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锦集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锦集

《伊利亚随笔选》是一本由[英]查尔斯·兰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一):乐观的精神才是最闪光的

也许你觉得他久远了,不时髦了。可是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的乐观与幽默才是我最敬佩的。我是带着崇敬读这本书的,一个人在那样的困境中,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可见世界在他眼中是什么样的,与他相比,在今天,很多生活幸福却无病呻吟的人,真应该看看,和他比,我们少了什么?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二):奇怪的文风

如同序言中说讲,刚读起来文字有些拗口,感觉其思绪虽然有主线,但是是跳跃的,有点“跑题”。可能这是年老的作家的特点:故事不慢不紧,娓娓道来,年轻人的读者读了可能觉得不吸引人,把书扔到一边。

如《古瓷器》,前面废话一堆,从古瓷器上的中国小人儿梦游到郊游,然后到买旧书...生活中的往事纷至沓来,愈来愈清晰,自然的作者的主题就出来了:富裕不等于幸福的生活。最后又回到了瓷器上的风景,才感觉文章是滴水不漏的,是大智若愚的。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三):才疏学浅,读不懂

较差的意思是我读后的感觉较差,并非评论这本书

这么想来我大概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外国随笔。也是在其他书的作者(估计是董桥)中看到对《伊利亚随笔》推崇备至,所以才找来看。可是,看不下去。或者应该说,看不进去。

英国随笔都这样吗?喜欢一句一个典故,一句一个出处,狂甩包袱。如果是这样,没有十年八年英国文学及欧洲文学及西方文学的浸淫根本不可能通顺地阅读这种随笔,而不能通顺地阅读一篇文章,必须看一段就翻一次文后的注释是一件多么影响阅读乐趣的扫兴事啊!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四):关于注释的问题

书当然是好书,翻译也是没话说的.

只是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萧老译的<尤利西斯>时也同样遭遇到了.

这本书是随性的漫谈,不讲大道理,是轻松幽默的风格,

所以看这本书本应该不吃力的.

然而由于大量漫长的注释(当然,这不是关键所在,比起现在许多书根本没什么注释的潦草态度,这样的译本不知要强多少倍!),被集中放置在文章的最后,以至于看时必须不断地前后翻书,对我这样习惯于睡前在床上看书的大懒虫,这样的阅读方式实在是太累了!

所以,我建议注释应该尽量简洁,然后还是放在同页的末尾比较好,比较方便阅读.

《伊利亚随笔选》读后感(五):哀悼刘先生

刘炳善先生去世

2010-12-24 19:57:57 来自: Thomas(风云入世多 日月掷人急)

刘炳善先生因病于2010年12月22日晚23:50在开封逝世,享年83岁。

刘先生,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英文教材《英国文学简史》、《英国文学常识入门》,译著有《英国散文选》、《圣女贞德》、《伊利亚随笔》(三联书店1987),《书和画像》(三联书店1994)、《伦敦的叫卖声》(三联书店),《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论文集《中英文学漫笔》,作品集《异时异地集》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