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信息分析心理学》是一本由[美] 小理查兹·J.霍耶尔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1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一):避免心理锚定偏差,这本书一定要好好读

信息分析能力,既是一种精英共识,也是生存与发展必备能力。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我们有强大的逻辑能力,以及辨识能力,这样才能能不确定和碎片化的信息去不断做出选择和判断。

而认知心理学,才为信息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基础,想要提升信息分析的能力,可以读一读小理查兹·J·霍耶尔的《信息分析心理学》,从人们的心理机制、思维工具、认知偏差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思维过程的思考进行剖析。

人们往往看不到眼前的东西,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意识存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不不清晰导致。

这时,可以利用思维工具,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信息,但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构建的分析问题,而好的判断需要打破不完整信息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对第一印象或出现的第一个选择,觉得很不错,甚至是足够好。这时就可以对每一个选择展开讨论,比如多去为变量补充更多细节,认识到各种变量的发生,再不断分析变量中迭代出来的新情况,并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分析。

可以在卡顿的时候,先休息一会,做点其它的事情,等身体状态好时再回过头来解决前边的问题,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思维定势,这样就容易看到更多不同的观点。

有一个很普遍的情况是,人们容易产生心理锚定,会一直坚定自己的选择,只不过太过于固执的认定,会产生锚定偏差,为了避免偏差,可以先忽略别人或自己先前的判断,把问题从头进行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锚定偏差。

毕竟人人都会存在认知偏差,可能因为思维不同,也因为评估不同,以及不同的感知能力,还有对概率的判断,都容易造成当局者迷,只有经历了之后,才有“事后诸葛亮”的恍然大悟。

所以,知道自己的锚定偏差点在哪,然后追溯自己的认知偏差,既可以用竞争性假设分析法,也可以不断察觉自己的错误判断,就能做出更好的分析和判断。

而这本《信息分析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和认知心理的方法。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二):跳脱信息茧房,冲破认知偏差,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我花了40年的时间才真正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时候活在自我认知的局限中,活在信息的茧房中,但我们却可能对此一无所知,甚至一直狂妄的以为自己是最清醒、看清最多真相的人”。在我看来,这是生而为人最大的悲哀。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蛮“干”的书《信息分析心理学》,这本书不管是书名还是目录,看上去都十分枯燥,比如“竞争性假设分析”、“建构分析问题”、“改善分析情报分析”、“证据评估中的偏差”等等。但其实内容十分有益。

本书的作者,来自于美国中情局,是一名资深的情报专家。但别觉得中情局离我们很远,事实上,不只是中情局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罢了。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会无意识的使用很多固定、片面的思维定式,并得出“自以为经过理智分析但其实充满偏差”的结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分析、甄别、处理各种繁杂信息并最终得出理性决策的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者给出了一个角度:我们不但要关注判断和结论本身,更应该关注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常常充斥着各种偏差。

在情报分析中,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信息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常把决策失误归结为得到的信息量不够多,但其实收集更多的信息,不但不会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反而会因为增加做出判断的信心,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其实这个点在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比如现代社会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超载、过剩的时代——信息匮乏固然会带来问题,但超载的信息量,会导致其他问题,我们会茫然、焦虑、无所适从。包括儿童,过多的玩具并不会让孩子的体验更丰富,反而会加重他们选择的困难,降低他们注意力的发展水平。

作者花大量篇幅描述了我们在认知和情报分析中所面临的的困难,并详细的阐述了多种类型的“认知偏差”——比如证据评估中的偏差、因果感知中的偏差、概率估计中的偏差等等。这部分是我认为本书中最精华的部分,你会在里面看到“认知吝啬鬼”、“框架效应和锚定效应”、“双曲线贴现”等一系列认知偏差,足以颠覆对自我的认知。

当然作者也不仅限于指出问题,在最后一部分,他还给出了克服思维局限的方法,比如质疑假定、换一个角度观察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看似枯燥,其实干货满满的书,如果对认知心理学感兴趣,不妨一读。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三):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惯性思维

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心理定式这一概念。作者小理查兹·J.霍耶尔巧妙地将心理学与信息分析相结合,让我对心理定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霍耶尔的笔下,心理定式是一种认知框架,一种理解、解释和预测周围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形成的,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心理定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全面地理解问题,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我看来,心理定式是一种双刃剑。在积极方面,心理定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处理大量信息,提高我们的决策效率。它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更快地做出反应,因为我们可以直接调用已经存在的认知框架,而无需重新考虑所有的信息和决策因素。

然而,心理定式的消极面也不容忽视。首先,心理定式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僵化。当我们过于依赖已有的认知框架时,我们可能会忽视新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无法做出全面的决策。其次,心理定式还可能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处理复杂的问题。因为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认知框架,重新考虑所有的信息和决策因素。

在《信息分析心理学》中,霍耶尔提出了一些有关如何避免心理定式的负面影响的方法,例如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新的信息和观点、以及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框架。这些方法对于我们克服心理定式的局限性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阅读本书会有很多启发。帮助我们认识到,心理定式是一种常见的认知现象,并理解如何利用这种认知现象来提高自己的决策效率。同时,它也使我意识到心理定式的局限性,并指导我如何避免这些局限性。我相信这部作品对所有对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深入了解心理定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信息分析心理学》读后感(四):决策指南之《信息分析心理学》

每个人都会做决策,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休闲,怎样达成?大到升学、择校、置业、择业等等,都需要做决策。最近某地区发生了战争冲突,你看到了很多报道,如何确定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会不会对你的工作生活有影响?你是职员,要完成领导交代的项目工作;你是领导,需要迅速在职员给的答复中做判断……这些,少不了要找到信息,在现有的信息中做出筛选、得出结论。

简单的决策好说,如果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决策,当摆在你面前的信息超过四个,决策就变得棘手而艰难了。如何能让你的决策变得更有效,这本来自美国中情局的《信息分析心理学》会给你带来思考,让你了解信息处理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教给你信息处理的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法),确保你能在处理信息时排除干扰、最终得到更好的结论。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小理查兹.J .霍耶尔(Richards.J.Heuer,Jr.),他是已故美国中情局资深教育家、理论家和情报专家。他在美国情报界工作了60多年,擅长将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引入到情报分析中,在情报分析、反情报分析等领域享有盛誉。

本书汇集了中情局情报分局1978至1986年的内部文章,并在出版前经过了编辑、更新和补充。书中的内容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人们如何在信息模糊和不完整的情境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决策。

在大家的心目中,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工作是“高大上”、隐秘或难度很大的,我们普通人用不到这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下,讯息的获得渠道非常多,在重大决策面前,比如现在是否买房?买哪里?如何交易?装修;升学,学习什么专业?将来如何就业?投资,投什么?保险,买什么?理财投资,怎么做?……这些决策中很多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财富多少。我们会得到很多讯息,有来自父母的、亲戚的、老师的、朋友的、各大网络平台的。这些信息中或许有发生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的;有片面的、有错误的,甚至还有些“有毒信息”,背后链接着利益甚至欺诈,你将面临被“割韭菜”或者成为待宰的“肥羊”。

因此,阅读和学习这本书的方法,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所必须的。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们的心理机制,介绍了人们在思维、直觉和记忆过程中的优势和弱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五个思维工具。一是常用的分析判断的策略,比如情境逻辑、理论的应用、比较,数据沉浸、投射等。二是相比去寻找更多的信息,改进分析方法更有效;第三是要保持创新,也就是开放的心态;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会陷入定式的盲区,并探讨了一系列心理工具,帮助我们如何切换视角,改变自己的想法。四是构建分析问题,也就是将问题结构、外化。最后一个工具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竞争性假设分析(ACH),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那些需要在多个解释或者结论间仔细权衡的重要问题进行判断,ACH有八步程序,是应对复杂问题的重磅武器。

第三部分,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对证据评估、因果感知、概率评估和情报评估中特定的认知偏差进行了描述。通过对认知偏差的学习,能让我们有工具去复盘我们的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解答问题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尤其是提出问题,当我们做出一个决策并实施后,却发现是错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假设,按照很专业的方法和逻辑进行了推演和预测;本以为胜券在握,实际却与愿望大相径庭;很多时候,在提出假设这一步,就是错的,也就是第一步的方向就指错了,就算后面走得再好,离最终结果会越来越远。

“要从根本上改善分析,分析员就必须更好地理解、影响和指导自己的心理过程。”这是作者在最后总结章的忠告,同时,他为如何检查列出了“定义问题、产生假设、收集信息、评估假设、选择最可能的假设以及对新信息进行持续监控”六步检查清单。

AI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存?这本书带来的基于心理学思考的信息处理过程,更严格和科学的分析技术,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