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1000字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1000字

《恶俗(修订第3版)》是一本由[美] 保罗·福塞尔 / Paul Fussell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一):《恶俗》:愚蠢的不仅是美国人

恶俗已经远远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任何力量都休想一下子让它慢下来。唯一的办法还是嘲笑恶俗。如果连这个也不做的话,那你只能哭了。(P.203.恶俗的未来)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二):一本正经的言之无物

如果《格调》算一个传统且不反思的人对社会阶级的观察。那么续作《恶俗》完全是为稿费而作的垃圾。

作者编造一个“恶俗”的概念,统摄全部他看不惯的社会方方面面,从苹果到飞机,杂志广告语到宗教信仰,主要骂下等人对上等生活的幻想,以及让老一代无所适从的过度包装的东西(如果是老一代认可的过度包装那是有品味的提现,不是恶俗)。

无聊。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三):本书作者挺苦闷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恶俗」做了定义成: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位、有价值和符合时尚。恶俗,会持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过于造作、矫饰、突兀,不知羞耻和妄自尊大,它背叛所有人类历史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直觉。这一点是严肃、深刻的。 不过,我并不全然同意作者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之冷潮热讽,这确实像是一个被逼得受够了的知识分子的一次憋屈的表达。 大部分现实的存在其实有它意义所在,我更愿意选择一个接纳的态度,去体验它,感受它,如果有能力的话呢,做点什么去改变它一点点。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四):恶俗

恶俗想法。在学术界和自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的人中间流行着另一些恶俗的想法。在这个领域,研讨会和学术小组讨论会会泛滥成灾一点儿也不奇怪,还有什么比这些活动更能逃避艰辛而孤独的阅读、思考和写作呢?那些读过不少书却很少写东西或写得不怎么样的人倾向于相信,任何一个作家倾其一生研究的,终究还是他20年前完成的那部书的主题,这些人认为作家跟他们一样乏味、停滞不前。这类知识分子比较热衷于自以为是的事情,正是他们(还有政客),想出了不时更改国名这一恶俗的主意,给历史和地理研究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

《恶俗(修订第3版)》读后感(五):拒绝恶俗

1.所谓恶俗,是指把不好的东西宣传成极好的东西,把糟糕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 2.具体来讲,是邀请专家来鼓吹糟糕的东西,或用其他手段强行扭曲大众的品味。最终大家竟然觉得那个糟糕的东西是有品味的。 3.如果一个社会基础教育薄弱而文盲率高,且娱乐类电视节目影响力大的话,该国民众更容易被扭曲品味。 4.生活中的恶俗:餐厅里华而不实的服务,吸引眼球的厚重菜单、新奇菜品和外表好看的蔬菜瓜果。这些东西一旦经过“权威认证”,民众很难有辨别力。 5.精神里的恶俗:星座学说、没有营养的“人生必读之书”、各种不可证伪又号称“全知”的伪科学。 6.恶俗很难完全避免,因为有利益。所以,请你学会判别恶俗,并拒绝恶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