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1000字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1000字

《料理完全手册》是一本由[日] 松本仲子著作,后浪│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一):料理,也是一种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是我身边朋友发动态最喜欢用的一句话了。仪式感可能是一份精美的礼物,一顿可口精致的饭菜,一次说走就走的浪漫旅行。仪式感是生活的调味剂,当我拿起《料理完全手册》的时候,我的仪式感便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热爱。不同于其他的料理书籍,这本后浪出版公司的《料理完全手册》是以照片和图表的形式对料理中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实拍步骤图清晰明了,从估重到预处理再到调味烹饪,充斥着大量数据的同时也会贴心的教给我们很多方法。作者松本仲子是日本著名的营养学教授,她将营养学贯穿其中,真的是很用心的在教我们做料理了。

后浪的这本书从封面就感觉很棒!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二):健康饮食,从阅读开始

作为一个夏季减肥选手,我的三月四月五月已经徒伤悲了,所有希望寄托在六月,心里开始默念减肥六字真言“管住嘴迈开腿”,兴冲冲的开始制定减肥计划,却在第一步就绊了个大跟头。没错,第一步就是——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是一个被强调强调又强调的问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几项包括但不限于“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少油少盐;碳水、蛋白质、纤维合理配比”,外食是肯定不行了,于是手残上班党决定自己做饭。然而,不做不知道,一做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健康饮食的操作难度:适量是多少?荤素如何配比?一人食备菜太少太麻烦?所谓的“营养常识是否科学”?唔,看来我需要一本科学详细的入门指导书。于是,我盯上了这本《料理完全手册》,从头开始学习烹饪和营养学常识。

@估重与废弃率,把你从电子秤尴尬症中拯救出来

控制饮食一定要控制食物的量,于是……我发现我得了厨房电子秤尴尬症。尴尬症在我看到综艺节目里女明星饭前为食物称重时达到了顶峰。始终觉得做饭时每样食材都上称不现实,每次都有以买来的重量为准还是处理完的重量为准?蔬菜的水要不要沥干再上称一类的疑惑。更不用说偶尔食堂或者外卖时刻。于是,一度对自己的饮食非常焦虑,小心翼翼。这时才发现估重非常有必要。而本书一开开始篇就介绍了估重和废弃率,是非常详尽的那种介绍。囊括蔬菜类、香辛类、菌类、薯类、果仁、水果类、海藻类、水果干果类、肉类、肉类加工品、水产类、鱼肉制品等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日常能见到的大多数食材,事实上,可能比日常食材要更丰富,反正我是闲来无事翻开一下,起到了科普效果。总的来说,托本书的福,我现在大致知道一根大胡萝卜、一根小胡萝卜大致是多重了。吃饭的时候对自己的食物大致的估量,也把我从对食物重量的焦虑中拯救出来,终于和厨房电子秤saybyebye了。

@食材预处理,帮你减轻备餐压力

自己煮饭才发现最麻烦的不是烧菜而是备餐……菜要一片一片的洗还担心不够干净(是的,撕开卷心菜每一层清洗的我表示心好累);餐备少了太麻烦,多了又不知如何保存……而一本详细的入门书的作用再次凸显,是从清洗、去皮、去籽刀工开始教的。我是完全把书当成词典来用,处理之前翻一翻如何处理心中有数,然后按照本书后面教授的蔬菜的良好保存方法妥善保存。谢天谢地,一次备菜半个礼拜的成就终于达成。

@调味与烹饪,烹饪真的是一门科学

本书的第三、四章分别是调味料的作用与调味方法,以及美味的烹饪科学,关于调味,本书的总结十分到位,即“料理调味的基础是盐分与糖分;记住调味百分比料理更方便;由百分比算出所需调味料的重量”。让我慢慢掌握了什么是适量,什么菜该用什么调味料及如何配比,而不是凭感觉的乱加一气。第四章简直就是我的爱!和一般的菜谱不同,本书不但会告诉你食谱、告诉你该注意的小tips,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凉拌菜为例,擦干水分放入冰箱是为了保持生鲜蔬菜吸水后笔挺的状态,上桌前一刻才预调味和搅拌,顺次添加调味料不但更入味而且能锁住食材内部水分。真正让我体验到了烹饪是一门科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不要太好。

总之,本书非常适合厨房新收和想了解营养学知识的人。想好好吃饭,健康饮食,不妨先从阅读本书开始。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三):健康饮食,从阅读开始

作为一个夏季减肥选手,我的三月四月五月已经徒伤悲了,所有希望寄托在六月,心里开始默念减肥六字真言“管住嘴迈开腿”,兴冲冲的开始制定减肥计划,却在第一步就绊了个大跟头。没错,第一步就是——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是一个被强调强调又强调的问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几项包括但不限于“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少油少盐;碳水、蛋白质、纤维合理配比”,外食是肯定不行了,于是手残上班党决定自己做饭。然而,不做不知道,一做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健康饮食的操作难度:适量是多少?荤素如何配比?一人食备菜太少太麻烦?所谓的“营养常识是否科学”?唔,看来我需要一本科学详细的入门指导书。于是,我盯上了这本《料理完全手册》,从头开始学习烹饪和营养学常识。

@估重与废弃率,把你从电子秤尴尬症中拯救出来

控制饮食一定要控制食物的量,于是……我发现我得了厨房电子秤尴尬症。尴尬症在我看到综艺节目里女明星饭前为食物称重时达到了顶峰。始终觉得做饭时每样食材都上称不现实,每次都有以买来的重量为准还是处理完的重量为准?蔬菜的水要不要沥干再上称一类的疑惑。更不用说偶尔食堂或者外卖时刻。于是,一度对自己的饮食非常焦虑,小心翼翼。这时才发现估重非常有必要。而本书一开开始篇就介绍了估重和废弃率,是非常详尽的那种介绍。囊括蔬菜类、香辛类、菌类、薯类、果仁、水果类、海藻类、水果干果类、肉类、肉类加工品、水产类、鱼肉制品等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日常能见到的大多数食材,事实上,可能比日常食材要更丰富,反正我是闲来无事翻开一下,起到了科普效果。总的来说,托本书的福,我现在大致知道一根大胡萝卜、一根小胡萝卜大致是多重了。吃饭的时候对自己的食物大致的估量,也把我从对食物重量的焦虑中拯救出来,终于和厨房电子秤saybyebye了。

@食材预处理,帮你减轻备餐压力

自己煮饭才发现最麻烦的不是烧菜而是备餐……菜要一片一片的洗还担心不够干净(是的,撕开卷心菜每一层清洗的我表示心好累);餐备少了太麻烦,多了又不知如何保存……而一本详细的入门书的作用再次凸显,是从清洗、去皮、去籽刀工开始教的。我是完全把书当成词典来用,处理之前翻一翻如何处理心中有数,然后按照本书后面教授的蔬菜的良好保存方法妥善保存。谢天谢地,一次备菜半个礼拜的成就终于达成。

@调味与烹饪,烹饪真的是一门科学

本书的第三、四章分别是调味料的作用与调味方法,以及美味的烹饪科学,关于调味,本书的总结十分到位,即“料理调味的基础是盐分与糖分;记住调味百分比料理更方便;由百分比算出所需调味料的重量”。让我慢慢掌握了什么是适量,什么菜该用什么调味料及如何配比,而不是凭感觉的乱加一气。第四章简直就是我的爱!和一般的菜谱不同,本书不但会告诉你食谱、告诉你该注意的小tips,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凉拌菜为例,擦干水分放入冰箱是为了保持生鲜蔬菜吸水后笔挺的状态,上桌前一刻才预调味和搅拌,顺次添加调味料不但更入味而且能锁住食材内部水分。真正让我体验到了烹饪是一门科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不要太好。

总之,本书非常适合厨房新收和想了解营养学知识的人。想好好吃饭,健康饮食,不妨先从阅读本书开始。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四):关于料理,你可以做的更好

中国人讲究吃,这是世界公认的,地大物博也让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煎煮烹炸等一系列食物做法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习惯。关于吃食,如今并不是只是为了维持生命,更多的是享受生活。苏东坡笔下的东坡肉,《随园食单》中记录的美食,也或是汪曾祺故乡的咸鸭蛋,我们总是有太多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东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多为蒸煮,很讲究入味,而美食太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关于烹饪想来也有太多话要说。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可能对食物的标准不一样,每个厨师或者说做饭人对食物的选材,烹饪方式,调味手法也不尽相同。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做饭一个味,对吃比较讲究的人在一个地方吃习惯了,换一个厨师食客总会吃出来。当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会有着如此明确的要求,但对于食物原料的选材和烹饪越是大的餐厅其要求也就越多,或者说更为标准,有着一定的校准,任何人去做都不会让其口感有着太多偏差。

《料理完全手册》是一本极其完整的图书,图书从食材原物料的选取开始,每一份原物料都有着精细的标准,其重量为多少,去除根皮以及其他废弃物所剩重量是多少,书中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鱼肉进行了简单的认知,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做饭做菜我们都尝试过,却不曾认真的去了解一份餐品所需原物料的重量。原物料的估重和废弃率依旧是很重要的,了解食物的做法,第一步便是充分的去了解食材的重量和废弃率。掌握这些,便是一个好的开始。书中有着大量的篇幅为我们介绍常见的日常食物,他们的估重以及废弃率,蔬菜,水果,谷物,面食,标准的要求又是多少呢?

第二部分便是食材的清洗。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吃菜,那你可曾认真的洗菜,我想多数的我们对于洗菜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大家习惯用流水冲洗。部分蔬菜会去皮去籽,而刀工这方面大抵是熟能生巧了。而有些蔬菜在切好后需要冷水浸泡的,这样可以保持蔬菜的营养和口感。书中在这一部分也有着大量的图片对不同蔬菜进行详细解析其蔬菜的处理方式,怎样清晰,不同的蔬菜可能会用到不同的工具,书中对其都有着一定的步骤方法。水产类原物料是我们不愿意碰触的,而书中针对不用种类的鱼都有着详细的解析,怎样去操作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清洗是一方面,烹饪也是非常重要的,蔬菜,水产类又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都需要学习的。

书中的第三部分是调味料的作用与调味方法。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调味料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味,更是承担了让料理变得更为可口的种种使命。这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口味不同所需调料多少的原因。有人喜欢甜,有人喜欢咸,有人不吃葱姜蒜,有人却要重口味。我就是口重的人,炒菜定要将这些调味料都放进去,虽然很多时候姜是被挑出来的,却总是喜欢放的。可能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吧,得改。标准的做法应该是从基础的“计量”开始,也就是我们家里常备的电子秤、厨房量杯、量勺等。平日里我们做菜的时候可能用的少一些,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做蛋糕等小食品的人这些器具一定会有的。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便是多数人喜欢的烹饪学,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基本的家常菜,关于烹饪中须知的科学知识,可以进一步的加深了解。预制,加热等过程的操作要点等都有着一定的学习。而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凉菜。中国人的凉拌菜种类还是很多的,本书是日本作家所写,基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可能菜品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体是相似的。蔬菜的凉拌我们经常吃,而土豆我们这边却很少吃。关于煮食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让蔬菜口感更好,美一种蔬菜都会有一些要求。面类几乎是我们的日常了,如何煮素面可以认真的看一看。炒菜的科学中内容比较多,肉类和素菜都有着不同的炒法。

《料理完全手册》是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所著的关于饮食的图书,其内容更为详细的将食材到手后至呈现完美的食物时的一系列标准的操作,让我们更为标准的生活。

《料理完全手册》读后感(五):跟着营养学教授学烹饪,这感觉一定很爽吧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你有没有看美食节目望着屏幕流口水的时刻啊?估计这样的人还不少呢,大家都是美食爱好者,这说明我们热爱生活呀!但是那些好吃好看的美食料理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像我这样的手残党真的是特别想要知道具体的步骤,可惜我平时总是想吃什么了在网上查一下攻略,太复杂的就直接放弃动手做的欲望,改叫外卖算了。要是有人手把手教我做就好了,哈哈。

买本菜谱照着做就行了啊,你一定会这么说。你以为我没有买过吗?翻翻书柜,随手就能拿出来好几本菜谱,但是说实话,照着那个上面的步骤做了,出来的菜品也不见得是自己在饭店里吃过的经典味道,自己的那个一比较好像是山寨版的,所以做了几次之后,这些书就纷纷进了书柜。

快要到暑假了,跟好友聊起这话题,她问了我一连串的问题,我已经完全懵了,问题如下: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啦噜,这小妮子是疯了吧?怎么会说这么多听上去很高大上的做饭的术语呢?她不是也基本上不进厨房的吗?问下来,她在哈哈大笑说,这些也是她才刚刚上个月才搞明白的东西,但是现在跟着那本书做饭,全家人居然一致赞叹,而且几乎每道菜都吃得精光,看样子是真的喜欢吃,所以她就跟着这本书还在学习呢。

朋友说:“你没觉得我们做饭跟着菜谱只是个大概齐跟着做吗?用料多少是有了,但是很少有菜谱跟你说食材的废弃率和预处理方法吧?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品的感觉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觉得做菜也是一样的啊。”

谁说不是呢?看到她说的这本书是后浪出的,作者又是日本女子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松本仲子,我索性也入手了一本,也不差这一本啊,如果真能做出像样可口、孩子爱吃的饭菜来,几顿饭就省出来书钱了不是吗?

你别说这本书还真是从头给你说起,并不是单纯的做饭。看上图,蔬菜的废弃率,这个对于不常买菜的人来说还真是必要了解的一步。比如我有次让小孩帮我到楼下的便利店买点青菜来,结果人家买回来的青菜的分量只够两个人吃,他完全不了解青菜一择完和焯水后还能剩多少。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废弃率与净重》就占了40多页的篇幅,对于青菜、海产品、各种肉类、海藻类、菌类、水果等都做了估算和讲解,这个真的是很实用。第二部分就是非常重要对于新手来说却不一定了解的食材类的预处理!

看了这部分的内容,我才发现我平时对于海鲜类的食材的预处理完全不对!这难怪我做的海鲜总是被家人嫌弃说太腥了,原来我少了一个预处理的步骤啊!好汗颜的感觉。鱼类如果没有做好预处理,对于食材来说真的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了,就是想要的鲜味出不来,腥味又很重的话就难怪孩子不爱吃了,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亲手做出来的鱼和饭店里的鱼做出来差点意思,虽然我的食材买的是最好的、最新鲜的,但是做出来不管是卖相还是味道都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我找到原因了。

这本书看下来,你会对很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菜应该这么做才对啊!为什么我做的不得其法呢?诸如这些问题你似乎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难怪我朋友说家人现在对她做的饭菜赞不绝口呢!看来什么事情都需要请教专业人士来解决啊。

这本书最后还有营养价值的配算,真的是很用心了,所以说《料理完全手册》并非由随处可见的基础食谱汇集而成。它并不直接教你一道道菜的烹饪方法,而是事无巨细地解说估重和废弃率、营养、盐分、食材预处理、调味、冷藏、冷冻、保存等烹饪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数据及信息,而这恰恰是市面上绝大部分料理书一带而过却至关重要的烹饪细节,而这些你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