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读后感摘抄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读后感摘抄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是一本由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著作,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7-1-3,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读后感(一):她是个聪明的艺术家。

这本英文自传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Abramovic的一生。较之先前对于她的作品了解,更加了解了她的经历和思想。

她最好的作品依然是她跟Ulay的合作作品,甚至 The artist is present 也是两人合作作品的衍生。但她跟ulay又是不一样的,她更有韧性,更敏感,更坚定。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坚定。

旅行和宗教对marina影响极其之大,几乎在人生每个低谷的阶段,她都会去寻找宗教获得解救,冥想、静修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这甚至影响到她最后对艺术的理解,空。这让我想起alastair说他研究中国易经研究了三十多年,也是一个道理,不同的路最终都通向一个地方。

4月份参加谷雨艺术节跟欧洲黑市国际的艺术家沟通时,他们不喜欢marina,因为觉得她是商业的。她的自传里,她是包容的,并不因为艺术就不接受名声和金钱,她的行为艺术被融进电视剧,而使得行为被广为所知,她和ladygaga的工作坊合作让她收获了一大票年轻人的关注,她不抗拒当下。一切来的顺其自然,她会接受。即使是跟庸俗的电视主持人合作,她也接受了。她会主动接受并且寻求政府的艺术基金支持,她需要跟各种部门合作,目的是完成自己的作品,比如来长城。或者说,她其实在利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她是个聪明的艺术家。

而boris则完全不是这样,boris是抗拒世俗的,他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他坚持自己的艺术拒绝政府拒绝与官方合作,他甚至拒绝授权,拒绝版权,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属于全世界。所以在他身上,根本不会出现marina和ulay打官司争夺作品权益的事。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读后感(二):一无所知的领域

#2018第11本#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墙

超级喜欢的一本书。对于这个一无所知的人物和一无所知的领域,这本书为我完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不但是行为艺术,更是对这个奇妙人物的探索,又一次深深领悟一个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作为行为艺术的教母,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不仅对艺术的坚持和执着,还有那种骨子不断创造,不断推翻,自己不断挑战自己身体与精神极限的精神,非常佩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摘录的话满满一大张。

书摘: 他们在现场时发生的事,简单来说就是行为艺术。而行为艺术的精髓,就在于是与观众与表演者一起创造作品。我想测试要是我什么都不做,观众反应的极限会到什么地步。而这对于那晚来到莫拉工作室的人们是全新的观念,而那些参加的人们体验到的也是自然不过的情绪,不管是在表演时或是表演的激动感都是如此。

疼痛就像通往另外一层意识的神圣之门,当你抵达那扇门,另一个境界就开启了。

如果你尝试,你就会失败,就定义来说,常是代表着进入到你从未踏足过的领域,而在那里失败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你怎么知道你会成功?拥有面对未知的勇气是相当重要的,我喜欢活在不同的空间里,那是一个你抛开舒适圈与习惯,会让自己全然接受机会的地方。

我想象着,哥伦布和罪犯们坐在桌前,全部的人都觉得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晚餐了。这一定比登陆月球需要更大的勇气,我是这么想的,你以为你会从地球的边缘坠落,结果你发现了新大陆,然而你会从世界边缘坠落的可能一直都在。

生命是什么?我想着,他就这样来了又去,就只是这样,最后留下什么呢?一个削铅笔器。

你已经尽力了,现在该放下了,他说:“事情会发生,就是会发生,记得佛祖的故事吗?他只有在完全放弃一切时,才能得到了顿悟,有时候你尽己所能的去达成一个目标,而目标却没有实现,这是因为宇宙的法则有其他安排。”

今天我们要将你的身体放进梦里,而非你的灵魂,你的灵魂,在这趟旅程中已不再需要携带沉重的包袱。它没有形体,在黑暗中微微发出光芒,曾有人说,生命是一场梦,一个幻想,而死亡才是苏醒,我亲爱的唯一的母亲,祝福你的身体得到永恒的安息,而你的灵魂获得一场快乐、长久的旅途。

但现在就跟过去的每场行为艺术一样,我承受着人体似乎无法承受的痛苦,但在我告诉自己,好吧,我就要失去意识了,我再也受不了的那一刻,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

坐在两张椅子上,面对着对方,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印度民俗故事,有个国王,疯狂的爱上了一名公主,而公主也疯狂的爱着他,他们结了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佳偶,后来公主早逝,国王悲痛欲绝,他停止了一切事物,并开始装饰她的木头小棺材,他在棺材上装饰了满满的精子,接着又加上了满满的钻石,红宝石,绿宝石,棺材变得越来越大,有各种各层不同的装饰,接着国王又以棺木为中心盖了一座庙,这还不够,他甚至围绕着庙宇建了一座城,结果整个国家都变成了这个年轻女子的坟墓,后来国王就只是坐在那里,因为他已经不能再做什么了,于是他对仆人说:“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墙,这些柱子,这些屋顶全部拆掉?”拆了这座庙,把所有的珠宝都移走,最后终于又只剩下那口木棺,而他说把木棺也拿走吧,我一直都记得这个故事,你的生命中会出现那么一刻,你会意识到你其实什么都不需要,生命中重要的不是物质,把桌子移开对我来说相当重要。我知道那才是对的,是保持简单,增加接触一处障碍。

我见了一位高龄108岁,但却活力充沛的人,我问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何进入以及如何离开”,她说:“并且要有爱你的朋友与家人。”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读后感(三):“如何进入,以及如何离开”

1

爱的匮乏——如果可以这么说,那么爱的匮乏,也许就是玛莉娜痛苦的最大一个原因。

2

在自传的最后一章里,玛莉娜和她的拍摄团队到了雷孔卡沃巴亚诺的上卡苏厄拉,见到了一位108岁高龄但活力充沛的女人。“我问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进入,已经如何离开,’她说。‘并且要有爱你的朋友与家人。’”

3

而在自传的前几章,玛莉娜回忆她童年在狄托掌权的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经历,父母之间在战争期间“浪漫相遇”,战后的婚姻生活里则更多大吵大闹,玛莉娜最多的关于爱的感受,不是来自于母亲,也不是父亲,更多是来自于外祖母。而外祖母与玛莉娜的母亲之间,则隔着一层恨,因为母亲为了表示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将妈妈的——也就是玛莉娜外祖母的——家产都捐了出去,这让玛莉娜的外祖母一辈子不能接受。

4

爱的匮乏,使得玛莉娜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长期并不好,尤其是与母亲。后来在母亲的葬礼上,玛莉娜表达了对母亲的哀伤。最后她说:“曾有人说过生命是一场梦、一个幻象,而死亡才是苏醒。我亲爱的、唯一的母亲,祝福你的身体得到永恒的安息,而你的灵魂获得一场快乐、长久的路途。”

5

与母亲之间,“我们从没有过一刻是真的正常、自在,或是放松的——只有两次例外:雨伞和塑料袋事件那次。另外一次,当我去探访她,我看到她脸上露出快乐的微笑。‘你在笑什么?’我问她。‘因为那女人死了。’她说。她说的是我父亲的妻子,维斯娜。”

6

后来回想起自己与乌雷以及保罗的分离,玛莉娜伤心欲绝,她一度想,可能正是自己对给予爱的能力的匮乏,包括给予自己爱的能力的匮乏,才导致了乌雷与保罗跟她的最终分开。当然,分开的原因有很多。

7

伤心欲绝之外,玛莉娜渴望沟通,交流,她需要持续建立联系,以她的行为艺术而言,就是持续地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我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艺术必须等同于生活——艺术必须属于所有人。”这是在2010年3月开始的《艺术家在场》的行为艺术表演中她所深切感受到的。

8

在通过行为艺术与更多的现场观众建立的联系、沟通、理解中,她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他人的能量,她捕捉那种能量,与那种能量发生交集。无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能不能称之为爱,总之玛莉娜需要这样的联系。而在之前的成长经历中,那些爱的匮乏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通过几次禅修的努力,曾经有过绝对自由的体验,好像遗忘了那些痛苦的记忆,但即使是在禅修中,那些痛苦的记忆还是会清晰浮现,有萨满教的老师教她“爱自己的记忆”,只是这些痛苦的记忆,她很难爱起来。

9

南斯拉夫的那种共和国里长大的玛莉娜,更多的体验是乏味、无聊、窒息、爱的匮乏。也许正是这段经历的创痛之深,她很早就以行为艺术为媒介,反抗这种看不见的束缚,表达自己的在场,持续与更多人沟通。只是在她的行为艺术中,在场的方式,前期更多的是反抗,是批判,是讽刺。到了《艺术家在场》的2010年,是对视,凝视。

10

在自传结尾部分,玛莉娜在印度南部的一个治疗中心呆了一个月,在全然放松的身心体验里,“突然间我可以感受到我周遭的所有存在:一切都充满生命。”

11

从童年开始,玛莉娜的周遭就充满了生命。在回忆里,这些生命给予她的体验,更多的是压制、束缚、单调、无聊,尤其是,爱的匮乏。如何进入那真实的记忆。如何离开那真实的记忆。如何爱你的朋友与家人。

12

在马内阿《流氓的归来》结尾,那本记录了他与罗马尼亚牵扯不断的关系的笔记簿,最后无意中被落在了飞回纽约的飞机上,那一段记忆,也许就此遗失了,也许明天就可能会被找回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