作品。

若你没读这本书,你必须得来看看,否则你就无法理解“本质”上的东北。

尤其是这本书,还选用了极为特别的研究方法,让人属实是耳目一新。

例如,书中将“经济-文化论”定义为功利的,在东北,这样的方法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原因在于:

第一,东北是特殊的,它曾发达过,又如今陷落。面对这样经历过如此大变动的地区,经济文化论显然是不适用的,是不辩证的。

第二,对于已经存在的理论,我们需要用批判的思维去使用,最好是能够自己内化得出一个更加适用与现实的理论。

那么就是书中所说的东北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具体而直接”的方法。

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北。

综上所述,书中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尝试说服读者这一全新的东北研究法,而第二部分,则占据了书中相当长之篇幅。作者用在社会学研究中难得一见的意识流手法描述了一个诗意的东北。

站着拍照的学生,卡车司机,路过的行人,都不再是个体,而是符号。

他们都是生活在东北这个过程当中的符号。符号化和图像化的东北,显得不再烟火气,而是更加数码化和直观化。

将难以量化的主观内容变成了简单明了的元素,作者的思维清晰,让读者一定程度上理解某些部分。

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外壳的文字,又变得超凡而让人读后享受。

对于一般的论文化的研究而言,本书这样的文字属实让人感觉到新鲜。总是在阅读中模模糊糊遗忘了,这是在读一本社会科学书籍,还是在读散文,又或者是诗呢?当然,生活本身就是诗,东北是由无数人的生活组成的集体,自然也与诗分不开关系。

印象中的东北总是雾蒙蒙的,这样的雾蒙蒙也就恰好与书中那些精神象征一起和诗一样的语言同时出现,更加让人有画面感。

是啊,谈论东北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大多数人没去过东北, 甚至对东北毫无兴趣,那么如果他打开一本这样的书,要如何才能让他对东北改观,甚至彻底了解东北呢?自然是要让他们对文字产生共鸣,对书中发生的那些人和事,那些朦胧的画面产生共情。

正如书的副标题所说,这本书描述的是东北的具体和抽象,东北在本书中被某种程度上呈现了。

《现代精神之花》读后感(三):城市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呢?走进现实城市,开启对于城市的反思

当我们提到城市,这是怎样一个概念呢?在我们惯常的认知之中,城市代表了人群的聚集,代表了商业的发达,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态度。但其实城市蕴含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些,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历程之中,不同的城市也有着不同的内涵。

对于我们现代中国,城市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具扩张优势的北上广深,也有着大量逐渐在缩小的城市。可是当我们提到城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上广深,那些逐渐走向困局的城市,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它们不再作为城市的主体,表现着自己的能力。即使它们再次走上新闻头版,这也是以另外一种负面的方式呈现,比如“2万块钱买一套房”鹤岗市。

那么,这样一种认识城市的方式是否合理呢?我们怎样用更纵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呢?怎样从不断的演变历程中发掘出城市的各种可能性呢?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的状态以及相关理论,发掘出此时此地的思想意义。他的著作《流动的丰盈》《驶于当下》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尝试着分析宏观的思想,都带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现在他的新书《现代精神之花: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具体与抽象》则是从逐渐走向困顿东北工业城市的视角,重新赋予这个城市以话语权,重新把城市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发掘并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认为的“把东北作为一种方法”,就是这样一种城市论述的具体过程。因为这里的城市走过了比更多城市更远的道路,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它也必然更有代表意义。

那么作者的分析之中,城市到底是怎样的意义呢?作者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城市是现代人的故乡”,怎样认识这样一句话呢?城市更多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是因工业生产让大量人员脱离了原有的故土,聚集在了一起,这才形成城市。所以“故乡”对于城市人依然有意义,这就是城市的初起。而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基地,东北的城市必然伴随着这样的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必然走向更加繁荣,随之产生的必然是消费、是商业的兴起,工业也逐渐隐身于幕后。这就是东北工业城市的困局,但城市也随着发展,走向了现代,走向了文明,成为一朵现代精神之花。

徐前进在这样一本《现在精神之花》之中,立足于现在,立足于东北工业城市,以一种个体观察的方式深入到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深受到这个城市发展的前世今生,用个体感受的方式记录着对于这个城市的思考,并把所有过往关于城市的思考引入其中,在相互参照和比较之中,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关城市之书,关于现实之书,关于此时此地的思想之书。那我们就从中去体会我们现实城市存在的更多意义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