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萧红散文选集》的读后感大全

《萧红散文选集》的读后感大全

《萧红散文选集》是一本由萧红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萧红散文选集》读后感(一):朴实灵动的文字

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这是第三本书。电影《黄金时代》的很多桥段都出自此书。看书的时候,文字里的场景和电影里的场景交相呼应,仿佛对女主角汤唯的一颦一笑都做了注释。书中对鲁迅先生也有大量的描写,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他。薄薄的一本书,很感染人的文字。

《萧红散文选集》读后感(二):无言

读到最后沒声地流泪了。

萧红的文字是在播放的,其中生存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花了很多篇幅讲鲁迅先生、许先生,讲鲁迅的家与摆设,一些些小小的细节都通过文字展示出来了。一个人的屋子多少能体现这个人,先生的家安安静静的,楼上楼下三层都不会有吵闹的声响,大家都怕扰了鲁迅先生,也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成了安静的人,面上是安静的,但藏着力量。

无论是在公交上、或等车或做些别的什么的时候读者萧红的文字,总觉得有个在昏黄灯光下的身影在动着笔写着这些文字,同时还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轻轻念着这些故事,可能是黄金时代电影留下的印象吧,记得很深刻。有好些台词都是同书里一样的,读着也就像在看已经看过的故事,不过是从荧幕走到了纸上,从真实变得更加真实。

电影里一直记得的一句话:怕是今后大家都只会记得我的艳史,而不会再有人读我的文字了吧。

不知道这句话的记录是真是假,但萧红文字里透露出的她绝不像那么一个人,虽然她更多的是在记着别人的事情,除了与萧军的一些事,多数还是记的朋友们。当时生活不易,文化人也并无什么文化人的优越感,被生活所迫,贫穷、饥饿与寒冷围绕着他们,但终究感觉是没有那么的绝望的。

《萧红散文选集》读后感(三):一点点看见生活 一点点看见时代

小时候受的教育总逼着读课文做阅读总联系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不知是否是逆反心理,长大了读文章总不喜欢先查背景,作者生平也懒得先行了解。在我看来,好的文章是无论何时何地作者姓甚名谁,都是无需其他牵绊赘述注解的。于是读文章养成了拿来便读的习惯,不看前言,不看导语,甚至封面宣传语也只是扫一眼作罢。 读这本书亦然,对文章本身有了兴趣,便才会乐意去了解作者其人其事——这种方法倒是为我省下了许多时间与功夫,也巧妙的避开了许多名过于实的人。毕竟读文章,我本身的乐趣,便也在文字本身。写出有趣文章的人,人生才能提得起我的兴趣。 听过萧红的名字,却对她生平一切一无所知,相关影视作品便也没去看过——我觉得在没有体会作品之前,一切逸事传奇多半都会破坏读作品本身的纯粹——我更希望通过作品,自己了解作者,而不是让第三人的艺术加工干扰。于是抱着对一切的好奇,我开始了阅读。 每篇散文都十分短小,结尾总是总结似的有一句——虽然通常并没有什么结果。疑问句的思考和文里有些苦痛辛苦的生活对比明显,在艰难里,语气却也是平静的,天真的,有些思考读来有趣,更多时候透着些许无奈。 全书是不同的生活的片段,也是一个个缩影,遣词别致,我从这些零星的片段里一点点看见她的生活,一点点看见那个时代。读过那个年代的作品,多半是男性视角,而这本书女性的视角更为细腻,读来新鲜,思考也更加关注人本身,值得一阅。

《萧红散文选集》读后感(四):不是每个人都有他/她的黄金时代

坦白说,以前是因为读鲁迅的杂文,知道有萧红和萧军这两个人,但只是知道他们是所谓鲁迅的门生,大概地归为左翼作家一类,既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也不了解他们的平生。是《黄金时代》让我走进了这对文艺青年跌宕起伏的一生,令人叹惋的一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或许随便拉出一个人,就是一段故事。而萧红的一生尤为传奇,故事性或者说戏剧性尤其强烈,主要在于她不是个普通女青年,不是个普通女作家,她的自由任性、她的文艺气质、她的放纵自私,即使在今天都不寻常,放之于传统社会行将没落之际,所受之冲突挤压自然更加激烈,放之于烽火连天人不如狗的岁月,所受之苦难折磨自然更加刻骨铭心。

人似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灵性的人,一种是没有灵性的人,普通人。萧红显然属于前者,甚至比一般的有灵性的人更为敏感脆弱,如樱花,如朝露,她所遭的苦楚,即便是自己的任性选择,也是她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这种凄婉悲怨的遭逢,自激着她的灵性,也毁灭着她的生命。相比之下,千千万万如我这般的普通青年,痛觉神经较为麻木迟钝,精神容易随波逐流,如野草,如蠢牛木马,但更容易存活。从世俗的道德判断,萧红抛家弃子,放荡自私,她明显地不是一个好人,更不是一个好女人。但她似乎是个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像是人的一个人,她是有自我,为自我而活的一个人,是真实自由的一个人,她的半生颠沛流离,她的片刻黄金时代,都验证着她真实地来过、爱过,活过,还留下过什么。如果我们能有其中那么两三样,就算是没白活了。

萧红是有多么值得我们羡慕嫉妒呀,而她的短暂一生,或许就是她要付出的代价。

电影本身是拍得不错,汤唯的演技也没话说,片子很长,慢慢看像是读一部散文,而不像是看一段小说。后来,再读到这部散文集子时,才发现电影里的篇章从哪里来。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是看剧本,一幕一幕都无比清晰地涌上脑海。不知道是散文写得太好,还是电影还原地无比真实,或许两者都有吧。

《萧红散文选集》读后感(五):民国时期的才女

我们能够从萧红散文中读出什么?散文,本人只大约读过朱自清、汪曾祺等等。到近代,女性也只是在文学中占据一小部分的江山,才女诸如张爱玲,也是凤毛麟角。

萧红在这本《萧红散文选》中,记叙了大约十几个篇幅,其中包括她对生活的感悟,好友的记忆,革命环境的体悟,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当时民国时期的资料之一。

短篇的散文,字数估计在500字左右,自成一篇。萧红的散文,有一定的特点,譬如,像小说一般记叙。一般散文,描写环境居多,以及人在环境中的所思所感,而萧红,更多地记叙了她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性的部分。这些,是散文所欠缺的,一般来讲,散文描写人物心里、人和人之间的故事为少。我在这里,试着将鲁迅先生的《祝福》和其中的一篇作比较,大家可以看的更为清楚一点。

鲁迅的祝福,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旧社会的种种苦难遭遇,其中更深的意义,我们就暂时不谈。从行文方式来看。为何说萧红写的像短篇小说,即使描写的都是事实发生了的,而不是虚构的?文章结构来看。在结尾处,萧红总是希望提醒读者,我为何写这篇散文,而小说的结构,在结束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亮点,如《嫌疑犯X的献身》。“失神仿佛呕出灵魂。” 而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般都希望在故事的最后面,读到最后希望获得一些震撼,譬如许多电影爱用的剧情翻转,在结局来一个大调头,让观众感到震撼,这种艺术手法一般在小说中用的比较多,而萧红的全部篇目(在这本集子中),都是运用这种手法。因此。说萧红的散文,写的像鲁迅的小说。可一点也不为过呦。

其他篇目,如欧罗巴旅馆,一九二九底愚昧,记一对大地夫妇。萧红生平和鲁迅是好朋友。这应该大家都知道的吧。 在得知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萧红彼时正在东京,听闻这个消息,仿佛全世界的光都暗淡了下来,可见萧红是多么不舍鲁迅先生的离开,从这里,也能够从侧面反映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文学家。在鲁迅先生家中的时候,萧红大量地描写了鲁迅的工作环javascript:;境,鲁迅先生身体有漾的时候,萧红能够观察到鲁迅先生的生活习惯,从饮食,到抽烟,到睡觉休息。在结尾处,也写道:鲁迅先生已经工作到凌晨了,于是就着天光,休息去了。简单的文字,能够包含着对于鲁迅先生工作的尊敬和敬畏。

其他篇目,如欧罗巴旅馆,一九二九底愚昧,记一对大地夫妇等,都是描写了平凡的小人物,从对白,到行为,从环境给他们的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抉择,都能够在平凡中看到某些亮光。 而在记叙革命的篇幅中,萧红也带领我们(如同小说、电影一般),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浪潮下,个体是多么渺小,而容易被人群淹没。这些,我们从历史课本中都学到的东西,再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可能领会的更为深刻一些。这很关键。

整体来看。萧红散文集,还是一本不错的文集,文笔可能相对朱自清、汪曾祺没那么出名,人也相对冷淡一些,但是依然是一本不错的散文集,休闲、闲暇的时候,喝一杯茶,阅读一下萧红,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对于提高历史姿势、陶冶人文修养,都是不错的决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