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旧戏新文》读后感1000字

《旧戏新文》读后感1000字

《旧戏新文》是一本由陈平原 / 王鸿莉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戏新文》读后感(一):深入戏曲艺术,了解戏曲背后那些人和事,了解现代戏曲真实状态

戏曲历来是吸引着绝大多数普通人观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古代,没有我们现在流行的电子产品,没有着如此多的娱乐活动,戏曲就是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同时也通过戏曲传递着思想。 这也是古今中外有着大量戏曲流传于世的原因,这也是很多戏曲名家备受推崇的道理。莎士比亚,引领了英国戏曲的巅峰,那么我们中国呢?也有着关汉卿、王实甫等等优秀的戏曲名家。

可是随着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戏曲好像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影响也越来越低,相应的从业者更是不断的流逝。 但戏曲依然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依然有着大量学者在其中努力耕耘着。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虽然是戏曲日渐没落的40年,但关于戏曲的反思也依然大量存在。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编纂的这样一套“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就专门收集了与戏曲有关的大量文章,形成了这样一本合集《旧戏新文》,带我们走进老艺术家们的生活中,看他们为戏曲发展做出的努力;带我们走进对于戏曲的思考之中,从学者们的思考之中重新认识戏曲的意义;带我们走进各种戏曲形式之中,发掘着戏曲应有的魅力;也带我们走进与戏曲有关的世界,看到戏里戏外真实的人生。

那么这些文章作者都是谁呢?他们讲着怎样的有与戏曲有关的故事呢?书写着那些戏曲人生呢? 戏曲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扮演着反抗者的角色,演戏的人也就是有着自己思想坚持的强者。所以也就有了彭俐侬的文章《唱戏有什么不好》,给我们讲述着曾经田伯伯不畏强权,不为了粉饰太平而修改戏剧的故事。这是戏剧人的坚持,这也是戏曲人坚守的本心。

而成为一个戏曲人,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也是现在从事戏曲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有着无数的血汗和泪水。 新凤霞在这里讲述了她成为知名演员的心路历程。“跑龙套”就是她必然要经过的人生阶段,也是每一个知名演员成长必然需要走过的道路。

所以现在很多演员寄希望于一夜成名,其实这也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够一夜成名,也因为基础不牢靠而会迅速的陨落。“连个龙套都跑不好,你还想当角儿”,这应该成为戏曲人人生的座右铭。

那么关于一部部具体的戏曲呢?它们又有着哪些的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呢?现代人看戏,往往感觉会看不懂,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对于戏曲的了解太少的原因。所以在这本书中也有着大量关于戏曲的分析文章,带我们走进对于戏曲更深层次的洞悉之中,带我们对于戏曲有着更好的理解。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旧戏新文》阅读,深入了解中国的戏曲艺术,了解戏曲艺术背后那些人和事,了解中国现代戏曲最真实的状态。

《旧戏新文》读后感(二):旧戏的新感染力

在《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中,编者说有两本书,令他惊艳,这其中的一本,就是就是《旧戏新文》。

这题材相对有一点冷,但是编选者把它写得热闹有趣感人。

50篇文字,作者或为做戏之人,或为听戏之人,总之都是爱戏之人。沉浸在50篇文字为我们塑造的氛围中,我们也能亲身感受为戏之不易,看戏之风魔,进入到这一个独特的世界中来。

我们在这里能看到荀慧生先生踩着高跷走路练出来的苦功夫;能看到诸位名家沉迷于戏剧,把戏剧当作自己的乡音;也能看到各种有趣有特色的地方戏剧,从庙戏到傩戏;

我们也能看到因为喜欢戏剧,所以对戏剧周边的热爱,比如说对脸谱的收集…… 选一篇我特有感受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酸”、“冷”“饿”与“三小通用”——向著名川剧小生曾荣华老师学习心得》,这是两位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写出的向前辈学戏的欣喜之情。

前辈告诉他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综合特点,比如在塑造吕蒙正的时候,要抓住吕蒙正酸秀才的特点,元杂剧中称秀才们为穷酸恶醋,能把秀才们特有的酸劲儿演出来,这秀才也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此时是大雪天气,穷秀才衣衫单薄,舞台上不可能像电影电视一样把大雪天气展现出来,这种冷的感觉,要通过细致的小动作,让观众们感同身受。秀才不仅仅冷而且饿,但是他的饿不想让别人察觉,他的冷也要在别人那里掩饰,秀才的语言是酸的,骨气是硬的,底下的观众看着他又要有好笑的感觉,又要有敬佩的感觉,又要有心疼的感觉,这人物仿佛不是历史中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地就在你眼前。

看得我都忍不住去看这出戏了。 这就是这本书的感染力了。

定一个小目标,集齐这一套

《旧戏新文》读后感(三):曲:若论国学精粹何在,戏曲自当首屈一指

曲:若论国学精粹何在,戏曲自当首屈一指

自古以来,戏曲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娱乐和消遣,还能够传递价值观和教育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变。领读文化出品,陈平原主编的漫说文化丛书的《旧戏新文》中收录了五十篇文章,记录了这种演变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毕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扮演了许多角色,如娱乐、教育和社会交流。《旧戏新文》本册收录了五十篇文章,以不同年代、背景和性别的作者为主题,呈现出戏曲令人着迷之所在。

这些文章来自于各个时期、各种背景的作者。他们有些是知名作家或学者,有些则是普通人。但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都对戏曲充满热情,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探索这个主题。

第三辑“一方水土一方戏”中,收录了关于京剧之外其他剧种的散文,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戏曲文化。昆曲、秦腔、川剧、晋剧、越剧、粤剧、潮剧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戏种,都是当地文化发展和历史演变的产物。它们通过表演形式和内容,向观众传递着本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例如,魏明伦的《川剧恋》中介绍了川剧,四川地区独有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被融入到了舞台上;而任溶溶的《记粤剧“小生王”白驹荣》则以婉约细腻的唱腔和优美动人的舞姿,展现出粤剧独特的生活风情。

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听不懂这些语言,但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戏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魅力不仅在于其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更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它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探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观念的思考。《《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前记》,通过名家的回忆,展现了名家在舞台上的风采。

再如追忆京剧的第二辑“京剧是我的乡音”,梅兰芳大师九十诞辰的纪念,让我们清晰看到了一代伶人,究竟是以什么态度来应对这个世界,也看到了黄宗江在《京剧是我的乡音》里叙述的,京剧是如何一步步浸润了他的生命,而吴小如的《武松打虎》,汪曾祺的《演唱艺术》,同样,但是让我感慨不已的文章。

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完全复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在全新年代里的留存与映照。

即使像今日的时代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讨论票房时,《黄梅调》一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有些演员会在演出时自己购买门票,以便让观众看到他们的名字。这种行为虽然不符合职业道德,但也反映了演员对于名利的渴望和观众对于知名演员的追捧。

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庆祝节日还是迎接新年,戏曲总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

《旧戏新文》还给读者展现了戏曲的文化魅力。戏曲不仅仅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瞩目。它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因其独特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而备受赞誉。京剧《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清朝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昆曲《长生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文化,从未走远。

尽管戏曲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但它并没有因此而过时或陈旧。相反,它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领域。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戏曲事业中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许,再读《旧戏新文》,你独到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