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旧制度下的俄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旧制度下的俄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旧制度下的俄国》是一本由[美]理查德·派普斯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制度下的俄国》读后感(一):最亲近的,最陌生的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有段时间很喜欢背它的两套地名。地广人稀,大片区域在亚洲却是欧洲国家。。。这是它的地理,是水土,于是再聊聊古今,就是这本《旧制度下的俄国》。

再一次对这片土地感兴趣,是因为《tongling之zhan》。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容我就不介绍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亚历山大和玛利亚),通过背景也可以看到,很多地区的建筑依旧带着我们熟悉的风格--历史书上的风格。 书里的插图很有质感。第一张插图,恕我眼拙,没有看出来是农民。怎么说呢,可能我始终带入的是我们的风格,对于木屋,打猎,不是很熟悉。 这两年,叶卡捷琳娜也很火,尤其是俄罗斯拍的剧(据说是某国把叶拍成了傻白甜,俄怒发冲冠就自己操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英国会拍《王冠》)。曾经我知道叶卡捷琳娜是通过电视剧和一本《世界百迷》,有关彼得是不是自然siwang,后来发现,这不重要。 逆历史车轮的人是不会被记录在册的。权杖之所以为权杖,不是因为钻石的耀眼,而是因为在宽阔的心海中升起的光芒。 人心是很难把握的,也有人不屑一顾,更多的人选择践踏。所以你就知道了,有多少制度的更迭源于此,又有多少人因为遗忘了这一点而成为了新时代的地基。 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序言里作者也提到了争议。其实私以为争议的存在是必然的--同一个题材只要有两个及以上的人去写,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激烈了就难免让人有不容易接受的地方。

《旧制度下的俄国》读后感(二):也许已经过时,也许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我不知道要怎么定义这本书。说它是一本历史书、社会学书还是一本政治哲学书都不能算是对它的有效概括。

作者也自陈这本书脱离了实证主义、专业化的俄国史学传统,是俄国史学界不会写的书。当然在苏联解体以后,俄语知识界接受了这本书,于1992年推出了俄文版。

本书的原题说这是一本分析性著作,但其实这更像一本综合性著作,表达的是作者对俄罗斯国家、社会乃至俄罗斯文明的一个总体判断。

作者的核心观点倒是并不难提炼:俄国的旧制度是环境的产物,也可以用西方经典的政治哲学概括(作者提及的是亚里士多德、尚博丹和韦伯,但我总觉得孟德斯鸠更切题)——俄国是一个高纬度的、巨型的世袭国家,用国家吞噬社会的父权制经营方式保证了国家机构的运转。可资对比的是希腊化诸王朝(尤其帕加马王国),留里克和罗曼诺夫时代之间更多的是继承而非断裂(两个王朝的关系及其各自特点是俄国史学史的一个核心问题),但彼得的改革为它带来了张力(被吞噬的社会逐渐剥离出来,而且获得了自主性),这种张力让俄国最终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俄国是一个可以用西方观念看懂的他者,西方的诸多现象在俄国都有其扭曲化了的对应(比如贵族和知识分子),因此经过分析研究之后,俄国的本质是可知的,而它的本质在本书的写作年代(20世纪后半)也并未改变,从而有了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这样的核心观点当然有着浓厚的冷战味道,甚至有些主题先行的意思。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卓越的洞见以及过硬的知识(他可以轻易指出俄文中“社会”一词源于与天主教论战的乌克兰正教会)。

而也许是为了取信于实证主义的俄语学界,本书也有着大量的统计和分析。

如果我们相信国家有其“本质”,那这本书就不会过时。

《旧制度下的俄国》读后感(三):《旧制度下的俄国》解析了沙皇俄国为什么最终成为了一只纸做的北极熊

我们现在正常接触到的书基本都是从历史方面分析俄国,从而推导出它走到今天的原因。如从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二世等对今天俄国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本书是从制度与社会底层对俄国进行刨根,让读者多一些角度与参考去思考今日的俄国。

本书的核心之一就是讨论了为什么诸多能够制约沙皇的权力的因素在俄罗斯都失效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合谋者”与“盲从者”。沙皇俄国给人的感觉就是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与西方的不同是,好像沙皇俄国只有问题,而没有一种向前走的动力,因为其国土巨大,而让欧洲诸强望而却步,但到了进步,战争的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革命之后,沙皇俄国就成了人见人捅的纸老虎,先后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第一世界大战。特别是日俄战争输掉了俄罗斯人最后的骄傲,让他们长期进入一种羞耻状态,从而在一战失败后疯狂的杀戮沙皇的皇室成员。沙皇俄国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地理优势,居然能够发展成为一只纸熊,书上分别从农民、贵族、资产阶级、教会、知识分子、监控体系给出了答案。他们的社会的每个组成部分好像都是分离的,彼此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很难形成合作,这种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的,西方在商贸体系中,各组成部分虽然也有矛盾与分异,但在商贸上大体能够达成一些基本的普遍认识与协议,而这方面,俄国就做的比较原始了。

沙皇俄国可悲的地方太多了:农民不信任帮忙他们的先进力量,本能的怀疑他们有所图谋。贵族在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就一蹶不振,连沙皇都觉得不必在意这个群体的动静。教会不但一早便彻底的依附在皇权之上,还给与皇权无边无际的道德支持。资产阶级因为沙皇俄国糟糕的政策与管理,很难如西方一样随心所欲。知识分子只是得到了其他阶级的尊重,而没有得到真正的支持。

本书可以帮助想深度了解俄国的读者进一步接近俄国人更里层的一些东西,可能俄国人自己都没有书上那么了解自己,也可能他们并不想真正了解自己。好像,这是三部曲,后面还有两本,很值得期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