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尊重你的愤怒》读后感100字

《尊重你的愤怒》读后感100字

《尊重你的愤怒》是一本由[美] 贝弗莉·恩格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尊重你的愤怒》读后感(一):尊重与愤怒 读书笔记

愤怒带来的影响

1 影响自己的人格和健康

2 影响人际关系:成为人际关系中的施虐者

观察自己的愤怒

1 你的感受:生理反应+情绪反应

2你会做什么:发泄愤怒的方式:外在化 OR 内在化

---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直接表达达到发泄的目的

---挖苦尖刻轻视抱怨

---上不得台面的泄愤手段

---对自己的愤怒的恐惧,总以道歉开场

---自责,自己惩罚自己

---掩藏怒火 从不发怒

改变自己愤怒的方式---愤怒没有正面负面的区分,而是表达愤怒的方式会造成消极会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1 识别引起你发怒的原因

---遭受了事实上的不公正待遇

---没有正面应对生命或人际关系中某种重要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中的不对等,付出或妥协过多)

---某种需求和欠缺没得到满足

---愤怒由羞耻触发(别人恰好说到了你的痛处,恼羞成怒)

---无法控制自己便想控制别人(勃然大怒迫使别人屈服)

2 用恰当的方式处理怒火

---愤怒内敛者要学会外显处理,愤怒外显者要学会内敛处理

---放下怒火 站在对方立场考虑

---学会道歉

《尊重你的愤怒》读后感(二):与往事和解

张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届中文学院毕业致辞中说道:“请记住你们每个人所习得的两项独一无二的超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幸好,我还具有自我反省能力。愤怒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一开始仅仅意识到愤怒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这本书帮助我正确认识愤怒。

事实上,愤怒既非正面的情绪,也非负面的情绪。愤怒跟其他情绪一样,是一种生理学和心理上的自我防卫,以便我们安全地生活下去。那愤怒为什么不好呢?那是因为我们处理愤怒的方式使得愤怒有了负面或者正面之分。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运用愤怒去激励自己改变生活,愤怒就变成了一种正面的情绪。但是当我们通过攻击型他人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它就变成了一种负面的情绪。

面对愤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消极型,这种人不惜一切避免发声冲突或对抗,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攻击型,需要控制一切。他们不接受否定的答案,用伤害和愤怒来使别人觉得羞愧或者放弃原来的主张。消极攻击型,则是想要报复,用欺骗、诱惑以及操纵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投射攻击型,是非常愤怒而又积极的人,却害怕承认和表达愤怒。反思型和自信型则是健康的对待愤怒的方式,不卑不亢。

从上面的分类不难推测,对待愤怒的方式和个人人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塑造人格的时期,家庭和学校等生活环境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果父母要求严苛,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孩子如果经常被辱骂,那么长大后有可能会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不同的愤怒形式,书中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概括来讲,可以分为几步。

1/正确认识愤怒,愤怒是一种基础情绪,需要适当地看待。

2/找出愤怒的根源,认清真实的自我,并且接受这样的自己。这个在整个步骤中很重要,建立对自己的正向认同,有利于正面解决问题。

3/消除对愤怒的恐惧,控制愤怒的导火索(热键)。

4/学习表达愤怒,自信地与别人交流。

“平衡”贯穿着这个过程。如果你是攻击型,那么需要内敛点。如果你是消极型,那么需要积极表达愤怒。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完人,不断练习“平衡”情绪却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说道: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愤怒,抛弃原来表现出来的通常本能反应。这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角色与体验。但如果想要真实又持久的改变,我们往往需要走出舒适区。每个尖刻又爱下判断的人的内心,是一个痛苦的害怕被批评和被判断的自我。每个消极的心怀忧虑的人的内心,是一个怒不可遏的个体。每个竭力避免愤怒的人的内心,是一颗暗地以愤怒审视事情的灵魂。

知乎上有一个热贴。一个儿子长大后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描述少年时被父亲打骂的一次经历,儿子要求父亲道歉。父亲在提问区坚定地认为不会无缘无故打孩子,为什么儿子现在会这样对他?这真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悲剧。父亲第一感觉不是内疚和后悔,而是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个儿子无疑是勇敢而幸运的。他找到发泄愤怒的有效和良好的方式。

几年前,在一次父母争吵后,我怒不可遏而又不敢直接向父亲表达愤怒,尽管我当时已经成年,只写了一封信放在桌面上。那是唯一一次正面表达愤怒的尝试。我该多写一些的,高中离家前那些恐惧、忧虑、羞耻的日日夜夜塑造了现在的我。

我想与往事和解,轻装前行。

《尊重你的愤怒》读后感(三):尊重我的愤怒

" 你是不是很少很少发脾气?" 上个星期我的同事这样问我,我顿时愣住了,回想自己的过往,似乎很少有跟朋友大发雷霆的时候,可是,我并非没有生气的时候,那我的那些愤怒去哪了呢?

大脑一片空白。

在读完《尊重你的愤怒》这本书之后,我照例思考为什么我会选择读这本书,一定有某些当时被忽略的线索引发了我想要读跟愤怒相关的主题。

于是,就有了上述的联想。应该是很多个线索聚集在一起,才让我有继续读下去的勇气。

老头子在上次小组的时候,居然公然在小组里表达了他曾被组员勾起的愤怒,可是,他的愤怒居然没有引起二次伤害反而治愈了被自己无意识折磨的患者。

《情绪的语言》这本书里提到了,每种情绪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事问我,我的愤怒去哪了?

......

上天似乎也在帮我,让我有机缘去让我发现,我的愤怒去哪了。然后,我就发现了这本书。

如果给这本书评分的话,我想最多就三星半。倒不是作者在瞎扯,而是,这本书里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愤怒类型都似乎写到了,但是,就没 了,没有让人读的欲罢不能,毕竟,也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像霍尼那样可怕,分析的丝丝入扣。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槽点在于,类似于99.95%的心理治疗的书籍,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能让读者在生活中,按照他所描述的方式执行。

好了,来说说这本书对我的作用。

首先,我必须肯定,我是有愤怒情绪的,只是,我不知道它去哪了。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说,我的愤怒被我压抑了。压抑其实倒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被压抑的愤怒其实在攻击我自己。是的,我通过典型的消极型愤怒方式来表达愤怒。在很多时候,我都会避免愤怒,避免一切冲突,当我愤怒时,我会选择闭嘴,我会告诉自己,不要和这种人理论,没有意义。明明我已经气的发抖,面上我还是会保持微笑。我很少会提出自己的反对立场,我以为这样可以保持我和别人的和平相处,可以避免别人对我的反感,我为了这些表面的"喜欢"把自己内心的情绪深深埋藏,甚至伤害自己,时而,我会用非常恶毒的词语来攻击自己,谩骂自己,在这一自我报复中,我内心扭曲的有快感。时而,我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沮丧中,我对自己更充满恨意。可是,在某些"白日梦"中,我明显可以感受到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把刀,在愤怒的在她的灰色空间里,横冲直闯,恨不得把所有都毁灭。那是一种生命本能里的"阴影"。

我为什么会选择消极式愤怒呢?

我害怕。害怕一旦说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别人不喜欢我了怎么办?别人和我断交怎么办?伤害别人让他们受伤了怎么办?让他们生气了打我怎么办?我还害怕,怕自己一旦愤怒,就变成了我爸妈那样,害怕一旦愤怒,我就会失去控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释放了"阴影",我是不是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

在分析到这里,我必须承认,我是多么渴望别人能够爱我。我的爸妈,在我小的时候真的没有让我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我为什么不被爱,我想我的无意识里的答案应该是,我不值得,我不配,因为我坏。大概婴儿的世界里,世界就只有好和坏之分吧。"我是个坏孩子",我的内心一定是这样认为的。

这该是多么痛苦的记忆。我必须和"真实"的我分离。

我一定从来没想过,其实,我什么也没做错。罪魁祸首是我的爸妈,是我的家庭环境,是我所存在的社会。我的爸妈用他们习得的方式来对待我,他们曾经也这样受虐过,他们是无辜的,也是有罪的。我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如此,环境是无辜的,也是有罪的。

这多么的可怕,让我承认我的父母有罪,明明他们那么爱我,明明他们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该怎么转化这个事实,"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回过来说愤怒,愤怒这个词在我过往的经验中,就是负面的,失控的,不应该的。其实,正如作者所言,愤怒既非正面,也非负面。是我们处理愤怒的方式让愤怒有了正面或负面之分。

我以为,愤怒只能有负面的处理方式。

当然,在我过往看到的经验中,学习到的经验中,模仿到的经验中,愤怒只会带来伤害。

不管是谩骂、打人、或者冷处理,我感觉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内在的部门被别人嘲笑,为什么我想要选择负面的方式来处理愤怒?因为我们以为这种方式可以保护我们。我们害怕别人的攻击和反对会看穿自己内在的弱小。

改变我的愤怒方式:

我已经认识到,不关注自己的愤怒带来了更多的痛苦,不仅仅在心理上,在现实层面,逃避也并没有帮我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已经承认,对于愤怒情绪的处理方式,有更好的选择。不仅仅只有还击,还可以坦诚。

我该怎样做呢?

1、在每次被刺激引起愤怒时,意识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别人情绪的婴儿。

2、观察自己的情绪,想想为什么愤怒。

3、尊重别人的愤怒,虽然别人的愤怒带来的行为方式给自己造成伤害(这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报复的根本原因),但我要知道,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其实解决不了问题。

4、尊重自己的愤怒,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用事实和细节来说明,不需要指责。

5、表达自己的期待,但不需要强求。

的确,这些步骤做起来,并非容易。

我需要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大脑、情绪、身体连接起来。

在每次愤怒之后需要作出选择是以新模式来应对愤怒还是以旧模式来应对愤怒时我会痛苦的徘徊。

然后,每次愤怒之后需要分析自己内心深处的伤口。

这太TM需要有勇气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