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边界意识读后感锦集

边界意识读后感锦集

《边界意识》是一本由赖宇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界意识》精选点评:

●爱自己 爱自己的边界

●全书反复在说的是:只说我的 不动你的。还有两个印象深的是:抓别人做对的时候和给自己自由 放他人自由 想想平时生活中真的很少鼓励别人 看到别人做了正确的事也总觉得理所应当 沟通的时候还是应该讲自己的感受 不要去揣测别人的生活 也不用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 生活是自己的

●真的很实用,从现象到方法,而且很适合我国国情。关于“人与狼”的辨别和驾驭,多加练习,你就会成为没有心理负担、不会自我压抑的人际关系好手了。

●2019,018。作者有生物学的基础,所以论证情绪很充分。

●沟通的目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回复了什么。 10招:1.用感觉画界限,收起对情绪的成见,情绪来时就是边界2.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了解别人也有界线,问自己:这件事影响到我了吗?把别人的界线还给别人,3.只说我的,不动你的,想象脚下的圈,判定你想讲的在哪个圈,待在自己的圈。4.用别人听得到、听得懂的方法说,别期待他人猜中你的心意,可能误会你。5.把别人错在哪儿讲清楚6.把别人该怎么做才对讲清楚7.抓别人做对的时候讲8.别人做对时,大大地鼓励,不求完美,只求进步9.让大脑和小脑合作,伤人的话,是用小脑说的。情绪在小脑里。10.给自己自由,放他人自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他人核准, 如果他是人,你给他讲自己的情绪和界线,他会尊重你;如果他是狼,而且他觉得你的排序比他低,同时想越你的界限。

●非常到位了!

●有效的防狼手册与治疗玻璃心方法。

●普及层面,泛泛介绍,不深入。

●可以把你一些模糊的感觉,捋出来吧。需要思辨的接受。

●结论:值得读 讲界限的书很多,讲得这么通俗容易懂,便于理解的还真不算太多。 把语言和行为关注“我”,少说“你”其实就是一种对界限的尊重。 关注人和狼的观点,确实也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

《边界意识》读后感(一):#娴娴书单,34/100,《边界意识——摆脱情绪勒索,破解人际关系难题》

这本书真的是我这几年读的人生启蒙书,解决了我很多困惑,逢人就推荐,还做了思维导图时不时翻阅提醒自己。 3个有趣的点: 1.情绪就像是警报器,如果你不去手动关掉,它就会一直在叫,提醒你,也有些人的警报器是坏的,感知不到情绪。 就像一些钝感力很强的人,在工作生活中,警报器是关闭掉的。你会发现,他们没有那么容易情绪波动,也感知不到别人对他的不满。用对地方挺好的。 2.有时候对方做的事情,让你不开心,你得分辨这件事是不是你界限里的事情,没准是你多管闲事了。分清楚是谁的事情,再有情绪也不迟。 3.一个人不会一直被人欺负,如果会,那一定是你给了对方欺负你的权利。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在一开始表示自己的界限,明确告诉对方。对方不清楚,一直试探你的底线在哪。 2个有用的点: 1.关注对方做对的事情,并且记录夸奖鼓励,这样可以让他持续做做对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都做反了,关注做错的事情,无视做对的事情,对方便朝着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去了。 2.对方隐形攻击我们,第一时间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如果没有做错,要么直接说,要么远离。 1个立马可以做的事情: 管好自己,不求不助,不问不答。 这个软件做的思维导图导出有点糊,可以私信我要PDF高清格式,不用买书,看完就可以学会。

《边界意识》读后感(二):边界意识

边界意识

1.用感觉画界限

当情绪来时,问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情绪带给你的信息就是你脚下的圈圈,你越清楚自己的边界,就越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与互动。

情绪日记:日期,情绪、感觉,发生了什么事,它的信息是什么。

2.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了解别人也有界限;

问自己:这件事影响到我了吗?

情绪日记:日期,情绪、感觉,发生了什么事,它有没有影响到我的界限。

3.只说我的,不动你的

想象脚下的圈圈,情绪是身体制造出来保护我们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情绪都是无罪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审视情绪,也不应该质疑情绪;但是情绪的表达是可以掌控的,是一种技巧,那我们在表达时就有责任想清楚怎么讲。

脚下的圈圈都包含价值观、偏好(喜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

判定你想讲的东西在哪个圈圈里;呆在自己的圈圈里,我们通常不去想清楚自己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或者想清楚对方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我们有这个情绪,而是比较喜欢猜想对方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不管我们往哪里猜,那都是越界的事情,别人在想什么,是他人圈圈里的事。

想清楚自己界限的事—“我的情绪是什么?”“他人做了什么事让我有这个情绪?”这些才是我们的事,这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不用猜。

肯定式沟通“我的感觉是…,我的意见是…”

攻击式沟通“你总是…,你懒/笨…”

4.用别人听得到,听得懂的方法说

不说,界限只会越踩越深;隐忍,常导致关系破裂;肯定式沟通“I message…”

5.把别人错在哪讲清楚

我们的感觉不等于别人做的事;能演就不要说,能说就不要写,你能够越清楚地描述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你的沟通就越成功。

(晚上不是沟通的好时机)

6.把别人该怎么做才对讲清楚

给出解决办法,你想要什么,不要让人猜;示范是最清楚的,“言传不如身教”;你的想法不一致,别人的行为就会乱;不想跟不会是有差别的。

7.抓别人做对的时候

放空错事,只抓对事;转被动为主动,从应该变想要;对事记录。“去了新的地方,学习别人好的地方,不要挑剔别人不好的地方。”

8.别人做对时,大大地鼓励

鼓励的话语=别人做对了什么事+你的感觉/这件事对你的影响;及时鼓励;不求完美,只求进步

对事记录:日期,别人做对了什么事,要怎么鼓励。

9.让大脑和小脑合作

伤人的话是用小脑说的,指认自己有用小脑沟通的现象,在特别的情景下提高警觉。

10.给自己自由,放他人自由

想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他人核准。

“别人有审判你的权利,而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任何人核准。”

做自己就好,把审判的权利还给他人。别人要如何审判我们,我们没法左右;我们除了把这个权利还给他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取得心理平衡。但是我们要对付自己的审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自己”。

日记:日期,你做了值得鼓励的事情,不会怎么鼓励自己。

《边界意识》读后感(三):边界意识

边界意识

1.用感觉画界限

当情绪来时,问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情绪带给你的信息就是你脚下的圈圈,你越清楚自己的边界,就越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与互动。

情绪日记:日期,情绪、感觉,发生了什么事,它的信息是什么。

2.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了解别人也有界限;

问自己:这件事影响到我了吗?

情绪日记:日期,情绪、感觉,发生了什么事,它有没有影响到我的界限。

3.只说我的,不动你的

想象脚下的圈圈,情绪是身体制造出来保护我们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情绪都是无罪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审视情绪,也不应该质疑情绪;但是情绪的表达是可以掌控的,是一种技巧,那我们在表达时就有责任想清楚怎么讲。

脚下的圈圈都包含价值观、偏好(喜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

判定你想讲的东西在哪个圈圈里;呆在自己的圈圈里,我们通常不去想清楚自己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或者想清楚对方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我们有这个情绪,而是比较喜欢猜想对方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不管我们往哪里猜,那都是越界的事情,别人在想什么,是他人圈圈里的事。

想清楚自己界限的事—“我的情绪是什么?”“他人做了什么事让我有这个情绪?”这些才是我们的事,这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不用猜。

肯定式沟通“我的感觉是…,我的意见是…”

攻击式沟通“你总是…,你懒/笨…”

4.用别人听得到,听得懂的方法说

不说,界限只会越踩越深;隐忍,常导致关系破裂;肯定式沟通“I message…”

5.把别人错在哪讲清楚

我们的感觉不等于别人做的事;能演就不要说,能说就不要写,你能够越清楚地描述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你的沟通就越成功。

(晚上不是沟通的好时机)

6.把别人该怎么做才对讲清楚

给出解决办法,你想要什么,不要让人猜;示范是最清楚的,“言传不如身教”;你的想法不一致,别人的行为就会乱;不想跟不会是有差别的。

7.抓别人做对的时候

放空错事,只抓对事;转被动为主动,从应该变想要;对事记录。“去了新的地方,学习别人好的地方,不要挑剔别人不好的地方。”

8.别人做对时,大大地鼓励

鼓励的话语=别人做对了什么事+你的感觉/这件事对你的影响;及时鼓励;不求完美,只求进步

对事记录:日期,别人做对了什么事,要怎么鼓励。

9.让大脑和小脑合作

伤人的话是用小脑说的,指认自己有用小脑沟通的现象,在特别的情景下提高警觉。

10.给自己自由,放他人自由

想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他人核准。

“别人有审判你的权利,而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任何人核准。”

做自己就好,把审判的权利还给他人。别人要如何审判我们,我们没法左右;我们除了把这个权利还给他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取得心理平衡。但是我们要对付自己的审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自己”。

日记:日期,你做了值得鼓励的事情,不会怎么鼓励自己。

《边界意识》读后感(四):《边界意识》:学会与狼相处,从此你的地盘你做主

“流浪大师”沈巍因犀利的言辞,满腹经纶以及邋遢的外表走红。他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就职于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93年,沈巍因每天捡拾收集垃圾,被人当作脑子有病,因此被单位劝退。

一位高材生为何会选择去捡拾垃圾?原来高考时他想学中文或者国际政治研究,但父亲更希望他读“有用”的专业,于是他迫于压力读了审计,但真的不喜欢。沈巍一直无法释怀,于是开始以捡拾收集垃圾为生,却始终不忘读书。

沈巍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虽然为子女着想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实际上却侵犯了子女的边界。边界被侵犯是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赖宇凡的《边界意识》恰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参考。

《边界意识》一书分析了情绪如何产生,如何区分人与狼,如何维护自己的边界,总结了10个树立边界意识的招数帮助解决人际关系中边界不清的问题,又通过工具、练习方法以及应用篇,提升了本书的实用性,十分值得一读。

虽然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那么一些时候,你会发现边界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别人私自拆开了你的信件,又比如有人总对你的私事指手画脚,被冒犯的感受油然而生。

赖宇凡认为,边界就是我们的情绪。边界里包含了我们的价值观、偏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

千人千面,因为不同的个人经历,我们的边界也不尽相同。以催婚为例,大龄单身青年本身的感受也不同。有些人会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凭什么叨叨。而以我本人为代表的少数派,会觉得这本质上是一种关心,因此发自内心地感激。

每个人的边界不同,但运行机制却是一样的。一旦边界被打破了,人就会有压力,于是大脑的杏仁体会让我们感受到情绪变化,以此发出警告——有人越界了。

隐藏在压力背后的是失望、生气等负面情绪。从这点上看,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因为情绪是身体制造出来保护我们的。我们不应该将它妖魔化,而是要学会接纳它。

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不等于情绪表达。因为当你向他人表达情绪后,它进入了公共领域,也会影响到他人,这时情绪就不只是你的情绪了。

不正确的情绪表达,如情绪勒索、道德绑架,本质上就是一种越界。人际交往中越界时常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搞不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在哪里。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交互行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和讨厌的人产生交集,却始终无法避免和其他人因为不同的边界产生冲突。

假如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边界,那么就不会有矛盾,更不会产生情绪。这是美好的幻想,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会越界。只要边界不同,冲突就不会断。要守好自己的边界,首先要知道谁在践踏你的边界。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在资源匮乏时,生物们更需要抱团以获得更高的生存机会,因而形成了社群社会。

有社群社会就会有社群排序。排序的规则自然是弱肉强食,谁最能给他人施压、最能承受压力就会成为社群首领。

在狼群中,排序高的有比较大的地盘,排序低的地盘较小,或者根本没有地盘。赖宇凡形象地将肆意践踏我们边界的人称之为“狼”。狼的地盘就是人的边界。当你跟狼相处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排序低,所以不应当有边界,因此常常无视你的边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辨人群中的狼呢?判断的唯一标准是他对你做的事。如果有以下行为特征,他就是铁狼。

1.狼很贱:你对他越好,他对你越不好;你对他越坏,他对你越好。

2.狼很双标:你不能越他的界,他却可以越你的界。因为排序不同,所用的标准不同。

3.狼不会自省:对排序低的人,狼不懂得自我检讨。与人相处时,如果你总是在检讨自己,而对方总是在责怪你,那你大概率是遇到狼了。

4.狼不懂得尊重:在狼的世界里,爱是保护和照顾。但如果狼认为你的排序低,那狼给的爱就不包含尊重,因为他们只尊重排序高的人。

对于团队而言,判断起来更容易。假如团队总是鸡犬不宁,那里面一定有狼。

狼的常用伎俩被赖宇凡总结为“霸凌循环”,即取得信任、测试、孤立、打压控制、威胁恐吓五个环节。

1.取得信任:

混淆彼此的边界,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常用口头禅是“我的就是你的”。在取得你信任的过程中,你一有情绪或感觉,狼就会特别敏感,也特别尊重。当然这只是为了让你降低防备。

2.测试:

狼会故意把自己的领地(边界)让出来,看你会不会去踩。这样就能知道,你的排序在哪里。如,帮你个忙不收钱,看你是不是会给钱。

3.孤立:

人多势众,狼想赢,就会通过挑拨离间等方式去孤立他人。

4.打压控制:

人一被孤立、落单,狼就会开始打压、控制他,以确保自己的排序更高。通常,狼打压控制的是人的情绪、感觉,因为只要他一接纳人的情绪,人的界线就确立了。

5.恐吓威胁:

当人意识到被侵犯就开始反抗,狼就开始恐吓威胁、博取同情、挑拨离间、与他狼结盟,以逼迫人就范。

狼对人虎视眈眈,人的边界随时可能被冒犯。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边界?赖宇凡在书中支了很多招,我总结为四个方法:

1.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就是我们的边界。每天我们会产生很多情绪,形成压力,如果不及时纾解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要守住边界就要先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日记”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情绪的工具,主要记录时间,感受或情绪,发生了什么,产生情绪的原因,判断使我们产生情绪的事件是否影响了我们的边界五个要素。

这个记录过程,相当于在为情绪复盘,能够帮助我们冷静下来,找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

2.多与他人沟通

因为每个人的边界不同,你不说,别人只能默认你和他们的边界一样。那么,越界就很容易发生了。

不良的沟通方式有两种:被动式沟通和被动攻击式沟通。前者有情绪不说,后者不仅不说还要做给别人看,摆臭脸、摔门、告状。

相较之下,有效的沟通是告诉别人你的边界在哪里。通俗来说就是,把别人错在哪儿和别人该怎么做讲清楚。

有效沟通不等于改变他人。让别人知道你的边界在哪里,表明你自己的立场,但不能干涉他人的做法。否则,你也在越界。

“I message”这个工具,要求所有我们开口讲的话,都是由“我”开始。多用“我的感觉是……”,“我的意见是……”这样的肯定式沟通句式,少用“你总是……”,“你从来不……”等否定式沟通句式,让自己的想法仅在自己的边界里。

3.学会鼓励他人

通过沟通分清彼此的边界后,仍会有越界的事情发生。因为越界对某些人来说已经形成了行为惯性。改变意味着必须形成新的行为惯性。

人类是先在小脑里发展出情绪与记忆后,才在大脑里发展出语言的。因此每当发生触动情绪记忆的情境,我们容易不经大脑直接用小脑进行判断。如果与美好的情绪记忆有关就判定为安全;反之,则判定为危险;假如与所有记忆都对不上,美好记忆比较多的人会暂定它是安全的,反之则会暂定为是危险的。

这样的情绪触发机制恰好可以用来形成新的行为惯性。具体的做法是“放空错事,只抓对事”。鼓励通常与美好的情绪记忆相关联。当他人达到我们的期盼而受到鼓励时,就会想要重复同样的事,获得美好的情绪记忆。被鼓励的次数多了,这件事就成了习惯。

当然,鼓励也讲究方法。赖宇凡认为,鼓励的话语=别人做对了什么事+你的感觉或这事对你的影响。比如,可以和搭档的同事说:“这次我们配合得很好,我觉得和你共事很愉快。”

4.坚持自己的边界

社群社会中排序是不可避免的。当遇到父母、上司等排序真的比自己高的人,我们又改如何自持?

社群中的排序会让排序高的人拥有“外在权威”。一旦拥有某个身份,排序高的人就等于被赋予了某种权利,这些权利会影响到排序更低的我们。比如,父母对未成年的孩子而言不仅拥有监护的义务,也有决定权。内在权威来自于我们对边界中的价值观、偏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的决定权。

有趣的是,即使外在权威再大,也改变不了内在权威。当外在权威与内在权威狭路相逢,有效沟通能使两者和平相处。和平相处意味着既要确保自己的边界不被侵犯,也不能去改变拥有外在权威的狼,否则也会越界。

在沟通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坚持、肯定自己的边界是正解。因为情绪、边界都是自己的。人们可以随意评价他人的情绪或边界,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定义他人的情绪或边界。

《边界意识》恰好可以为我们建立一条坚固的护城河提供了行动指南。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边界,我的地盘我做主。

《边界意识》读后感(五):边界15招

第一招 用感觉画界线

当你的边界被打破了,情绪系统会出现,告诉你被越界了。

用感觉和情绪画界线,有益身心健康。

怎么做:

1 收起对情绪的成见,接受并理解它

2 情绪来时,问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 那就是你的边界

你越清楚自己的边界,就越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与互动。

4 情绪日记:

四项表头:日期 情绪、感觉 发生了什么事 它的信息是什么

第二招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情绪和感觉是边界,边界内有个人价值观、偏好(喜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在自己脑子里的就是自己的。反之,别人也有。

越他人的界,就是侵犯和绑架。

怎么做:

1 了解别人也有界线

2 问自己:这件事影响到我了吗?

3 把别人的界线还给别人

4 功课:用情绪日记判断

把界线还给人家后还有情绪,就要再次判断

助人的人最没有“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概念

被助人提出要求再去帮助,本来该他做的事,变成你做

如果助人时没有“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概念,那助人的人和被助的人都会因为没有界线纠结在一起而生病。

第三招 只说我的,不动你的

越他人的界,你就输定了。不讲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跑到别人的界线里说别人为什么做这件事,或跑去别人界线里评论他的意见、价值观、喜好、梦想等,必会越界,最后演变成口水战。

怎么做:

1 想象脚下的圈圈

想象你和对方脚下有一个圈圈,这两个圈里有各自的价值观、(偏好)喜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

2 判定你想讲的东西在哪个圈圈里

花点时间判定是你的范围,还是别人范围,就不用去做无意义无结果的事。

3 待在自己的圈圈里

不要猜别人,而是明白自己的圈圈,自己的情绪。“我的情绪是什么?”“他人做了什么事让我有这个情绪?”

功课:表达时,多说“我”开头,肯定式沟通;“你”开头,容易变成攻击式。

注意:

情绪只要一出去,就不是你的了,会造成影响

肚子饿,血糖低,看很多不顺眼,脾气大

没人邀你,你介入他人的沟通过程,你就越界了

第四招 用别人听得到、听得懂的方法说(隐忍到最后导致关系破裂)

隐忍不说,越界的只会越踩越深。最后忍无可忍,关系破裂。

别期待他人猜中你的心意,别人不是你,还可能误会你。

怎么做:

1 修正沟通观念

有情绪不说,是“被动式沟通”

还做给人家看(摆臭脸、摔门、告状),是“被动攻击式沟通”

被动式沟通和被动攻击式沟通,只会破坏关系的和平

2 改变沟通习惯

至少练习21次

多反省练习

3 用“我”开头,把自己界线说明白

功课:想讲的话,写下来。先思考。

注意:

面对面沟通重要的事,效果才好,直观看到你的情绪

为他人着想,其实是很越界的想法。想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别人为什么会做一件事,不要猜,去问。

忍让,会让他人误以为你的界线是他的。沟通后,给他们练习和犯错的机会。不要在别人不断努力,但还做得不够完美时,就扼杀你们的关系。

第五招 把别人错在哪儿讲清楚

讲清楚(具体的行为、事件等),才能避免再次犯错。人人都看不到自己做错的样子,别人都是在当时做自己认知下最好的。

怎么做:

1 我们的感觉不等于别人做的事。

“你这样”是什么样,讲清楚,描述行为事件给对方。

2 能演就不要说,能说就不要写

能演最好,至少当面说,把细节讲出来

3 把握教育的时机——当下,当天或隔天

注意:

人会记仇是有道理的——身体引发的痛苦情绪会保存很久,因为代表危险,想要避免未来的危险。而对方不见得有感觉,也记不住,所以要及时沟通。

晚上不是沟通的好时机

晚上抗压和抗忧郁的能力都很低,生理原因(皮质醇和血清素)。从分泌规律来看正午左右最高,最好的沟通时间在午餐后。

阳光强度越高,血清素分泌越多。

第六招 把别人该怎么做才对讲清楚

别人想做,但不知道怎么做才对,就要说清楚怎么做。建设性的沟通,表达出情绪,指出错误行为,再说出可行的方法蓝图。让彼此进入良性循环。

怎么做:

1 你想要什么,不要让人猜,直接说,猜着压力很大的。

2 提供解决办法是报怨方的责任,觉得不好的不舒服,自己想解决办法。

3 示范是最清楚的。

注意:

你的想法不一致,别人的行为就会乱。(变来变去,让人无法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所以会保持距离,才安全)

不想跟不会有差别

不想就是没动力去做的了,不会教他就行。

第七招 抓别人做对的时候

转被动为主动,从应该变想要。当一个人只是出于“应该”而去做一件事,是会比较被动,可能要被人盯着才能上心做好。这是比较低效能的。

正面激励别人才有效——抓别人做对的时候,给奖励。

怎么做:

放空错事,只抓对事

老抓别人的犯错,人家就会想着“应该”。人家做对的事,给鼓励,别人才会有“想要”的感觉。

功课:给你的改变对象的对事记录(eg.鼓励老人改变习惯和观念)

注意:

抓错误不能养成习惯

适应最快的方法是“找出好的,不要挑剔不好的”

举例:到新环境,多找好的地方,去适应和学习;对陌生人,看人家的优点,接受人,和人学习。

第八招 别人做对时,大大地鼓励

鼓励是行为改变的最大动力,安全、快乐、美好的感觉才能让人长久有动力。

鼓励,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感谢,是最有效的鼓励方式。

你不开口鼓励,别人为你改变了,对方坚持不了。让人继续做,就要鼓励对方。

1 说清楚他做了什么让你有这个感觉

说出2部分:别人做对的事+这样做让你有什么感觉,或是有什么正面影响

2 及时鼓励

时间隔太久,都忘了做了什么,就没有感受了

3 不求完美,只求进步

只要有进步就给鼓励,才能登山那样继续向上努力。

可以隔另外一个时机,再告诉他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就可以两全。

功课:对事记录与练习、练习、再练习

日期 别人做对了什么事 要怎么鼓励

1月5日 孩子吃早餐,没掉饭粒 宝贝,你今天吃早餐的时候吃得好干净,都没有掉饭粒。奶奶不用收拾,你真棒!

注意:

不花时间给予鼓励,就要花时间处理危机

鼓励是有尽头的——直到习惯养成。习惯养成后变得顺手,成为内在奖励

对一个人是鼓励,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是惩罚(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判断标准:

1 鼓励或惩罚别人,别人却还是做反事,说明你本来的判断有误(没有效果出来)

2 直接问,不要猜。“我这样做,对你有帮助吗?”

3 不能说服,却可以鼓励(鼓励别人做对的事是有效率的)

第九招 让大脑和小脑合作

伤人的话,是用小脑说的。情绪记忆在小脑里,痛苦的情境再次出现,就容易自动反应。

怎样做:

1 指认自己有用小脑沟通的现象

以下情况:

听到自己讲出来的话,但那些话你不熟悉

你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身体反应

别人跟你说你讲这些话或表情很可怕,但你不太想得起来

别人跟你说你的声音提高了,但你不太想得起来

你常把家人搞哭

你常跟别人吵起来

你跟某人的关系会突然紧张

分辨出你在用小脑沟通,就能先通知大脑,在那些特别的情境下提高警觉。

2 说服大脑接纳小脑

小脑出现情绪是警告,大脑过度压制,总被伤害后,小脑就不愿意再与大脑商量了,直接先斩后奏,不经大脑,直接处理,可能导致让人后悔的事情。

先说服大脑,小脑的直觉是为了保护我们而产生,大脑应该接纳,且从旁辅助献策如何使用小脑给我们的信息。

3 把升高的压力荷尔蒙活动掉

压力荷尔蒙的体内作用时间为70~120分钟,身体有紧绷、呼吸短促、心跳加速的情况。

方法:有氧运动。比如说去厕所,或者去买东西,走开,跳一跳,做运动。

发现小脑快要接管时,走出去,动一动,让血糖下降,让信息有机会绕进大脑,让思绪更清晰,有策略后再沟通。

4 请他人在你改变时支持你、鼓励你

情境重现,又要发作时,让那个足够勇敢的人鼓励你。

eg.从小打翻水被母亲罚,后面自己的孩子这个情况也会大发雷霆。让孩子在发作的时候说,这不是你,是长辈附体,你不会这样做,快回来……

功课:埋葬以前的你

给以前的自己写一封道别信,然后烧/埋/漂/放掉。仪式感会让小脑感觉安全,然后储存。

注意:

慢性创伤症候群(Complex PTSD)

可能症状:侵入性思绪(不去想,却一直出现)噩梦 创伤片段的回想 对类似情境的心理、生理反应 想不起来创伤细节 回避创伤所引发的情绪 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事件 对世界与自我有极度负面的看法 对自我与他人夸大指责 负面情绪 对生活的兴趣减少 孤立 无法享受美好情绪 集中或攻击性强 冒险或破坏性的行为 警觉度过高 过度敏感、易受惊吓 无法专心 失眠

建议:要不离开创伤源,要不就治疗,否则持续升高的压力荷尔蒙会影响健康和未来人际关系

创伤的遗传:世代都在用小脑沟通,自我实现预言(你对他人的期盼往往会因为你的小脑沟通而实现)

第十招 给自己自由,放他人自由

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不需要他人核准,给自己造成最大压力的是:

我们受不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我们受不了别人跟自己不一样

做自己就好,把审判的权利还给他人。和别人不同,人家自会审判,没表达出审判,或者没表达审判时攻击你,就还没有越你的界线。所以他爱咋说咋说,你自由,那是他的事。

功课:“你今天做对了什么日记”,给自己鼓励。

注意:你是可以把他人从关系中移除的

第十招 如何搞定身边不得不防的小人

如果他是人,你给他讲自己的情绪和界线,他会尊重你;

如果他是狼,而且他觉得你的排序比他低,你讲情绪和界线,就会拿你的情绪作为打击你的工具,同时想办法越你的界限。因为在狼的世界里,尊重只留给排序高的。

怎么判断:

1 你待他好,他对你越不好;你对他坏,他对你越好,和人相反。

2 狼都有双重标准:排序高的才可以有感觉,低的不应该有。对别人对自己双重标准。

3 对排序低的人,狼不懂什么是自我检讨。

如果你与一个人相处时,发现你总是在检讨自己,而对方总是在责怪你,那你大概是遇到狼了。

4 狼很会保护和照顾别人,但不会尊重

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保护和照顾有加,却不愿意尊重你,那对方应该是狼。

如果一个团体老是鸡犬不宁,那里面一定有狼。

判断他是狼还是人,唯一的标准就是“他对你做的事”。你要用他是如何对待你的来做判断。

狼控制人的伎俩:

1 取得信任

此时会先取得信任,观察自己的排序。狼和人要好的方法,就是混淆彼此界线,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会跟人说“我的就是你的,我们不用分你我”

2 测试

在狼的眼中,相处互动就是排序斗争,所以狼很喜欢测试人。会故意把自己的界线让出来,看你会不会去踩:借钱,看你催不;占你一点时间,看你会不会抗议。狼测试的结果,可以让他知道,你的排序在哪里。

3 孤立

如果狼想赢,就会让对方孤立起来。

落单的人很好被打压控制。

4 打压控制

狼会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压制人的情绪和感觉,因为这就是人的界线。他会用各种方法来告诉你:你的感觉不是真的,你的情绪是错误的。

确定情绪和界线是很人性的做法,是能够确保和平相处的不二法门。狼就是要控制这个领地,然后你的价值观、偏好、思想、意见、梦想不同,就会被打压、贬低。而且觉得这是在帮你修正,把你变得和他一样。

5 你反抗,他就恐吓威胁、博取同情、挑拨离间、与他狼结盟

人失去自己的界线久了,都会不开心,开始反抗。于是狼用这些手段:

1 威胁恐吓:知道人想要什么,威胁恐吓的重点在伤害人珍惜的人或事物;如果人关心狼,也会用伤害自己来威胁人(自杀、投河、病得快死)

2 博取同情:人看到狼可怜而同情,原谅狼的打压和伤害。狼一见人松懈了,就会马上回头打压。

3 向众人博同情:向众人装可怜博同情,众人会劝说落单的人回到不健康的循环中。

4 挑拨离间:让人回到孤立状态,容易打压

5 与他狼结盟:自己的联盟,让人又走不出这个循环

取得信任——测试——孤立——打压控制——威胁恐吓——取得信任……

如何破解狼的霸凌伎俩?

1 反情绪勒索和绑架

接纳、肯定自己的情绪和感觉,把狼的情绪和感觉还给他,你不需要和别人争辩、抢夺别人的情绪。别去改变狼的感受,否则会被拖入他的领地。

“我们是在一起很久了,但跟我觉得你不尊重我是两回事。你如果觉得这一切都不值,那我也尊重你的感觉。但是,这依旧不影响我觉得你不尊重我这个事实。”

“你是很保护我和照顾我,但不代表你不会侵犯我。你的伤心,我尊重,但是这也不能抹灭我被侵犯的感觉。”

功课:分离界线——列出哪些场景和动作会和狼一起,分离界线

2 反孤立

功课:交新朋友:不越你的界,不审判你,只会支援你

3 反打压

狼打压你的评论、酸话别较真,一旦想分辨开脱,就上钩

功课:自嘲:人家说你的缺点,你就顺着说,不当真而是应付过去

“你赚那么多钱,累不累啊?”

“财运就是挡不住呀!”

“我看你就是老了吧!”

“啊!终于可以倚老卖老了。”

“你怎么都不懂得关心人家?”

“怎么办?就迟钝呗!”

4 反乡愿

乡愿:想讨人喜欢,所以随波逐流;没有界线概念,介入他人的交流、沟通时,都以为自己在为看起来比较弱的那方争取正义。很容易把人推回人霸凌的循环中。

狼也会躲到乡愿的人背后,一起逼人就范,逼人回到霸凌的循环中。

方法:讲出来,“只说我的,不动你的”。人只说自己界线内的事,而不动狼的界线,因此人就不会看起来在打压狼,让乡愿的人站错了边。

人的力量来自于坚定自己的界线,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

功课:分离孤立法、装可怜

分离孤立法:

当乡愿的人介入你与狼的沟通时,你可以学狼去分离孤立这些乡愿的人。也就是说,你先“只说我的,不动你的”,说明你的立场,但不要去攻击狼。你要说得清楚大声,让大家都听到,尤其让乡愿的人听到。然后,你要主动谢谢的人给你空间,让你与狼互动、沟通。

装可怜:

人被欺负久了,爆发时都很强硬。乡愿随波逐流只看表面可怜的人,所以在乡愿面前,你不可以看起来比狼强。

同学A的反击:“你每次这样骂我妈妈是妓女,我都很难过,我妈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我不懂你为什么要一直攻击她?”

“我的不知道我是哪里惹到他了。”

“老师,我真的很感激你给我们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误会解开。”

和狼说,“我是哪里惹到你了?你跟我说,我可以改。但你真的不需要用那么难听的字眼骂我妈妈。”

然后狼不敢再霸凌这位同学

5 反排序

如果小脑侦察到了危险,辨识出了狼,就把自己与狼相处的主导权交给小脑,大脑从旁策划、分析、协助。

狼是根据排序来对待人的,所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排序。

和狼相处,要有鼓励,也要有惩罚。这样他才不会越界。

功课:与狼相处时让小脑自由。在多数狼在与人“相处”时习惯用小脑,在“工作”时使用大脑。所以要加强识别啊~

排序真比你高的,你该怎么办?

内在权威:来自你对你界线里的价值观、偏好(喜好)、思想、意见、梦想、用意的掌控权。除非你愿意改变,别人也不能逼你改变。

肯定和相信自己的内在权威。对外在权威,用这些沟通法。

你爱一个人,如果你爱他是想改变他,那就越界了。你被狼咬,就是你活该。所以人被困在霸凌的循环中,人也要负一半的责任。融化狼心,并不是人的工作。

如果你失去了自爱的能力,那不管你跟他人之间的关系有多完美、和平,你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健康和快乐。

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保护自己、爱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