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1000字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1000字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是一本由金观涛 / 刘青峰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一):严谨到超乎想象

能把思想的演变描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实属不易,笔者大量的文献引用真的展现出了惊人的阅读量。这本书读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我觉得能领会其中一二就不错的。

夜不能寐,食觉无味,漫长的岁月,能逃离的方式大概也就只剩下读书了。

周末也在上班的感觉确实是让人窒息,可以随时随地的被被召唤,被要求要加班,要进步。可我生而懒惰,生性散漫,总觉有些不适应,即使这么多年了依然如此,这应该就是大家常说的本性难移吧。

办公室依然有这么多人在加班,应该工作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了吧

牙疼了一晚上。

感谢遇见每一本好的书,感谢每一次的遇见,在不同时空和作者有了对话。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二):惯看秋月春风的江渚之上

相对于两位作者关于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另外两本著作——《兴盛与危机》和《开放中的变迁》,这本论著显得更加学理化。历史毕竟不只是佐酒的谈资,在前路迷障重重的时候,更加需要涤除各种叠加于史实之上的蒙蔽,以此鉴照未来的方向。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深刻,远在曾经的改朝换代之上。从表象上看,导致变革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坚船利炮,而缘此推究下去,不难发现那个历经千年,不断强化的帝制体制早已朽坏,即便没有外来的击打,这个日益封闭的国度如同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断的熵增也只能将其导向死寂。

检点各种文献,可能很少有一个词汇在百余年间能够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过无法回避的影响,这个词就是“革命”。当这个词汇演化到具有时代符号意义的时候,蕴含于其中的内容已然超出了常规的单纯语义范畴。这一现象本身就是对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强烈回应,这也意味着一个曾经的孤立系统对外开放在带来重生希望的同时,在更高层阶的世界大系统中的适应性整合也会带来深入骨髓的痛苦。一旦这个符号的意念依然时时徘徊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意味着这种痛苦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通则不痛”,社会和人体一样,都需要吐故纳新、疏通脉络。在这个意气渐盛的年代,冷静的观照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三):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关于意识形态,关于“实然”与“应然”的讨论,关于康德的道德观,很有哲学思考。

关于儒教思想,关于儒家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为何儒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能够在中国社会中存在2000年之久?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宇宙秩序、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的混淆(或者说统一),使得儒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能够脱离因为社会崩坏而被质疑的命运,安然度过了2000年的岁月,也许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对事物的描述越多,这个描述所能代表的事物就越少,那么什么都不描述的“无”,是不是就能代表万事万物了呢?这个逻辑推理很精彩!

但是“无”,本身又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因此,孔子只说“有”,不说“无”,这反而是高明的,而老子的语言提到了“无”,反而又变的不那么高明。

之前对西方哲学比较感兴趣,从这本书里,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了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还为此去知乎上搜了一下和理学与心学有关的问题。

“儒家二元论”,道与器,体与用,东方哲学的智慧让我逐步开始感兴趣起来了。

书中使用的某些词汇,似乎并不常见。也终于明白“思想史”——关于思想的历史是一个什么学问了。

读完第8章,我决定给5星,这是继《大问题》之后,又一本我看了电子版之后觉得不过瘾,又买了纸质版来读的书。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四):对思想史的思考

对思想的疑问来源于自我思维问题的外延,对思想史的疑问来源于对自我思维发展过程问题的外延。万事万物有其发展轨迹,有其发展规律。发展轨迹即为史,发展规律即为法。何为先后,何为里外,时刻牵动着日常的思维跳动和外向发展。

疑问的提出是思维跳动的第一步,疑问的寻踪是第二步,疑问的思考则是第三步。《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是一部非常优秀,可名流千古的寻踪宝典。举世誉之而可倘然处之。

世间之事,纷扰万状,缘于根本,为心主之失。心若失之,身法难得。

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吾志之所指,心之所向也。吾辈勉之!

墩尾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读后感(五):【策划人言】找到那个“对”的东西/ 严搏非 文

金观涛和刘青峰两位先生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终于出版了!自前年开始,从《观念史研究》、《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到这本《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两位先生主要著作的出版,大致会暂告一段落了。但还有一些虽不如这几部系统,却有极重要见识的作品,如《阅读与文本》,此书的主体是对毛泽东思想与儒学的分析,如《悲壮的衰落》,此书虽在“走向未来”中出过,但新加的一篇3万余字的导言,却是一个宏大的“文明研究”的提纲。以及,还有一本更重要的,它是《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社科文献版)的下篇,谈中国的,书已经基本写完,书名却还没有最后确定。这些著作,陆陆续续地也会出来,两位先生在去国20年后,终于又回来了。

在上面提到的几部著作中,虽然并不准确,但大致上是可以看出两位先生研究的行进路线的。《兴盛与危机》和《开放中的变迁》,两位先生还是在历史研究之中,而《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和《观念史研究》,则是从思想史到观念史的一个转型,其间,还间杂着许多从轴心文明出发的文明动力学的思考。观涛常喜欢说一句话:要找到那个“对”的东西。而只有“对”了,才会有力量,才长久。

现在我们来简单讲讲《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如观涛和青峰的一贯风格,这本书完全原创性地给出了关于中国现代思想起源的解释,虽然还是原来的那些知识,但知识的版图却被完全重构,令人震撼。这本书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进入中国,形成中外思想的第一次大融合讲起,讲第一次融合与第二次融合的关系,而重点则在第二次融合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变迁。所以用这样的结构讨论,是因为第一次融合所形成的中国文化历史结构,规定了第二次融合发生的舞台。对这一点,书中有详尽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整个讨论逐次展开,一直到革命乌托邦的兴起,重回一元论。而书的最后则指出,今天,第二次融合已经终结,新意识形态已经解构,漫长的新的转型刚刚开始。观涛和青峰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是1999年。

这是本值得反复细读的书,它可以清洗当下许多似是而非的思想史谬误,而当我们真正认识历史之后,今天的路径仿佛就叠加在过去的路线上,透视地看,能给我们许多借鉴,帮助我们,判别今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