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八十年代看过来》的读后感大全

《八十年代看过来》的读后感大全

《八十年代看过来》是一本由陈祖芬著作,作家出版的16开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十年代看过来》读后感(一):概括下。。

变革往往带有强制性。不可能都有了思想准备后才变革的,只要能下决心变革,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

---- 我尝试着引用书里的一句话概括这本书。

看过之后准备留意下陈祖芬的书了。。

《八十年代看过来》读后感(二):理想主义最后的氧气

那是年代,是海子、北岛的年代,是敏感词的年代,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年代。

他们那时说这是最好的年代,他们说那时是最坏的年代。

我觉得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出一个像八十年代一样,开放与封闭并存,理想与传统共生的矛盾年代了

《八十年代看过来》读后感(三):从细节体味旧日时光

吸引我阅读陈祖芬《八十年代看过来》(作家出版社2008年11月)一书的,首先是书中所附的票据、信件等图片,房租票据、电话费票据上的费用数额低得或高得让人惊讶;很久没有动笔写信了,电子邮件也很少用来传达感情,所以看到书中那些信件,便觉得亲切。

其次,书中的文章篇幅都不长,有的甚至只有几句话。不过,每篇文章都附有与之呼应的“证据”和链接。“证据”除票据、信件外,有时会是新闻报道。链接则包括当年简略大事记或经典语录。所以读起来不会感到冗长和沉闷,相反非常新鲜,在正文、链接或图片中,不时地会发现感兴趣的细节。比如那时候房租仅需5元,电话月租费15元;无法买票看书展的人将卖票的大轿车抬起,摇摇晃晃;第一批买录音机的人被关在商店里一夜;如今鬓角斑白的郑渊洁也曾黑衣黑裤黑皮靴地酷过,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四处奔走,为办盲童杂志和盲童夏令营疏通关系、筹措资金;胡乔木这样的高官会写密密麻麻的信,给写作者纠正文中的笔误和语法错误。

很多小细节震撼了无知的我。当然,书中还有大事件大人物,如中国第一个民营外贸企业家孙超、为改革摇旗呐喊的经济理论家党治国等。他们都是陈祖芬所写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在本书中,陈祖芬呈现给读者的不是以前的旧文字,而是类似采访笔记那样的新“回忆”,很花絮,很深情,从中能看到80年代人的勤奋与激情,还有他们壮志未酬的无奈、伤痛与遗憾。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很庆幸在年尾读到这本书,借着陈祖芬的文字细细体味上世纪80年代(尽管不是30年)。与同样呈现当时社会、民生、改革状况的重要人物访谈、风云人物传记、背景揭秘、政策解读等图书相比,《八十年代看过来》显然更微观、更具体、更生动,因而更能让人亲近那时的岁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