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追忆读后感1000字

追忆读后感1000字

《追忆》是一本由[美] 宇文所安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元,页数: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忆》读后感(一):视野之外和视野之内

评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书籍

追忆是我所看过的最动人的

在读诗歌的时候,我们需要一颗敏感的心

一些文字在视野之内,而还有一些在视野之外

一个美国人用当代的眼光看中国古诗

看到的是一些我们视野之外的韵味

《追忆》读后感(二):落花时节又逢君

其中有一篇分析唐诗《江南逢李龟年》的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回忆学校里语文课上的诗词鉴赏课是极为乏味的,总是要求照搬那些貌似高深的学术名词,千篇一律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无法在应试中得高分。

我们总是自豪拥有灿烂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欣赏。

《追忆》读后感(三):复现——思维模型与情感世界

复现本身虽然仅只是作为文学架构的思维模型;

并且未构成真正的往事,但这种力量是惊人的。

每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被这种近在咫尺的往事所触动;

或者,这就是力量所在:什么都不完整,又什么都包括在内。

关于庄子、还有杜甫、李清照和沈复的论述,

将文学、文本同人物命运本身直接带到读者的情感世界;

还原历史的同时,还原人物的情感;

进而,构成一个现在与过去的联系。

实际上,复现机制本身只是一个点;

在调动当下阅读的层面,

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值得一读的文本=)

《追忆》读后感(四):曾一直寻找这本书

九五年左右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后来曾一直寻找此书,终于在前几年才买到。

对于中国的古诗,有几种读法,我老人家的随手翻翻是一种品读,即随意读两首,闲来品品滋味。还有一些属于学读,即为了学到知识而读,把注释和点评都读了,尤其是点评,或学校老师的讲解,重在培养读者或听者的一种审美习惯或价值观,这种情况较多,其结果就是很多人千篇一律地守着一种理解方法或审美角度。

千江有水千江月,宇文所安的这个本子,就让人一新鲜:古诗词和古文里,还有这番境界和滋味吗?

我当时想读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倒不是解读角度,而是为了他的语言,用西式语言,诠释纯中国味的作品,这本身就是有趣,且有力的。

《追忆》读后感(五):异域之眼下的传统

宇文所安并非从文献整理入手,也并未系统的研究国学,仅以纤细而极具韧性的感性神经切入中国文化本身,敏锐的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强大的传统。

在这个传统里,我们登上一座坟冢累累的“岘山”,历史上的前后相继,把自然的疆界用我们的方式重新划定,在那些松柏坟陇之下,重重叠叠的尽是文化的注脚,我们给典籍不停的加上传,注,笺,疏 ,面对自然依然如此,这是出于失去源头,失去传统,不能留之后世的恐怖与焦虑。

後人不断地在这个沉重的传统上再加一笔,使得这处胜地异常拥挤。登上它,慨叹,作歌,让我们置身一场仪式,像中国人几千年来做过的祭祀祖先那样,在仪式里我们不是任何人,我们只是某些人的后嗣 ,而我们隐约希望,很多年后会有另一些后嗣 ,在这样的仪式里会想起我们,如同我们想念那些故去的人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