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0种洞察读后感摘抄

10种洞察读后感摘抄

《10种洞察》是一本由王可越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0种洞察》读后感(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由我们的眼睛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大脑来决定的。我们的眼睛只是收集信息的工具,但最终是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的。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被大脑过滤和解释过的,它会根据我们的经验、信仰、期望和情感等因素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和筛选,从而影响我们对所看到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看到同一件事情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不要被自己的过去经验和偏见所限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世界。 当两个人看到同样的艺术品时,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比如,一幅画可能被一位观众认为非常美丽和优雅,但是另一位观众却觉得这幅画很丑陋或无聊。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价值观、文化背景、经验等因素都不同,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艺术品的看法和评价。一个人可能会把一幅画看作是一种表达,另一个人可能会把同一幅画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一次谈判中,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份合同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一场比赛中,不同的观众可能会对同一场比赛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等等。这些例子表明,我们需要尊重不同人的观点和想法,并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他们的看法。

看到这一页就感觉是被内涵到了,内心是有些许不舒服

《10种洞察》读后感(二):进入洞察之“洞”的40个为什么

如果你对这40个问题感兴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这些问题看似寻常,却挑战了我们每天的“理所当然”。

问题,是思考的入口,也是“洞察”的“洞口”。至于,insights 之路,我们要走多深 (in)?那,取决于我们自己喽。

1、为什么我们经常搞不懂他人表达的真实意思?

2、为什么我明明选择了这个,却在惦记另一个?

3、老年人真的容易上当吗?他们的倔强和叛逆意味着什么?

4、为什么好礼物意味着“我看见你,我在乎你”?

5、为什么我自己一个人做不来的事,跟着一群人一起做,就容易得多了?

6、为什么在社交媒体的舞台伤,我们都成了“ 戏精 ”?

7、究竟衣服衬托了我,还是我成了衣服的附庸?

8、为什么面对有权有势的人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 点头哈腰 ” ?

9、为什么我没减成肥,反而长了一身肉 ?

10、我为什么大发雷霆?愤怒、焦虑……这些情绪是真实的吗?

11、当我相信自己运气好,就会遇到更多好事吗?

12、我是工具人吗?我变成今天这样,都是被别人逼的吗?

13、如果生存环境不佳,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了吗?

14、价值与价值感有什么区别?用户能感受到高科技的价值吗?

15、为什么“ 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

16、为什么还有人说“何不食肉糜”?

17、为什么我们拍照很多,记住的反而更少?

18、为什么我在车厢外,总觉得车厢里还有很多空间。 一旦上了车,车里就没地方了?

19、牡蛎、海蛎子、生蚝、蚵仔 ...... 为什么同一个东西,不同的名字,差别那么大?

20、为什么我们总相信老板画的大饼?

21、为什么我们在香喷喷的屋子里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 ?

22、为什么很多人下班之后在车库里逗留,不愿上楼回家?

23、为什么从商场买回家之后,衣服看上去不一样了?

24、当你祈祷、许愿时,你想过,你愿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吗?

25、为什么一个笑话,换个场合,就不好笑了?

26、为什么我们总会为新品类买单?

27、为什么我们去外国旅游,会尝试很多平时不碰的食物?

28、为什么我要干这么多活儿?我可以躺平吗?

29、如果面试只有 1 分钟,你如何介绍自己?

30、为什么说“ 真相很少纯粹,也决不简单”?

31、为什么一件事情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32、为什么刻板印象那么讨厌,却难以摆脱?

33、为什么有人年轻时故意把头发染成白色?有人拒绝在自己的照片中p掉皱纹?

34、为什么我们认定为“ 好的 ”,就无条件地爱;一旦认定为“ 坏的 ”, 就咬牙切齿地恨 ?

35、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缺点什么?为什么衣服、食品和爱永远不够?

36、为什么当我们长大了,只会故作镇定,不愿提出任何“傻问题”?

37、为什么我们把钥匙丢在黑暗中,却只在路灯下寻找?

38、为什么流行时尚总在冷淡风与华丽风之间波动?

39、为什么在预期收入降低的时期,消费者会选购更好的口红,而不是便宜的皮大衣?

40、为什么靠运气赚来的钱,靠本事又都赔回去了?

祝大家通过洞察,开启一段新旅程,探索理所当然之外的世界,一路上,有很多新发现。

《10种洞察》读后感(三):总序

你看见了曲折的影子,意味着有一条蛇吗?

也许只是一条麻绳。

你闻到了茉莉花的味道,意味着有茉莉花开放吗?

也许只是茉莉味的香薰。

老板不给我加工资,意味着我不够好吗?

暗恋对象不理我,意味着他不喜欢我吗?

你是否把假戏当成了真情?

把短视频里的致富故事当真了?

有翅膀的不见得是天使;

骑白马的不见得是王子。

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

意味着有若干种可能性,而不仅是一种。

什么是洞察?

洞察是在观察之后做出的敏锐判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洞察,我们探索究竟,分析本质,追问真正的原因及其意义。

无论面对一句话或一条线索,还是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当我们太过流畅地说“我知道”的时候,认知的实际情况就值得怀疑。我知道什么?也许我根本不知道。

“这世上的问题,是智者迟疑而愚者自信。”过于顺畅的“了解”,往往就是在“想当然”。搞不清真实状况却盲目自信,会让我们陷入愚蠢,把事情搞砸。把笑脸当爱情,把挫折当末日;什么都当真,或什么都不当真;感情用事,冲动行事;这些都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现。

要想让自己的观点更有穿透力,通过认知把握潜在的机会,就需要拥有不同的思想框架、广阔的视角、更有深度的领悟。这些就是洞察的逻辑。

为什么要去洞察?

我要活得明明白白,而不是糊里糊涂。

有人反驳我:“想太多干什么?难得糊涂!”可是所谓的“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糊涂”。明白的人可以“装糊涂”,但真糊涂的人没办法把事情搞明白。

明白,意味着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明白,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洞察就是为了搞清楚“问题究竟是什么”而存在的。

为什么学习洞察?

因为世上很多生物天生都有局限性。比如,即使撤掉鱼缸里的挡板,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也仍然会在老地方折返;鸟儿可以飞去任何地方,却往往落回到同一棵树上;人可以自由地拥抱远方,而实际上,大部分人只在熟悉的范围里兜兜转转。如果我们缺乏洞察,认知就浮皮潦草、避重就轻;仅与“英雄所见略同”的人惺惺相惜,排斥不同的想法,我们的视野就会越来越狭窄,观点会越来越浅薄。即便看到了新的启发,我们也无法识别其中的价值和机会。

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我们世界的范围。洞察的能力,限制或拓展了我们的可能性,也塑造着我们的未来。同样遭遇一件事,有人感到“意味深长”,有人觉得“不过如此”。在危机中,有人感到痛苦难过,有人却识别到机会。不同人的认知能力差异巨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读书、工作、谈恋爱还是投资,如果缺乏洞察,不想明白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往往会吃亏或错失良机。

我们如果种地,就需要有这样的洞察:“如果大家都种葱,那我们就种蒜;如果大家都种蒜,那我们就种葱。”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种的品种,其市场供应量会增加,价格反而会降低;反之,价格就会上涨。如果我们谈恋爱,分析“我爱你意味着什么”也需要洞察。“我爱你”也许是“爱过你”的总结性发言;也许是“将要爱”的承诺;或者是一个爱的邀约,意思是“我等着你来爱我”;也有可能,说这话的人只是逢场作戏,客气一下而已。缺少洞察,不明白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就无法行动。

世界广阔,洞察无限。本书涉及洞察三维度的广泛话题。

洞察自己(自我的洞察、感受的洞察):正在减肥的我运动了 5 分钟,却多吃了一碗饭,我在自我欺骗吗?我认为舒服的事,对其他人适用吗?究竟是我拥有了奢侈品,还是奢侈品控制了我?

洞察他人(人心的洞察、表演的洞察):人们在脑海中认为“不”,但最终为什么会说“是”?为什么年轻人标榜自由,却更怕失去安全感?网名“风轻云淡”的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

洞察世界(故事的洞察、全局的洞察、规则的洞察):为什么在餐厅花钱越多,吃到的食物越少?为什么我们靠运气赚回来的钱,又靠实力亏回去了?

本书还涉及洞察的基本方法(视野的洞察、繁简的洞察、趋势的洞察),帮助我们看得更远、更深,找到新的思考角度,突破理所当然的想法。例如:孩子一定是纯真的吗?老人的经验都有道理吗?果汁意味着健康吗?隔夜的水不能喝吗?世界上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吗?看起来很好的事,为什么后来忽然变坏了?为什么极简主义会流行,又会过时?

这些有关洞察的话题并不孤立,它们彼此关联,相互交织。比如,我们通过洞察他人,也洞察了自己;我们洞察世界,同时清楚了自己或他人所处的位置。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察,帮我们找到一件事的深层次原因,解生活的题、工作的题、人际关系的题。

如果你正困惑于如何选择工作、规划未来,或搞不懂如何与伴侣、父母沟通,你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一些启发。如果你觉得自己运气不佳,受困于两难境地,难以做出抉择,你也需要学习洞察,分析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洞察的能力,也是一种实用的创新性工作技能。我在数百次经理人的工作坊中讲授过它。

无论你从事的工作是产品或品牌的设计,还是运营或销售,你都需要这种见微知著的基本能力。通过洞察,我们将打破理所当然的预设,看到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新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拓性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是团队的管理者,当社会发生任何变化时,你也能通过洞察看到轮转的趋势,捕捉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对我个人来说,洞察是一种自我修炼。我来到世界走一遭,如果难以变得更智慧,至少要让自己避免愚蠢,减少偏见。

因此,我时刻磨炼思考力,努力让我的思想之刃更锐利一些。亲爱的读者,我邀请你一起,用洞察之刃,划开日常生活的表象。当我们见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时,我们仍有可能爱它。 洞察之后,我们会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拥抱自由生活的同时,也清楚自由的代价。那才是一种明白的爱。我不希望不明所以,活得糊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