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辰时刻》读后感精选

《星辰时刻》读后感精选

《星辰时刻》是一本由[巴西]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辰时刻》读后感(一):我很喜歡

我很喜歡!這本書實際上值得更高的分數,但我討厭譯者使用的語言,像縮字省詞的blc語c人一樣,破壞了李斯佩克朵本身的語言。這是非常短的一本書,但是充滿豐富的語言,語言又編織出豐富的矛盾,非常非常簡潔、非常非常美麗,李斯佩克朵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生命和她的文章融為一體,讓人讀完心潮澎湃!,,

真是矛盾⋯⋯大約這就是寫作的困難,畢竟事物的意義是曖昧的(或者說事物本身)無法被文字精確描述,文字永遠無法表達事務的全貌。證據是倘若你寫一隻蘋果,那麼每個讀到蘋果的人都會得到一個自己的蘋果。即便已經事無巨細地深入到其大小、顏色甚至形狀乃至氣味,但僅憑文字怎麼去框定一個蘋果呢?何況框定後的蘋果也未必就是蘋果本身被期待帶來的意義,我們只是在捕捉蘋果的影子而已。讓我想起《第七人》當中的一些東西,不過比起伯格的純粹說理,我還是更喜歡李斯佩克朵介於純粹同俗和伯格之間的語言。

《星辰时刻》读后感(二):是的。

所有人都想成为别的什么人,最少在别人的世界里成为什么,玛卡贝娅只敢最本分地守好自己存在的最低要求。她从不寻思自己是谁,是因为不敢生出需求,她觉得自己任何需求都没有任何可能得到满足,但其实她从来没想过索求。低自我甚至毫无自我地活着,以最少的活抵御着死。好像害怕再多一分的用力会让她之外的世界崩溃。

她也曾起舞,也渴求孤独和自由,用以交换的最低代价在她眼中都是奢侈。我最喜欢她对着镜子喝咖啡,一分一毫都不愿错过。

她只完成存在的最低要求,从没想过活之外的意义。当从一个骗子之口发现了她从来没想过的灿烂世界后,她终于相信自己就要拥有全新生命之际,她突如其来地在盛大的希望和愿景中死亡。

她该结束她卑微渺小的一生了。杀死了自己,杀死了我们,用一个一千个角的星星。

那么接下来,“是的”该由书前的人们回答了。

《星辰时刻》读后感(三):双重受难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文字,闵雪飞的译笔,给我的感受是『漂亮』,漂亮并不是美的低下层,她一种瞬时性的惊诧。你知道,她每个细节都会是恰如其分的完满,灵的充盈。 她不与任何人相似,我不太喜欢卡尔维诺,元小说不应只是一种“聪明”的叙事,阅读中能看出作者太聪明,我觉得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作者成为了某种阻碍。

作为亲历者的危机,作为叙述者的惶恐,两者合一的不可能性。人应该如何生活,灵魂与空无的比例是多少,需要依托或希望吗?人生经得住一个追问者吗,他因沉迷于你的苦难和卑贱而爱你,又只能见证一切发生,所能做的仅仅是,试图延缓结局。他也在命运的垂眸下颤栗不已。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作为作者,她是细腻而痛苦的,她好像在任何地方,又从一切地方逃离。写作就是叙事,写作就是存在。可无论哪个词都是失当,无论何处都逃不开孤独。潜藏在自我深处,让『我』变成原子化的一个点,这有用吗,这像是等待一位叙述者的神降。可不存在一个好心肠的上帝,你若想表达,只能用冷静审视的我来描述脆弱无助的我。一体两面——用一只眼睛痛哭,另一只眼睛旁观,半张嘴因苦难哀嚎,另外半张因苦难的荒诞而大笑。

叙事不是技巧,叙事是受难。

《星辰时刻》读后感(四):放不下的短评,一次絮语

我大概理解为什么说李斯佩克朵是天赋型选手了,她说她从来不是知识分子,她说她甚至不看书。但是你打开她的书,看到她的文字,你就知道她是特别的。她的每一个字,都是灵气在流淌。

我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种神经质,一种饥饿,一种焦灼,一种渴望。怪不得埃莱娜·西苏说《星辰时刻》“是一个有关贫穷而并不贫乏的文本”。在这样的场景里,我明白了李斯佩克朵为什么说艺术不是单纯,而是变得单纯。艺术不是纯粹,是纯粹化了。

我感觉对于李斯佩克朵来说,写作就是全身瘙痒,必须要去抓。很多时候由于身上太痒,我们不得不抓,甚至抓的鲜血淋漓,但是却有一种残酷的快感。

这种写作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由于“作者”的意志时不时地跳上文本,我无法沉浸进幻想的世界,“作者”本人与其说像是这个世界的缔造者,她在缔造一本小说,实然却更像一本自白书,像是精神分裂者脑子的疯狂世界。突然想起了大群。

这个故事到底想探讨什么呢?它难道仅仅就是一个故事吗?还是一个作者的絮语?

《星辰时刻》读后感(五):寂静如此之寂静,以致思想不能思想

是的,我也常以且将以“是的”为开始,寂静正是我读星辰时刻在黑暗中所能摸索到的最好的形容词。

玛卡贝娅,一个毫无疑问的悲剧,她的死亡和她的生命一样寂静,“她想吐出辉煌的物事。一千个角的星星。”那时飘窗外公路上拖拽的车流,房地产圈养的起重机,突然也噤声,像我好多年前在乡下的阁楼里见证的虚拟的死亡,而耳边正传来高声的土语悼词,敲锣打鼓,正打在人心上。

这是我第二次体验到进入心流的状态,世界也跟着布景或配乐。

说回文本,克拉丽丝是那种会让你重新对书写、对词句的神秘性感到敬畏的作家。星辰的写法是失控的,“我”作为叙述者的自述与“我”创作出的故事不规则地拼合在一起,这不像是打破第四面墙,而是克拉丽丝自己建造了一面透明而坚固的墙,它并不妨碍我靠近玛卡贝娅,反而因为那个叙述者的掺揉,她的生命更加清晰可见。但同时,我也始终感到被排斥。

在一开始,克拉丽丝说明了她选择男性作为“我”这一叙述者的原因,因人有权呐喊,因此“我”呐喊,面对代表着千万个痛苦的她人的玛卡贝娅,“别的作家会写……但一定得是个男人,因为女作家会泪眼滂沱。”只读到这句,我便感到强烈的震颤,克拉丽丝以女性视角激情而悲悯的体认贯穿“我”的叙述。

星辰拥有背叛其写作习惯的三段式结构,这是个有“结局”的故事,但它的最后一句话仍是“是的”——世间万物的开始。如果说“没有哪种书写不是自传”,克拉丽丝或许也是那种不能胜任生命的人,没有书写的新奇,她会日复一日地象征性死去,而当她真的死去,她却会在坟墓中说话,正如这结局只是另一种开始一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