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楚辞》读后感精选

《楚辞》读后感精选

《楚辞》是一本由屈原 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4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辞》读后感(一):《楚辞》

《楚辞》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一方面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另一方面又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情寓于其中。人们已优美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的质朴,洋溢着青春,夹杂着辛勤劳累,同时又以抨击现实来表达对理想中美好生活的憧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文化、政治、社会、朝局以及抱负的思考和做法。但大多都因壮志未酬而感到遗憾。

《楚辞》读后感(二):千年颂歌,余音袅袅

忘了是哪个国家领导人,曾经在对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楚辞》。我当时看电视的时候着实为翻译捏了一把汗。最近赋闲在家,正好借了这本书。

《楚辞》始自屈原,但也是后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文言文实在是太过复杂,所以根本就没有看,因为估计看也看不懂,所以读的全是白话。《楚辞》文辞绚烂,跟古希腊的作品比如希罗多德的《历史》比起来更加绚丽多姿。也说明我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千秋。

《楚辞》读后感(三):读《离骚》

读《离骚》

闻一多先生曾说“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吾读《离骚》,几次欲读,终以心力不济而告中断,近日吾读十八家之诗,颇感《楚辞》之源头,如不读之,难以读它,故又重读,吾之读法,为朗读,其间若与屈原而神合,读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眼前似浮现芸芸之众生,颇不易也,似有胸中郁郁之气,而哀叹黎民,奈何奈何。读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彷佛得一知己,千年之前,行吟于汨罗江畔。屈子之《离骚》,上吟九天,下悲黎民,采撷芳草,餐饮英露,有囊包宇宙之恢弘,亦有统帅众仙之豪情,羲和弭节,望舒先驱,飞廉奔属,云霓来御,其气度,古今一人尔。末,且以一句以自勉之——“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此亦吾之谓也。

小舟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楚辞》读后感(四):接舆与渔父

我始终认为《楚辞》中的渔父极有可能是楚人接舆也就是陆通的弟子。《论语》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逍遥游》中也有对这件事的记载。晋人皇甫谧在《高士传·陆通》中述:“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庄子·逍遥游》又载,肩吾曾闻言于接舆。可见接舆隐退之后很有可能收过弟子。《高士传》说陆通“寿数百年”必然是不真实的,但也有可能是误将他的弟子当作了他本人。渔父与接舆的出场方式是如此相似,所唱歌谣大意亦是相同,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渔父便是接舆隐居后所收的弟子。当然,屈原在《涉江》中曾直接表达过对接舆的赞叹:“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或许渔父本身就是屈原幻想出的前辈接舆的化身,在与渔父的对话中屈原最终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这更令人敬佩屈子的执着与坚定。Sisyphus存在于希腊神话,而在中国,这类人物曾真实存在过。

《楚辞》读后感(五):不读楚辞,不知中国之文学

楚辞与诗经为中国文学双源,简言之,楚辞发浪漫主义,诗经发现实主义。 楚辞,屈子之离骚也,不若诗三百群唱之广博,然文采斐然,遣字造意皆风诗所不及。 神鬼之言,引喻其中,此浪漫也。 屈子的描写极优美生动,此汉赋千言仅言一物而全在雕琢铺垫所不及也。屈子自然而然,李白学之得清水芙蓉也。 离骚一辞,曲折多怪,后人之赋之单薄犹可缩为诗,离骚何能剪裁?天生好物,至圆不规,至方不矩也。 远游一辞,开后世游仙法门,取华于庄子,其思想深远,虽陶、王、苏之士犹难望其项背。 招魂一辞,大赋所本,然扬马之子虚、羽猎何能追其灵动,其奇瑰? 故知史迁以辞视屈子千古文采而以赋称后世文学。 淮南王言:“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王叔师言:“金相玉质,百世无匹。” 故司马相如学其词藻,魏晋隐士学其离骚,李太白学其浪漫,润泽千年文坛,诸家终不若屈子也。屈子犹巨人,中国文学第一,辞悬日月,谁可争光? 故知无屈子,则中国文学万古如长夜。 故不读屈子,不知中国文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