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茵梦湖》的读后感大全

《茵梦湖》的读后感大全

《茵梦湖》是一本由施笃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50,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茵梦湖》读后感(一):茵梦湖

自然而美丽的风景,纯洁而快乐的爱情,这几乎是我们对青春最美好的回忆了罢;而当幻想破碎,清梦逝去,曾经的约定,也只能经由无尽的缅怀来实现。作者以朦胧诗意的笔调,以一个远去的梦为喻体,弱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碰撞,接受逝去或者永存于心,在作者的轻描淡写下看似是可以共存的,实则不然。——而这,却恰恰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清新隽永的关于美好的回忆。

《茵梦湖》读后感(二):留个梦在湖边

我不是Lolita.也不是Romantiker

然而每每被一些忧伤的又幻美的梦打动

Rheinhard或许只是触景生情,因为这个少年时代的爱向茵梦湖里的白莲花一样,远远的望着而触摸不到,,触摸不到而又心生向往的东西才会历久弥新,才会一遍遍的被记忆重提

比较Immensee和 Die Leiden des Jungen,发现竟有多多相似处,只是激情的演绎可以象一团火,如湖水一样的回忆就象一朵安静的睡莲花

《茵梦湖》读后感(三):平凡中的诗意

豆瓣竟然有这本书的点评。和我的书一模一样啊,虽然我的已经泛黄了。 平凡中见诗意,小事里抒大情。 施笃姆笔下一篇篇短篇小说,既富有十九世纪德国乡村的田园诗意,又有当时背景下小人物的简单生活。其中简短的爱情和亲情,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记忆犹新的是《双影人》中约翰在井里一声声绝望的喊着自己的女儿克里斯蒂娜以及《茵梦湖》里开篇的老人在昏暗的房间里回忆他白莲花般的恋人等等。

故事虽短却篇篇打动人心。

而我私自认为《茵梦湖》真的适合各时代的人们去观看翻阅,因为施笃姆的文笔太优美了。

《茵梦湖》读后感(四):某种理想者的爱情

消逝的青春和初恋,把一生献给文学研究的小镇上的老先生。所谓典范,来自于一种天真浪漫然而富有牺牲精神的理想主义。是呀,这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理想主义,跟激进的革命理想主义相比,也是一种更现实一些的理想主义。不管怎么说,它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某种方式保留了理想,以失去的方式,然而不那么痛苦,至少在这种默默的回忆中有了抒情的可能。它为了弥补脆弱转而追寻理性赋予的真知力量。在世界还没有变得那么混乱之前,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由此你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气质了。奥斯汀怎会这么写一个爱情故事,她怎会把青春和爱情描述为一个逝去的梦?只有多愁善感的书生才会把精神世界寄托其上,为此他得忍受更多。

《茵梦湖》读后感(五):真的哀伤

当自己所爱的人被朋友“夺走”之后,施笃姆笔下的主人公显示出一点点嫉妒。无情的读者总是批判这些人的缺点。但是那个心怀嫉妒的人只是痛苦,而绝非嫉恨。当一个人把一切斗争都放在自己独个灵魂之上时,总是令人触动的。

如果恨真是爱的极端,那也只是自私的爱,或者恨也是非真恨,出于精神之垮。孤独的哀伤才是哀伤。哀伤的茵梦湖便有着几分诗意。诗意并不是要纯美。一点平淡,一丝哀伤,几分无奈。

(施笃姆)小说的哀伤,不同于悲哀。只因痛苦得默默地退却,区别于痛苦得失态地报复。对于某些事物,追求的勇气要有,放手的勇气也是要有的。或许这种理智只能招致自己一生的痛苦,但至少不会伤害别的许多人。然而一点嫉妒,是无可指责的。连一点嫉妒都没有,那么还敢说真爱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