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锦集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锦集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一本由[法] 卢梭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一):。

卢梭认为人类当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其中一种是自然的或者生理上的不平等,由自然确定,由于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或心灵的素质的差异而产生。另外一种是精神上的或者政治上的不平等,其产生依赖于习俗,需要人们的认可或同意而产生,表现为部分人必须损害他人才能得到的种种特权。不平等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中不会存在,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依赖关系,也就无法形成奴役的锁链。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得助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表现为铁和小麦,即冶金和农耕技术出现)并最终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变得牢固且合法。

书中也解释了“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奴役链条产生的前提。

概括来说,不平等的起因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家庭生活模式的出现社会的发展(需要的驱动)出现了分工,由于掌握的技能等不同形成了社会间的依赖关系。占有物资越多在群体中的地位越有利,占有物资的多少之分也就是不平等的基础。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二):三点读后感

两百多年前的启蒙,用在现在也不过时,甚至觉得是对现在社会的一种警醒。

点一:按照卢梭的观点,野蛮人的平静和幸福在于他的独立自足,而文明人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依靠彼此,越来越依赖社会提供的支持,人与人之间无孔不入的渗入,各种利益纠葛,思想越来越复杂,人心越发难测,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变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好比我们联合在自然中占得一席,又无法避免地给自身树敌。就好比知道的越多,越意识到不知道的还有更多一样,人所做出的成果,一定会带着某种副作用,快乐与痛苦仿佛要成正比以达到协调。

点二:我们一直宣扬,要合法使用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并且要懂得相互尊重,这是文明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利于长期稳定的契约,但抗争还在继续,只不过很巧妙地将人与人之间的抗争,转换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抗争,人的自私与违反人道的行径是不受保护的,但国却可以;由人组成的国不是大写的人,而是巨型坦克或者卑劣的虫。

点三:值得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我们到底算不算文明的人,或者顶多算社会中的人,至今仍未步入文明的大门。来自上层的压力,来自群众的万有引力,来自外界的强大冲击力,矛盾其实很多,但否认和掩盖和模糊矛盾的骗子似乎更多。我们正在经历的仿佛是他国很久前的历史,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体会。

从文中引一句话:“人民之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三):对全书脉络简单偏颇的一个总结

#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阅读笔记/卢梭

> 不平等的演化( 原始社会-18世纪)

独居(潜在群居性)−短暂的联合(围猎)−其他形式联合(挖洞 搭棚 交配)−形成早期家庭−冶金与农耕技术出现−经济活动重心转移到生产上−私有财产观念形成−以财产多寡划分阶级−产生矛盾与战争(穷与富)−少数的富人建立法规与权力机构保护自己的财产(经济掠夺转为权力窃取)−权力与资本扩张,权力更迭由世袭制绑定−平民生活需求降低,习惯于依附与被奴隶 同时当权者将人民计入自己的私有财产中 予取予夺−不平等现象与贫富差距随社会发展越来越大

> 这是社会状态错误的发展方向,其社会结构只有利于富人的统治阶级。但卢梭并不主张回归自然(社会倒退),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潜在资质无由显现和发挥。他主张财产以满足个人刚需为限,不以财产多寡划分阶级,应以个人才能的*天然差别*划分

>后天差距可由资本堆砌起来_…

---

卢梭认为,阐明“人是怎样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即可找到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产生的原因(自然状态的平等——社会状态中的不平等)

他认为是因为产生了两次巨大变化才使得两种状态间发生转变:

1. 自然灾害等外因致使原始人类开始群居以共渡难关,由此出现初期的家庭、少量的家庭财产与简单的语言。卢梭认为,这是*人类最好的状态*,此时还未进入不平等

2. 冶金与农耕技术的发明。此时人类进入一种“事物的新秩序”,这一转变是人为的结果。

---

人类当中存在两种不平等:

1. 生理上的不平等,由自然所确定

2. 精神上,政治上的不平等,其产生有赖于习俗,经由社会认可形成。这种不平等建立在贬低和损害他人的基础上(主从关系)

---

### 第一部分

假设原始人的自然状态,并据此反驳和铲除卢梭所认为的关于人类的谬误和偏见(人性本恶,无美德;求偶争斗等),旨在还原最真实的野蛮人的自然生活,论证人的可完善性、社会道德等其他潜在能力不是靠他们自己本身发展,是依靠外因的综合作用下才会变更生活状态,并从中溯源不平等现象。

普通自然状态下,人类不会无差别攻击动物,具有天生的怜悯心,不相互依赖,自给自足。居无定所,只有繁殖没有传承,因为只有生理上的需求,所以没有争夺同一个异性的行为。也因为没有必须联合的理由,从而没有对语言的刚需,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外因的推动,人类将百十代如一日,毫无长进。

### 第二部分

人类通过生产工具、利用工具和群居生活,产生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语言、偏爱心,道德感,粗糙的惩戒制度,进而为了各自部落利益而划分土地从而出现贫富阶级,并因此而产生矛盾与战争,自然法则下人类崇尚自由,富人有圈地的自由,穷人却也可以进行争夺。富人由此为了保全自己的财产而与穷人建立法规和权力机构,社会和法律因此产生。而权力机构中行政官的设置正是将人分为弱者与强者的标志。

但一个社会的建立必然会引起其他社会的建立,为了对抗一方联合的力量,另一方的力量也必然联合起来,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斗争,主题从争夺土地变为争夺统治权,由此演化为政治社会,此时的社会将人类分化为主人与奴隶,不平等现象达到顶点。

---

因此显而易见,不平等现象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存在,它得以产生和发展是得助于人类能力和知识的进步,并最终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牢固合法。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读后感(四):“人类已经老了,但人依然还是个孩子”

书摘

1.卢梭在圣热尔曼森林的沉思中所见到的原始人就是这个样子:他不和任何人交往,甚至对他自己的存在也无意识。这种情况持续了无数个世纪,千百代人在静静的时光流逝中诞生,度过数十寒暑,最后又悄无声息地回到大地。人类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繁衍。“每一代人都照例从原先那个起点重头开始,千百个世纪都像原始时代那样浑浑噩噩地过去:人类已经老了,但人依然还是个孩子。”

2.“只从事单独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而不需要多人合力就可以完成的技术工作,他们就能过着他们的天性所许可的自由自在的美好幸福生活......但是,从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从他感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食物是大有好处之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不存在,私有财产的观念便开始形成。”随着冶金和农耕这两种技术的发明,人类的生活又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原先以寻求个人食物为主的经济活动,现在让位与以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财产的占有,开头是占有地上的产品,后来发展到占有土地本身;对个人的评价,从前是看他的力气大不大,而现在是看他的财产多不多。拥有土地的人必须强要没有土地的人替他耕作,他的土地才能产生效益,于是形成了主人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层。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才能出现霍布斯所说的“可怕的战争状态”:穷人对富人的战争,没有土地的人对拥有土地的人的战争。在这场无止无休的战争中,富人是少数,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有失去一切的危险,于是提出建立一个有法可循的社会来保护自己。有了社会,就有了秩序,就可以在保障社会安宁的借口下,用不公平的契约建立权力机构来保护他们的财产,使经济掠夺发展成为政治权力的窃取。

这种情况,开始还不太脱离自然状态,因为那时候权力还不是绝对的,首领和行政官员是推选的,若不称职,可以撤换。但后来权力完全落入富人、野心家或经验丰富的长者手中,而且,他们的权力愈来愈扩大,甚至演变成可以世袭:

这时候,人民已经习惯处于依附的地位,习惯于生活的安稳和平静,已经不愿意打破他们身上的枷锁了;甚至为了生活的宁静,就是再加重对他们的奴役,他们也甘愿忍受。这样一来,国家的首领便成了世袭的,他们把官职看作是他们家中的一项财产,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主人,......把公民视为他们的奴隶,把公民像奴隶那样计算在自己的财产书目之内;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等同上帝的列王之王。

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社会等级区分愈来愈明显,贫富的悬殊愈来愈扩大。他没有主张倒退,因为他知道事物的这一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他虽怀念远古时候的情景,但他并不是乌托邦主义者,他“从未主张把所有一切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统统拉平。他只是主张:财产以满足个人的真正需要为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应以财产的多寡来划分,而应以个人才能的天然差别来划分”。

3.为什么人的真实面貌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再不敢表现真正的自己;......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确知道我们是在和什么人打交道,甚至弄清楚自己的朋友也得等到重大的关头,也就是说,要等到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的关头,因为唯有到了这种关头,对朋友的认识才具有本质的意义。”人的心态到了这种地步,是十分可悲的。

4.如同格洛巨斯的雕像之遭到天气和海水的侵蚀与狂风暴雨的吹打已经被弄得不像一尊海神而像一头猛兽,人的灵魂也一样;在社会环境的重重包围中,由于千百种不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由于在获得许多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许多谬见,由于身体气质的变化和欲念的不断冲动,可以说,人的灵魂也是被弄得几乎认不出来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变了形的人的面貌后面,有“带有天国庄严的纯朴的烙印”的原始人的面貌。只要留心观察,就能看出他“从大自然的手中出来时的样子”。

5.第一次巨变,是大自然造成的,是各种外因的综合。

第二次巨变,是冶金和农耕这两种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种“事物的新秩序”。不是大自然造成的,而是人为的结果。“使人走向文明但使人类走向堕落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黄金和白银,但在哲人看来却是铁和小麦。”“循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这几次革命性的变化中的进展情况继续讨论下去”,就可以发现法律和个人产权是怎样确立的,就可以看出政治权力是怎样演变成专制制度的。

6.自由和食物一样,对人的效用将因人而异;以食物为例,鲜美的固体食物,体质强壮并常吃这类食物的人食之,当然大有补益,可增强身体,然而体质柔弱的人食之,则徒增肠胃的负担,有损健康,陷于沉醉。人民一旦过惯了在首领统治下的生活,就不可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如果他们试图摆脱枷锁,他们将更加远离自由;他们将把与自由背道而驰的恣意行事和胡作非为当成自由;他们的革命最终将使他们落入蛊惑家的手里,使他们身上的锁链更加沉重。作为所有自由人民的楷模的罗马人,在摆脱了塔尔干王朝的压迫之后,尚没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奴隶制度和塔尔干王朝强要他们从事的卑贱的劳动,败坏了他们的本性,因此,他们起初只不过是一群无知的愚民,必须以极大的智慧加以安抚和治理,才能使他们慢慢习惯于呼吸自由的新鲜空气,才能使这些在暴政统治下已变得头脑十分迟钝甚至有些呆傻的人逐渐具有纯朴的民风和剽悍的勇气,并最终成为世界各民族中最受尊敬的人民。因此,我要寻找一个兴盛的和安宁的共和国作我的祖国;她古老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她经历的磨难和沧桑,正可以鼓舞她的居民的勇气和对祖国的爱;她的公民久已养成高尚的独立精神,因此,他们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配享自由的。

7.我感到庆幸的是,事实证明,我把公民共同的幸福和共和国的荣誉能得到永远维护的希望寄托在以上的种种保证上,是正确的。我承认,共和国尽管有这些优越的地方,但她不会发出令大多数人眼花缭乱的闪光;对这种闪光的喜爱,是幼稚的表现,是有害的,是幸福和自由的死敌。让行为浪荡的年轻人到别处去寻求无聊的欢乐吧,他们将为此而后悔一生。让那些所谓的有高雅趣味的人到别处去欣赏宫廷的豪奢、车辆的华丽、家庭陈设的气派和排场的铺张以及种种骄奢淫逸的享受。在日内瓦,人们看到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然而,这样一种景观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那些想到日内瓦来看这一景观的人,必将赢得欣羡其他事物的人的称赞。

8.在我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断言,德尔菲城的神庙上那道短短几个字的铭文包含着一句比所有伦理学家的巨著都更意味深长和难以做到的箴言。因此,我把这篇论文的题目看作是哲学领域所能提出的最有意义的问题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在我们看来,它也是哲学家们感到最难以解答的问题之一。因为,如果不首先从对人本身有一番认识开始,又怎么能找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呢?如果不从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沧桑在人的本质上引起的变化着手研究,又怎能了解当初大自然创造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又怎么能把人固有的东西和环境与人的进步对他的原始状态添加的或改变的东西加以区别呢?如同格洛巨斯的雕像之遭到天气和海水的侵蚀与狂风暴雨的吹打,已经被弄得不像一尊海神而像一头猛兽,人的灵魂也一样:在社会环境的重重包围中,由于千百种不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由于在获得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许多谬见,由于身体气质的变化和欲念的不断冲动,可以说,人的灵魂也是被弄得几乎认不出来了。人们发现,他已不再是始终按确定不移的原则行事的人了,他的表情已失去了造物主给他打上的表现天国庄严的纯朴的烙印:他已面目全非,他的欲念代替了理智,他心思混乱,行事全凭一时的心血来潮。

更糟糕的是,由于人类的一切进步都在不断使人离开他的原始状态,因此,我们愈是积累新的知识,我们便愈是失去获取知识之中最重要的知识的手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我们对人进行研究,我们反而愈是找不到如何去认识人的门径。

9.我认为人类当中存在着两种不平等,其中一种,我称之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由自然确定的,是由于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或心灵的素质的差异而产生的。另外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的产生有赖于某种习俗,是经过人们的同意或至少是经过人们的认可而产生的。这种不平等,表现在某些人必须损害他人才能享受到的种种特权,例如比他人更富有,更尊荣,更有权势,或者至少能让他人服从自己。

我们用不着问自然的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因为答案从这个词儿字面的意思就可看出来了。我们更用不着去追问这两种不平等之间有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因为这种问法,等于是换句话问发号施令的人是不是必然比服从命令的人更优秀,他们的体力或智力、才能或品德是否总是和他们的权势或财富成正比。这样的问题,拿去问那些惟主人之命是从的奴隶,是可以的,而要拿去问那些寻求真理的有理智和自由意志的人,就不合适了。

然则,这篇论文要阐述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它要阐述的问题是:在事物进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权利接替了暴力,天性开始服从法律;其次,它还要阐明由于什么样的一连串奇迹,才使强者决心为弱者服务,才使人民决定牺牲真正的幸福去换取臆想的安宁。

10.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具有了他们父辈那样的强壮体魄,并通过各种可增强体质的锻炼,使他们的身体更加结实,获得人类能获得的最大的精力。大自然对待他们的办法,同斯巴达的法律对待公民的孩子的办法是一样的:使体格健全的儿童愈来愈身强力壮;而其余的儿童则任其死亡。在这一点上,大自然的做法和我们的社会的做法是不同的:在我们的社会里,国家使儿童成为父亲的累赘,在儿童还没有出生以前就不加区别地泯灭了他们的天性。

11.由于野蛮人的生活使他们免去了关节病和风湿病之苦,由于衰老是一切痛苦之中人类最无法减轻的一种痛苦,因此野蛮人最后是悄然离开世间,不但别人没有注意到他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寿数已到了尽头。

12.如果我们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疾病,比医学向我们提供的治疗方法多,这种情形是怎么出现的?生活方式的极不规律:有些人过分懒惰,而有些人又过于劳累;我们的食欲和感官的享受有诸多刺激和满足的便利条件;富人的食物过于考究,虽向他们提供了产生热量的养分,但同时又使他们患上了消化不良;穷人的食物十分粗劣,而且经常缺少,以致一有机会便极其贪食,从而加重了肠胃的负担;有些人通宵不眠,放纵情欲,而有些人又劳心焦思,郁郁寡欢,无穷无尽的忧虑,心灵永远不得安宁;这许许多多不幸的情况表明:我们的大多数痛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此,只要我们保持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的、有规律的和孤单的生活方式,这些痛苦几乎全都可以避免。如果大自然的本意是要我们成为健康的人,那么,我敢断言,动脑筋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状态的;动脑筋思考的人,是一种性格反常的动物。当人们一想到野蛮人(那些还没有被我们的烈酒败坏的野蛮人)的良好的体格时,一想到他们除了受伤和衰老便没有其他痛苦时,人们不能不认为:根据文明社会的发展史,就能轻易写出人类的疾病史。这至少是柏拉图的意见;柏拉图根据波达里尔和马卡翁在特洛伊围城时期所使用过或论证过的药物推知:这些药物引起的疾病,是人类尚未见过的。

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所得的病是那么的少,所以他用不着吃药,更用不着请医生;在这一点上,他的情况并不比其他动物差。从猎人那里不难发现,他们在打猎过程中何曾见过什么病病歪歪的动物?他们见到的情况是:有些动物虽然受了重伤,但它们的伤都结了疤;有些动物虽然骨折甚或断了腿,但它们并没有去请外科医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痊愈了,除了日常的食物外,它们也没有其他特殊的食,但它们恢复得很好,既没有受外科手术之苦,也没有受内服药物之毒,或者被忌食弄得瘦弱不堪。精湛的医术对我们虽有某些用处,但可以断言的是,生病的野蛮人是无医无药的,只能靠大自然的帮助,自己好起来;他们除了自己的病以外,什么也不怕;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心境好于我们。

因此,切莫把野蛮人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人混为一谈。大自然把一切野生动物都置于它的照护之下;这是它的一种偏爱,表明它是多么珍视自己照护动物的权利。森林中的马、猫和牛,甚至驴,比家养的马、猫、牛和驴身躯都更高大,长得更结实,更有力气和胆量;然而一成了家畜,它们的这些优点就失去了一半,可以说,人们的精心饲养反倒使它们退化了。人也一样,一变成社会的人和奴隶以后,他的体质也逐渐衰弱,胆子愈来愈小,显得畏畏缩缩,萎靡不振,结果,既失去了体力,又丧失了勇气。此外,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差异,比野兽和家畜之间的差异还大得多,因为,尽管大自然对动物和人都一视同仁,但人给自己安排的舒适享受,比他给他所养的动物安排的享受多得多,然而,正是舒适的享受成了使他退化得更加明显的特殊原因。

因此,尽管赤身裸体,没有房子住,没有各种各样我们认为非有不可的浮华无用的东西,但对当初的野蛮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坏事;尤其是对于保护他们的生存,没有这些东西,也无大妨碍。他们的身上之所以没有长毛,那是因为他们在热带地方根本就不需要长毛;要是在寒带,他们自会利用他们猎获的动物的皮毛御寒。他们之所以只用两只脚跑,那是因为他们要用两只手来与野兽格斗和做其他事情。他们的孩子也许学步晚,而且走起路来也很吃力,但他们的母亲可以很容易地带着他们到处走;这一便利条件,是其他动物没有的。不仅如此,其他动物的母兽在遭到追赶时,还不得不抛弃它们的幼崽,或者按照它们幼崽的速度而放慢它们自己的脚步。很显然,除了发生我在后面要谈到的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的奇怪情况以外,我认为,第一个给自己制作衣服或建造住所的人,实在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些没有多大必要的东西,因为在此以前,他没有这些东西,也照样活过来了嘛;他为什么在成人以后反倒不能过他幼年时候的那种生活,这一点,实在令人难以明白。

当初的野蛮人的生活是孤单的,懒懒散散的,而且时刻都有遇到危险的可能,因此,他总喜欢睡觉,不过睡得不沉,像不动脑子思考的动物那样容易惊醒;可以说,只要他不动脑子思考,他就要睡觉。他唯一操心的事情,是保护他的生命。他熟练的本领,主要是进攻和防卫:主动去猎获别的动物,并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吃掉。反之,他那些只能靠逸乐和肉体享受才能完善的器官,却始终处于粗笨的状态,一点也不灵敏。在这一点上,他的感官分化成两类:触觉和味觉极其迟钝,而视觉、听觉和嗅觉却特别灵敏。一般的动物都是这样。据旅行家们说,大部分野蛮人也是如此。因此,好望角的霍屯督人单凭肉眼就能看到荷兰人必须用望远镜才能看见的大海上的船,就不足为奇了;此外,美洲的野蛮人能像最好的猎犬那样用鼻子闻到西班牙人的行踪,所有的野蛮人都能毫无困难地裸着身子生活,能吃辣椒,能把欧洲人的烈酒当水喝,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13.到现在为止,我只是从身体方面来观察人,现在,让我们从精神和道德方面研究他。

野蛮人在大自然的安排下,最初的能力只有他的本能,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大自然为了弥补他的本能的缺陷,才赋予他开始是代替本能随后又把他提高到超过他的本能的能力:由此可见,野蛮人当初具有的能力纯粹是动物性的。视觉和触觉也许是他的本能状态。愿意和不愿意,希望和恐惧,是他心灵的第一个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活动,一直到有了新的情况使之有了新的发展为止。

不论伦理学家怎么说,人的智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欲望的推动,但大家也一致公认,人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智力才能得到满足。正是由于这两者的活动,我们的理性才得以逐步完善。我们之所以求知,是因为我们希望得到享受。不难想象:一个既无欲望又无恐惧感的人是不会花心思去进行推理的。欲望的根源来自我们的需要,而它们的发展则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的进步,因为人之所以希冀或害怕某些事物,是由于人对它们已经有了某些概念或者是出于纯粹的自然冲动。野蛮人因为没有任何知识,只具有来源于自然冲动的欲望,所以他的欲望不会超过他的身体的需要.在宇宙中,他所知道的好东西,是食物、女人和休息;他所畏惧的唯一灾难,是疼痛和饥饿,而不是死亡,因为动物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死亡;对死亡的认识和恐惧,是人在脱离动物状态以后所获得的最初的知识之一。

如果必要的话,我可以很容易地列举事实来证明这个看法,证明在世界各国的民族中,精神的进步恰恰是和他们得自大自然的或者是由环境使他们产生的需要成正比的;因而也是和促使他们去满足这些需要的欲望成正比的。我可以证明埃及的艺术是随着尼罗河的泛滥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希腊,艺术在沙漠地区和阿提喀岩石嶙峋的山区产生和成长,甚至发展到与天公比高的地步,而在奥诺塔斯河沿岸肥沃的土地上却难以生根。我发现,北方的人民比南方的人民更勤劳,因为他们不能不如此,否则就难以生存。看来,这是大自然有意使事物趋于平衡:它既然使精神那么旺盛,就不再使土地那么肥沃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