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精选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精选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是一本由(德)亚瑟·叔本华著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精图书,本书定价:21.80,页数:4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一):真的很悲观

这是我在电脑上做读书笔记的第一本书。

看了前面三章,觉得悲观论真的很悲观……

有些观念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有的时候却有点过头的感觉。

真理的旁边就是谬论嘛,何况这是好点年前的书了。

观念的更新让它没有之前的那么让人觉得接近真理。

我是觉得这书看看就好了,要真的深究了真的就要变悲观了。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二):本华大叔

我猜本华大叔应该没谈过恋爱,不然不会这么不了解女人。《女人论》几乎将所有女人打入地牢,永远不得翻身。他的观点带着非常明显的阶级论调,男女平等丝毫没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叔本华对女人的看法有失公允,绝对有可能引发女权主义者的不满与抗议。女人的理性、智慧、奉献与真爱被叔本华抹杀得消失殆尽,女人几乎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叔本华敏感得接近矫情。鞭子发出一点动静,他敏感的神经都难以承受。他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划分的十分清楚,而且自居为脑力劳动者的高层,未免有失谦虚,对体力劳动者也带有明显的偏见与蔑视。

叔本华谈到了快乐与记忆。人们之所以会回顾过去美好的经历,并不是感觉到了曾经的快乐,而是感受到了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的表征或者说符号。并非因为快乐而快乐,而是因为曾经而快乐。随着时间的发展,岁月的流逝,人们对快乐或痛苦的感知将会越来越淡薄,这是因为在更广阔的时间长河与空间领域中,曾经引发我们悲哀或愉悦的事情会逐渐变得渺小与细微,反过来看,放远你的目光,放宽你的格局,所有的事情都会微不足道。

有关欲望。欲望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动物与人类同样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然而动物与人类不同的地方在于,动物只能看到眼前,满足于当下,对未来没有任何想法与期待。人类却饱受物欲的折磨,担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畏惧将来,放不下过往,不知何去何从。膨胀的物质与精神欲望使得人们无法在错综繁杂的现实面前分辨出明确的方向,与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如适当地向动物学习,不奢望太多,不期待太多,适当就好,满足于现在并非是一件不思进取的事。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三):叔只是看到人性中最本质的苦

叔本华的自我理论理由是无以伦比的。叔不悲观,叔只是看到人性中最本质的“苦”。它的权威从来都是不是手中的武器,而是口中的理由。

人决不改变自身:他在某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即使对这些情况有正确的认识),他也会始终重新这样做。

没有一种道德的作用能进一步扩大改正认识的程度,想用言辞和说教使一个人抛弃性格上的缺点,乃至改变他的性格本身,并改变他固有的德性,这种想法和想通过外物的作用使铅变成黄金,想通过精心栽培使橡树结出杏的计划如出一辙。

哲学家的武器不是权威,而是理由。

有些哲学书不是写给大众看的,是写给特定对象看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在任何不幸与烦恼中,最好的安慰,莫过于想及他人的境遇更不如自身这一点。这种安慰的方式,实在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命运啊!

相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这个世界可以被看作是我们自己罪过的结果

每一个人都只把自己视野范围看作是世界范围,这是理智的一个错误,这种错误就像人们的眼睛以为天和地是在地平线上交会这种错误一样难以避免。这就解释了许多现象。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水准来衡量别人——就好比裁缝的尺码,谁也不乐意逊人一筹,使我们毫无办法——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设。

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往往不惮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和缺陷,并把它们公布于众。他把这些当作是某种适宜赔偿的东西而不认为这些会使他蒙受耻辱,倒反认为这是为自己添光增彩,尤其是那些与他们品质相符的过错更是如此——必要条件——或像乔治·桑所说的美德之瑕疵。

对于才智平庸的人来说,谦逊只是诚实罢了,而对那些天资非凡的人来说,谦逊就是虚伪了。后者对于自己所受到的尊敬可以直言不讳,也绝不会否认自己的非凡能力,而前者只永远会谦逊。马克西姆斯在《论自信》一书中关于自信的章节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并列举了事例。

视觉与知性相联,听觉与理性相联,像我上边所说的,嗅觉则与记忆相联,而触觉与味觉是肉体的接触,所以与肉体相联。这些感官只和上述所说的发生关系而与其他任何事物无关。

对于事物的具体观察先于对事物的一般概念,进而便是狭隘的局部概念总要先于广泛的概念。所以,整个教育制度应遵循概念本身形成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如果逾越或省掉了其中的某一步骤,那么这种教育制度肯定就是不完善的

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对他宽容

一个怀有暖意的人总是不合群的人,这样做,既不会刺痛别人,也不会让别人刺痛。

《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读后感(四):人生没有意义

人是无意识地来到世上,不自觉地活着。当人有了意识,这个活着的理由便不存在了。而随着意识的增强,这个理由就越充分。就如爱情不过是性欲的代言词,生育后代无非养老,或证明生殖能力。

人是牺牲别人而存在的,我们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就开始吸收母亲的营养,而且的确是孩子们让父母操劳渐渐老去。人类之所以存在商业,经济学家的解析是资源的稀缺,但从人性的根本看,不就是牺牲别人吗?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生存的必需品,别人又从我们这里得到必需品,最终都是牺牲。即便最后死了,还是要靠牺牲别人的劳动把自己埋葬。尼采说:生命是靠消耗别的生命过活的。

人活着总得衣食住行,这样就必然去工作。工作的最终结果是什么?领了薪水去买米买菜,支付房租、水电费、医疗保险------一系列的费用向你摊开,而这种工作无非是为了生计罢了,还有什么意义呢?曾经有人这么说:他吃饭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不了工作而吃饭。但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工作,还是同样地没有意义。

生命就是体验的过程,而体验也就是重复着别人的事。譬喻体验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体验爱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都是体验。而体验又有什么意义?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让你腻了、烦了;重复着人际关系的微妙,又让你失望。体验最终是死,死是很长很长的状态,不存在的状态。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众人体验的生是家家难念的经,是个人痛苦的而无意义的生存。

读书吧,为了更好地工作出路,你硬着头皮去背呀写呀,学的是最终要忘掉的东西。为工作的晋升,你又不得不借助着书本去读,书本就成了世俗的敲门砖。有人说,增加知识就是增加忧伤,而你又不得不计从知识中疗伤。

爱情吧,男女的倾慕本能的存在,自然中的性欲。爱有很多谎言,最终把双方都骗到床上。一开始谁都信这些谎言,信来信去就有了所谓的爱情,甜蜜蜜的话语,鲜红的玫瑰花,男的为女的献尽百般殷情,女的就感到了爱。爱情的悲剧都是没有结果的东西,又何以值得称赞呢?没有悲剧的爱情,便是世间庸俗的婚姻,结婚生育,过性生活,养育子女,直到死去。“女人是为了爱而性,男人为了性而爱。”这话绝对是对的,但最终都是性,而性又都是自然本能的东西。

名利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许是所谓的热情积极朝气,功利心太强的年代,到处都充斥着着激励,培训师让人振奋的言辞,企业家提倡的口号、早会晚会,这一切都是为了功利金钱名誉。但裹尸布没有口袋,资产留在世上,名誉的存在也是时间相对而言,历史最终不会留你笔迹印记。

我们在体验中,默默地无意义生存在世上,体验是个人的东西,一种感觉而已。

如果这样,你说,还不如死了算,但死又能说明你存在吗?死一样没有意义。

我们无意义地老了,死了,什么都不曾留在世上,骨灰化成了泥,遗物也会变成灰尘。如果我们得以自己留有后代,但从长久的未来看,谁又能保证到最后不是断子绝孙。我们终究回归了自然,没有活着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