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精选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精选

《走出强迫症》是一本由[法] 弗兰克•拉马涅尔 著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一):走出强迫症

走出强迫症 强迫症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两部分,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不自主的去做什么是强迫症,不自主的想法也是强迫症的范畴,就像脑海里不受控制BGM。 关于有具体行为的强迫症的治疗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强迫行为,对于强迫思维也是需要具体行为去改变。 对于强迫症也是有相应的药物辅助支持治疗,但是似乎也仅仅限于辅助治疗。 在某瓣看这本书的评论倒是挺有意思,居然有人希望通过这本书去解决自身的强迫症的问题,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书本身来说,还是推荐。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二):强迫症到底是什么?

作者写书的顺序是强迫症分类、解释强迫症、打败强迫症。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先分析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含义。这是阅读后续章节的一个基础。

在强迫症分类的章节,作者往往先给出这一种强迫症的定义、社会背景和行为等等,然后由另一种字体,给出一个作者本人经受的病人已经得到有效治疗的例子。接着,作者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在补充中,经常会有几个简短的例子。

是了,作者擅长用大量事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这不仅得益于作者30多年来丰富的经验,也有作者写作时翻阅考据了大量书籍的原因。

第二部分中,作者从生理基础(先天)和社会环境(后天)两个方面分析了强迫症的来源。但他也指出,有时候病人根本不在乎疾病的来源,只想快速治疗。

但是追根溯源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的。比如怀孕能诱发强迫症,在测试小组中,这个比例高达2/3。如果不进行研究,我们能想到这么可怕的事情吗?

作者还分析了强迫症和执念、癖好等概念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判断自己出处都是强迫症。

第三部分归纳了现今治疗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和药物疗法(生理)。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阐释。

豆瓣上比较火热的强迫症书籍不多。

和其他关于强迫症的书籍相比,这本书对强迫症的描述更加系统,也更加全面。想来,这与近年来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也有关系。除此之外,所用的事例很新颖,描述也显得很专业。

虽然书中有一些专有名词,我们不太熟悉,但都有相对应的注释,或是不会影响我们阅读。

即使不是强迫症患者,在阅读此书后,也会对强迫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辨别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预防强迫症。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排版很清爽,恰到好处的留白,看起来不会感到枯燥或烦躁。

由于作者是外国人,所以所举的事例均发生在国外,我们在阅读时,就要面对文化差异。比如宗教在国外很盛行,国内却是无神论者居多。那读者看到第一个主题中的宗教主题时,就不会产生多大的共鸣。好在,这本书中事例翔实,忽略这些例子,并不能影响我们了解本书宗旨。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三):强迫症是病,得治

对于强迫症,我一直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觉得强迫症就是个人性情,是一些怪异习惯的托辞,没什么大不了。二是我觉得自己是个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零食得一下子吃完,无论多少,都不容许留到明天;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字要一笔一划地写,电视看了开头无论情节怎么样,都得看到最后;离开地方时会反复查看是否有东西落下,抄数据电话号码时会反复核对四五次;穿脏的衣服不允许放很久,必须立马洗了;宁愿自己乱糟糟,也不允许房间乱七八糟。。。。。我总是用强迫症来解释这些怪异的行为,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了。

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强迫症原来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神经精神疾病。患有此病的人,往往会经历纠缠不休且不自在的精神现象:念头、精神画面、冲动、恐惧、反复忧虑等等,他们被囚禁在那个强迫的世界。重者甚至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大脑思考,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而我的强迫症,九牛一毛,与书中奇葩的案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真的是被弗兰克·拉马涅尔治疗的患者惊呆了,刷新了我对强迫症的理解,关心强迫症患者,远离强迫症患者。

《走出强迫症》,这本书介绍了强迫障碍的方方面面,从它的定义,认识,到它的行为表现再到它的治疗方法,都有详细的解释说明,并配有真实却又滑稽不可思议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没看过这本书,就无法想象有人听到或看到毒物上瘾者这个词,必须洗手;无法想象有人因为害怕某件重要的东西滑落到他要扔的东西里,从而不能扔东西,甚至不能走在他住的街道上购物;更无法想象世界上会存在这么一个人,生活在害怕被别人触碰或亲吻的恐惧中,同样恐惧自己曾经被人触碰或拥抱过,否则他会感觉自己被玷污了,对男友不贞。。。。。。正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这些骇人听闻的真人真事,幸好,这些人在弗兰克·拉马涅尔医生的治疗下逐渐康复。

其实,我刚开始确实一个字一个字地在读这本书。当我看到引言里说到“千万不要落入‘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的时候,一下子释然了,紧绷着的心得到了放松。于是,我就参考目录,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了下来。这种感觉,舒服,顺畅。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四):用大量实用案例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是强迫症?怎样治愈强迫症

在美国曾经有一对科利尔兄弟,住在纽约第五大道2078号。1947年3月,科利尔兄弟并被警方发现确认已经死亡,但警方在对于他们房子搜查时,总共清理出了超过120吨的废品和垃圾。 两兄弟明显患有囤积强迫症,两兄弟能同时患病,这样的几率并不低,强迫症本就有遗传基因因素。强迫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两兄弟会患有强迫症呢? 强迫症的世界,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我们普通人都会有一些强迫行为,很多人都有过不确定房门是否锁了的时候,而强迫自己回去重新检查的情况,而坚持完还是有不确定的思维,但这只是强迫行为,强迫症则要复杂的多。

强迫症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患者的行为不被自己所接受的,患者为此非常痛苦。这就把很多强迫症行为和其他情况进行了区分。而区分、识别、研究并治疗强迫症,则是心理学家最重要的功课。 弗兰克·拉马涅尔,法国强迫障碍领域专家、精神科医生,他对于强迫症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的著作《走出强迫症》就是对于强迫症的系统梳理,认识强迫症,阐述强迫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助力更多强迫症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走向灿烂的太空。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部分,本本也有很多介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等,但对于我们个人,即使是强迫症的患者,强迫症的治疗都不是本人、或随便什么人、甚至普通心理咨询师可以从事的。强迫症的治疗应该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他们才是强迫症或者强迫障碍治疗的专业人士。最简单的例子,心理咨询师是无法开出药品的,而很多强迫症治疗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我们阅读这本《走出强迫症》最重要的是了解并认识强迫症。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哪些行为构成强迫症?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大量的治疗案例了解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建立起强迫症是可以疗愈的信心。 统计显示,现实中强迫症的发病率接近2%,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们都受困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默默忍受着痛苦,如果他们能够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更好的寻求帮助,走出强迫症的阴霾。

强迫症不仅仅包括我们了解的一直洗手、强迫检查房门是否上锁、严重的洁癖,不允许一点点的脏污,等等。对于强迫症的分类还有很多,比如精准、秩序与完美主义强迫症、比如宗教、道德方面的强迫症,比如仅仅是闯入自己思维中的想法、词语,也包括最开始介绍的囤积的强迫症。 阅读《走出强迫症》,从大量实用案例分析中,走进强迫症的世界,寻找走出强迫症的出路,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五):走出强迫症

《走出强迫症》是弗兰克·拉马涅尔所著。 拉马涅尔医生是强迫障碍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以丰富的研究和个人经验为依据,在本书中介绍了强迫症的方方面面,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

拉马涅尔医生也在认知行为方面提出非常重要的疗法,他认为走出这一障碍的方法是卸掉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

在认知疗法中提出新的思路,希望达成目标的是,通过探究患者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现导致其错误处理信息的强迫症认知图式,然后去改变它们。

那么,构成强迫症的软件有那些呢?

人们从基因上继承了适合强迫症生长的土壤,又通过后期的教育,以及其他经验,这些认知图式得以在土壤里扎根生长。这些强迫症的认知图式,导致对信息抽象的,障碍的处理方式,便构成了所谓的强迫症软件。

这些认知图式形成了人们的自动思维。认知疗法的目标是,通近研究患者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现导致其错误处理信息的强迫症认知图式,然后去改变它们。

可以改变他们的认知,达成目标,比如:让念头普通化,不将念头归咎自己,也不怀有负罪感。学会识别评价性的自动思维,并去改变它们。识别出那些精神强迫行为。改变那些新有功能障碍的认知图式。

其实大量的研究,80%的普通民众都有过侵入念头。但他们与强迫症患者之前的区别在于:是不是频繁出现,以严重的方式去解读或者强烈的不适感。

拉马涅尔医生特别提出了通过描述双重束缚疗法,完善了非药物治疗法。这本书适读性比较强,没有高深的理论,读起来也轻松愉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