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锦集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锦集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是一本由罗洛·梅 (Rollo May)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一):心灵的神话

这是大师的最后一本书,说实在的,第一遍是很多很多地方没看懂,于我而言几近天书,所以让我这种门外汉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但或许也更说明了这最后的一本书凝聚了大师最深沉的智慧,所写的主题也囊括了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糟糕环境——自我主客体的分离,社会道德观的崩塌,以及心理学治疗发展的错误方向——注重技术与药物,忽视人的主体性,还有不注重个体情境的独特性,一概简单化,导致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的滥用……

但在第二遍的摘抄笔记中,似乎又多多少少的明白了一些,毕竟中心还是要以人为本,但终究还是浅薄,就算明白的那些也只是一知半解,有些模糊不清。不得不说,大师所担心的那些困境不只是他那个时代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有很强的预见性。

就像他在《祈望神话》里写的,一个神话——或许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也可能是吟游诗人口耳相传的诗歌,还可能是笔根不辍的文人手下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情景空间里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给人以智慧和顿悟。

于处在焦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本书也能称得上心灵的神话。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二):过度信任与信仰

书中提到,过度的信任与信仰,公众必将产生反对心理治疗,尤其是精神分析的反应。

人们指望从心理学中获得关于爱,焦虑,希望,绝望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得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要么是过度简化的乌托邦,要么就是可以用于任何事情的测试这种鬼把戏,或者就是通过抛出语言来“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手册。爱被抛弃了,并被性取代了,焦虑被紧张所取代,希望成了错觉,绝望成了抑郁。

初读很震撼,觉得揭示了社会现状。再读觉得别有深意,一方想要的更多,一方能给予的太少。

过度的信任,不知是否与信仰相似。在人们的心理,信仰无所不能,其实信仰能给予的又是多少呢?关键还是在于个人。

同理,我们不能全部寄希望于心理学,不能觉得她无所不能。信仰会缺失,没有信仰的人也是完整的。

如今的中国有信仰的人占了几成?我的家中三代都没有信仰,不觉迷茫。如果有信仰,没有自己的话,怎么会不迷茫呢?

当过度信任某个人,某件事,就会成为信仰。《老残游记》中说,佛道儒本是一家,只是大小不同罢了,皆是教人向善。

有信仰不妨有希望。没有接触过信仰这类东西,就觉得一个人也无妨。若是遇到过,则像是见过黑暗中唯一的光,想要紧紧抓住。

我们无往不在牢笼里,靠别人靠信仰,不如靠自己。哪怕孤独一人,哪怕孑然一身,我便是唯一的光。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三):在困境中求发展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不管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对探索自我和世界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

这本书出版于1967年,二战后经济腾飞,科技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美国人,卷入了越南战争和核战争的恐慌之中。

而心理学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三足鼎立,但是仍然没有为美国民众建立灵魂的庇护所。

人们总是被不可名状的焦虑纠缠着,被生活中的无意义的空虚折磨着,对这是世界深深地怀疑着。

罗洛梅通过接触那些走进治疗室的病人深深触碰到了属于美国人民的那个时代的困境。他发现了存在主义似乎是救世良方。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起源于欧洲,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重于一切。世界和宇宙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有自由,有意识,能创造。每个人都应以自我为中心建立属于自己的存在宇宙,并且将其好好经营。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索伦·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胡塞尔。

存在主义能带给心理学什么呢?首先存在主义代表着一个整体,整合了长久以来哲学上的分裂。存在主义,不再固执地将理性和非理性分开讨论,也不会纠结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一个更加宏大的角度去整合。再就是,存在主义的前提生命的悲剧性,生命其实没有意义,但是人能创造意义。人只有意识到生命中巨大的悲剧性,才能为自己负起责任。最后,存在主义强调及时的体验,它强调个体和周围环境的链接,以及由这种链接所带来的意义感。

所以,存在主义者认为精神分析将一切行为解释为力比多的释放,这种简单化的概念,将会导致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人在这样的解释中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和自主性。存在主义批评行为主义,甚至认为行为主义者有神经症的倾向,行为主义者毫不犹豫地切断了人与周围环境的链接,彻底将人变成了环境的奴隶。而人本主义,尽管相信人的美好品质,但是对于人的理性太过信赖,没有直面那些愤怒和焦虑。

罗洛梅反对心理治疗中“消除”焦虑和内疚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保持正常的焦虑和内疚。因为一个人的发展,正是从战胜这些焦虑和内疚中得来的,整个人类的发展也是从创造性地战胜那些人类困境中而得来的。把所有的焦虑和困境压抑没了或者全部消除都是对生命成长力量的打压。

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影子。

美国的那个年代,像极了现在的中国。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着,但是我们有比以前更多的焦虑和空虚,对于一切,我们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们整体的应对方式是压抑,而不是面对。很多事情,大家都不会去谈论和解决。

罗洛梅提到了美国大学生面对大学老师只顾科研,不管教学的态度,面对平庸的没有任何个性的大学教育,他们选择了罢课和游行;面对政客和越南战争,有些人成为嬉皮士走上流浪的道路。

我们呢?在乏味的工作、买房、相亲和污染的巨大压力中,我们除了抱怨还有什么?

就像存在主义观点,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生活的现状,必须去了解和思考,并且创造性地去解决。

至少别再压抑和否认,那是最幼稚的方式。

真诚推荐这本书。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四):自由能解决大部分普通人心理问题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出版于1967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多数当今发达国家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时期,科学主义,物质主义和机械论展示出了强大的社会影响,这有一点类似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状况,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物质主义盛行。

作者罗洛.梅被誉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他曾经是欧文.亚隆的心理咨询师。按照亚隆的说法,寻求罗洛.梅做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疗法也成为了亚隆的核心疗法。关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国内有不少亚隆的译作,比如《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直视骄阳》等。

严格来说,这一本书属于思想或哲学类书籍,不属于心理学或心理咨询范畴。这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用我们熟悉的话讲,心理治疗要帮助一个部分或者彻底“奴化”而又不甘于为奴的人,恢复成为一个自由人。自由人并不意味着不痛苦、不焦虑。重要的是自由人意味着自己可以做选择,可以就这些选择承担后果。

每个有了一定咨询经验的咨询师都应该思考过一个话题,人的本质是啥,什么构成了人?作者的观点是人的自由意志构成了人的本质属性。只有自由的存在,人的本质才能成立。作者认为,在心理治疗中,唤起来访者的“自由”属性非常重要。实际上在今天,不少后现代疗法,家庭疗法,现实疗法(和书中定义的不一样),女权主义疗法都非常强调个体怎么看待与了解自我,和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与责任。

这本书值得读者花点空闲时间阅读,提高精神境界用。某些存在,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有一点,我和罗洛.梅类似,都深受克尔凯郭尔影响。。。

部分精彩论述分享:

【1】

人类的困境就是如此,它源自于人们可以同时将自己体验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力。

非常惊人的是,几乎所有评判员都观察到了这一点,即治疗的来访者中心过程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了患者预期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对于负面的、敌意的或者是攻击性情感的表达。其中的暗示非常明显,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者由于某种原因似乎很少看到那些负面的、敌意的后攻击性的情感。这是否因为,这些治疗者不够重视或理解他们自身负面的、敌意的或攻击性的情感,所以他们不能恰当的感知到患者身上的这些情感呢?

【2】

当人们体验到他们作为个体的无意义感时,他们同样也会遭受一种作为人的责任感的削弱。如果你所做的事无关紧要,而且你每时每刻都处在准备逃跑的边缘,那么你干嘛还给自己背上责任的重担呢?

【3】

在年轻一点的身上,一种主要的焦虑来源是,他们无法在他们能够以其为基础并与他们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中获得可行的价值观。在一个价值观非常彻底地发生改变的时代所不可避免的焦虑,是情感冷漠的一个主要起因。

“焦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克尔凯郭尔写道。他接着说:“我想说,学习了解焦虑是一项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冒险,如果他不想因为不了解焦虑,或者因为被焦虑淹没而走向毁灭的话。因此,正确的学会焦虑的人就学会了最为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只要他的价值观比威胁强大,那么他就能应对焦虑。

【4】

克尔凯郭尔指出,只要我们成为自由的个体,而且同时获得了与我们同伴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就能避免神经症焦虑。在他看来,自由是自我意识和作为一个自我负责任的做出行动的能力的一种扩展。它是一种不断提高的、面对我们在个体发展中以及在深化与我们同伴之间关系时的各种可能性的能力,以及实现这些可能性的能力。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神经症焦虑是紧缩的结果,它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个体害怕自由。这种紧缩指的是阻挡体验或意识的自由领域。

【5】

人类焦虑的独特性来源于这一事实,即人是一种会进行评价的动物,是一种会根据象征和意义来解释他的生活于世界,并将这些与他作为一个自我的存在等同起来的存在。

物质生活本身并不能让人们充分的感到满足和有意义,直到人们能够有意识的选择另一种他看得比生命本身更为珍贵的价值观,才可以充分的感到满足和有意义。

所有焦虑从本质上说可能都是分离焦虑。因此,孤独--对分离的觉察--很可能会成为最让人感到痛苦的焦虑之有意识的、即时的形式。

正常的焦虑指的是与威胁成正比的、不引起压抑的,并且能够在意识的水平上建设性的去面对的焦虑。而另一方面,神经症的焦虑,指的是一种与威胁不成比例的、引起压抑以及内心冲突的其它形式,并且收到活动或意识的各种受阻形式的操控的反应。

成熟的价值观指的是那些在时间上超越了即时情境并且将过去和未来都囊括其中的价值观。

【6】

当一个人能够在他的自我意识中觉察到他是一个人有意识的、有责任的存在这样的个体时,就会出现显著的焦虑,这是一种潜在的悲剧性焦虑。

治疗的功能应该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中,他们能够建设性的面对和体验焦虑与内疚 -- 这个背景是一个与治疗者联系在一起的自身存在的人类世界,一个真实的世界。

一个个体必须开放或者自由的去做所涉及的一切事情,从存在主义的观点看,内疚就必定会实践。

会心就是指真正发生的事情,相对于一种关系而言,它所包含的东西要多得多。在这种会心中,我必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患者正在体验的东西。我作为治疗者的工作就是对他的世界保持开放。

我们在治疗中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潜能。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实现他的潜能。。。治疗的目标不是焦虑的消失,而是从神经症焦虑向正常焦虑的转变,以及承受和实用正常焦虑的能力的发展。患者在治疗之后应该比以前能够承受更大的焦虑,但是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焦虑,而且他将能够建设性的使用它。治疗的目标也不是内疚情感的消失,而是神经症内疚向正常内疚的转化,以及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正常内疚的能力的发展。

【7】

弗洛伊德大大的扩展了人类意识的领域。他关于所谓的”无意识”的详尽阐述与解释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与维多利亚时期的理性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彻底决裂。他揭开了人类行为和动机在其中受到比维多利亚时期的理性主义中所包括的那些大得多的、更为深远与有意义的力量所影响、塑造和驱使 -- 而且在神经症案例中,还会受其决定 -- 的巨大领域。他的贡献在于扩大了人类人格的范围,将深层的东西包括了进来,如非理性的、所谓压抑的、不被接受的动机,本能的力量,身体的动机,焦虑,恐惧以及体验中被遗忘的方面,如此等等。

我们所需要的是具有某种程度普遍性的关于人的规范。不管我们什么时候遇到一个患者,我们都可以预先假定这个问题的某种答案:“是什么使得这个存在成了一个人的存在?”我们无法从对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这种关于人性的理解,因为很多种类的疾病本身只能通过患者对他自己的人性的歪曲的认识,只能通过他努力实现人性的某些方面所遇到的阻碍,才能理解。

胡塞尔认为,人身上,以及心理本身,生来就存在这朝向一致性的“驱力”,也就是,想要获得体验的增加以及这种体验的整合的需要。因此,生命不仅仅是一系列随意的、杂乱的事件和观察,而是拥有形式和潜在的意义,心理活动是延申的。

人类的会心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引起欢乐的,同时也是引起焦虑的。这些效应都源自于这一事实,即与另一个人之间真正的会心总是会动摇我们自我世界的关系:我们被打开了,我们当前舒适的、暂时性的安全感在被提出质疑以前,突然成了实验性的了。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觉察形式 -- 尤其是指人类不仅知道某件事情,而且知道我知道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将自我体验为与客体联系在一起的主体,或者是将自我体验为与你联系在一起的我的这种能力。

在将觉察转变成为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改变的动力,即提高患者意识和体验的范围,这是患者自身存在中所固有的。

【8】

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坐在一张孤立的扶手椅上知道真理,而只有在体验中才可以,这种体验包括意志,这就是说,个人的自我决策通常情况下是真理的一个必需的开端。

加百利.马瑟尔曾说过,现代西方人的特征是他对本体感的压抑,他逃开了那种对他自身存在的觉察。马瑟尔恰当的指出,正是这种对本体的压抑,而不是对本能的压抑,成了现代西方人神经症最为深层的基础。例如,这种对本体感的压抑,即使我们用这个多少有些模糊的短语“作为一个人的丧失”所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并且成了我们大量的盲从运动,以及走向个体自我意识丧失这种倾向的理由。(这是一百年前的西方)

【9】& 【10】

萨特指出,通常在大多数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中该占据支配地位的“解释”形式,根本什么都不能解释。。。人类的现实“是通过它所追求的目标来鉴定和限定它自身的”,而不是由所谓过去发生的假定的“原因”来鉴定和限定的。

萨特说,存在精神分析的目标是通过这些经验的、具体的规划重新发现每一个人选择它的存在的最初模式。。。存在精神分析是一种注定会以非常严格客观的形式发现主观选择的方法,通过这种选择,每一个活着的个体都会使他自己称为一个人。

你不能分析存在,而且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也将是一件有害的事情。存在必须在心理治疗中加以假设,而不能被分析。

【11】

在梦中,一群人聚焦到了庭院中的那个笼子前面,而那个被关在笼子里的人 -- 不再迟钝,不再茫然 -- 正透过笼子的栅栏热情洋溢的大声演讲着。“不仅只有我的自由被带走了!”他喊道,“当国王将我或者任何一个人关进笼子中时,你们每一个人的自由都被带走了。国王必须下台!”人们开始喊道:“国王必须下台!”他们抓住了笼子的铁栅栏,将铁栅栏拔掉了,他们袭击宫殿,挥动着手中的武器。”

心理学家醒了,由于这个梦而感到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希望和喜悦感 -- 这一种希望与喜悦的体验类似于英国自由的人们在强迫约翰国王签订《大宪章》时所体验到的。但是,这心理学家在他训练过程当中所接受的正统分析也不是一无用处,当他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躺下来时,在他的内心有一个声音说道:“啊哈,你是在用这个梦让自己感觉好一点,这仅仅是一种愿望的满足。”

“见鬼!”这位心理学家说着,从床上爬了起来,“也许有些梦是需要按照它们来行动的。”

【12】

现代人的敌人可能会被证明是“相貌温和的治疗师群体,他们。。。将会做他们所能做的一切来帮助你。”

人具有觉察到自己拥有一个世界并且与这个世界相互关联的能力。权衡他的行为在长远的将来会导致的结果 -- 我们也将此看作是人的一种能力 -- 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并且不可避免的会暗含着价值判断。

自由只能存在于作为整体、作为“中心自我”而行动的自我之中。意识是从其中心出发做出行动的自我体验。个体的神经肌肉装置、他过去的发生体验、他的梦,以及无限多的他作为一个活着的有机体的体验中,其他或多或少决定性的方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这个中心行动联系在一起,并且只能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

第一,自由是由中心的自我做出行动的一种特质;第二,自由总是包含着社会责任;第三,自由需要接受、忍受焦虑以及建设性的带着焦虑生活的能力。

【13】& 【14】

人类能够超越即时情境这种能力的主要象征是,他具有超越其自身的死亡而做出计划的能力 -- 他能够像他在那个世界中或不在那个世界中那样来看待世界。

人类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象征和意义来看待环境,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而且对于他们而言,环境的某些特征取决于这些象征和意义。

奥本海默说:“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对他而言,知识的获得开启了控制人们做什么、怎样思考、怎样做出行为以及如何感觉这个最为可怕的前景,那么心理学家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在观察心理学家时,我发现我们在很大的范围内都共有西方知识分子的职业病 -- 看不到权力悲剧性的、邪恶的方面,实际上是对其实行鸵鸟政策。

在人类文明中,并没有作为一种存粹的社会的价值观本身这样的东西,价值观时在社会的传统中被赋予和流传下来的,并且通过社会中的个体行使其自由的某种边缘来对其加以肯定或反抗,使其不断的受到肯定、发展和改革。

能够质疑时一个人的认同体验的开端。质疑的功能在于,它将自我与世界区别了开来,并且使得将一个人的自我体验为在一个客体世界中的一个主体成为可能。当一个人被当作控制的客体,而且根本性的质疑受到禁止,就存在着危险,这种自我是与一个客体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主体的体验就丧失了。

反抗、投否决票的权利,作为对人之尊严的尊重,在西方历史中一直都非常受到珍视,其原因在于这种消极的意志实际上构成了积极的意志,也就是说,使后者成为可能。

反抗的元素被嵌入了人的意识结构之中,而且它是构成意识的元素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