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锦集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锦集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是一本由(美)S·T·菲斯克 / (美)S·E·泰勒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1994年04月,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一):过当效应

有人说应试教育是应当做的一件事,这大概是人类所面临的一种悖论之一。应试教育的一个重大危害是“过当效应”。最好的教育是激发内在动机。

P64

过当效应的存在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在教育、机关、经济等背景中,必须谨慎地运用奖励手段,必须很好理解被奖励者可能如何解释这些奖励的意义。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有必要仔细理解一下爱因斯坦关于他最后一次考试的淡话:“这一强制具有威慑效应,以致我通过这一最后考试之后,发现在整整一年中我都觉得任何科学问题索然无味。”

【感言】15-Mar-2018 8:55 PM

考试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毕竟,在一个班级里“善于”考试的人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考试差一点扼杀了爱因斯坦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二):认知心理学更精确

认知心理学向各领域渗透,因它更精确。

【书摘】P1-2

对社会认知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朴素心理学。社会认知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人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思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自认心理学的精细型的注入是当代社会认知理论发展的里程碑之一。认知心理学的模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精确地描述了学习和思维的机制,可以运用于广泛的领域,或许包括社会知觉在内。为这些模型是一般性的,也因为人的认知过程深深地影响着人的社会行为,所以把认知理论运用到社会情境中来是有道理的。

【评论】2018/6/23/周六 15:33

认知心理学模型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细,精确。认知心理学之所以广泛渗透到传统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原因就在于打开了“黑箱子”,把人的认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都做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模型,可以精细地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社会心理学采用了认知模型之后,得到的分析更精确了。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三):助人的情绪及归因

是否愿意伸手相助,取决于当时的心情,也取决于困难的归因分析。

【书摘】P61-62

总之,助人行为的研究表明,求助需要的有意性(可控性)是决定人们是否提供帮助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求助者的困难是由他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的,人们会帮助他。相反,如果求助者的困难是他自己造成的,别人往往不会帮忙。这一研究支持了韦纳的归因基本维度的思想,也证实了归因引起一定的情绪,这些情绪对助人行为产生影响。

【评论】2018/6/23/周六 15:42

在分析是否出手相助时,人的情绪是一个影响因素;如果心情不好,当然不愿意出生相助。在比较理性的情况下,人们决定是否提供帮助主要是看困难的原因。如果困难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那么一般人们都不愿意提供帮助。也许这就是冷漠的一个原因。然而,我感觉人们把困难的分析简化了,即使那困难不完全是因为当事人自己造成的,人们也不愿意伸手相帮。也许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现在出现了一种更麻烦的社会现象:人们需要分析提供帮助的后果。这是因为出现了很多情况,人家伸手相帮之后,反而受到了惩罚。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读后感(四):要逻辑,还是要结果?

应试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可能就是把追求答案或结果当成了学习的目的。

菲斯克 / 泰勒所引用的 Condry 的一段话:

【评论】

这是菲斯克/ 泰勒在在论述“过当效应:一个归因分析”时引用的。奖励和行为的关系很复杂,请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倾向于答案,而不是经合乎逻辑为方向”这句话,这几乎就决定了怎样塑造大脑的问题。

记住一个答案同样会塑造大脑,但这种塑造走的是“外显知识”的认知系统,它不能解决我们的语言能力问题,但它比“内隐知识”更容易把握。

如果那样的答案还算有益的话,走那个“外显认知系统”并无害处。怕就怕人们学到的是这样一种答案:“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齐头并进选2B,参差不齐选4D”……这也算是一种知识,也塑造了大脑,但它对我们是有害的,因为它没有反映内在逻辑。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种金属叫“镭”。镭姑娘就是用舌尖舔镭的人。镭的结构与钙相似,因此被骨骼吸收。后来她们的骨骼都遭受到了镭从内部的辐射而损坏,人的下巴都脱落了,死得很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