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摘抄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摘抄

《重建幸福力》是一本由周伯荣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8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一):《重建幸福力》——获得安全感,去拥抱幸福

我们现在会经常听“安全感”这个词,这是我们都很重视的一种状态,那么安全感从哪里获得呢?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完美感情,这些都会让你更有安全感吗?但其实,安全感是自己给予的,它来自我们内在的人格,只有成为一个勇敢、独立、平和的人,才能体验到当下的幸福。

《重建幸福力》是心理治疗师周伯荣的全新力作,他在总结了自己近30年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心理治疗案例,精炼出一套安全感幸福疗愈方法,旨在帮助广大读者认知自己的情感、人格特征和情感独立能力,实现心灵的自我疗愈,提升幸福感。

为什么我们越忙碌、越拼搏,反而越是把握不住自己的安全感呢?这源于我们的不安全感人格。安全感是一种对于安全的情感体验,安全感不在财富中、不在名利中、不在被爱中,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幸福的过程,也是我们阳光人格逐步形成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将贯穿我的一生,在我们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获得这种安全感,它将与我们的成长、成熟、思维模式、价值观、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分析来访者的红、黄、蓝情感不安全感人格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实用的疗愈法,这套安全感幸福疗愈的方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提高认知自我,接纳痛苦,修正不安全感人格。在疗愈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认知自我,用理性的思维看待自己,用真心去察觉自我,承认和接纳自己的缺点,积极发挥自身的优点,把握自己,活在当下。

幸福是很难定义的,却是可以用心去体会的,同时它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层次的,被爱的幸福、基于物质的幸福、安全感的幸福、情感归属感的幸福、被尊重-自尊的幸福、自我实现的幸福、无我的快乐,每一层次的向上发展都是情感上的递进,而幸福来源正是我们内在的要求和自身的感知和给予。无论是痛苦、焦虑、挫折、委屈,还是快乐、满足、成功、振奋,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都需要我们一一去感知、去品味。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当我们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当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幸福就在你我的身旁。

让我们用心去感知人生的真谛,去体验幸福,一起去拥抱安全感的幸福。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二):《重建幸福力》与原生家庭和解,同内心的自我握手

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荣格

你有安全感吗?提起安全感,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呢?

有人说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有人说权,有权即有理;更有人说智商高,长得美或者帅气、有人爱等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其实,在《重建幸福力》这本书中,翻开第一章你就会发现我们认为的这些诸如名权钱,智商高,长得美或者身体素质好能带给我们安全感的条件都是有限的,未必能够获得安全感体验,甚至过度追求还会降低我们原有的安全感。

以上的事例属于获得安全感的影响条件,它们的作用取决于追求的初心和成长过程中对“情感独立”性的培养——“情感独立”是我们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重建幸福力》这本书的作者周伯荣是一位从事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工作的精神医学科教授,这本书集合了他近三十年治疗的经验,通过分析来访者的红、黄、蓝情感不安全感人格,总结出一套实用的疗愈法,将生活里的事和书中的理论结合,对于书中的观点我认为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比如说红黄蓝情感人格理论、幸福7层次论等,周伯荣医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和日常训练的一些详解,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不安之源,修复自我,重建幸福力。

自从《都挺好》热播后,有一个词就跃进了我们的视野里—— 原生家庭。

好像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和原生家庭扯上关系,自己的不优秀,自己的失败,懦弱都可以归结为原生家庭的祸。一时间,“原生家庭”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它真的很恐怖吗?

心理学家卡德勒说过“其实生命当中有一个最为不幸的事实,就是我们遭受过的重大磨难大多数都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这种磨难有可能是遗传的,这很可怕,但是很真实。”

在《重建幸福力》中作者也阐述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安全感取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自我认可和自我超越困难的能力。高层次的获得可以反哺安全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背负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这种烙印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这种烙印也并非完全是坏的。

原生家庭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是构成我们精彩生命的一幅画卷,我们在这阳光与阴影当中成长,一步一步地勾勒出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行事的方向。

通过阅读这本书,颇有感触,正如书中开页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自在地“体验”人生自然发生的一切,修正“目标化”生存模式;当我们体验到人生中的种种不良事件,学会转身和不纠结,学会暂时放下,学会不逃避,去勇敢、自主地追求,实现自我定义的生命意义。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三):重建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全

幸福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求索的问题。而与幸福相伴的还有安全感。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生命安全、情感安全成为生活的焦点。 在大城市生活,在近乎陌生的环境下,面对如影随形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甚至还可能有家庭方面的压力。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幸福力和安全感,正是周伯荣教授的这本《重建幸福力》所要说明的话题。

本书作者周伯荣教授,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为睡眠障碍所致心身疾病的治疗策略;心理治疗的整合应用价值。 从事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工作近30年,心理治疗师, 主持省级、厅级、市级等多个科研项目。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分别阐述了什么是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幸福、红黄蓝情感:不安全感人格的剖析 、 如何修正红黄蓝不安全感人格——“安全感幸福”疗愈法 、 幸福7层次论——被爱的幸福,是基底层 、 如何培养情感独立的能力 和结论:通往安全感幸福,有迹可循。全面阐述了我们应当如何重建幸福力,感受幸福与安全感。

周教授的一大创举在于介绍了红黄蓝情感人格理论。不安全人格对应颜料三基色:红色代表好强,黄色代表依赖,蓝色代表回避,这恰好与卡尔霍尼的精神分析理论相对应:趋向他人、反对他人和避开他人。光线三原色的混色可以出现红、蓝、绿、红+蓝=品红、蓝+绿=青、红+绿=黄、红+蓝+绿=白。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人格特征。阳光人格则采用的是光线三原色:红色代表勇敢、绿色代表独立、蓝色代表平和。通过混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可以出现红、黄、蓝、绿、品红、青、黑。这里的每种颜色也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还解释了原生家庭对不安全感人格的形成。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进行修正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痛苦体验者、失眠焦虑抑郁、双向情感障碍、不良情感人格等。不良行为采用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正念训练来治疗;不良情绪采用合理沟通、EFT、IPT、ACT、NPT治疗;不自主负性思维通过CBT、ACT、PPT、NPT、DBT来进行治疗;不自主念头采用DBT、PPT、正念心理、NPT进行治疗;扭曲信念采用意象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DBT、NPT;潜意识痛苦和心理创伤采用意象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催眠治疗等方法。其中不良行为、不良情绪、不自主负性思维是较为容易治疗的症状,通常涉及轻中度失眠、焦虑和双向情感障碍。不自主念头、扭曲信念和潜意识痛苦和心理创伤是较为困难治疗的症状,通常涉及严重抑郁、焦虑和双向情感障碍。相关专业的术语和治疗方案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周教授的另一大贡献是丰富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从五层拓展为七层。马斯洛(1943年)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他所提出的需求层次结构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在此基础上,周教授提出了个人幸福七层次理论,悲哀的幸福、基于物质的幸福、安全感的幸福、归属感的幸福(友谊-爱情-婚姻)、被尊重-自尊的幸福、自我实现和无我。分别在马斯洛需求的底层增加了被爱的幸福,在顶层增加了无我的幸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幸福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本书还附有大量案例和实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实践,从而实现幸福力的重建,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书籍。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四):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这个词,太广义了,有人说:幸福就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兜里还有钱,身边更不缺关爱。 70年代的时候,幸福就是没有饥饿,没有战争。80年代的时候,吃饱穿暖就是幸福。90年代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吃上肉。可谓是最幸福的一代。 如今20年代,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住大房子,出行飞机火车代步车,吃的更是五花八门。 问大家,你幸福吗?很多人却说:“不幸福,我每天上班996,007,头秃,加班无怨言。一个人就是一个家的中坚力量,我不敢休息,我有很多的房贷车贷。我要养孩子我要给孩子赚奶粉钱。我的人生除了还债就是还债,没有幸福可言。”为什么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了,而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却降低呢?幸福真的是物质吗?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房子?豪车?名表?奢侈品吗?真的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吗?不,不见得。 作家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 三是听爱人讲情话; 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诠释过幸福的一家三口是什么状态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平淡如菊才是真,幸福如此简单,为什么现代的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都降低了呢?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从事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工作近30年的周伯荣医生所著的《重建幸福力》这本书里,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获得幸福的安全密码—红黄蓝不安全感情感人格。 什么是红黄蓝不安全感情感人格呢?在书中作者给我们谅解了红黄蓝不安全感情感人格是受到“自然阳光”“物理特性”“红绿蓝三原色”的启发,表现为好强(红色)、依赖(黄色)、回避(蓝色)。主要取决于原生家庭情感关系结构,性别差异,抚育环境,成长挫折等多重因素。综合看来,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红黄蓝的情感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相对应的,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情感积极的人格,我们可以用“阳光”来形容积极的人格,她是温暖的,包容的,滋养的,安全的,幸福的,用勇敢(红)、独立(绿)、平和(蓝)三个词来代表积极的人格。 了解了红黄蓝的由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红黄蓝不安全感人格有那些类型 1.红(主)黄(次)蓝(弱) 此类属于热情-控制性。名利好强爱控制,热情易怒听我的。 2.红(主)蓝(次)黄(弱) 此类属于自恋-他责型。溺爱自我为中心。可静可动很自我,报复他责很绝对。 3.黄(主)红(次)蓝(弱) 此类属于主动依赖-温柔型。父母陪伴时间少。女孩易早恋,男孩易失恋。有个性,有控制欲。喜欢粘人。 4.黄(主)蓝(次)红(弱) 此类属于被动依赖-却懦型。示弱是特点。权威单亲母亲或者母亲早逝容易出现这个人格。 5.蓝(主)黄(次)红(弱) 此类属于外冷内热型。这说的是我吧!高冷,忽冷忽热是特点,需要被关爱和温暖。 6.蓝(主)红(次)黄(弱) 此类属于冷漠-讨好型。好强,讨好他人是特点。 以上就是不安全感人格的6中类型,在同一个人中,这些性格都会出现不同的转化和演变。 曾经我觉得,原生家庭对我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看完《重建幸福力》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我的突冷突热,别扭,不依赖,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那我们可以怎么去治疗呢? 在书里,作者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 (1)分析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 (2)分析红黄蓝不安全感人格的特征 (3)认知自己的优势人格和突出缺点 (4)发挥优势人格,专注可以体验正能量的活动 (5)接纳缺点,接纳自我,适当修正突出缺点 (6)修正情感不安全感人格,原则是降低回避(蓝色),提高情感主动依赖(黄色),并获得安全依恋(嫩绿色),适当调整好强(红色),朝着嫩绿(主)红(次)或者红(主)嫩绿(次)方向调整 (7)体验被爱,加强爱的互动,接纳原生家庭,宽恕原生家庭的不足 (8)接纳痛苦,统一和协调不同的自己,清除内心冲突 (9)改善家庭关系或人际关系的依附结构 (10)寻找当下兴趣方向,活在当下(尝试放下)。青少年强调追求社会认可 (11)感悟和训练积极开放式思维( 12)建立积极价值观和信心 (13)觉察自己,学习用体验的方式生活、学习、工作 (14)学习和体验自身抗挫折能力 (15)体验自己“阳光人格”,体验阳光人格带来的第1~5个层次的幸福。 (16)体验“安全感的幸福” 我觉得非常有用 第一:接纳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开心的痛苦的我们全盘接纳。 第二:放过自己。还有什么比眼下的情况更坏的吗?放下过去,迎接未来。 第三:活在当下。一切的焦虑和担心都没有眼下重要。吃好喝好活好。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没有国外翻译本的那种晦涩,更多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敬畏。这是一本值得翻阅多遍的好书。 一本心理类的书籍能出版,特别是周医生的这本硬核书,《重建幸福力》倾注了作者多年的心血,是从业者的指南,是看书者的福音。 在书籍里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在看这些案例的时候,也是在思考我们的人生。看别人的故事,好似在看自己。还有日常的训练拆解,给出了一套非常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比如:印度里的瑜伽经,中国文化里的禅学,西方文化的起学说。这样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如果你想摆脱原生家庭束缚,想与内心的那个自己握手言和,那么推荐你来阅读这本书。 与内心的那个自己和解以后,幸福其实很简单,45度抬头看天,也不再是忧伤,而是希望的向征。

《重建幸福力》读后感(五):躺着开空调刷手机你快要躺赢了,还觉得不幸福,谁信?

当下,对于你来说幸福感是什么?对于非洲的孩子可能是吃饱饭有干净的水喝,对于美国的孩子可能是健康地活着能去上学,对于日本的孩子可能是希望奥运会顺利地完成。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幸福力的感受和需求是不同的。幸福力到底与什么有关?为什么有人工作到深夜成就感满满,而你在家躺着开空调刷手机还觉得不幸福呢?

翻开《重建幸福力》——你需要知道的安全感密码,就知道为啥自己有这么多还觉得不够幸福的原因了。

1.发展变化了马斯洛需求理论,在原来基础上把5个元素变成7个 。

作者把个人幸福的7个层次分别标注为:被爱的幸福,给予物质的幸福,安全感的幸福,归属感的幸福(包括友谊爱情和婚姻),被尊重自尊的幸福加上了自我实现和无我。其中自我是现实比较好理解的,它不仅通常从第1层被爱的幸福当中逐渐获得,一层一层地成长,它还取决于个体的主观心理和目标。活到这个层次的幸福期间,通常表现为博爱和情怀,也就为下一层无我做好了基础准备。第7层幸福的无我,实际上是处在合一的状态,就是我与他人,我与世界是相互融合的,不分彼此,也就是不二的状态。当你不带评判的、不带标准的去判断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时候,能够做到心中无杂念无私欲,无是非就是无我。这种状态的人还很少,但希望借着提出这个目标,让大家朝这个努力。那些总也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幸福,得不到尊重和爱的,哪怕衣食无忧,躺着刷手机是因为在归属感和自尊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仍然觉得不幸福。

2.从色彩的角度,形象生动用红黄蓝三色比喻人格特质,把精神分类大师霍尼理论阐释得更加详细。

作者从光线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基本原理受到启发,提出人格特质的这三个主要的特征,分别用红蓝绿来表达,然后对应的三种情感的特征是:红色代表好强,黄色代表依赖和蓝色代表回避。在由此进行混合,形成多种不同的人格特质。然后逐一分析了这些特质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原生家庭的模式和影响。

幸福和痛苦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就像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一样。任何人都不可能只要幸福抛弃痛苦。关键问题是你带着怎样的角度和观点去看待。这将决定你对待它的方式。

3.情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POV愿景心理学里,把情感分为4个阶段,包括依赖期,独立期,交互依赖期和灵性依赖期。

作者把情感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包括:

第1层次的情感能力是主动体验被爱关心和尊重的能力;第2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包括爱,尊重,愤怒、分离、拒绝、叛逆;第3层次情感为被依赖,被拒绝被分离;第4层次情感能力是直面生死的能力。

这4个阶段能力的产生和变化,是随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经历而来的。但都与幼儿时期与家庭的教育和关怀是分不开的。只是像玩游戏一样,每个人所通关的顺序和项目是不一样的。但对于第4层次的情感就是面对生死亡的能力,这个是我们目前的教育里所缺乏的,但是对每个人的影响着实深远。

《重建幸福力》书里面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电影角色分析,让你清楚地看到每一层能力的背后,其实都是有着一定的内部外部原因。

同时每一章节后面还有练习,可以跟着做。比如练习写感恩日记,练习观察记录你觉得快乐的事情,还有镜子练习和空座位练习等等,这些都是让你换个角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书里的插画很形象,理解记忆起来更容易。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觉得不幸福,或者对于原生家庭有探索的需求,这本书值得看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