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物之灵》读后感精选

《物之灵》读后感精选

《物之灵》是一本由[韩]李凤来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之灵》读后感(一):物之灵

艺术这个听起来非常抽象,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尽管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审美能力需要提高,但我非常相信有些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具体来讲可能是器物,绘画等。 在《物之灵》这部作品里,作者李凤来从几十年间经手的李朝器物中挑选出多件进行呈现,并讲述了与客人的相遇,以及他们的故事。这些客人对器物有令人难忘的认识与情感,也带给我许多触动。

绝大多数真实的古代器物,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一些古董商就是在做这些古代器物的买卖生意。也有一些历史比较久远且比较罕见的古代器物,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有些人热爱这些器物,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器物的买卖获得利益,也有一些人热爱器物更多的原因是出自于对艺术的追求。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就能够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非常多的欢乐。尽管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比较小众的爱好是不被他人理解的,但我们仍然应该不要轻易的放弃。 唯有人把心意倾注到物品之上,才能赋予其买卖之外的意义。物品身上牵连着它诞生的年代,一件物品买到手,触摸到的是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 器物并非活物,也没有感情,只有把人的感情融入进去,才能对这些器物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一件格调高雅的家具,是品位不俗的主人在充分了然自身对美的追求之后,请能将这种美具象化的工匠打造出来的,因而是志趣高雅之人的具象。 看一个人热衷什么,其实也是在解读这个人本身。

《物之灵》读后感(二):物之美,即人之美❗

这是何等荣耀?

就连我这样一个古董小白,都可以去感受到其中的美好,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背景:

李氏朝鲜王朝,是朝鲜半岛的蕞后一个封建王朝。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作者:

李凤来,一位在日本经营了50多年朝鲜古董艺术品商店的老ban

蕞后说说本书的创作背景

古朴沉稳中透露着风骨的李朝器物,一直影响着众多爱物之人和他们的审美眼光。

李凤来在十年间经手的李朝器物中挑选了25件进行呈现

这是25个故事,每个器物背后都有着情感的牵绊

即便物是人非,但是器物留给我们的认识和情感,永bu改变。

美好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甚至想拥有

包括李朝这些纪念意义非凡的器物,甚至可以带领我们想象到创作之初。

但是作者认为:对物的审美固然重要,但是蕞重yao的还是要看其背后的“人”

物之美,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性之美。

本书作品图文并茂,述说器物之美和其中蕴含的情思,也向我们展现了爱物之人对待古物的真实姿态。

书中从25个故事中,延伸出器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带我们体会了李朝艺术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力。

李朝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才得以在书中看到,关于作者对李朝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这使得我们在欣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技巧之外,对这个朝代,也会产生浓烈的兴趣。

我是比较喜欢看这类书的,因为文字篇幅简短,书中的插图和图片更加生动地诠释了器物的特点,不用通过文字去幻想,所以阅读起来很轻松,阅读体验也很不错。

“李朝艺术的本质并不是任其自然,无论外观上多么闲适,内里却贯通着一种不可动摇的精神。”

我想,日本华到达时川濑敏郎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对李朝的艺术品的蕞完mei的诠释吧。

《物之灵》读后感(三):物格即人格,人以物相知:李朝艺术之美

我曾近距离观察井户茶碗,当时很难理解千利休对它的推崇。材质粗糙,器型歪斜,釉面还有裂纹和孔洞,这种品相就是普通家庭也会嫌弃吧?

井户茶碗正是李朝器物。这让我相当好奇——审美差异因何而生?“不圆满”为何被奉为珍宝?

李凤来先生是一位在日本从事李朝古董生意的韩国人,他在书中讲述了物和人两个层面的故事,在物的层面由不同文化的观照展现何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人的层面,展现物格即人格,人以物相知。

书中涉及的李朝器物主要有几个大类:

陶瓷

中式审美注重和谐,即使看起来不规整,也会在空间上制造某种微妙的平衡。李朝艺术自在随意,这也是一种精神,外展为时而稚拙时而刚健的样貌,整体则是素朴的。千利休大概在这种精神中看到了茶的内蕴。

家具

李朝家具更容易贴近我们的审美。黑色书柜线条简洁,气息稳重古朴,摆放书、茶具或者插画、雕塑都很好。或者搭配李朝食案或佛龛呢!多么日常温婉的纹饰,充满岁月静好的感觉。再平凡的家居配上这样的器物都会变得器宇不凡。

雕塑

和石刻佛像相比,日常器物更吸引人。比如敔这种古老的打击乐器,伏虎看起来凶猛又可爱。还有一对木鸭,是李朝婚礼常见的吉祥物,象征夫妻和睦燕婉。这让我想起古代纳采之礼用的大雁。

在器物之外,李凤来先生更想表达的是物格即人格,人以物相知,这才是最值得珍藏的情分。

大自然之外的物品皆出自人手,寄托了人的情感和品格。遇到真正的知音,会演绎出很多动人的故事。

农夫通过打零工积攒费用,媒体人精打细算地偿还银行贷款,生活中总有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努力奋斗!

小学老师购买李朝器物,只为让孩子们感受这种古老的美。他背着花岗岩石像回家的背影何等伟岸!

O老师一句“是李朝的啊”,让主人将青花龙纹罐直接送给他,正是宝剑赠知己的意思。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对李凤来先生而言,物品交易的快乐不在金钱本身,而是来自相知相惜、珍重托付的情感交流。

这一次,我对李朝器物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物之灵》读后感(四):物美人更美

本书副标题为“李朝艺术巡礼”,很多人可能会对李朝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就是朝鲜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李朝的各种器物外观上都很闲适,但内在却贯通着一种不可动摇的精神,有一种挺拔的骨骼和思想,古朴沉稳中透露着李朝的风骨。 本书由 25 篇随笔构成,主要讲述了作者几十年间经手的李朝器物中的 25 件,然后讲述这 25 件器物所归属的客人,作者与这些客人之间的交谈。从中不仅能见识到别具一格的器物,更能认识到各色各样的爱物之人。 从书中我们能了解到各式各样的客人,她们有的是闻名世界的建筑师,有的是官员,有的是小学教师……虽然有些人已经离世,但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故事。这些爱物之人,他们对物的喜爱可谓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在收藏这些李朝器物时,他们感到非常幸福。这对物来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归宿;对人来说,不仅收获了宝贝,更愉悦了自己的内心。 本身的作者是李凤来,他是艺术圈资深鉴宝人,已经在日本经营朝鲜古董艺术品商店半个多世纪,对朝鲜古董有着深深的情感。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器物有着不一样的情思,对各种各样的爱物之人也有着陌生的熟悉感。 在“李朝”这一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朝”这个概念确实应当是日本人发明的,他们在这个词上倾注了特别的情感,来形容朝鲜民族制作的优美器物。“李朝”二字,直线连接着朝鲜文化中的美,虽然它很抽象,但却令我们心生回响。 作者对柳宗悦这个人非常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竭尽全力地将心中对器物美的感怀诉诸文字,更是他的感情根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恶痛绝。 本书图文并茂,作者语言流畅,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顺畅,还能看到各种精美的李朝器物,非常舒心,回味无穷。同时书籍内页高级涂布纸彩色印刷,清晰细腻呈现李朝古器物之美,让我们对这些器物不由得更加喜爱,同时也能看出背后的“人性之美”。正如作者所谈的“物格即人格”——有形之物附着的无形之精神,既为人所创造,也反过来影响着人的内心。

《物之灵》读后感(五):器物里的悲戚之情

近期的拍卖市场李朝月亮罐频频亮相,昂贵的成交价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月亮罐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和乳白色的釉色,器物透着微妙的光芒从而呈现出独特的韵味,是17~18世纪朝鲜的传统白色瓷器,据统计月亮罐留存不超出二十件。

1392年时为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废掉高丽王朝末代君主,建立起李氏王朝。对李朝来说和唐朝相似,它的各种瓷器也有官民之分,白瓷是李朝最珍贵的瓷品,属皇室专用御器。早些年韩剧《来自星星的我》里,千颂伊在都教授家碰破了珍贵的李朝瓷器,都教授为此心疼不已。16世纪各地民窑都开始烧制白色器皿,就此白瓷进人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

李朝陶瓷的烧纸由于容许手工或窑烧,由此随同而来的器物偏差,使柳宗悦领悟到民间工艺的真谛。处在日本“物衰”的环境,致使柳宗悦在器物里读出了悲戚之情,从中感悟到器物带来的哀伤之感。“那些流淌的曲线一直都是悲戚之美的象征。我难道不正是通过这种美,用心听到了这个民族的倾诉么?不间断的苦难历史,让他们把心寄托在了这种美上。”

韩国的甕器是陶器中“土器·瓦器”的结合,土器在烧造后再施釉重新烧成,徐有榘在1834年出版的《林园经济十六志》里,在“日常生活必需品”部分首次提出“甕器”的说法,指出它是用于酿酒和腌酱的肚大口小的施釉土器。李朝时代早期的三岛陶器纹样有象嵌、刷毛目等等种类,器物胎色大部份呈现灰黑色,再在素地上用白色化妆土描绘纹饰,图像密集而不艳丽是三岛器物的显著特征。

16世纪未《山上宗二记》载“唐茶碗已被舍弃,当今多用高丽茶碗、今烧茶碗和濑户茶碗”。井户茶碗同样虽深受日本茶道的推崇,但在原产地朝鲜多用于日常生活,其碗口往往高低不平,釉色随处剥落,底座有流釉的堆积,看似粗陋之作,远不如“天目茶碗”的华贵,然而却被视为日本茶道的上品。此外唐津烧在日本不仅是日用杂器,更是献给幕府的贡品,波多氏曾从朝鲜带来陶工在岸岳从事劳作,内战的混乱结束后,丰臣秀吉从朝鲜带来更多的陶工,唐津烧得以再次复兴。

高丽王朝的青器很有名,工匠将本地文化融入到越窑的青瓷而形成本地的特色,到了李朝白瓷渐渐地成为众人喜爱的目标,这从月亮罐可见一斑。作者李凤来喜爱李朝文化,从一篇篇的随笔中能感悟到李朝小物件带给读者的艺术震撼,此外作者在欣赏名人照时不由自主地会关注合影里是否有李朝的器物,从而展现人物的文化气息。

柳宗悦经过对李朝文化的长期研究,总结出民艺理论的精髓:“在无名匠人大量生产、寻常日用的廉价手工制品中,有着因自由创作而生的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