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元智慧读后感摘抄

元智慧读后感摘抄

《元智慧》是一本由吴军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元智慧》读后感(一):品荐《元智慧》

书中讲到“成年人”的处世姿态。 答案其实很简单,想要过好这一生,只有知识和文化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一个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在一个由别人给自己做安排的社会,能够靠知识和手艺养活自己。但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光靠知识和技艺显然是不够的,还得靠智慧。

《元智慧》读后感(二):用智慧打开生活

吴军老师是我很佩服的一位科学家,他让我佩服的地方,不仅有他的专业技能,还有他的人文素养。他的书里,既有诗和远方,也有眼前的生活。《元智慧》这本书就是面向我们眼前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吴军老师用工程学思维,拆解我们成长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知识就是力量,但如何利用知识却需要智慧。这也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在吴军老师看来,只有用智慧驾驭知识,才能将知识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书中写到了如何以成年人的心态走入社会,如何系统性的提升自我,如何科学地解决问题,如何保全自我等等,用生动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用智慧打开生活的大门。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手把手教我们走入社会、走向成熟的书。

《元智慧》读后感(三):过好这一生的智慧

过好这一生是需要智慧的。这样的智慧与知识不同,需要个体的经验和思考作为支撑。如何活出个人的力量,避开许多的坑,超越困境破局而出,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元智慧》作者吴军先生给出了从保全自我的基础开始,以成年人的视角,用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困境,相信个人的力量,并系统性的进行自我提升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涉及许多生活领域的探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从毕业走入社会开始,人生当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都有意进行深入的总结提炼。他像一位长者,了解成长当中的痛点、难点,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指导,提供可行方案。 那些保全自我的论述更像是慈爱的父亲对女儿的谆谆教诲。没有义正言辞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把每一个复杂的问题,用无比简洁的语言和案例,展现为核心问题的简单解法。 初入社会的毕业生需适应从学生到成人的思维转变,同时伴随着物质观和价值观视角的转化。由父母供养到独立生活,从克勤克俭为内容的学生生活,开始专注做事的成年人生活,有诸多生活智慧值得学习。 比如放弃局限性(穷人)思维,反映到个人发展上,就起到使格局放大的作用。作者从三方面具体来把握其思维转变要点。 1.不因节省换来额外代价。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少花钱、多办事上,其实并不明智。因为一般来说价值规律就是:花多少钱办多大事儿。所以少花钱、多办事,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有什么效果。而同时,眼睛盯着钱看会使他成为一个世俗物质的人。 2.始终面对现实,不幻想好运突然降临。面对现实意味着从身边小事做起,修养自身朝阶段性目标努力,通过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命运。经历世事后你会明白,没有意外降临的好运突然拯救你,有的是让你泥足深陷的无数幻境。 3.专注自身目标,不操不该操的心。我们内心有许多隐秘的情绪,这或许是我们情不自禁当“吃瓜”群众的原因。而“吃瓜”从根本上讲,就是操不该操的心。今天某明星出轨离婚了,明天某大腕的儿子又背叛姓氏宣布改性了,如此种种吃不完的瓜。 人生步步惊心,关键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眼下正是毕业季,吴军先生的这本书正逢其时,给年轻迷惘的心田一场智慧及时雨,滋润此后漫漫人生征途的信心。

《元智慧》读后感(四):《元智慧》启迪人生自由

《元智慧》来自著 名硅谷投资人和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吴军老师,本书围绕社会运行和个人行为的底层逻辑,结合古今中外著 名故事、前沿投资圈见闻和蕞近社会热点事件,以他在学科中专 业知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层层剖析。当你读完这个书就会有那种感觉,就是从一个蕞新元宇宙穿越过来,头脑上获得一种蕞新思维的方式,行动获得一种新能力,获得吴军老师书中所说的“智慧”。 《元智慧》核心是帮大家解决的“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困惑,是吴军老师在得到APP有超20万学员的《硅谷来信》专栏课程的系统整理,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你在现实场景遇到类似问题的应对手册,因此值得你多次反复阅读,也适合放在你枕边的丛书能指引从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中获得新力量的好伙伴。 本书体现吴军老师是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思路,对个人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和吴老师同样作为一名女儿的父亲的我,印象蕞深的是书中“给女儿的四个建议”: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不要只看他如何对你,还要看他如何对别人;不要仓促做决定和要守住底线,深刻体现到吴老师这种辩证分析思维和知行合一的目标。

例如:不能把“能不能满足我这个要求”和“爱不爱我”放到对立面;要从男友的长期行为辩析对自己的友善是来源内心还是需求反馈;认识到所谓的捷径就是底线的违背,其实是离成功蕞远的路。 书中语言结构非常符合吴军老师作为一个科学专家风格,在每说一个道理后面必然有来自学界中科学依据、数据验证和事例证明。 例如:小习惯决定大成就引用《掌控习惯》中英国国家自行队通过几百项很小的改进实现3届奥 运 会成为获得自行车上项目上获得奖牌蕞多的国家; 所阐述的元智慧是“知识+能力+自信”,知识可学习累积,能力可重复训练获得,而自信则需要穿整本书的,以成年人姿态中淡定、把自己当世界主人中自律、系统性自我提升中努力,破 局而出的坚韧,保全自我的坚定拒绝,这些根源于自信,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虽然我们不能成为罗林森、李 希霍芬和张纯如这种伟人,但能利用我们的元智慧是必然可以过上吴军的阿明哥(西班语AMIGO意思,兄弟)那样人生自 由。

《元智慧》读后感(五):用智慧驾驭知识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应该是那一段青葱岁月。象牙塔内,每个人都如此单纯,没有欺骗,也没有尔虞我诈。但是,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美好的固然还有,但那些丑的、恶的,也会扑面而来。刚刚迈出校门,踏入社会的青年,如何避免陷入困境?如何做到正确面对这一切? 在离开校园后,就意味着不再是孩子,不再是学生了,也没有人来照顾和管教了,自由突然就降临了。这个时候,第一件事,是要切断与过去生活的“脐带”,迅速的转换角色,以成年人的姿态去面对社会,从学生思维转变到成年人思维。事实上,人人都向往成功,都渴望成为成功人士。比尔·盖茨,马斯克是众多青年的偶像。吴军老师在书中告诉年轻人,“一个人的眼睛往哪里看,他就会慢慢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学某个人,而是做对的事。一味的却追求所谓的成功,却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了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所在,走上歧途大抵是迟早的事。世上的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总有意料之外的困境和考验打你个措手不及。这样的坎,又该怎样迈过去?那就学会和自己和解吧。世上的事,“除死无大难“,给予自己关怀和爱,理清楚自己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烦心事。 既然来了,就不枉来一场。在这个什么也讲究“快”的时代,人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所谓的快速是无法持久的”,而比快速进步更重要的是要有效进步。那么如何做到有效进步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拥有更高的智商,比你更努力,置身于这其中,除了要更加努力外,掌握一套好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系统性地自我提升呢?在吴军老师的《元智慧》一书中,你都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吴军老师的《元智慧》一书从“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对社会。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人。系统性地自我提升。破局而出。相信个人的力量。保全自我是一切的基础”六个方面给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很多建议,愿他们可以在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有所获,在步入社会后少走一些弯路。愿他们可以如老师所说:“用智慧驾驭知识”。

《元智慧》读后感(六):掌握“元智慧”,人生少走弯路

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拥有多年职场经验的老手,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那么,遇到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在《元智慧》里,可以找到答案,作者吴军不仅是计算机科学家,也是硅谷投资人,还出了很多畅销书。而他通过这本书带着我们掌握“元智慧”,人生少走弯路。

1、人要多读书,广泛听取不同的建议,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

在书中提到了《异类》的一万小时理论,如果一个人在一项技能上花费了一万小时,那他就可以掌握这项技能。这是有前提的,《成长的边界》指出只适用于强调专业性的领域。通过读不同的书,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融合。

世界上没有人能把所有的道理的使用范围和场景给我们讲清楚。因此,通过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来理性思考自己得到的结论。最近,在看新东方直播间,被董宇辉的才华所折服,他也提到了,大量的阅读不同的书。

2、经验=经验的结果+经验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经验,或是书中获取的知识,也要自己亲自验证,实际地用起来。只有多次成功之后,才是自己的经验。

在工作中,会遇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问了同事后,得到了答案,完成了任务。但是,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解决。

我们需要主动的承担任务,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如果失败了,吸取教训,要及时总结经验,再次尝试,直到成功,这样失败的经验才能转化为成功的经验。

3、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力,一辈子可以做很多事。

前不久,参观了典籍博物馆展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展,其中的展品包括几千年前用楔形文字记录的泥板。楔形文字的破解离不开一个人,语言学家罗林森。他不像著名学者有自己的研究中心,甚至团队。他凭借自己的兴趣,破解古代文字。

其实,一个人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们会发现那些有明确的目标,行动力很强的人,做了很多事情。身边有朋友转行,脱离原来的行业,进入到新的行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很快上手了新工作,也做出了成绩。

阅读《元智慧》,学习作者吴军的智慧和经验。我们知道了如何行动,少走弯路,通过个人的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就。

《元智慧》读后感(七):吴军写给青年人的成长建议手册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获得高分、考入名校,走出校园后依然不敢有半点松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们对知识如饥似渴,看起来非常努力,但却无法走向成功之路,终日碌碌无为。知识,难道不能给我们带来力量吗?

在吴军老师的新书《元智慧》中,他用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回答了这个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获得智慧的过程则是一种修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使用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将知识升级成为智慧,我们的行为才能在智慧的引导下,稳步迈向康庄大道。

书中用六个章节介绍了六种人生智慧,但绝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般的说教,没有那些“拥有这些能力你一定能成功”式的毒鸡汤,有的只是一个过来人用身边人的故事,将他拥有的那些宝贵经验分享给年轻人们。

关于现下热议的“内卷”和“躺平”状态,他深入浅出地用“竹林七贤”、“迷茫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做对比,用他熟识的一位硅谷中餐馆老板的生活状态,和他看到的那些流浪汉阐述自己的担心。用他的导师贾里尼克教授的极简生活和“躺平”做区分。

“一个人躺久了,恐怕就会像伯克利的流浪汉一样站不起来了;一个社会躺久了,可能就再也不会有可以让人躺的资源了。”

很多人觉得对现在的时代很失望,无论自己努力与否,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多。但实际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会诞生许多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物,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我们要相信个人的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他提到改掉一些很小的坏习惯会让人大变样。在实际生活中,你只是拥有了一些很小的好习惯,就有可能影响事情的结局走向。吴军教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实际验证分享出了四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你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或是开始努力做某件事的时候,最不费力的方法就是置身于一个合适的环境,当你周围的人都在做同样的努力,你也更容易坚持下去;例如当你想要改掉一个坏的习惯,那么可以先找到你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及其替代方法,再去戒断就容易多了。

这本书中夹带了很多吴军老师自己的干货,他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与你谈天说地之余,缓解你的焦虑,指引你前行的方向,让你开拓眼界,灵活思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属于自己的未来。这就是他送给青年人的成长必读手册。

《元智慧》读后感(八):智慧的辩证

智慧的辩证 ——读《元智慧》 说到智慧,会让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因为它很熟悉,令人耳熟能详,但是也很歧义,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解释。普通人来看,智慧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是聪明,因为聪明和智慧总是会被人一起提到。可是又不是完全是这样子,因为它们之间也会有区分,说的是小聪明,大智慧。但是什么是小聪明,什么是大智慧,也令人找不到具体的边界,仍然是似是而非。 作家吴军先生的一个比喻很是贴切,他把聪明和智慧必拟为术和道。这两个比较传统的名词概念。道术是我们常听见的,道比喻为根本原则,术则是方法。比如条条大路通罗马,通罗马就是“道”,条条大路就是“术”。即是不管你怎么走,你要达到目的地,可是达到目的地的路成千上万,你怎么选择最近的路,能够最快的到达,这里面又涉及聪明和智慧了。 大体上说,聪明也是褒义词,不过比较泛泛和肤浅,而智慧就深入多了,它体现了一种根本性的认识,一种原则性的坚守。历史里有个故事,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个典故说的诸葛亮有点小聪明了,因为马谡守街亭,失去战略要地,这是用人不察,不谨慎,这是战略性错误。吕端大事不糊涂,反而是掌握了根本性原则,细枝末节不去顾及,这里面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后人的评价也是公允的。 每个人都想有大智慧,可是一般人却都以为是聪明了。聪明伶俐能够闪耀一时,可是却往往没有大智慧者最终的成就。这就是术和道的区别,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所以,要拥有大智慧,那就得有极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能够高屋建瓴,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除此之外,还要有踏实的基本的实践能力,理论高,实践也能跟得上,不能眼高手低,那就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了。 吴军先生在《元智慧》这本书中,还区别辩证了一般的知识和智慧的关系。知识很多,但是一般人掌握的有限,多读书的人,掌握的信息多,可是怎么样来运用,这也是现实要求。茶壶里煮饺子不行,那就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还必须得能够实践出来,犹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优越性怎么体现?不能光用理想和蓝图阐述,还得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切身体会感受到了才行。 所以,智慧是根本,是原则,是最终目标,也是战略性的取舍和判断。现代社会生活日益纷繁,节奏快捷,如何适应获得生存之道?在做人与处世之间,如何平衡取舍,不但达到功能性的完美,还要达到目的性的完胜。这都是大智慧。大智慧也离不开小聪明,也要有技巧,掌握术的运用。《元智慧》以六个章节的叙述,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认知等层面分析了人的生存取胜之道。这是战略性的,所以称得上是大智慧,“元智慧”。 后之学者,后来之人,应该汲取掌握,以迅速完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则千万条大路,通许于罗马也! 2022年6月16日

《元智慧》读后感(九):人生没有捷径,但有办法让你少走弯路

世界上的智慧有很多,任何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最基本的智慧,也就是“元智慧”。元智慧并不深奥,很容易掌握,但却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些智慧,不仅现有的知识不会成为负担,任何未知世界也都会成为我们发展的舞台。而在本书中,我会重点论述要过好一生、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所需的各种基本智慧。

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获得智慧的方法不同。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去获取,智慧则要靠悟来获得。这个“悟”是指自己去觉悟、去领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使用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因此,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这是大家所熟悉的;获得智慧的过程则是一种修行,这是很多人之前没有体验过的。

进入社会后,我们通常都会希望被别人看成一个成熟的、可以信赖的人。成熟与否,有时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是否已经脱离了随意的状态。当一个人开始为自己的想法、决定和行为负责任,开始在做决策时考虑周围人的利益和感受,开始理性地分析问题、谨慎地权衡利弊,他就已经走向成熟了。

从不成熟到成熟有一个过程,有人不到20岁就很成熟了,有人到了40岁还很天真。这既受到了一个人经历的影响,也取决于他是否有心让自己一步步成熟起来。任何社会都会要求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与他的年龄相适应,并不会原谅一个到三四十岁却依然天真的人所犯的无心之错。因此,一个人在成年后,特别是在走出校门后,就应该以成年人的思维和担当与世界相处。这是一个过程,而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怀疑、去体验、去改进。

人的进步是从细节开始的,细节的积累会导致结果的改变,但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却会忽视其中的过程,特别是过程中的细节。在进步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有的误区是求快,但快不等于最终走得远,甚至常常会欲速而不达。进步的关键在于每一步都走得有效,而不是来回摇摆,原地转圈,否则再快也没有用。

想做到有效的进步,关键在于掌握系统性的方法。否则,进步和后退都只是随机事件。人类在17世纪之后迎来了科学革命,在仅仅一百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超过了过去文明史上几千年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因为人类在那个时代掌握了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样,跟同龄人相比,我们最终能否走得更快、更远,也取决于能否掌握系统性进步的方法。

自律是心智成熟的体现。我们知道,很难要求一个小学生非常自律,因为他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成,也就是俗话说的还不懂事。人在长大以后,心智发育完成了,就应该知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心智成熟、做到自律是个慢功夫,很多人没有耐心不断优化自己去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做到了,你就会达到更高的自我境界,就会超出常人许多。

《元智慧》读后感(十):从学生时代进入社会,你需要提升格局

毕业了,刚刚准备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们,该怎样摆脱学生思维,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呢?吴军在《元智慧》中提出三个有关思维 方式转变的关键,希望你了解并行动,提升自己的格局。 1.做对的事,而不是学某个人 学生时期,我们通常是照着老师的学,照着老师的做,目标很明确。走上社会后,这些被学校和老师安排的目标就消失了。没有目标,很多人会觉得没有方向。 而如果你说,我们在单位也是所有工作听领导安排,那你就错了。你要相信自己,不会永远“996”地为他人打工。 你和单位是合作的方式,不是附庸关系,你需要这份工作,单位也离不开你。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对人生目标。我们要把目光放在对周围的人和社会有贡献上,而不是放在成功上。 我们不是要一味去模仿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一心只为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盯着一个人去学是很难真 正学到什么的,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只要你做的事真的对周围的人和社会有好处作出了真 正的贡献,就会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赋予越来越重大的责任。 2.放弃穷 人思维 当我们有了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收入能保障基本生活,那就要彻 底放弃穷 人思维了,也就是说,做人的格局不能太小了。如果格局太小,个人发展的空间就会很有限。 首先,不要再给自己创造一些不必要的选择。花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纠结如何能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在“双11”“618”这样的促销活动中,很可能并不是你买的越多省的越多,更有可能是你买的越多浪费的越多。人一旦习惯了在做事时总想占点儿小便宜,心思就难以集中到做事本身上了。 不要指望通过算 命来改变命运,要学会防范未知的风险。一心想着好事,蕞后有可能没有等到好事的发生,反而因为没有应对方案,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没事别当“吃瓜”群众,关心别人的财富多少,对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注意力。 3.学着宽容 世界上的事很少是非黑即白的,即便有些事能分出对错,有时这种对错也不是很重要。我们没必要对别人的对错评头论足,更不至于不能宽容自己认为不对的人和事。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人,即使是那些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依然有很多缺 陷,犯过很多错误。但我们要保持的态度是,知道就好,不必深究。 对于先贤,更好的做法是学习他们思想中的精髓,而不是凭借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彰显自己的高明。 在学生时代,或许你还可以年轻气盛,可一旦进入社会,你就要学会如何恰当的对待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了,如果不懂得合作,你就很难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