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的读后感大全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的读后感大全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是一本由[美]诺阿姆•乔姆斯基 / [法]米歇尔•福柯 / [荷]方斯•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读后感(一):简洁,直接

1、民主社会的理想是好人的理想还是所有人的理想?2、现实在理论面前是狭隘的,还是理论在现实面前是狭隘的?3、哲学理想更漫无边际,还是政治理想更漫无边际?4、战争是人性的悲剧,却是历史的重要环节。5、看来中国的大同社会还太不为欧洲人所了解。最美好,也最接近现实的最终理想。理想就在平常的生活里,一种平衡。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是很难掌控的。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读后感(二):高铁读书

感觉大部分时候两个人都是论而不辩 不过心智主义v.s.经验主义的立场还是很鲜明的

其实我一直怀疑人是否真的有像Noam所说的那样自带一些「固有特质」(innate property),从而有条件轻易获得一种知识体系(比如小孩会「一跃(take a leap)」掌握当地的语言结构),提供具有超越性的创造力,乃至可以作为判断公正与否的基石和反抗大爹的红宝书?感觉这种本质主义论断很难(从社会学的角度)被证明,毕竟不可能绕开外部环境的影响谈,可能只有一部分偏科学的小命题能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这些去解释一下 不过Noam对这些固有特质的坚持 读起来还是感到了真诚 有光在闪烁(当然也部分因为被他个人的'innate charm'吸引 我很确定想让自己和世界有一个更优的解还是得去坚信一些先决的特质(比如对绝对自由的追求) 而这已经无关它们是先天就有还是被后天建构的 也无关你的身份是左翼人文主义知识分子还是后现代黑话大魔王 当然可以说类似去主体化的「人性是被建构的」论断或者「公正是一种权力工具」 这种解构性暴言很狡黠(中性),但我暂时还是没觉得高明(相反总觉得在偷懒) 反而是最后一段Noam关于安那其工团 权力的去中心化对人的解放的回答 还是非常有共鸣的 提问者也真是提了个好问题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读后感(三):阳光男孩乔老师与疯子福柯

看《福柯的生死爱欲》又想起这书,谈到的好像就是这场世纪辩论。摘两段乔对福柯的评价,原书见第六章,p266&p268:

一边读一边发笑。我也不确定我读懂福柯多少,大概很少很少,但他真是个对我意义重大的哲学家(可能因为我们同一天生日,他就在我心里比较特别,哈哈);在读福柯的最初我是难过悲伤的,我想我终究逃不开社会的权力话语建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乐观精神又占了上风,我越来越相信见识到黑暗之后你自身才有能力冲破黑暗,而周边人怎样,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了。福柯在带我走向自由这件事上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他还是一个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他在生命后期对性的狂热)去探寻人类本质的人,体验的积极与消极不重要,但体验本身很重要。

又说多了,总之继续读,大概还要读很多年。有一天会去给他扫墓。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读后感(四):高水准的show

读这个对话录,内容倒先不讲。我起码觉得上得了台面的人辩证思维能力要发展得很好。两个人交流观点,其实是在补充同一个命题的不同方面,首先得有这种概念,并不是“你对我错”这种对立式的搏杀。人当然有主观倾向,prefer to 完全可以理解,都是情结在作怪。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种自身的局限,个体在描述现象场的时候,早就把自己排除在世界之外了。

如乔姆斯基说:如果我们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一个是信任中心化的权力去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个是信任言论自由群体的自由结社所作出的决策,我宁可选择后者。原因是,我认为它们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明人的才能,而一个中心化的权力体系通常而言会使最糟糕的的人性极度膨胀,这就是贪婪、破坏、扩张自己的权力,毁灭他人,这种本能的确在某些历史阶段出现过,起过作用,而我们想建立的那种社会可以使其他更为健康的本能压制、取代这些坏的本能。

就乔而言,他不反对另一对立面,或许也不该称之为对立面。他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选择说“我宁可”,他站在发挥人才能的角度上选择自由结社的方式。就过程而言,表达的很清楚。所以我也可以说,中心化的权力对保障社会稳定很有贡献,并且能高效的为权力因素服务。这类表达在思辨上有广泛的回旋余地,但不公平,有比较,产生优越这些问题会接踵而来。所以如何讨论一个命题,在于当事人是否拥有健全的广阔的有包容力的现象场,这要求很高,但不然谁来承担描述和解释世界的责任呢?

起码看这类对话,我能感受到大师们的气场,他们在一个很高的维度上交流,彼此心照不宣,很有默契。知音虽然难寻,共识却一直存在——什么时候咱也能登堂入室呢?慢慢磨练吧。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读后感(五):语言与创造,公正与权力。

这两位哲学家从讨论一个主题开始,就都是从自己的专业理论和认识理路开始的,要说跑题,也没有,只是都不是直接回答。

乔姆斯基是以普救论者的观点来论述一个人的语言结构和知识构成,源自人类本就具有的天赋知识或者叫做本能知识,语言。而这个形成和构成知识、智力、行为、作用过程所产生的最终差别,就是人性基本的品质和人性的概念。而福柯是从“如果我们要讨论一个概念,得先定义一个“概念”的作用与分类开始。

然后乔姆斯基就以生命这个概念来说,进行历史的回溯与评论,指出在历史的许多节点上,生命这个概念如何长时间的居于科学的视线之外而最终被它把握的,正是因为自然科学本身的领域拓宽了才有了科学的进步。并引出笛卡尔和他的追随者是怎样提出心灵是独立于肉体的思维实体这一观点来再次加以说明,不管任何一个概念有着怎样的分类和作用,有些东西在生物上是先在的,不可改变的,不管它是什么,它都是智力发挥作用的基础。

福柯则以补充和更正的方式指出心灵的概念并非来自于笛卡尔,并引证帕斯卡和莱布尼茨就心灵深处的思想要比笛卡尔更接近乔姆斯基在寻找的东西。

当主持这次会面的厄尔德斯指出,对于人性这个主题的讨论不是进行历史的评论,而是就这些非常基本的概念去阐明看法的时候,福柯说,一个人的基本看法是可以通过这样精确的分析展示出来时,可以看出福柯的“刀锋”。

本次的对话讨论对福柯最具争议的部分无疑是他那句”我不相信个人的经历有那么重要…..”。但这句话后面拖拽着的更多是他始终基于个体在知识的权力,自由的权力生产面前的弱小。他能意识到在他自己的观点中,规则在起作用,语言学的规则,认识论的规则,当代认知特有的规则,都在起着作用。而乔姆斯基的规则则是从有限的规则,即运用这些有限的规则去开启无限可能性上。

就这点而言,无疑乔姆斯基更受欢迎,他给出的都是基于人自身而言的天赋、智力、创造力而言的可能性和希望,而福柯给出的则是在这个可能性上,让人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背后的权力真相,权力事实。哪一个所言说的理论更让人们愿意去接受。

后半部分他们的讨论好像才慢慢进入讨论的角色,而不是两条各说各理论观点的两条平行线。不过不得不说主持这场会面讨论的厄尔德斯,他的提问与主持节奏在影响决定着这次讨论的方向,乔姆斯基的言说机会多过福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