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想的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理想的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理想的经济学》是一本由(美) 迪尔德丽·南森·麦克洛斯基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的经济学》读后感(一):经济学的未来之路

作者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无论你是否从事经济学学术研究,你都应该关心这个学科的未来。

我们是小人物,我们又不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会因为新出台的政策而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所谓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小人物们的心理趋势。在这个方面,看房地产的走势就能够明白。这个心理趋势在经济学中是不科学的,不被统计的变量,因为它不能量化。

我学经济学的时候有个名词"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大的利益。而我的理解就是消费者在心里匹配的物品很是价廉物美的位置。我觉得经济学这个学科可以作为基础学科进行普及。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理解经济的低层逻辑,比如我们消费,我们投入金钱,我们的生活都和经济学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在挣钱,我们却没有办法明白钱为什么会贬值,储蓄保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要超过五十万,超过了会这么样,这样的知识真的需要每个人都学一学。

近三百年,我们当中穷的人的买的能力都增长了30倍,我小的时候小学学校要买个书包,我的母亲都是二话不说的拒绝的,现在,外面的商场超市中到处都在卖卡片,卡牌,粘贴,我的女儿一买一大堆的堆在书桌上,可以看出就在这几十年,我们周围的能力就增长了好几十倍了。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利益都存在多元性,它们有的会被宣之于口,有的却心照不宣。这个心照不宣害了多少人。

从财产继承的复杂与男女继承的比例来看,这里面的心照不宣就让人瞠目结舌。

从视频平台上看,各种因为财产继承产生的矛盾的讨论中就能看出很多人都默认了男女的继承比例,女孩子天然的就在默认的范畴中,这个规则是不被宣之于口的,却又的的确确存在。很多女孩等到知道了这个事情,也是在成年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之后,往往也无力回天。

这个继承的问题,不会因为它不被宣之于口,它就会一直成为默认的文化符号,现在孩子们的数量没有之前多,以后这样的分配问题会成为他们来处理的大事。

这本书的确是有些难度,作者讲述的新的人文经济学的新理论一度让我陷入了迷茫,很多地方都云山雾罩似的,或许这就是展望未来的感觉吧。

《理想的经济学》读后感(二):读懂这本书,了解什么才是理想的经济学

《理想经济学》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里面有很多句子都直扣人的心弦,让人们能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现在的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是什么?理想的心理学又是什么?

《理想经济学》的作者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还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经济学家,这可谓是一部会行走的百科全书。作者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毕业之后曾经在芝加哥大学执教。

在作者认知的中,世界变得富裕,不是因为物质之类的外界原因,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而这本书是作者继《糟糕的经济学》后又一篇以“人文经济学”为主题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又再次强调人文经济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下面可以看一下为什么说新制度主义并非科学的胜利

1.“法律高于一切”的论点证据很薄弱

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其实都不是通过政府治理来完成的,而通常都是受惯用语言支配的。就拿“正义”这个词来说,不仅仅只存在于我们的脑袋中,存在于我们日常所玩的游戏语言中,同样也存在于政治的法庭上。

作者在文中指出温加斯特的论点与任何社会中的人类普通生活经验都是矛盾的,举例来说它就和经济史学家的圈子不吻合。

2.为谨慎论的观点经常失能

作者指出要是让经济学具备经济史学价值,人们就不能把它简化成马克思·乌式的逻辑。

但在这其中有着最大的阻碍,那就是他们从儿童时期就在认真学习完全选择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思想已经被固话,要是推翻之前所学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很多著名的书籍也都是将选择视为一种痛苦的伦理认同训练,这又与许多的消费者面对预算时,会毫不犹豫,爽快地做出决定决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一切国家和地区应该把“门”打开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门槛”无处不在。

作者在文中指出,诺斯、沃利斯及温加斯在2009年就表达过,要是向自由经济过度的首个阶段是要达到他们的三个“门槛条件”:(1)精英法治;(2)永久存续的国家及组织;(3)对各类暴力源的控制。

温加斯特说过:“自由与平等的重要性在文献中被严重低估了。”

不管是规则、约束、制度还是伦理,我们其实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社会的层面,也不是让人遥不可及的一个高度。

我们需要的其实一个能够脚落地的正常标准,一个能用语言将伦理内容表达出来,把我们能更好得了解那些有价值的科学真理,真正地学会,真正的弄懂才是我们开创人文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理想的经济学》读后感(三):经济学的路在何方——人文经济学

用了3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理想的经济学》,287页,不算太厚。作为一本比较专业的经济学书籍,我阅读起来还是有一点吃力,好在全书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而且有大量的举例帮助理解,一些例子也是人们熟知的。

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本书可以说是《糟糕的经济学》的姊妹篇,都是以“人文经济学”为题,而且进一步强调了重视人文经济学的必要性。

作者认为理想的经济学,不只是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还应考虑到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和其他学科中相关的经济知识。 法餐在世界上是有一定地位的,那是什么成就了法餐呢?法餐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餐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仅仅因为有埃科菲的《烹饪指南》,而是人类的创造力、自由的社会条件,以及之后不断的实践、再实践,才慢慢形成的。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只能通过狩猎和采集获取食物,演化出了自由自主与地位平等主义的基因。经专家证实,游牧部落里首领并没有太多的特权,每个人都是相对自由的。但是随着物质的丰富、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改变了! 作者还提到了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基本思想是对于一种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受益而使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受损的社会变动,如果受益者得到的好处能够补偿受损者遭到的损失而有余,那么这一变动就能使社会福利增加。对受益者的所得能否对受损者作出补偿并仍有剩余所作的考察和比较,就是补偿检验。这种论调是非常疯狂的,完全颠覆了伦 理。 比如很有名的电车难题,一辆失控的电车前面有一个岔路口,你要在两条轨道之间拉动开关,推动电车转向,那么你是选择在A轨道上的7个人,还是在B轨道上的一个人?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跳出制度体系的人,焕发出惊人的活力,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由,平等,创新,已经追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是航天领域的突破,天宫、玉兔、神州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 阻碍企业家精神、思想发展的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文化和制度,当处于经济自由制度下,实质性的、有益于社会的顿悟会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更自由就会存在更多的机会,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就可以总结经验,取得进步。 最后,作者认为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思想具有持久性,主张重新关注人文思想对经济学产生的意义,人文经济学是更理想的经济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