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我·群体·社会读后感1000字

自我·群体·社会读后感1000字

《自我·群体·社会》是一本由【美】道格拉斯•肯里克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3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群体·社会》读后感(一):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本书和《影响力》是同一位作者,也算是《影响力》的延伸,人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但到底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本书提出了现象也给出了答案。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一生都是在寻找自我,我喜欢这本书带来的清明透彻的感觉,理性与感性都不可或缺,在某些事情上,我从不逃避,愿意了解更多,包括探索自己。

《自我·群体·社会》读后感(二):刚开始不满地发现少有结论,这尼玛我怎么记啊

人性是复杂的

对人,任何总结都必有黑天鹅

近来也读了不少心理学书籍吧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第一本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书籍

没有结论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析

先给个材料

然后告诉你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

调查又表明这样做怎么的

这本书因为是从图书馆借的

怕是不会读第二遍了

《自我·群体·社会》读后感(三):社会认知: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第二章总结

读心理学的书籍到底有什么用?读完《心理学的邀请》之后,我有着这样的疑问。现在那本书里的知识点也只是在我脑子里离散地存在,因为之前只是记了笔记,没有输出。这次想看完这本《自我•群体•社会》,写篇书评,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答案。但这本书内容太多,我没有这个能力。不过书中第三章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

社会认知这部分内容详细地分析了作为社会人的我们在思考时候的特征。通过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具体了解,对发现自己思维中的偏见,养成批判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理解自己心里时隐时现的阴暗面,理解这种心情的普遍性,也就不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内疚了。这章主要提到了两块内容:社会认知以及自我形象的管理。

社会认知

人类的社会认知有四个过程:注意、解释、判断以及记忆。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会选择信息,随后对信息进行解释,以此作为自己做出决策的判断依据,并且将其编织成记忆储存起来,也就是形成印象。而我们因为目标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考方式。

由于人类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又是复杂的,所以为了节省心理努力。我们会形成简单化的策略:期望、特质推论以及三个认知捷径: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期望

期望能简化我们的认知生活,我们倾向于用一种能够维持期望的方式进行思考。对于模棱两可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符合我们期望的方式进行解释。此外,我们还倾向于记住与我们期望一致的人或事件。

特质推论

对应偏差: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很容易把别人的行为看做是他们的特质相对应的,而低估了情境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情况有所不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的特质推论现象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要更加普遍。

认知捷径:

代表性启发式,这种认知捷径跟期望相似,就是将对某一群体的普遍刻板印象强加到个体身上。

可得性启发式,倾向于高估曝光度高的危险,比如谋杀、艾滋病。而事实糖尿病的死亡率要高于前两者。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把粗略估计作为一个锚点,然后根据当前情境进行调整。这种认知捷径的结果取决于锚点的选定,如果锚点的选定是经过大量数据的分析,那么这种方法无疑是高效决策的捷径。

看了这些简单化策略之后,你可能会认为大多数我都知道,没什么高深的东西。的确这些都是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心理资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判断的准确性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什么会影响我们运用这种简单的认知策略呢?答案是唤醒状态和昼夜节律。唤醒状态一般是指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又要处理另一件事,导致注意力资源不够。昼夜节律指的则是我们注意力资源的集中时间的区别。这也是《小强升职记》中找到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的依据。在复杂情境和时间压力下,我们会更多地依赖简单化策略,如果要处理的是一般性事务还好,如果是重要事务,那么做出的判断可能就有待商榷。而我们在世界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可能会摒弃认知捷径,较少的采用简单化策略来判断我们所处的社会。

自我形象管理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感觉良好,我们这种积极的自尊能让我们产生一种价值感。自尊水平的提升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帮助我们摆脱心理创伤。我在提升和保护自我时会采用一些认知策略:社会比较、自我服务归因、夸大优势,低估弱点、控制错觉。

社会比较:为了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可能会进行一些下行比较,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当然还有些人会进行一些上行比较,以此激励自己,引发自我改善。

自我服务归因:俗称找借口。“我只是没准备好”“今天状态不好”这种把失败归于环境,而在成功时则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个人性格原因是很容易的,但是进行无偏见的归因则需要加强心理控制。

夸大优点,贬低弱点:我们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特质给出高评价,而那些自己没有的特质的评价会比较低。

控制错觉:我们总愿意相信我们能控制。我们相信幸运数字、颜色就是一种控制错觉,能够营造一定的控制感。而且控制感能够促使我们持续地去做我们热爱的事,如果某种奖励掺和进来,那么我们的热情可能会有所衰减,这是由于控制感的弱化。

每个人的自尊水平不同的,高自尊个体倾向于采用直接的自我提升策略。而低自尊个体则更喜欢保护已有的自尊。而自尊不稳定的个体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对于一个人自我的影响。

有这么多心理因素会影响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类心理的影响呢?

1、我们要做到无偏地搜索信息,不能只关注支持我们期待的信息。关注那些和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信息。

2、寻找行为的起源,在社会背景中分析行为。寻找尽可能多的原因,这样对某一特定原因的权重就会下降。

权衡“一致性”信息、“特异性”信息、“一贯性”信息三者的比重。

3、关注自己的心境,在心态平和的时候做出判断

4、考虑自身对认知的需求,高认知需求者会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

5、社会性的相互依赖,如果合作伙伴的表现会影响自己的成果,我们会减少认知捷径的运用。

6、上面说过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要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认知资源。

这一章讲述了我们的社会认知的形成,以及其中偏见形成的原因。通过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思维里的偏见,提高认知的客观性。当然认知捷径的使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时候很难避免。我们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确保自己的认知资源有富余,考虑上述六点技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的准确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