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感性的力量》读后感精选

《感性的力量》读后感精选

《感性的力量》是一本由张婷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性的力量》读后感(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千人共读《感性的力量》读者招募中

我是本书的作者张婷,今天游泳时认真思考了一下:我究竟想用自己的一生做一件什么事情呢?我就是想帮助更多的普通人逆袭!普通人在这个时代如何可以逆袭翻身?说实话就是要提升实力!因为普通人没有任何的特长和背景,也没有太多的资金都是靠自己,原本在职场打拼赚来的一点收入只能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然而离开职场工作环境之后,才会突然发现好多能力都是缺失的,根本就没办法生存,所以只想着做好眼前的工作是特别傻的行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前瞻性,思考维度也很低。比如说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情商、逆商、影响力、销售变现能力,一打分分数都少的可怜,甚至有人是负分。我终于想明白了驱使我写《感性的力量》动力,这本书究竟如何帮助一个普通人逆袭!我祈盼这本书上市的急切心情和各位小伙伴是一样的,《感谢力量》千人共读,你一定要来!

《感性的力量》读后感(二):感性的力量-前言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它就是感性的力量。

感性,是一种内在力量,它非常强大,却很少有人发现与挖掘它,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居然有这样的力量。也许有人和我一样,一直在使用着这种力量而不自知。

所以,当我们焦虑、迷茫的时候,经常选择向外求,这种向外求让人变得更加焦虑。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解决焦虑的方案依然是向外求。

我是一个想目睹普通人活出不普通版本的人生的人。在38 岁时,我用学习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职场人成为一名创业者。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照顾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从 23 岁起,我就亲眼目睹了各种生死离别。在这家医院,我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那时,我的护士长去前线支援,把我留下来代理她的工作,我时时刻刻都关注着救灾前线的情况,期待她早点安全回来。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世界 500 强医药外企的销售专员,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我更加理解了现实社会与生活。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在青创平台做学习成长创业教练,带教 10 万余名想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创业者。

从 2003 年初入社会到这本书与大家见面,20 年间的三段工作经历使我阅人无数。我观察到,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觉得生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生命的起点是呼吸、心跳、血压……,终点也是呼吸、心跳、血压……生命中的经历才是一个人专有的,我们要做自己生命过程的极致体验者。

当我发现感性这一强大的力量后,便想把自己是如何运用这股力量的经验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力量,并帮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让大家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加强对感性力量的挖掘与锻造,用自己身上的力量帮助自己成长、成功。

如果这本书帮你发现了这一神奇的力量,我真诚地请求你将它推荐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它,让更多人相信它,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 VIP,应当探索生命与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神奇化学反应,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

《感性的力量》读后感(三):换位思考的本质是利他思维

关于同理心和换位思考,有太多的人进行过太多的讨论。想拥有这两种思维,需要站在对方的视角,理解对方,高效地接收对方的话,并抓取重点,保证后续沟通顺畅地展开。

对换位思考,我有几种不同的解读角度供大家参考。

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

很多时候,换位思考可以解决问题,不能换位思考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事情事情,有事有情。事的层面,是要有共同的意见,需要大家先解决一个问题;情的层面,包含了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双方一起做一件事情,能够产生交集的部分,就是共同的目标;没有交集的部分,是需求有所不同的表现。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与人的交集,其实也是彼此的利益结合之处。在某个时刻、某种场合,人们会形成某种共同利益。为了达成共识,磨刀不误砍柴工,人们会先去满足别人的需求,经过换位思考,问题也更容易得到解决。

也就是说,想要得到,要先付出。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这样你便可以在满足别人的基础上解决事情。

用好情绪 ABC 理论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在遇到一件麻烦事时,往往容易凭直觉对人发火,出现对人不对事的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事情对人造成了伤害,而是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伤害了自己,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情绪 ABC 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创建的,A(Activating event)是指激发事件,B(Belief) 是指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及产生的信念,C(Con- sequence)是指行为后果。

这个理论认为,A只是引发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B。

举个例子,员工工作不认真,这是A ;主管非常生气,这是C。很多主管觉得,是因为A,所以才有C。实际上呢,A和C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中还有一个B在发挥作用,这个B 就是主管的信念。

这个信念是什么呢? 是主管认为员工不服管教、消极怠工,无法体谅主管的苦心,搞不清楚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有了这样的信念,主管觉得员工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才会有生气的感受。

在与员工沟通时,主管要明白,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错误信念才是导致情绪爆发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在面对情绪问题时,主管应先冷静下来,客观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减少错误信念带来的影响。如果主管的信念B能够有所改变,他会这样想:自己给员工安排的工作太多、太难了,超出了员工可承受的能力范围,所以员工才无心工作。此时,他就不会因为员工的表现而生气了。

换位思考是人性驱动的。想让对方更认同你,你就要先理解对方,这是符合人性和需求的做法。试着理解别人在做的事情,让自己的灵魂住进别人的皮囊,然后观察、体会别人的经历。感性的人往往很擅长抓住别人内心的真实需求。

不夸张地说,换位思考是与人打交道时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因为视角决定立场,你以什么视角去看待事情,往往决定了你最终会以什么立场去解决这件事。你需要的视角,更多的是对方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为对方考虑的越多,你能得到的回报也将越多。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呢 ?

看到并接受不同

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经历是有差异的。比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职业不同,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不同,等等。在个人意识中,你首先要了解和接纳人与人的不同。看到和接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才能避免陷入以己度人的陷阱。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做事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是开展良好沟通和合作的基础。

用善意揣测对方

很多人口中的感同身受,其实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往往没有绝对的或者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换位思考时,我们要做的是理解人性,通过想象,通过感性的力量,尽可能地体会他人的感受,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需要关注的小细节。那就是一定要用最大的善意揣测别人,尽可能地抱着利他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

找到关键原因

一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发生原因。换位思考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那个关键原因。

很多时候,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人们更喜欢过度脑补画面,把责任归咎于某个人,甚至是推脱给某个人。但是在过度关注所谓的责任人时,反倒容易忽略关键原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在遇到问题或者不同意见时,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是说服别人,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建议。实际上,在这种局面下,我们不妨慢一点,给别人时间,让他自己想明白。

我们要掌握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自己看作整个事件的关键要素,反思自己的问题。

让别人自己做决定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作自我决定论。简单来说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可以对自己的行动做出自由选择,主要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这也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需求,人人都需要受到尊重。在处理问题时,很多高手都会用到这个心理理论,他们一向说话说三分,留七分给对方去悟。他们知道,如果把话说满,说够十分,会让对方觉得他们是在替对方做决定,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埋怨。所以,尽量不要替别人做决定。能理解对方的经历、想法、处境,站在别人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