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叔本华经典读后感有感

叔本华经典读后感有感

《叔本华》是一本由贾纳韦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本华》读后感(一):叔本华

物种本身拥有无限的生命,因此能够拥有无尽的欲望,无尽的满足和无尽的苦难。但是这些都被囚禁于一个凡人狭小的胸膛中;因此,难怪这样的一个胸膛似乎随时要爆炸,无法表达满腔的无尽狂喜或痛苦。——《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二卷,551

《叔本华》读后感(二):理性学者对非理性哲学的无效诘难

作者怎么可以要求倒悬的康德系统仍然是一个理性系统呢,这就好像苛求大脑要分出特定的区域借以产生潜意识。

事实上,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纯粹理性批判》就不需要重复纠结于康德划定的认识论问题,康德之后难道再无哲学?

对于叔本华哲学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关于自杀、音乐、女人的问题本来就属于现象问题,它们分享了盲目的意志,自然有不同的解释,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嫌本华叔叔解释的不好,作者尝试解释一下“女人”看看,说不定可以写出一部“女史”。

此书的基本立场是把叔本华视为拼凑哲学的能手,以“严密的体系”为评判标准提出了很多具体论证上的质疑,且还有理有据。是有一定可读性的。

不过,我想本华叔叔会对书中的质疑不予回答。

《叔本华》读后感(三):悲剧特别重要

叔本华认为悲剧特别重要,因为唯有悲剧能描绘出人类生活的真实画面,并将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冲突以及痛苦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

一部以悲剧为主题的小说作品能更深刻的地捶打人心,并在对人或对事的共鸣中触动大脑去思考。如余华的《活着》和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两部作品同样在痛苦的战栗中抖落了人性的恶,并将剩下的美好昭然于世。

当然一部好的作品仅有悲剧情节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灿烂千阳》还包含民族情怀。但是鉴于我们的主题不是讨论“何为一部好的小说”,在此也就不做深入讨论。

悲剧更应该成为人类发展的鞭策力,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前提是人类得有一双发现“衣冠不正”的眼睛,而不是一张歌功颂德的嘴。

诚如叔本华所说,悲剧特别重要。

《叔本华》读后感(四):女性力量

在克里斯托弗·贾纳韦著的《叔本华》中有这样一段话:终其一生,女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只看到眼前最近的地方,纠缠于当下,以为外表就是真实,喜欢琐事胜于重大事物。简单的一段话轻揉人心,你是否已在回忆中搜寻答案,然后赞同或反对。

妈妈聊的琐事并不能一一出现在我的回忆中,但是所有的相关回忆都指向了同一种感觉——好奇。每当妈妈坐在炕上和左邻右舍聊天时,我总会带着自己的一样玩具出现在他们身边。那个小孩看起来是在一言不发地玩着自己的玩具小汽车或洋娃娃,其实他全部的精力都在耳朵上,内心也随着自己听到的各种“新闻”而跌宕不已。小时候,妈妈聊的琐事打开了我看世界的一扇门,从那扇门里看到的世界格外新奇。如果你以为琐事带给我们小小人类的只有新奇,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回想一下爸爸妈妈都为了什么事儿吵架,你就会发现琐事又换了一张魔鬼的脸,从中挑拨爸爸妈妈的关系,给幼小的心灵带来莫名的恐惧与烦恼。直到有一天步入学校,我从老师打开的门中又看到了另一个知识的世界。

在班级、聚会、公共场所,你会发现一种我们几乎习以为常的现象:女性通常会聚集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谈论。之前是帅哥、明星,之后是东家长李家短。女性确是喜欢琐事。然而若说“女性喜欢琐事胜于重大事物”我是不赞同的,这个“重大事物”是男性眼中的重大事物,可是在大部分女性心中琐事就是重大事物。 虽然直到现在为止,我依旧讨厌倾听和谈论琐事,但是没人能否认女性通过琐事展现女性的力量。多少年来,妈妈的唠唠叨叨伴随爸爸和我们,妈妈的价值观也在唠唠叨叨中培育、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如果这种影响力能影响到周围更多的人,妈妈们更会乐此不疲的“传教”。这就是女性的力量。

每一个名人和普通人都在这种女性力量中成长。而女性力量又不全是积极的,比如叔本华的母亲在文学上带给他积极的力量,叔本华的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在生活中又带给他消极力量,致使他在文学作品中歧视女性。女性力量只是一个中性词,每一个女性对身边人施加的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则完全取决于这个女性的知识储备和价值观。

《叔本华》读后感(五):《叔本华》_读书笔记

阿图尔.叔本华(1788.2.22-1860.9.21)德国

为西方哲学开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名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四大板块:认识论、意志论、美学、伦理学)

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哲学鲜有追随者,他也从未建立过一个学派。他对思想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激怒从瓦格纳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思想家,并激发他们的灵感。他的部分思想与后来的弗洛伊德不谋而合,他最重要的哲学影响是对尼采的影响。

叔本华最具个性的特征:精神上的独立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提出世界具有两面性,一个是表象的或事物在经验中向我们呈现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意志的世界。而后者,才是世界的本原。

1.叔本华眼中的世界是漫无目的的。他的意志概念:朝着某个目标奋斗,人们要记住意志在根本上是“盲目”的,且它存在于自然界毫无意识的各种力量之中。

2.人类在两种生活之间维持着平衡:一种是作为生物体在本能驱使下生存和繁殖的生活;另一种是纯粹智性的生活,它反抗人的本能,渴望对“更高的”现实作超越时间的思考。(不能再同意!!!)

3.现象与物自体

物自体就是意志

4.四重根

事物与某根据或理由发生关联的方式有四种,且它们与四种不同类型的解释有关。(自然法则必然性、逻辑必然性、数学必然性和道德必然性)

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

“客体”是指在经验中或在主体的意识中遇到的事物。空间和时间是我们赋予经验的基本形式。所以如果没有主体,就不会有时空的物质占有者,物质状况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我们作为主体所强加的。

意识的第二类客体由概念组成。

一个对我们很有用处的概念,一定总是能够转换成经验。

第三类客体:仅由空间和时间构成。

充足理由律的最后一种形式仅适用于每个主体的单一客体。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5.表象

世界首先是表象。

我们所体验的物质客体之所以有序,之所以存在,取决于认知它们的主体。脱离具有经验的主体,个体事物就不会存在。

6.叔本华关于唯心主义有四个主要论点。其一,我们不能想象存在于我们思想之外的任何事物;第二,如果怀疑主义行不通,唯一可行的是唯心主义:如果我们想坚持认为我们有资格认识物质世界,认为物质世界具有空间、时间并遵循因果律,那么就必须接受一点,世界不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第三,如果说我们具有任何确切的认识,则必须首选唯心论(可能意思有曲解,这里不太理解);第四(最大的法宝)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两个概念之上: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绝对不存在没有客体的主体,或者没有主体的客体。

无论我们体验到什么,其存在都必须只是相对于我们对它的体验而言。这一简单的原理是叔本华的核心立场。

7.意志

身体本身就是意志,具体而言,身体是生命意志的表现,是一种盲目奋斗,一种位于有意识的思维和行为层面之下的盲目奋斗,其目的是保存生命,再次孕育生命。

8.自我

自我被相继看作经验与知识的主体,意志和行动的主体,生命意志的身体表现,以及一面反映永久现实的纯粹的镜子。

9.意志和智性

使个体成为他自身的那个核心,并不是智性,而是永久的、潜在的意志。

10.性与性别

性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

11.性格

一种有别于这个人所有行动的总和的东西。行动皆源于存在,每一个行动都带有它所属的这个人的烙印。性格是经验性的。

12.审美体验

核心问题:如何在不涉及我们意志行为的情况下从客体身上体会到满足和快乐?

在意志的驱使下,人只能在痛苦和满足之间摆动,而且叔本华相信,痛苦持续时间更长,而满足只是暂时回到中间状态,然后又感到缺乏。

13.客观性与天才

天才代表某个非人格化的事物。天才不是一个个体,“同时也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一个纯粹的智性。”天才放弃了在这个特殊个体中体现自我的意志,让智性脱离意志自由飞翔,它具有“从特殊中看出普遍”的非凡才能。

14.艺术与艺术的价值

每当我们经历一次审美体验,都会同时出现意志行为的客观中止和对理念王国的客观洞察。

15.音乐

音乐是意志本身的复制品。它是整个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复制品,就像世界本身一样。

低音就像是意志客体化的最底层次——“无机的自然,整个行星”,高音则相当于“意志客体化的最高层次——有智性的生活和人的努力”。因此,音乐不仅是有意识的人类奋斗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意志的复写,因此是整个现象世界的重现。

16.反对康德的伦理学

叔本华的伦理学是关于同情的伦理学。它试图用个体在对待彼此的态度以及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上的分歧来解释善与恶的区别。

17.自由与决定论

叔本华相信,人的行为是在固定的个性与出现在意识中的动机合力作用下产生的。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声称一切行为都是注定的。

18.不可消除的苦难

第一个观点;苦难在任何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不可消除。作为物质的、活生生的生物,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为目标而奋斗。

其次,在事件发展进程中,个体的有些奋斗目标没有得到实现。如果个体没有实现某个目标,那么个体原有的缺乏状态就延长了。这种事实与意识到没有实现目标的状态一起,又导致进一步的苦难。

最后,目标的实现永远不能使人完全停止奋斗。只要我们存在,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我们产生意志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受苦。

任何人可以获得的幸福都一定与苦难有着密切关系。想象一种没有苦难的存在就是想象一种并非人类个体的存在。

19.死亡

从个体角度看,死亡就是寂灭,并且是我的彻底寂灭,如果我的全部就是这个具体现象世界里的一个个体的话。然而,如果我同时也是我自身中的某个事物,超出一切时间和变化之外,那么死亡就不是我的终结。

20.悲观主义

这个世界只有历经重重困难才能继续存在。

要感受叔本华为存在问题所提供答案的全部分量,就要遭遇一种自我憎恶,而自我憎恶中隐含着最深的悲观主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