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100字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100字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是一本由[美]安·拉莫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一):三星半吧

真的是一本手把手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啊!!!!

我被书名关于人生的建议骗到了,我又不想学习写作,所以我看的就非常的痛苦和烦躁,八天了,最后选择了迅速翻阅结束了这本书。当然了,对写作方面有需求的朋友应该是会很有帮助的,因为真的写的很详细,很诚恳。从技巧到心态上的手把手教你写作。可是我不想学习写作啊喂!!

所以人生建议是什么? 大概是:人生和写作一样,管它初稿会有多糟糕,写就完事了。一天一天有耐心的坚持的写下去就完事了。中间你可以寻求别人的意见,可以把你的作品给别人看去交流。写作的意义就在写作本身,人生的意义大约也就在生活本身。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二):没人会读到你的烂初稿,那就写下去!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建议》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自助写作书籍。作者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分享了她多年来在写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本书的主旨是:你认识的每一个作家, 初稿写得都很糟糕,但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下去。这就是人生的秘密。

作者的父亲就是一名作家,父亲无论前一天熬到多晚,总会在第二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然后到书房里写作两到三个小时。

父亲也要求她,每天必须排出一段时间进行写作,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完。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耐心、毅力和恒心。她鼓励读者不要放弃,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要坚持下去。

这其实是克服“完美主义拖延症”的绝佳手段。许多写作者在写作之初,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或惧怕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而迟迟不肯开始。而事实上,没有天生的作家,也没有完美的初稿,好的作品,不过是一遍一遍打磨的结果罢了。

这确实不仅仅是写作的建议,也是人生的建议,无论你想做的是什么事,都是不畏惧开始,坚持下去,不断打磨、修正、复盘,往往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设计角色”、“如何发展情节”“如何创造对话”等,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可以帮助读者开展自己的写作之旅。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开始吧!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三):打开心扉,写你最想写的文字

先说结论,感谢作者,语言平易近人,贴切地真实地描述了,专职写作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妒忌,写不出,怀疑自己等。以及真实的写作现实,大多数人靠写作,只能赚点清贫的小钱。

最后特别感谢的是,关于写作上收获的的一些建议。

在写作初期,她说,不要雄心壮志想写出一篇巨作,不妨先写篇短文,豆腐块大小的,这或许会帮助你更好地写下去。

她还给出的一些,没有灵感,不知写什么时的一个方向。

去写书信,写给那些你珍爱的人,写你想告诉他们的故事。

另一个她分享的,自己为什么写小说,写作的原因也很打动我。

“把他们的故事写成小说,送给离世的他们。”

“他们的人生,被看见,被记录,被这种方式,延续下去。”

还有一个点,很点醒我,是一个编辑在作者不厌其烦地送同一部小说的稿子给她之后,回复她:

“你最大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都很有意思。”

啊!警醒啊!对成为作家似乎是提醒。

但是对于一个目前并没有立志要成为小说家的的普通人来说,完犊子了,加剧了自己的社交分享恐惧症。

并且作者书中列举的,写作者的工作模式,辛苦模式,无时无刻不在倾听,观察,记录,最后转换为文字,故事,让我有了一个宏观视角,补充了我以为的狭隘的悠闲的写作者,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四):没有捷径,只是耐心和信念

坦白局,即使写过上百篇读书笔记,当我新阅读一本书时,一坐下来想要动笔就会抓狂,为何想到好点子后会惊恐地发现自己写出的第一个句子是那么拙劣。

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作者把小时候哥哥写作的故事谨记在心,她总把它当成一个鼓励,不断地分享给学生: 年幼的哥哥曾因为写不出第二天就要上交的鸟类报告而坐在桌前大哭,作者的父亲对哥哥说道:“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1⃣从为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想出一个相框大小的文字描述开始,即使写下一堆漫无章法的文字也无妨,改就行了。 2⃣我们无法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作品真正的模样,只知道哪些事物具有某些强烈吸引我们的特点,因此需将注意力放在这上头,直到看出那究竟是什么。 3⃣角色 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角色,深入自己的内心,观察性格的方方面面,试着捕感觉、想法、言语和生存之道;或者根据认识的某个人塑造角色,可以是一个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原型,或是一个综合产物。 4⃣情节 情节不应该bang架角色。思考每个角色人生中最在意的是什么,发现哪些人、事、物正在受到威胁。接着,找出一种方式揭示这个危机,让角色找到、紧紧把握、挺身保卫自己在意的人、事、物。然后让角色从顺境进入困境,再回到顺境,或从困境到顺境,从失去某样东西到找回它。 5⃣对话 故事角色的言语应该或必须比真人开口说出来的话更有趣、更扼要,甚至更真实。写出引人入胜对话的三个诀窍:大声念出来,精心设计说话特色,琢磨不可说出口的对话。 6⃣场景 想写出真实的故事场景,直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就对了。 7⃣如何知道自己的作品已完成?那就是明白自己已经倾尽所有,做到了目前为止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心理困境、写作日常、出版迷思等4方面的心情、经验、感悟。

比如:关于究竟为何要写作? 作者说,是为了心灵,为了减轻孤独。写作和阅读减轻了我们的孤独感,他们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深度和广度,拓宽视野,滋养心灵。 ⬇️ 其实,无论写作还是生活,往往没有捷径,我们拥有的只是耐心和信念。 这也是人生的秘密: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下去,我们终会一步一步走上花路!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五):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说起来也很奇怪,第一我无意写作(在这件事上我同意哈罗德布卢姆说的,人生苦短珍惜生命读点儿好的就足够了。不需要人人当厨师),第二我对任何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营之类的东西都蛮不屑一顾的,觉得这东西是无源之水。但诡异的是,我居然还挺喜欢看这类讲如何写作的书。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可能是一种“我倒要看看你们在这件事上能发挥(离谱)到什么程度”的定向恶趣味吧…我大概属于作者书中常常吐槽的刻薄的难以取悦的那类读者吧!看到这本被好几个友邻高赞,又激发了我的这种恶趣味。在读的过程中我生成的第一个判断是作者一定是个有一点表演型人格、Ego间歇性溢出的E人、内心话太密到字幕组想杀人的那种典型白人女性。当然,你也很难不喜欢她。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聪明犀利幽默、刻薄但达观、且像个永动机和小太阳似的朋友呢?这样的人好像确实会成为天生的人生导师。

读完我大致给这本书的内容分了两类:方法论和鸡汤集锦。整体来说,二者的比例还是调配得比较丝滑和舒适的,这点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这个意象抓得太好了。虽然是鸡汤(或许也是终极方法论?)但我表示好像真的很受用。这个隐喻比“一万小时定律”更具时间性和进行感,估计能鼓舞到很多有i 人基因病——完美主义和开始困难症的人。

另外这本书也改变了我对写作的一些认识,让我意识到写作或许可以是一个行活儿。我之前对它的认识和偏见,可能恰恰在于我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它,没有真正动笔写过,我是个外行人。这个认识上的改变,来源于作者对写作过程形象生动的描述,这个过程跟练琴真的太像了:一个置身其中的旅程,在开始之前你并不真的知道你要走向哪里,你也不太听得到/意识得到你在弹/写些什么。你是在完成之后回返的时候,才真正知道自己想写/弹出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潜意识起主导作用的旅程。在这个通感的意义上,我第一次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应该算是同类题材里最成功最有效的了吧?遗憾的是我看完也还是并没有想写点儿什么的欲望。尽管作者在书中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说服读者“快跳下来试试吧可好玩儿了”。(或许我并不想写作但又会读这类书的潜在意图,正是在寻找能说服我开始写的那个理由?——你看,我对于自己的真正意图的发掘,好像确实在写这篇书评的过程中才逐渐明晰起来,Amazing!)

我觉得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那些已经开始尝试写作、但又被它困扰、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新手写作者。不管是她的鸡汤还是方法论,对这个人群的实际帮助应该会蛮大的,这可能也是友邻们给它高赞的原因。但我作为一个打酱油的读者,能从中得到一点认识上的改变,倒也不虚此行。

所以写完这篇书评我对这本书的评分从三星变成了四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